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命题及关系知识点

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数学命题及关系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命题及四种命题

1、命题的概念

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注意:

命题必须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都不是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无关

注意:(补充)

1、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既是真命题又是假命题

知识点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1)充分条件:

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即只要有条件p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的成立,p成立就足够了,即有它即可。亦即要使q成立,有

(2)必要条件:

pq则q是p的必要条件

pqqp

即没有q则没有p,亦即q是p成立的必须要有的条件,即无它不可。

(补充)(3)充要条件

pq且qp即pq

“p、q互为充要条件(既是充分又是必要条件)

p”等p是q的充要条件”也说成“p等价于q”、“q当且仅当

(补充)2、充要关系的类型

(1)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定义:若pq,但qp,p是q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则

(2)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定义:若q

则p,但pq,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充要条件定义:若pq,且qp,即pq,p、q互为充要条件;则

(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定义:若pp,q,且q

p、q互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则

3、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

①定义法;

②集合法;

③逆否法(等价转换法)。

逆否法————利用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的等价性

集合法————利用集合的观点概括充分必要条件若条件p以集合A的形式出现,结论q以集合B的形式出现,则借助集合知识,有助于充要条件的理解和判断。

(1)若AB,则p是q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若BA,则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若AB,B且A

则p是q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3)若A(补充)简记作————若A、B具有包含关系,则

(1)小范围是大范围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2)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二、例题分析

(一)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例1、(1)命题“若x,y都是偶数,则x+y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

是()

A、若x+y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

B、若x+y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

C、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

D、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

例1、(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若a≠0,则ab≠0”的否命题;

②“正多边形都相似”的逆命题;

③“若m>0,则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若x—3是有理数,则x是无理数”的逆否命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

例1、(3)

(2014·陕西卷)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z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真,假,真B、假,假,真

C、真,真,假D、假,假,假

问题2

四种命题间关系的两条规律

(1)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

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假。

(2)当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比较困难时,可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例2、(1)(补充)

(2011山东文5)已知a,b,c∈R,命题“若abc=3,222则abc≥3”的否命题是()

222(A)若a+b+c≠3,则abc<312

(B)若a+b+c=3,则a2b2c2<3

(C)若a+b+c≠3,则a2b2c2≥3

(D)若a2b2c2≥3,则a+b+c=3

例2、(2)(补充)

命题:“若xy0,则x0或y0”的否定是:________

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二)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例1、(1)(补充)(07湖北)已知p是r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现有下列命题:

①s是q的充要条件;

②p是q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③r是q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④p是s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⑤r是s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则正确命题序号是()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pq

1、利用定义判断充要条件

方法一定义法

定义法就是将充要条件的判断转化为两个命题

——“若p,则q”与“若q,则p”的判断,根据两个命题是否正确,来确定p与q之间的充要关系。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2、利用逆否法判断充要条件

方法三等价转化法

当所给命题的充要条件不好判定时,可利用四种命题的关系,对命题进行等价转换,常利用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来判断p与q的关系。令p为命题的条件,q为命题的结论,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①如果原命题真而逆命题假,那么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如果原命题假而逆命题真,那么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如果原命题真且逆命题真,那么p是q的充要条件;

④如果原命题假且逆命题假,那么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简而言之,逆否法————利用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的等价性

例1、(2)(2014·北京卷)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q>1”是“{an}为递增数列”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1、(3)(2014·湖北卷)设U为全集、A,B是集合,则“存在集合C使得AC,BUC”是“A∩B=”的()

C、充要条件

例1、(4)

已知p:—4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3、利用集合法判断充要条件

方法二集合法

若条件p以集合A的形式出现,结论q以集合B的形式出现,则借助集合知识,有助于充要条件的理解和判断。

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3)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则p是q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2)若BA,则(补充)简记作————若A、B具有包含关系,则

(1)小范围是大范围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log2x,x>0,例2、例3函数f(x)=x有且只有一个零2—a,x≤0

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11A、a≤0或a>1

B、0

练习:(补充)

已知p:x3且y2,q:xy5,则p是q的条件。

高中命题及关系知识点

要点一、命题的概念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要点诠释:

1、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不能确定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如“”,“2不一定大于3”。

2、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例如:“起立”、“是有理数吗?”、“今天天气真好!”等。

