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课文讲解

《医古文》课堂教学教案上编阅读文选扁鹊传【教学目的与要求】3、了解扁鹊“随俗为变”的医疗风格。

【课文疏讲】(原文)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閒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

在赵者名扁鹊。

(一)文字变易1、勃:通“渤”。

2、閒:同“間(间)”,悄悄地。

3、予:通“与”,给与。

4、见:同“现”。

(二)语法问题奇之:认为他奇特。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

(三)词语释义1、扁鹊:黄帝时代即有神医扁鹊,故后世尊称良医为扁鹊。

(按)唐杨玄操《黄帝八十一难经序》云:“秦越人与轩辕氏时扁鹊相类,乃号之为扁鹊。

又家于卢国,因命之曰卢医也。

世或以卢扁为二人者,斯实谬矣。

”2、姓秦氏:先秦时,姓是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氏是由姓衍生的分支。

”汉代时姓氏合一,通称姓。

3、过:至。

《正义》云:“音戈”。

4、遇:待也。

相待、接待。

5、禁方:不公开的秘方。

6、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索隐》引旧说云:“上池水谓水未至地。

盖盛取露及竹上水,取之以和药。

”7、知物:谓当见怪异。

《索隐》:“当见鬼物也。

”(按)“知物”犹言“显示效验”。

”高诱注:“知,犹见也。

”郑玄注:“物,谓事验也。

”8、殆:大概。

9、特:只是。

(四)疑难语句1、视见垣一方人。

看得见矮墙另一边的人。

2、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他)凭借这样的目力诊察疾病,完全看得见体内郁结的病块,只是把诊察脉象作为名义罢了。

段意归纳:简介扁鹊生平及其高超的医术。

(原文)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起简子为大夫,专国事。

简子疾,五日不知人。

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

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简子寤。

(一)文字变易1、閒:同“間(间)”,病愈。

2、彊,“强”的异体字。

(二)词语释义1、公族:又称公姓,即诸侯之同族。

”毛传:“公族,公同祖也。

”此处指国君。

2、专:专擅,独掌。

3、不知人:指不省人事。

4、治;安,正常。

5、血脉:义偏于“脉”,指脉象。

6、寤:醒。

7、居:过了。

(三)疑难语句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他)血液和脉象都正常,你惊怪什么﹗(说清句中的倒装语序。

说清句中两个“而”字的不同用法及区别方法。

)(原文)其后扁鹊过虢。

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

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

”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

”曰:“收乎”曰:“末也,其死未能半日也。

”“言臣齐渤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

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灑、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

(一)文字变易1、穰:通“禳”,祛邪除恶的祭祀。

2、蹷,“蹶”的异体字。

3、畜:通“蓄”,积聚,储藏。

4、雞,“鸡”的异体字。

5、灑:通“酾”,滤过的酒。

6、案:通“按”。

7、输:通“腧”,腧穴。

8、诀:通“决”,疏导。

9、荒:通“肓”。

10、幕:通“膜”。

11、咳:同“孩”,小儿笑。

12、郄:同“卻”,缝隙。

13、文:同“纹”,花纹。

14、決,“决”的异体字。

15、瞚:同“瞬”,眨眼。

(二)固定结构得无……乎:该不是(莫不是)……吧。

(三)词语释义1、喜方:爱好医方、医术。

2、不时:不按时,没规律。

3、畜积:聚集。

(畜,积储。

)4、泄:泄导。

5、中害:内脏受伤害。

6、精神:指人体的正气。

7、鸡鸣:古时段名,即丑时,相当凌晨的一至三时。

8、精光:指虢君的容颜和神采。

9、诞:欺骗。

10、汤液:指汤剂。

(汤,液汁,专指中药汤剂)11、醴灑:指酒剂。

(醴,甜酒。

灑,滤酒)12、鑱石:古时治病用的石针。

挢引:相传为古代的导引疗法。

挢,翘起。

引,伸展。

13、案扤:按摩。

扤,摇动。

毒熨:用药物加热熨贴。

毒,指药物。

熨,热敷疗法。

14、拨:拨开衣服。

(按)从丹波元简说,谓解衣诊察。

15、因:依循。

16、诀脉:疏导经脉。

结筋:结扎筋腱。

17、搦髓脑:按摩脑髓的腧穴。

搦,按。

18、揲荒爪幕:以手按治膏盲横膈膜。

揲,持。

爪,旧说谓用指甲掐。

(按)爪字疑衍。

盖涉上文“荒”之下端而错出,似当为“揲荒幕”,与上句“搦髓脑”并列,句法整齐。

19、湔浣:清洗。

(湔,洗)20、漱涤:洗涤。

(漱,洗涤。

)21、终日:(按)此处指好久,良久。

王念孙《读书杂志》云:“言中庶子与扁鹊语良久,扁鹊乃仰天而叹。

”22、写形:审察病人体态神情外部症状。

写,摹写,这里指审察。

23、闻:诊视到。

阳,指外表症状。

论:推论,推知。

阴:指内在的病因。

24、決者,确诊的方法。

25、不可曲止:曲,委曲,详尽。

止,语气助词。

26、眩然:眼睛昏花貌。

27、挢然:舌头翘起貌。

(四)疑难语句1、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您的方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可以救活;(您的方术)不能象这样,却想使他复活,(我)简直不能把这样的想法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

