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常用关联词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标调规则:看见a母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
3.u上两点省略的规则。(遇到jqx,摘掉乌纱帽)
二、汉字:
1.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2.查字典:能够熟练地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三、词语:
四、句子:
1.扩句、缩句、整理句子顺序。2.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3.四种句式的互换:a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肯定句与否定句;c陈述句与反问句;d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换。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c用词不当;d前后矛盾;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5.格言、经典诗句以及小升初必备古诗80首的背诵及默写。
五、标点:
11种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分号。(能正确填出句子中所缺少的标点符号,并能够说出省略号、破折号在句中的作用)
六、阅读
1.朗读、默读和背诵。
3.分辨实写与联想的语句。了解联想与比喻的异同点。
4.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7.人物描写的外貌描写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种描写方法。
七、写作:
(一)应用文请假条(借条、收条和领条)、日记、留言条、通知、启事、信件(书信、感谢信)、写板报稿、(二)大作文。
1.侧重叙事的记叙文。
2.侧重记人的记叙文。
①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有感情的人来写。
②抓住最能反映他(她)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典型事例来写。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①抓住特征,准确描述。
②空间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
4.提供材料的作文
材料作文:扩写、续写、改写、缩写、看图作文等。
备注:在小升初考试中还会涉及到百科知识的考查,在这一方面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
附件一:
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韵母:aoeiuüaieiuiaoouiuiev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
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附件二:
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等。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还……。
4.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6.因果关系。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7.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结合典型的语用现象学习语法修辞
语文关乎具体应用,对于任何一个熟练的普通话者来说,知道怎样运用是对的,怎样是不对的,也就是有语感。一旦能提取、概括自己的语感,推导出规则,那就是一个有自觉意识的语用者;如果能把自己的这些提取与概括传给学生,那就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育者。有了这个基本目的,其实是有很多途径可以利用的,比如,不一定从概念出发讲词类的分别,但通过对对子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类别的词;做替换练习,在某个位置上换不同的词语,体会更换之后的差异,实现对不同词语用法的把握;做转换练习,发现一个句型和其他句型的关联与区别等等。这些途径来自于语文实践,来自于我们在课堂上的灵活处理。
有位教师执教老舍的作品《母鸡》,在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关联词”方面,她是这样设计的:
《母鸡》一文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学生通过读后理解,能感受到母鸡的勇敢,它对儿女们的保护是时时刻刻的。
在这个基础上,老师问学生:“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让我们感受到母鸡的这种勇敢精神呢?”学生通过自己读去感受,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来,是“不论”和“总是”。
然后,老师再让学生看句子,感受一下这两个词,如果在句子中把其中一个去掉,句子会怎么样。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去掉了一个之后,句子不通顺,句意也不清楚。于是老师便告诉学生,它们是一组关联词语,要同时使用才行。
之后让学生感受这组关联词应该怎样读,是要读轻些,还是读重些,才能表达出情感,学生都感觉是要读得较重一些;接着让学生连续把这句话读了两遍,在读中感受母鸡勇敢的品质,在读中感受这组关联词的意思以及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让学生用关联词说句子,进行实践运用。
从典型语用出发,而不是从语文知识出发,这是结合实际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核心要义。这位教师要讲“关联词”,她的教学过程首先是让学生把握整段话语的基本意义,体会到这段话语要传递的情感意义,有了这一体会作为前提,后面的教学就有了基础。这个时候,再请学生找出是哪些词最能突出话语的情感意义。自然引发学生注意这段话语组织的特点,学生成功地指出其中的关联词“不论”和“总是”。