3、语句能否确定真假是判断其是否是命题的关键。一个命题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能既真又假,模棱两可。命题陈述了我们所思考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类似于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要点二、命题的结构

命题可以改写成“若,则”的形式,或“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是命题的条件,是命题的结论。

1、一般地,命题“若p则q”中的p为命题的条件q为命题的结论。

2、有些问题中需要明确指出条件p和q各是什么,因此需要将命题改写为“若p则q”的形式。

要点三、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则”;

逆命题:“若,则”;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相交换位置;

否命题:“若非,则非”,或“若,则”;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

逆否命题:“若非,则非”,或“若,则”;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后再换位或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换位后再分别否定。

对于一般的数学命题,要先将其改写为“若,则”的形式,然后才方便写出其他形式的命题。

(1)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

(2)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

【典型例题】

类型一:命题的概念

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判断其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末位是0的整数能被5整除;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两直线平行,则斜率相等;

(4)△ABC中,若∠A=∠B,则sinA=sinB;

(5)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吗?

【思路点拨】依据命题的定义判断。

【解析】

(1)是命题,真命题;

(2)是命题,假命题;

(3)是命题,假命题;

(4)是命题,真命题;

(5)不是命题。这是一个疑问句,没有做出判断。

【总结升华】对于命题真假的判断应根据已学习过的已有定义、定理、公理及已有结论等进行。

举一反三:

【变式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

(1);

(2)当时,;

(3)你是男生吗?

(4)求证:是无理数。

【答案】

(1)不是命题;由于无法确定变量的值,所以无法确定其真假.

(2)是命题;假命题.

(3)不是命题;这是一个疑问句,没有做出判断.

(4)不是命题;这是一个祈使句,没有做出判断.

【变式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B.{0}∈NC.元素与集合D.真子集

【答案】B

【变式3】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2)sin30=;

(3)x2+1>0;

(4)梯形是平行四边形。

(1)不是,无法确定“大”;(2)是;(3)是;(4)是。

类型二:命题的结构

例2、指出下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对顶角相等;

(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思路点拨】

命题都是一定的条件下推出的一定的结果,所以据此确定哪是条件,哪是结论。

(1)原命题写成: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条件: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2)原命题可写成: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四边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菱形。条件:一个四边形的四边相等;结论: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总结升华】要写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一般是把一个命题改写成“如果p,那么q”的形式,其中p是条件,q是结论。

【变式】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p和结论q。

(1)若空间四边形为正四面体,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

(2)若两条直线a和b都和直线c平行,则直线a和直线b平行。

(1)条件p:空间四边形为正四面体;结论q: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

(2)条件p:两直线a、b都和直线c平行;结论q:直线a和b平行。

例3、将下列命题改写为“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其真假。

(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2)对角线相等的平面四边形是矩形。

(1)“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真命题。

(2)“若一个平面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矩形”,假命题。

【总结升华】有一些命题虽然表面上不是“若p,则q”的形式,但适当的改写后可以写成“若p,则q”的形式,那么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其条件和结论。

【变式1】把命题“6是12和24的公约数”写成若p则q的形式。

【答案】若一个数等于6,则这个数是12和24的公约数。

【变式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偶数能被2整除;