(说清句中的使动用法)2、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我)诊察到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论出内在的病因;(我)知道了内在的病因,就能推论出疾病的外在症状。

3、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疾病的症状出现在体表,(我与病人的距离)只要不超出千里地,能够确诊的方法很多,难以详细说尽。

(原文)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

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言未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长潸,忽忽承睫,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

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蹷’者也。

太子未死也。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有閒,太子苏。

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

太子起坐。

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一)文字变易1、反:同“返”,此指复生。

2、服:通“腷”,郁满。

3、厉:同“砺”,研磨。

4、鍼,“针”的异体字。

5、閒:同“間(间)”,一会儿。

6、減,“减”的异体字。

7、齐:同“剂”,药剂。

8、煑,“煮”的异体字。

(二)语法问题生死人:使死人复活。

“生”为动词使动用法。

(三)词语释义1、中阙:皇官的中门。

阙,建于宫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

2、举:救助。

3、弃捐填沟壑:死的委婉说法。

弃捐,抛弃。

弃捐:抛弃。

(不得埋曰弃,不得其尸曰捐。

)4、长终:永远死去。

5、嘘唏:长嘘短叹貌。

(按)服臆,连绵词,又作“愊臆”、“腷臆”、“幅抑”。

《方言》卷十一郭璞注:“愊臆,期满之也。

”6、魂精泄横:精神散乱恍惚。

魂精,精神。

泄横,散乱貌。

潸,流泪。

8、忽忽:泪珠滚动貌。

承睫:挂在睫毛上。

9、变更:改变。

(更,改变)10、尸蹷:古代病名,指突然昏迷摔倒,其状如尸的病症。

11、三阳五会:即百会穴的别名。

在头顶正中部位。

12、五分之熨:《索隐》:“谓熨之令温暖之气入五分也。

”(四)疑难语句1、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

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话,(惊奇得)眼睛发花、舌头翘举而目瞪口呆,于是把扁鹊的入报虢君。

2、言未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长潸,忽忽承睫,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

(他的)话还未说完,就长嘘短叹,气满郁结,精神散乱,眼泪长流,泪珠滚滚,挂满睫毛,悲伤不能自控,容貌都变了样。

3、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扁鹊)再调适(太子的)阴阳,(太子)只服食了二十天的汤剂就痊愈了。

4、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鹊说道:“我不能使死人复活,这是自己应当复活的人,我只不过能使他痊愈罢了。

”(说清句中的使动用法和区别方法。

)(原文)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日:“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问其故。

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己逃去。

桓侯遂死。

(一)语法问题客之:把他当作贵客。

“客”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2、司命:古代传说中掌管人生命的神。

3、体病:(按)王念孙《读书杂志》以为“病当作痛”。

王说是。

又,稽康《养生论》云:“桓侯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三)疑难语句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

(诠释:①句中的所字词组;②文中的两个句首“其”的假设连词的用法;③“奈……何”及其否定方式的文意理解方法。

)——如果疾病存在于肠胃里,是药酒的力量能够达到的部位;如果疾病存在于骨髓里,即使是掌管生命之神也对它没有办法。

如今(您的)病已深入到骨髓里了,我因此不再请求允许给您治病了。

段意归纳:以上四个自然段通过三则医案反映扁鹊的高明医术。

(原文)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扁鹊名闻天下。

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秦大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一)文字变易1、蚤:通“早”。

2、雒:通“洛”。

3、伎:通“技”。

(二)语法问题1、轻身:认为身体轻贱。

“轻”为形容词意动用法。

2、重财:认为钱财贵重。

“重”为形容词意动用法。

3、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

(三)词语释义1、微:此指不明显的症状。

2、已:指疾病的治愈。

3、适:调适。

4、阴阳并:阴阳偏亢。

”张景岳注:“并,偏聚也。

”5、羸:瘦弱。

6、重:很。

7、带下医:妇科医生。

妇女所患诸病(经带胎产),多属带脉以下,故名。

8、由:遵循。

(四)疑难语句1、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人们忧虑的事,是忧虑疾病的种类多;而医生忧虑的事,是忧虑治病的方法少。