这里,这位教师并没有直接甩出陌生的术语“关联词”,而是仍然以直接的材料作为引子,很巧妙地采用了一种引入方式:“把其中的一个去掉,句子会怎么样?”这其实是一种对比法,通过对关联词语的增删来体会话语意义上的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通过实践体会到关联词语的功能和使用规则,而他们对通过自己的思考体悟到的知识,印象是很深的。这个时候,点出“关联词”这一核心概念,时机才是恰到好处的,因为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思考与实践走到了这一步,但更高一層的提升仍需教师点拨。这几步看似平常,其实清楚地体现了这位教师对如何结合实际进行语文教学的良好把握。
回到实际中去,是巩固语文知识的必由之路。语文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语文知识提炼自实践,最终也要应用到实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点出关联词的知识点后,教师又让学生通过重读去巩固刚才的体会,而且还进一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造句子。这样,语文知识就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了。当然,落实到实践中还可以有更多的方式,不仅仅是造句这一条通用途径,比如,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作品的时候找找类似的关联词,以及在日常对话中发现此类关联词的合理运用甚至错误运用,拿来大家一起讨论,等等。语文知识作为信息传递中的节点,一方面,通过信息接受(理解、体会)来发现语文知识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信息表达(写作、交流)来发挥其功能。这样,才算是相得益彰,而不是将语文知识孤立起来谈,显得干瘪、无趣。
课标在附录中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可以结合类似的教学实际渗透这些知识,也可以在单元、学期末进行总结梳理,但不必孤立地去讲授这些“知识”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亲历”典型语用现象始终是第一位的。
从语境出发学习标点符号
跟汉字相比,标点符号的数量有限,但使用频率非常高。为此,课标对最常用的八个标点符号做了要求,而且有按学段逐步推进的细致安排,这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其中,强调要结合阅读和习作教学,认识标点符号和体会其功能,而不是把标点符号单独提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充分遵循了先理解后实践的理念。具体的细节可以概括如下:第一学段,“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可见,小学阶段最常用的八个标点符号和教学顺序都很明确,即第一学段: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冒号、引号。第三学段:顿号、分号。小学阶段依次掌握这八个标点符号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这也就满足了这一阶段阅读和书面表达时的需要,这与在此阶段只需要掌握部分常用字的道理一样。
标点符号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表示语气。一般来说,有四大类型的语气,即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对应到标点符号上,陈述句用句号,疑问句用问号,感叹句用感叹号,祈使句也用感叹号。会使用这些标点符号,首先要明白以上四大类型语气的分别。这些语气在口语中是通过不同的语调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感受这些语调的区别,当对这些语调和语气有了认知基础之后,再教学生在书面表达时这些不同语气对应的不同标点。
标点符号不止以上八个,但有了这八个作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通过语境理解新的标点符号的功能就不是很难的事情了。
成语的教学需要基础研究
如果对成语的使用和功能略作观察,可以发现其在口语中用得较少,但在书面语中相对多见。小学生开始比较大量的阅读和写话习作练习一般是在中、高年段,因此,在第一学段只要求小学生对成语有兴趣即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安排了识字表、写字表,二年级上册安排了词语表(涉及部分成语),都没有专门安排成语表,可见,不需要提前对学生做过深的要求。在写话和习作时要加强对成语恰当使用的引导,而不要简单强调要用多少个成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比较使用成语表达和不使用成语表达的区别,让学生意识到成语使用和书面语以及典雅性之间的关联即可。
一、汉族学生和朝鲜族学生在汉语习作中的特点及区别
(一)汉族学生汉语作文水平的现状
1.错别字较少
汉字的积累是基本的前提,就像盖一幢大房子需要大量坚固的砖瓦一样。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汉字是必要的。正因为汉族学生的汉字掌握量较大,并且汉字教学的结构比较完整,所以其写作的前提条件也较为完善,同时也为语言的丰富奠定了桥梁和坚实的后盾。
2.跑题现象较少
汉族学生们的汉语言的组织能力较强,并且前后连贯,虽然低年级阶段也会出现语言不通顺的现象,但慢慢升入高年级之后其语言的组织能力明显呈上升趋势,不断涌现出令人惊叹的学生文学作品。可见,在起初阶段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都是很稚嫩的,但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语言组织能力与书写能力也会不断攀升,只有孩子们与身边的语言产生了共鸣,才能游刃有余地使用语言。
(二)朝鲜族学生的汉语作文水平现状
1.喜欢直言
也就是“直话直说”,不会用很多细腻词语去修饰,主要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觉得该写的都会写出来,虽然传达出了最真实的情感,但分辨不出重点。
2.修辞手法模糊
3.词语的使用常见不符合或夸张的状态
(三)朝鲜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习作区别
1.选材范围的差距
