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1)名丘,字仲尼(2)春秋时期鲁国人
(3)评价: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4)儒家学派创始人和代表者
(5)思想学说核心:仁爱(6)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和孟子并称为“孔孟”
(7)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论语》(1)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共十二章
(3)儒家经典
(4)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6)六艺:《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乐经》《春秋》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术数、计算、数学的技术)(7)编者:孔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辑的
(8)体例:语录体、对话体
第一章(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品德修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一、译文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发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二、理解
第1句: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
统一起来。
道理:我知道了时常复习才能把学习过的知识牢固的掌握,从而体会
连词,
表承接温习“悦”
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生气恼怒有才德的人
连词,却
表转折
1
到学习的乐趣。
第2句:学习乐趣。朋友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以互相学习,探讨问题,共同提高。
道理:我知道和志同道合的人切磋,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己,这是种快乐。
第3句:写为人态度(品德修养)。属于个人修养范畴,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修养,这才是君子之风。
道理:我知道了我们要加强个人修养,面对别人的误解,不要怨天尤人,要做一个宽容、胸襟豁达的人。
三、问答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朋”指什么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1)“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2)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一起探讨问题,增进友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体会学习的乐趣。可以看出孔子愿意与别人切磋、学习,把这些当作乐趣。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在强调什么?
强调做人要加强个人修养,要做一个道德高尚、心胸宽广、有君子之风的人。
3.结合实际谈谈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体会。
常言道:“君子坦荡荡。”不被人们了解就忧心烦恼,甚至生气恼怒,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我认为,只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能不怨天尤人,就能不断完善自己。
4.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君子”?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
(1)有才德的人。
(2)在现实生活中,博学多才、心胸宽广、真诚、诚信、乐于助人、博学多才、严于律己、品德高尚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在阐明什么?
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胸怀宽广的人,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6、“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风范,作为君子应该有哪些风范?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
君子的风范在这句话中主要是指有谦虚的精神,还要有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其实在这篇课文中到处有君子的风范。比如君子要有坚定地信仰,君子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还有君子应该勤学好问。
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孔子认为什么是作为君子的首要条件?
在别人不了解别人的学识、能力的时候也不去怨恨恼怒,仍然以平常心态处变不惊。
8、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益处有: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9、举例说明孔子在品德修养、修身做人上强调什么?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胸怀宽广的人
10、第一章表面上讲人生三乐,实际上却是“人生三烦”,学而时习之的劳烦,从远方来的准备之烦,人不知的不被理解之烦,你从这里看
2
出孔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品德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一、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治学的人要重视品德修养,多次反躬自省,自我反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道理:我知道了人要经常反思、检查自己的言行。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的精神,这样才能避免缺点,完善品德,从而使做人、为学全面提高。
1.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1)做事是不是竭尽心力(忠)——做事
(2)做人是不是真诚、诚信(信)——做人
(3)学习知识是不是认真复习了(习)——学习
2.谈一谈对这一章的体会
通过这一章,我更加懂得了人要重视品德修养的道理,“忠”“信”是传习之本,要想把学习搞好,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3.如何理解曾子说的“忠”“信”?讲求“忠”“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
社会发展需要忠诚和诚信,去抵制奸邪的习气,这样才能形成安定团结的局面,有利于人际关系交往和社会发展。
4、“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
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过错与失误,重视品德修养的完善,避免生活中缺漏和失误,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这样才能净化思想全面提高。才能在总结自身经验和教训中不断完善趋于完美。
5、“吾日三省吾身”许多人的座右铭,谈谈这样做的好处?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这样才能净化思想,才能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6、请你选择“吾日三省”的任意两个方面,结合实际谈一谈这样做有没有必要。
信:在人与人交往时,我们要真诚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只有人与人互相的信任,社会才能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