2、藏气不定。

脏腑功能不稳定。

3、随俗为变。

(扁鹊)依随各地习俗的不同而变换行医的科别。

段意归纳:指出“信巫不信医”为“六不治”之一的思想,以及扁鹊“随俗为变”的医疗风格。

【内容归纳】本篇是古籍中最早的一篇医家传记,后代医家传记,大都脱胎于此。

文中通过三则医案(扁鹊先后为赵简子、虢太子、齐桓侯治病情况)的叙述,突出了扁鹊的医学成就,塑造了一位在历史上享有盛誉,深受人民爱戴的古代名医形象。

在为虢太子治病的过程中,他以自己的医疗实践反对了迷信活动。

给齐桓侯望色一事,体现了他防患未然的医学思想。

为适应各地人民的需要,他依随各地习俗的不同而变换行医的科别。

本文提出的作为“六不治”思想之一的“信巫不信医”,说明祖国医药学是在同封建迷信思想的不断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作者陈寿(公元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曾在蜀汉和西晋初任观阁令史、著作郎、御史治书等职。

《三国志》是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计有《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

原先各自为书,北宋时汇编称《三国志》。

其文叙事简炼,文笔简洁,但基本上能反映三国鼎立时期的错综复杂历史,所以史称陈寿有“良史之才”,并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南朝宋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援引魏晋之际的有关著作二百余种,注文超过原文数倍,极大地充实了这一时期的史料。

【课文疏讲】(原文)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一)文字变易:1、旉:同“敷,“敷”的古字。

2、差:“瘥”的古字,病愈。

(二)词语释义1、游学:外出求学。

2、举:推举,推荐。

3、孝廉: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

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合称孝廉。

与后世称举人为“孝廉”有别。

5、分剂:合成汤剂时的药物分量和配伍比例。

6、节度:服药的注意事项。

7、刳(kū枯):剖开。

8、寤:醒。

此谓知觉、感觉。

(三)语法问题1、虚词(1)且:将近。

(2)行差:将愈。

行,将要。

(3)壮:量词。

一灸为一壮。

(按)《方言》卷三:“凡草木刺人者,北燕朝鲜之间谓之壮。

”郭璞注:“淮南呼壮为伤。

又,医用艾灸一灼谓之壮。

”(4)应:立即,很快。

下文“应便拔针”的“应”同此。

(5)引某许:谓针感牵引到某处。

许,处所。

名词用如动词。

(6)须臾:一会儿,片刻。

2、实词活用(1)“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针”,针刺,名词用如动词。

(2)“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膏,用药膏,名词作状语。

(四)疑难语句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他)离开本乡到徐州一带求学,通晓多种儒家经典。

沛国的相陈珪举荐他为孝廉之士,太尉黄琬征召他为官,(他)都不去赴任。

2、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他)进针时说“针感会牵引到某处,若针感已到,要告诉我”,当病人说“针感已到”时,(他)立刻拔出针来,疾病也将痊愈。

段意归纳:概括介绍了华佗的生平和他的医学成就。

(以下从“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至“军吏梅平得病”九个自然段,采取先让学生朗读、解释,再酌情讲解的方法授课。

)(原文)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人云“在左”,於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

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後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不汗出。

佗曰:“藏气已绝於内,当啼泣而绝。

”果如佗言。

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或难其异。

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盐渎严昕舆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

”佗曰:“君有急病见於面,莫多饮酒。

”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

临死当吐舌数寸。

”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一)文字变易1、支:“肢”的古字。

2、卒:通“猝”,突然。

(二)词语释义1、藏气:五脏功能。

2、止:居住。

3、难:质问,发问。

4、并起:一起病愈。

5、自如常:犹“自如”、“自若”。

像原来的样子。

6、将:扶持。

7、中宿:半夜。

8、诣:往,到……去。

9、劳事:房劳之事。

下文“御内“、“交接”义同此。

皆为委婉之词。

10、省:看望;探望。

(三)语法问题1、下(为汤下之):使动用法,使之下,即打胎。

下{寻当下之):使动用法,使他泻下,即用泻法。

2、苦(苦四支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患。

3、汗(不汗):名词活用为动词,出汗。

(四)疑难语句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按:“寻外实”两句,当为“寻内实,延外实”。

《太平御览》和元刻本《类证普济本事方》卷九《伤寒时疫》引此均作“寻内实,延外实”。

(原文)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

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欬嗽,欲卧不安。

”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遂如佗言。

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问佗,佗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