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在习作的选材方面有明显的差距,一半以上的朝鲜族学生都会从校园生活中寻找材料,而汉族学生是以接近一半的比例喜欢在日常生活及课外活动中寻找材料。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多的还应该是学校着眼于学生的课外积累及创新意识的丰富。包括一些晨会、队会、班会、课外拓展等等。因为,学校和家对于现代学生来说,以不足以成为完整的学习范围了。
2.修辞方法的使用范围不同
朝鲜族学生的作文片断:“有一次,我带出去玩,没想到,它十分贪玩,等我回家,发现没了,我们到处寻找,可是找了整个小区也没有找到它。”
二、朝鲜族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想象空间较为狭窄
一个人的想象力在很多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它取决于一个人的所见所闻。对于学校的学生来说它更多地取决于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博物馆之旅、课外活动、美术参展等等这类各项趣味活动在汉族学校较为常见,朝鲜族小学普遍较少。
(二)缺少关联词现象较为多见
如:“都是以前的事儿,在我心里成为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回忆。”
如:“我深深地下决心,一定要报答叔叔(状中),在别人来说不正常(固定),有树有草的院子(并列)”。三个短句都有明显的搭配偏误的现象。正因为朝鲜族学生这么写,是因为本身其日常用语也是这样进行的,重在表达所要抒发的情感,而不是搭配是否有误。
三、提高朝鲜族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综合策略
(二)利用母语和汉语互换的思维模式,便向提高习作中的多种专业知识
少数民族汉语习作教学的改革是一场艰难的旅程,想要真正取得改革的成功,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汉语教学模式,更应该拒绝模仿汉族人的习作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朝鲜族学生的汉语习作教学的新方法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为了提高朝鲜族人的汉语交流沟通能力的新决策。(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一、语感审读法
对给出的语句先默读或轻读,根据平时的语言习惯感觉一下,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再作分析,辨明原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如“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这一句,读起来感觉不顺畅。对不顺畅的地方反复过滤,就会发现,“这要看……所决定的”属句式杂揉,是一句话想这样说又想那样说造成的,应该删去后可的“所决定的”。
二、枝干梳理法
筋脉梳理,就是用语法分析手段,划分句子成分,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枝干梳理法适合检查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的语病。如“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一句,通过划分句子成分,很容易发现这个句子缺少动词“给予”的宾语中心语“处罚”,属成份残缺。再如“老向我们讲述了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党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老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应将“一曲壮歌”改为“一个个故事”。
三、造句类比法
如果句意一时拿不稳,我们还可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如有这样一句:“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因结构复杂,先将句子压缩为“经验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较它的结构造句:“值得他们的学习”“值得我们的参观”。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原句多了个“的”字,应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字删去。
四、错例比较法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记住六种类型病句的一些句例,在考试时,将被判断的句子与错例作比较,很快地抓住错误的特点,辨别出病因来。例如我们记住了“三个学校的校长”这个例子,就不难确定“三块汉白玉大理石的浮雕”的病因,它们都属定语的停顿位置造成了歧义;记住了“开刀的是他的父亲”,就不难判断“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的病因了,它们都因(“开刀的”“摄”)动作发出者两可而造成了歧义。
五、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不好从语法上查,就要看其是否违反事理,可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逻辑分析。如“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一句,读起来比较通顺,语法上找不到错误,可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句子有歧义,“数百位”是修饰“死难者”还是修饰“亲属”不明确。又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这一句子中的“仿造伪劣产品”的说法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六、关系揣摩法
对于复句类型的病句,我们就不仅要分析每个分句的内部语法和逻辑,还要考查句子间的语义关系,除辨别关联词的搭配、位置外,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在该句中是不是成立。如“因为我喜欢语文,所以我讨厌数学”,就是强加因果。又如2004年天津卷的“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就是一个滥用关联词语的典型病句,句子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前一分句改为“我们这个重要会议即将在本月中旬召开”,就可以了。
