《师说》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1.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字词解释

1.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2)生乎吾前“乎”通“于”

(3)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2.词句解释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的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学者:求学的人。这里所说的“古之学者”,不仅指古代作学生的青少年,也包括古时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夫:发语词,无实义。庸:岂,哪。知:管,过问。“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作“知”的宾语,这个宾语是个带“之”字的主谓结构,“之”的作用在于取消这个主谓结构的独立性。年:生年。于:比。“于吾”作“生”的补语,可提至谓语“先后生”前理解,即“于吾先后生”,比我早生还是晚生。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第一个“圣”“愚”是名词,第二个“圣”“愚”是形容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人倒去从师,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人却不从师。之:结构助词,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即“不知句读”,“惑之不解”即“不解惑”。或:有人,无定指代词。不,通“否”。这几个分句运用了“合叙”手法实际上应当分开解释,即“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3.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3)则耻师焉同上

(4)不耻相师同上

(5)孔子师郯子同(1)

4.多义词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指有专门技艺的人

吾师道也学习

或师焉,或否焉从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十年春,齐师伐我军队

(2)传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读下同。

朔气传金传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此世所以不传也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读zhuàn,下同

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3)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法则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学问、修养

何可胜道也哉讲,说

道芷阳间行取道

(4)受

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接受

故木受绳则直经受

恐前后受其敌遭受

(5)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疑惑,疑难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疑难问题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迷乱,迷惑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蒙蔽,欺骗

(6)贱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地位卑下,卑贱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地位卑下,卑贱

心忧炭贱愿天寒物价低,便宜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石轻视,贬低

又迫贱事谦称自己

(7)圣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聪明贤哲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有智慧的人,或特指具有最高封建道德的人,即圣人

圣君治国圣明、贤能

诚宜开张圣听君王

三、结构分析

第一段,正面阐述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本段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句),阐述教师的作用。作者用六个字概括了教师的三个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第二层(第2、3句),阐述从师的必要。作者从反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明有惑必须从师。

第三层(第4—6句),阐述择师的标准,第6句是本段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概括地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第一层(第1、2句),慨叹师道不传,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这一层承接上文从师的标准,并领起下文对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批判。

第二层(第3—5句),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对比,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第三层(第6—8句),把习句读从师与惑而不从师的现象对比,批评“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不明智的作法。

第四层(第9—13句),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对比,批评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习。

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反面和正面阐明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中心论点。

第四段,说明作《师说》的原因。继第三段引“古之圣人”孔子从师的范例之后,以李蟠作为当时后生晚辈从师求学的范例,对李蟠是勉励,对当时求学的人是号召。

内容详解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开篇的第一句话中就带出,“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更增加了立论的力度。接着,对“师”的职责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简短的概括,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所谓“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在佛、老盛行的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表现出反映社会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业”是指儒家的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具体的任务就是“解惑”,而韩愈也正是从这方面申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一有力的论辩,解决了“从师”的问题,已不容置疑。然后,将讨论的焦点引到择师的态度和标准上来,推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一观点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具有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缘起。

从表面上看,《师说》是为了鼓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学“古文”而作的,也许还包含了一点自鸣得意的意思(因为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触动韩愈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或者干脆说是一个借口。全文论证严密,说理透辟,是一篇深思熟虑的作品,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对师生之间的往来赠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解析

1.“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就是论述从师学习的道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

2.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学习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明确:关于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教师的职责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并意味着不仅“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都要从师学习。

关于从师学习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否定“生而知之”,明确“学而后知”,严正批驳了上层“士大夫之族”宣扬的血统论和先验论,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弟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择师观念。

3.阅读“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可怪也欤!”一段文字,讨论下列问题:

(1)本段有哪几个对比每个对比中,正确的态度与错误的态度各是什么由于采取错误态度,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2)几个对比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在段落中的先后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1)本段有三个对比,第一个是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对比,致使“圣益圣,愚益愚”;第二个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则耻师焉”的对比,致使“小学而大遗”,“未见其明”;第三个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对从师者“群聚而笑之”的对比,致使“其智乃反不能及”。

(2)几个对比之间有纵比、本身自相矛盾的事实相比、横比的关系,先后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本段段首句是“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三个对比的顺序与之相应。