”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厕,趸螫其手,呻呼无赖。

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煖之,其旦即愈。

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

有顷,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

”应时归,如佗所刻。

(一)文字变易1、通假字(1)卒:通“猝”。

很快。

(2)刻:通“剋”,限定。

2、异体字煖:同“暖”。

(二)词语释义1、胃管:经穴别名。

即中脘穴,在脐上四寸。

讫:毕;结束。

2、怀躯:怀孕。

螫(shi是):刺。

5、除名:除去名籍,即取消原有身份。

6、许:处。

7、结:聚合,凝聚8、促:速,赶快。

9、五日卒:第五天就会死。

(三)语法问题1、虚词(1)有顷:过了一会儿。

(2)应时:立即。

2、词类活用(1)温(温汤):温,加热,名词活用作动词。

加热汤药。

(2)日(日以羸困):一天天地,名词用作状语。

(原文)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虵辈约以十数。

(一)文字变易1、古今字县:“悬”的古字。

2、异体字(1)酢;同“醋”。

(2)虵:同“蛇”。

(二)词语释义1、车:用车。

2、驻车:停车。

3、向来:刚才。

饼:面食的统称。

4、蒜齑:犹蒜泥。

大酢:甚酸。

5、虵:此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6、县:悬挂。

7、造:前往。

8、逆:迎面。

9、公:指父亲。

10、车边病:指车边悬挂的寄生虫。

(三)语法问题车(家人车载欲往就医):用车。

(四)疑难语句1、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病人)就像华佗说(的那样做了),即刻吐出一条寄生虫。

(他)将寄生虫悬挂在车边,要到华佗家中去。

华佗还没回家,(他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来客),就自言自语地说:“(他)好像遇到了我父亲,车边悬挂的寄生虫(说明是)这样。

”(原文)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駡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

守瞠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甚,当破腹取。

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

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竟死。

(一)文字变易1、古今字(1)差:“瘥”的古字。

(2)属:“嘱”的古字。

2、异体字“瞠”,同“嗔”。

(二)词语释义1、货:财物。

2、瞠恚:愤怒。

3、不快:患病的婉辞。

4、痛痒:偏义复词,义偏于“痛”,痛苦。

(三)语法问题虚词1、无何:不久。

2、寻:随即,很快。

3、故:特地,特意。

4、竟:终于;果然。

(四)疑难语句1、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駡之。

华佗认为他大怒后就会痊愈,于是大量地收受他的钱财却不加治疗,不久华佗抛开郡守离去了,还留下书信责骂他。

2、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故:特地,特意。

然而您的寿命也不会超过十年了,(在这十年内,)这病不会让您死去,您忍受病痛十年,到时寿数与病死之期一同到尽头,不值得特地使自己剖裂腹部。

(原文)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

食顷,吐出三升许虫。

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

佗曰:“此病後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

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

佗针鬲,随手而差。

(一)文字变易古今字鬲:“膈”的古字,膈俞穴。

(二)词语释义1、内疽:病名。

腹内痈毒。

2、腥物:生肉。

此指生鱼肉。

3、斯须:犹“须臾”。

片刻,一会儿。

4、许:左右。

5、生鱼脍:生的鱼肉丝。

脍,细切的肉丝。

6、所苦:患的病。

7、後三期(jī机):三年以后。

期(jī机),一周年。

8、依期:到了期限。

9、发动:发作。

10、太祖:指曹操。

11、头风:类似神经性头痛。

12、每发:经常发作。

13、针鬲:针刺膈俞穴。

(三)语法问题1、脉:为……诊脉。

脉之,为他诊脉。

2、针:针刺,名词活用为动词。

(四)疑难语句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

(陈登)服食汤药后不久,呕吐出三升左右的寄生虫。

(寄生虫)的赤色头还能动,半身像是细切的肉丝,他患的病就痊愈了。

THE END
1.《乡村医生》经典语录金句名句摘抄赏析本页收录的《乡村医生》经典语录/《乡村医生》经典语句/摘抄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乡村医生》语录可以了解《乡村医生》名句的文案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乡村医生》好词好句金句,欢迎分享。 我带着一个美丽的伤口来到这个世界,这便是我全部的陪嫁。 https://www.mingyantong.com/article/%E4%B9%A1%E6%9D%91%E5%8C%BB%E7%94%9F
2.蔡医生这里调理对我还是很有效果的君和堂的蔡德亨(蔡医生)是一位中医针灸可为是中医全科医生。我是诸多病员之一,数年就医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蔡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蔡医生的诊疗室经常能看到病员以不同语句发自内心称赞的锦旗。有些病员在生死一线的情况下经蔡医生的精心治疗都能转危为安。 https://m.dianping.com/review/48076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