书写是一项基本要求,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书写,培养学生感受美,爱好美。字如人生,字写得好,人生精彩,字写得差,人生也不怎么样。
一、要求
1.作业封面。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封面上的内容进行填写,字的大小、间距应安排合理匀称。一年级学生如果不会写,老师就有必要自己填写。字要正确、整齐、横平、竖直、笔画有力,字字分明,切忌草写,给学生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
2.田字格的练习。对于田字格练习,小学生低年级必须认真按要求写。要写在方格的中央,不偏不倚,四周要留有空隙。我在教学之余适当要求学生训练画方格,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并适时穿插一些有关标点符号的占格知识,标点符号占一格,破折号占两格。
3.一、二年级只能用铅笔,三、四年级才能用圆珠笔。这点很重要,老师必须抓严,因为学生很不守规矩,本子经常涂涂改改,非常难看,老师批改也很累。
4.作业要标明课题,占一行,这样便于老师批改。
5.汉语拼音,应严格按四线三格式来写,要讲清字母的上伸下延。
6.造句练习要顶格写,词后写上破折号,破折号占两格,然后再造句,关联词语应标上省略号,省略号占两格,然后再造句。
7.作文题目占首行四格写作文题目。每段开头空两格,作文发下后要求订正错字,并相应写上订正二字。
8.数学作业的算式题:一步计算题采用连等式,两步以上的计算题采用递等号,上下要对齐。
9.应用题抄题后另起一行列式解答。一行不能有多式答语,不能直接写在算式的后面,应另起一行。
10.作图题,图一律用铅笔画在题目的左边。
11.对于订正的作业,应在当天作业的前面写上“订正”二字,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应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
1.老师每次都要认真批改、评分,并填写日期。
2.老师评分要用红笔,对学生的错题要及时订正,并用批改符号做标记。
3.单元测试要作出简要记录及时总结、讲评,并将分数登记在册,以作学生评定之用。
4.适时对学生作业优秀者进行表扬。老师的表扬应正面,激励的话偏多写,而反面、打击的话要少写。
5.打勾切忌潦草①特别是低年级,因为低年级学生不易辨清。
为了使复习系统化,一般应该采用先分类后综合的复习方法进行复习,把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分成三大类;基础知识、阅读、写作。
1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1.1汉语拼音。这部分的复习要求是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会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熟练掌握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能给拼音注上汉字,能准确熟练地拼读、书写音节。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1.2汉字。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阶段要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过的字要懂意思,大部分会用。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正确认读、书写和运用形近字和同音字,防止出现错别字。能熟练的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在训练中,学生的作业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我就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轮流到黑板上听写,再让其他同学改正错别字。对于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如:游泳的“游”,今天的“今”,要进行强化训练。
1.3词语。词语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学过的词语,并能正确读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用词造句,正确搭配词语,选词填空,进行词语归类。能正确辨析和运用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和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彩。能掌握结构助词“的”、“地”“得”和时态助词“着”、“了”、“过”的用法。注意积累词语。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归类不准确,原因在于知识面太窄,理解能力差。在选词填空中由于对词的理解不深,经常选错词,在补充成语部分经常出现错别字。
1.4句子。对句子的复习要求是,能运用语言学的语法规则认识常见的几种句式。理解句子的结构关系,能辨析和修改病句。学会分析句子,理解句子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运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在复习修改病句时,学生常常误改病句。这项内容是对句子的综合考察。通过判断句子正误修改病句,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分析判断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有:①成分残缺。可以添加。②罗嗦重复。可删除。③用词不当。可修改。④搭配不当。可以换。⑤误用关联词。可替换。⑥词序颠倒。可转换。改成转述句这部分内容也常常出错,需多加练习。
2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3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是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把语言转化成书面语的过程,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对字、词、句、篇的综合考查。要求会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健康,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学会常用的标点符号。具体要求是能按要求叙事、记人、写景、状物,做到认真观察事物,内容具体真实,有条理,重点突出,抓住特点。掌握命题作文的一般步骤,审题立意,选材编写提纲和修改作文。会写一般书信,读书笔记,通知等常用应用文。会扩写、缩写、改写和续写。