(2)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不相等。

(1)若一个数是偶数,则它能被2整除;真命题。

(2)若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真命题。

(3)若两个角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则它们不相等;假命题。

THE END
1.形式逻辑(8)逻辑命题与语逻辑命题与语句的联系和概念与语词的联系相同,命题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命题的物质载体或语言载体,一切逻辑命题的含义都是以语言中各种语句的表述方式来完成的,但并不是一切语句都表达逻辑命题。 语句根据其自身的内容、表述的语气、以及所产生的作用,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701/13/32712951_984645554.shtml
2.超星尔雅《逻辑学导论》最新单元测试答案知124【判断题】前提与结论的识别是论证识别的核心内容。(对) 5【判断题】相比论证,推理可以离开语句、陈述或命题。(X) 命题、陈述与语句 1【单选题】(C)是指必定有真假的语法正确的字符串。 A、陈述 B、语句 C、命题 D、推论 2【单选题】根据天主教百科全书,真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包含(D)。 http://www.zhi12.com/content/71596783
3.胡敏教授解密考研阅读命题与对策阅读理解题命题原则与应试对策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会发现研究生英语试卷的 阅读理解部分虽只有20道题,分数值却占总分的40%,而这一部分正是考生的难 点所在,所以能否在阅读理解这一部分取得理想的成绩,就成为考研英语成功 的关键所在。如何突破阅读难关?怎样迅速提高阅读水平?能否找到一些切实可 http://www.yuloo.com/news/2006-09-30/43221.shtml
4.逻辑学笔记1.1.3 命题 命题就是具有真假性质的语句 命题的三个特点: (1)命题都是陈述句 (2)命题是可以被肯定或否定 (3)命题是或真或假的东西 例如: 小明是人类 北京在中国 你吃过饭了吗? 分析: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 因为 (1)前两个例子都是陈述句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2169558_1115362087.html
5.逻辑学笔记(三)命题与语句的辩证关系 1.联系:语句是命题的表现形式,所有命题都要通过语句才能表达出来,离开语句的命题是不存在的。 2.区别:(1)被研究的学科不同,命题属于逻辑学研究范畴,语句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2)并非任何语句都直接表达命题;(3)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4)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https://www.douban.com/note/773604874/
6.科学网—性质和关系,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关系是一类事物和另一类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也可以用欧拉图表示: 命题是陈述事物属性的语句,属性只有性质和关系两种,所以,命题也只有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两种: 左图表示性质命题,”张三是学生“,“李四是学生”。“张三不是李四”,“李四不是张三”,”工人不是学生“,”学生不是工人“。每个命题只有有两个概念。这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6289-872715.html
7.2020选调生高分答题技巧河南选调生技巧3.语句表达通常4-6题,占5分左右,题量虽少但难度不减。须识记并理解实现语句连贯和衔接的基本要素,特别是话题在语句表达中的作用,方可轻松拿下这5分。 第二节 高频成语 第1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循序渐进 1.按部就班: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https://ha.huatu.com/zt/2020xdsqf
8.命题逻辑命题 : 命题是一个陈述预计(即陈述事实的语句),它或真或假,但不能既真又假。 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命题变元,它是代表命题的变量。习惯上用字母 表示命题。如果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真值为真,用 表示;如果它是假命题,其真值为假,用 表示。 涉及命题的逻辑领域称为命题演算或命题逻辑。许多数学陈述都是有一个https://www.jianshu.com/p/959ec4d379aa
9.快乐离散数学命题逻辑复合命题等价命题② 在条件语句 中, 称为假设(前件、前提), 称为结论(后件)。 如果前件为假,后件无论是 还是 ,我们都认为 是 ,我们称之为 "善意的推定"。 理解条件语句: 在条件语句 中,前件和后件不需要有任何联系, 只依赖于 和 的真值。 以下复合命题是真的,但在自然语言中没人会这么用,因为前后牛头不对马嘴:https://blog.51cto.com/u_15153240/5985333
10.逻辑学笔记πρ?γμα命题和语句 所有的论证都是由命题或陈述构成的,因此,我们先从讨论命题或陈述入手。 命题就是可以被肯定或否定的东西。一个命题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如果命题与它所描述的事实 相一致,则它为真,否则为假。在这一点上,命题不同于问题、 请求、命令和感叹,这些都不能被肯定或否定。虽然命题的一个明确特征就http://sht2019.cn/2021/07/31/229.luo-ji-xue-bi-ji/
11.课程本节对命题的基本知识作了概括介绍,同时,具体介绍了几种简单命题:直言命题、关系命题和简单模态命题。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了解命题的本质及其两个基本特征,命题与语句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命题的分类根据和按照不同根据依次进行的分类系统;了解直言命题、关系命题和模态命题基本的逻辑形式及其逻辑性质,提高对直言命题、关系命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c69906eace048d8072
12.卢梭《爱弥儿》读后感6篇(全文)[2]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71-73.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第4篇 一、命题与语句 在逻辑学上,所谓命题是指一个判断的语义,即实际表达的概念,而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要使用语言对客观世界有所陈述,如在高考作文中,便常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gdpprxw.html
13.2018年10月自考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真题及答案自考28.使用 SQL语句查询每个相同地区的房屋数量。 29.使用 SQL语言查询“李红”租过的房屋编号和租借日期。 30.使用 SQL语言建立一个“男”会员的视图 VSH,该视图包括信息:会员编号,会员名,性别,联系电话。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https://www.educity.cn/zikao/7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