五、论证方法

1.下定义、作结论

2.对比论证

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3.引用论证

引用是论说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这在现在的学术论文中也是最常见的。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有了孔子这样一个强大的支持者,更增强了说服力。而在短短的几行字中,述事引言简洁明快,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六、语言特色

1.排比对偶句

韩愈的散文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他的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

2.连珠句

连珠,又称顶珠、蝉联,民间俗称为“咬字”,即用上一句的结尾字,作下句的开头,首尾相连,“历历如贯珠”。本文这样的句式很多,如开头的几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THE END
1.探索教育之光,精选关于老师的经典词语与动人句子集锦★ 古韵哀歌,精选古诗词中描写失去亲人句子,抒发悲恸永忆之情 ★ 深入剖析,表示解释说明的句子在英语中的应用与功能解析 ★ 时光荏苒,成语映照岁月痕迹,形容不再年少的经典表述集锦 ★ 细品佳肴,盘点形容美食的四字词语及经典描绘句子 ★ 精选简短句子,生动描绘上课专注听讲的场景,展现学子风采http://722973.com/3Dd89201CAa3.html
2.形容教育人的成语问答中心形容教育人的成语 分类: 初学习方法 2024-11-28 19:26:59 已浏览:110次 问题描述: 形容教育人的成语,在线求解答 2024-11-28 19:26:59 精选答案 诚信公仆 已认证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愿你把握时光,充实自己,为梦 【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 【懿言嘉行】:懿:http://m.gaokaomanfen.com/know/1498326.html
3.良师益友的意思解释良师的解释 使人得到教益的好老师。 邹韬奋 《 经历 》一:“现在这位良师已去世多年了,可是我 一生 不能 忘记 他。” 参见 “ 良师益友 ”。 益友的解释 对自己的 思想 、工作、学习有 帮助 的朋友圣贤之君,皆有益友。;;《晏子春秋;杂篇》良师益友详细解释有益的朋友。语本《论语·季氏》:“益者三友。https://www.bozhoutz.com/cycc/21992.html
4.赞美老师的词赞美老师的词 1、赞美老师的词语示例:和蔼、渊博、大方、伟大、无私、辛勤、呕心沥血.诲人不倦、教导有方、为人师表、 1、赞美老师的词语示例: 和蔼、渊博、大方、伟大、无私、辛勤、 呕心沥血.诲人不倦、教导有方、为人师表、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德高望重、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废寝忘食、鞠躬尽瘁https://m.zls315.com/jingyan_jyqfpgpsuiok/
5.形容友情坚固的词语魑魅魍魉:在古代特指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现指形形色色的坏人;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风花雪月:原指四时的自然美景,后指内容空洞,辞藻华丽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与花天酒地的生活;琴棋书画:在古代,弹琴、弈棋、书法、绘画http://m.qicaisi.com/bk-2117862.shtml
6.初中英语重要句型2. 师生关系 give sb. a passing grade 给予某人及格的分数 examine the students’ homework 检查学生的作业 stand on the platform 站在讲台上 get on well with sb. 与某人相处得很好 raise aquestion提问 like to be with students 喜欢与学生相处 https://blog.csdn.net/zwt2001267/article/details/83850384
7.2023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4篇98、下列唐宋文人中哪一组不属于师生关系?(C) A、欧阳修 苏轼 B、晏殊 欧阳修 C、玉真公主 王维 99、下列哪一联诗不是用来描写雪的?(A)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B、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吹落轩辕台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http://www.hxatcapital.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3/0823/176043.html
8.全是形容词的一项是()【简答题】形容词检查单是测试()的检查单。()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Elaborate既是形容词也是动词。() A. 错 B. 对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句中的“如”用作形容词词尾的是() A.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B.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C.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https://www.shuashuati.com/ti/3e3ac9335a514a299144456f96e1b3ce.html
9.英语形容词用法面面观亲爱的同学们,在英语王国中,形容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形容词用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或者状态。下面让我们进入到形容词的世界,了解形容词的各种用法,掌握英语考试形容词的注意点。形容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初识]①My brother is a clever boy.我的兄弟是一个聪明的男孩。[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6ec90ede4fe1a8e13bc3a.html?q=C/N&uorg=999999
10.语文词性练习题含答案(通用6篇)23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B.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的无辜牺牲者,面对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C.就民族矛盾和冲突而言,科索沃问题与北爱尔兰问题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而美国与北约对二者的态度何止天壤之别!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j9o7i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