作文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2确定中心:写作文有明确的意图,也就是要有明确的中心。拿到一个题目,怎样迅速而准确的确定中心呢?①把握题目要求。②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定中心。以感受最深的一点确定中心。如:《童年趣事》可抓住两方面确定中心。一是“童年”,只有“童年”才会有许许多多难忘的“趣事”。二是“趣事”只有趣才能至今难忘,这是童年生活的特点。
1、学会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学会拼读识字、词、句。
2、认识大、小写字母,熟记字母表,按顺序写出大、小写字母。
3、累计识字3000个左右,常用字会读、会写、能用(音、形、义结合)4、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顺序,能初步体会汉字的书写(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偏旁)的匀称,整洁美观。
5、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字(词)。
6、学会(三种方法)、词典等工具书理解字(词)。
(二)词汇(成语、叠词、近反义词、相对词、多义词、对子、短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1、重视词语的积累,能分类识记,理解运用。
2、能独立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并区别口语、书面语、褒义、贬义、表面意、喻意,多种意思的表达中正确运用。
3、初步了解关联词,能恰当运用在语言环境中。
(三)语句(名言、警句、诗词句、关联句、修饰句、改写句、扩充句、改病句、组句成段、给句加标点等)
1、能在语境中积累运用名言、警句,并理解关联句、修饰句、诗词句。
2、能恰当地改写句子,使句子具体生动,富有情趣。
3、能准确感悟句子,学会修改病句,理解句子蕴含着的意思。
4、能从句子中想像并运用音乐、图画等表达方式,体悟句子意境含义。
二、复习安排
三、复习题:
一)汉语拼音基础及提高
1、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列字母,并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大写字母。
tqrnmblahd()
2、将下列字母分类
ziɡyuwuɑnɡyinɡinɡchchi
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3、写出对应的大写小写字母
G()q()m()f()R()e()
4、给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舅舅(j)推举(j)蕃茄(q)缺少(q)供应(g)湖泊(o)堵塞(s)广厦(s)
5、拼音写字组词
jiānɡ:()要豆()冻()边()
chnɡ:()实()市()现()认路()biàn:()论()别()子()更()地yōu:()闲()静()愁()秀性命()关mù:开()羡()()碑()色()捐
()浴()录放()和()肃()
jìnɡ:门()洁()寂()()赛()然
环()宝()尊()疾风知()草
jīnɡ:()彩()莹jǐnɡ:风()()察pīn:()凑pín:()困pǐn:()尝pìn:()请
shì:()界()样()卷形()装()()言()合教()解()宣()jiǎo:()猾()幸()洁打()()纳()健
6、读正确下列字,写出音节
拈()轻怕重丢三落四瞠()结舌刚愎()自用
辣()椒勉强()宁()愿省()悟
棘()手倔强()安宁()破绽()
会()计邮差()喝()彩的()确
7、根据拼音在括号里选择一个正确的字或词画上“√”
shēnɡ(森生胜)xīnɡqī(星期新奇)fǔ(虎斧服)
8、读拼音、写词句、用标出整体认读音节
kānɡkǎikuíwúxiáxiǎnɡàomìzíxún
()()()()()
kù’àipíǎotúànliánǒujī
xīnshǎnɡānwichánɡshìjiànkānɡyùeěr
yúlshūcàibàifǎnɡwiximánɡlù
yōulǜdiǎnzhuìyánjùnyúnchnqīnɡch
mfàndānwùjiǎnyumiǎnlìjùnqiào
qīnɡxībiānjiānɡduànliànlàzhúyōuyǎ
jīnɡyínɡshùnjiāntáoyhǔplàjiāo
yíhuguānjiànqíngxùzìhàifēngbēi
bǎnɡyànɡzēnɡyuánzhānyǎnɡliúlǎnhúdi
xiōnɡyǒnɡpngpàijīnɡtáohàilànɡbǐnɡzhúyyu
()()()
xiōngyǒuchngzhúdiàobīngqiànjiànshǎngxīnyumù
guānɡmínɡlěiluxīnyuchnɡfúhūlúntūnzǎo
xuězhōnɡsnɡtànjūɡōnɡjìncuìsǐrhuyǐ
zhǎndīnɡjitiějīnɡchnɡsuǒzhì,jīnɡshíwikāi
()()
yìsībùgǒuguānyīnsìjiàn,rìyurúsuō
二)、汉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汉字,规范整洁写在田字格上。(5个)
添晰疆勃试寄磊
序率蔑幽粼忌抑
2、先加偏旁构成不同的汉字,越多越好,再选一个组两个词。
直()()俞()()
颛()()每()()
逡()()肖()()
佥()()莫()()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再选两个各组一个词。
门()()十()()
山()()疒()()
4、请在“”、“日”、“木”字上各添两笔,写出尽量多的不同的字。
口
日
木
5、选字组词
(暮幕慕墓摹)爱()开()扫()银()()色降临
(燥躁澡噪造)()诣()音洗()干()急()暴()(练炼)锻()熟()老()提()磨()教()(在再)()接()厉历历()目()所不辞()三考虑
(仿妨防访)()碍()备()害()造()患未然
预()拜()模()何()明查暗()
6、写出“1——10”这十个数字的大写汉字。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教案-汉语拼音和汉字-通用版││小学-旗下的小学(),为您免费提供小学语数英等各学科的海量教学资源: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动画课件、素材、作文、教学音视频和拓展资料等。充分满足您免费下载和上传各类资料的需求。
百衣百顺()随心所浴()快治人口()
骑乐无穷()闲妻良母()默默无蚊()
爱不湿手()有杯无患()咳不容缓()
别具衣格()终身无汗()口密腹健()
一明惊人()一写钟情()燃煤之急()
8、写出带点字的不同意思
东张西望()张牙舞爪()开张大吉()
张灯结新()张口结舌()虚张声势()
张皇失措()张弓搭箭()两张油画()
丢盔弃甲()甲天下()甲骨文()
9、下列汉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机械(ji)惬意(xi)省吃捡用遵敬师长
B、萝卜(bu)允许(yǒnɡ)入场券(quàn)阻塞(sāi)
C、苍穹(qinɡ)娱乐(yú)唇亡齿寒拾金不昧
三)、词语
1、选择恰当的词填空,剩下的自己搭配好
民主决心力量技术榜样团结方法友谊
树立()增加()提高()()
发扬()改进()增进()()
2、学习填空
“益”字在字典里查音序,部首,再查画,字典里的注释:①好处;②更好;③有好处的;④增加。下面各句中的“益”分别是什么意思。
(1)养花,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2)生日那天,我祝爷爷:福如东海,益寿延年。()
(3)猫头鹰、燕子都是益鸟,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
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指的是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能力,或者说是对阅读材料中的字、词、句的认知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因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首先必须识字,要能对字形认得清,对字音读得准。同时,还要能准确地认读由文字组成的词语、句子。小学生在识字初期,常以一个字(词)作为认读的单位来阅读,认读能力低,经过训练,逐渐学会以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为单位来阅读,认读的能力逐步提高。
培养认读能力还必须注意:在强调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时,不可忽视对字义的了解;对形近字、多音、多义字,尤其要注意指导学生认清、读好。
二、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是在认读的基础上,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词语和能力
(二)理解句子的能力
(三)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
在理解词语、句子的基础,要能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关系。进而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初步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能从欣赏的角度进行阅读,并且具有初步的品评优美语句和写得准确、鲜明、生动的词句、段的能力。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以理解能力为基础,是理解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对小学生来说,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不宜要求过高。一般从中、高年级开始培养,主要是要求他们在对课文已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注意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以及表达效果好的词、句、段。
四、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主要指识记、储存、提取书面语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知道,阅读首先接触到的是有具体意义的文字符号,通过思维,感知文字所反映的事物,进行识字、识记分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是一种有目的、讲效率的识记,教师应多指导。
保持(储存),就是把读中识记的语言文字长期地储存在大脑里,保持与读者阅读的情绪,理解程度和阅读的速度都有关系,而复读的次数与保持的关系尤为密切,教师应做的工作,是要求学生通过重复阅读巩固记忆成果,对重要的课文或片段熟读成诵。
当有某种需要的时刻,阅读中所识记、保持的有关内容能迅速重现,使旧的与新知识相联系,这就是提取。
培养记忆力,除了强调以理解为基础之外,常用的主要方法是重复,学而时习之,读回头书,温故知新,都是我国古人读书的宝贵经验。再就是动笔。摘抄或默写句、段、古诗,可以加强记忆。
下面选一则短文阅读练习,认真品读这则短文,它基本上涵盖了以上四个阅读能力的结构: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未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
1.给下列词语找近义词(5分)
陈列——()完整——()保存——()似乎——()少见——()
2.用“”线画出表现黄河象高大的句子,用“”线画出表现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句子。(2分)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这段话的第一句可以缩为“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骨架化石”。()
(2)“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未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这句中的“连”字不能去掉。()
(3)“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因为这句中有比喻句“似乎”,所以这句话是比喻句。()
4.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2分)
(1)“三米多长”意味着(),可见这头大象具有()。
(2)“连……也……”可以看出这具象骨骼化石具有特点,从这个关联词中可以体会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陈放完好保留好像罕见2.这具大象……大象牙接着是……也没有失掉3.①×②√③×4.(1)象年龄大高大(2)保存完整惊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了每个学段的复述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让学生做到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5~6年级)则要求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复述侧重的方面肯定是不一样的,详见中、高年级课文复述要求表:
从这个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复述要求更多的是“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复述要求就是“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中年级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复述,这是一种详细复述,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神情(必要时可以加上动作),教师可用提示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还可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课文插图后详细复述,使学习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
高年级的复述,更多的是采用简要复述,这种复述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叙述,并能把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组织起来表达主要内容。
二、了解常用的复述策略
(1)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复述。复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文中的一些优美词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在指导学生复述时,可以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拎”出来,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后,边看边想,词扩句,句串段,段连篇,逐步扩展。
(2)利用课文插图进行复述。课文插图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复述,激发学生复述的兴趣。学生根据优美的画面,很容易就将课文的大概内容说出来了,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效果则会更加明显。例如三(上)中的《三袋麦子》一文,讲的是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之后发生在这三个动物身上的故事。书中刚好有三幅图,画的分别是土地爷爷和小猪、小牛、小猴在一起发生的事情,在复述的时候,如果能够利用好插图,学生复述起来就感觉容易多了。
(3)设计表格帮助学生进行复述。对于情节比较复杂的内容,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要求学生阅读后完成该表格,随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表格进行复述,设计表格能够有利于学生在复述时理清自己的思路。例如四(上)的《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为了能让学生复述好,可以先设计一张问题表格,让学生用上文中的关键词语将表格填写完成,然后根据所填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
(4)利用表演帮助学生进行复述。对于一些童话类的或者是语言描写较多的课文,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表演达到复述的目的。例如三(上)的《小稻秧脱险记》以及三(下)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由于文中的语言充满童趣且所占比例较多,那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5)利用绘画帮助学生进行复述。有些课文,可以通过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复述,学生边画边说,让画画和说有机结合起来,如三(下)的《恐龙》一文,则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复述。
(6)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复述。教师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几个重要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或听后互相问答;然后引导学生适当借助关联词语把所有答案按顺序串连起来进行口头表述。
三、明白复述时的心理策略
(1)“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复述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个部分把握得好,能够使学生将文中的语言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揣摩,上好每一节复述课,千万不能有畏缩、一带而过的思想。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学生复述时,我们应多一份耐心,即便是当学生复述得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也依然要多一些等待,多一些方法,让学生感觉到我们就是那春风、细雨,不断地滋润着他们的心田,让学生意识到,其实复述没有什么!
2.作文教学训练的具体建议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燕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与对策【J】.学周刊,2014(36)
【2】粘江芬.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J】.学周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