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案及反思10篇

4、体会语言表达通俗透彻,说服力强的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习预习。

教学过程

一、介绍演讲知识,引入课题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今天,我们来学习文化巨人梁启超关于人生和事业的宣讲。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

2、学生介绍梁启超。

1、生读课文,归纳各段大意:

1段解释题目,提出中心论点。

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4段从正面论述,说明有业的重要。

5段作者论述有业之必要。

6段提出要“敬业”。

7段以设问句引出怎样做到“敬业”。

8段要“乐业”。

9段归结全文。

2、学生列出本文提纲。

四、研读课文

1、以“有业”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来写这部分,你会怎么写?

⑴从论证思路、采用的论据、论证方法、语言几个方面去指导;

⑵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每一小组推举一人完整地回答;

⑷总结归纳。

2、以同样的方法去学习“敬业”和“乐业”部分:

⑴指导学生在选用论据注意论据的多样性、典型性;

⑵交流。

3、学习第9段:

⑴学生读;

⑵在这段中,梁启超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说明人类合理的生活应怎样。结束句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对听讲的青年的希望,感情真挚强烈。

例:

本文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使语言显得简洁精炼。

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讲演词开篇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末尾归结全文,条理清晰。证明论点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的亲身经历,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选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六、小结

七、作业

1、积累词语;

2、以“敬业”为内容写一篇演讲稿。

教学目的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讲演词的写法。

教学设想

1、安排两课时。

2、方法:

朗读、体味。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讨论、分析课文

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3、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作业

1、反复朗读全文。

2、探究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⑷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⑹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⑻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⑼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2、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⑴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⑵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1、背诵课文第六段。

2、了解演讲词的一些知识。

2、训练按照一定的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力,培养边阅读边整理的习惯。

3、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色。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引用古籍、名言的作用。

自读、讨论、探究。

一、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四、再读课文,把握思路

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演讲最后,梁启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五、布置作业

一、复习旧课

二、课文探究

“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例如,“有业之必要”的理由:

⑴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⑵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⑶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⑷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⑸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⑹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3、“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1、主旨:

这篇讲演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论述了有业、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特点:

⑴论据特点:

⑵口语和演讲特点:

──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对“主一无适便是敬”的解释:“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又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四、布置作业

筛选课文材料,做资料卡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观,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2、整理和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训练。

一、导入课文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字词)。

2、理解课文层次:

⑴巩固复习议论文三要素、基本结构:

板书: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⑵概括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全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先论述“有业”,再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释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3、课文内容研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在文首进行说明,可避免听者把论题和古籍中的语句原意混淆,又显示了演讲的趣味性。同时提出论题来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⑵讲演的目的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先说“有业”的问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的必要的?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基础,对“待业”的态度,决定能否“敬业”、“乐业”。

先引用孔子的话,再用事例证明,然后用自己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

⑶如何理解文中的“业”:

对“业”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职业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学生的学习,课外活动等,可以指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术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四、归纳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1、结构条理清晰:

课文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必要性,末尾总结全篇,提出希望。

2、论证方法的多样性:

道理论证使演讲富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使演讲词具体生动,吸引听众。

3、语言浅显通俗。

五、课堂训练

1、精读6、7段,思考下列问题:

⑴文段中引用了谁得名言?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⑵文中举了什么事例?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把当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项职业进行对比,指出职业无高下贵贱之分,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论据能充实议论内容,有力地证明观点。

2、文中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点拨:本题考查我们读后的感悟,应结合文中主要观点,讨论我们应以何种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板书

要敬业

敬业与乐业有业之必要

要乐业

结论:敬乐人类合理生活

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来理解。

2、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3、“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透彻、说服力强的特色。

1、课文论据丰富多样,分析讲解时多用启发式、点拨式、讨论式,将论据进行分类归纳。

2、本课口语化特点十分明显,演讲话题也切合学生实际,建议要求学生根据所给观点组织论证,同时有意识地运用例证法或引证法来增强说服力。

课时数

1课时。

教师着重介绍以下几点: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1、摘引文中“做”必产生乐趣所陈述的四项原因。

2、列表说明两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

完成作业。

教学思路

从对不同职业的不同看法中,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以默读和朗读结合的方式,感知课文大意;从探究本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中,学习议论文的写法,重点是学会为观点找合适的论据。从揣摩本文的语言中,进一步理解文意,体会演讲稿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过程参考

一、教师提供十种职业,让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职业及其理由

二、导入新课

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到契机,引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进而导入新课(包含对演讲背景的介绍)。

三、学生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师引导,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3、本文的语言半文不白,想办法弄明白一些难懂的句子。

五、由“事业”问题迁引到“学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深入解读课文,特别是耐人寻味的语句

(可以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四个问题。)

六、小结议论文(或演讲稿)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七、学生完成仿写片段,并进行交流与简评

八、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九、课外拓展

学习目标

2、理解“引经据典”的论证方法,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4、体会演讲稿的的语言特色。

1、教师准备:

一、导入激趣

1、导入:

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的人,比如,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职业精益求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

再比如,诺贝尔,全心研究炸药,一次,发生了爆炸炸死了他的父亲和弟弟,他从爆炸的烟雾中跳出来,还高兴的喊“我成功了……”

1、知识与技能:

⑵把握本文论证结构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敬业与乐业。

理解敬业与乐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和乐业。

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语言特色。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

教学步骤个性设计一、检查生字生词

略。

亵渎xièdú

强聒不舍qiǎngguō

佝偻gōulóu承蜩tiáo二、学生依资料简述作者情况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三、你知道哪些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警句或历史故事四、学生朗读课文回答

1、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问题?

2、这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明确:

1、“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业有什么可敬的呢?

3、为什么该敬?

4、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5、怎样做才是乐业?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6、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些观点的?

7、材料和观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所选材料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论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时,引用孔子与百丈禅师的话;论证“要敬业”时,引用朱熹对敬业的解释,引用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9、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论述:

⑴勾画出最能引发你感受的语句加以揣摩。

⑵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0、以“敬业”或“乐业”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有力,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11、学生当堂背诵第六段。浏览课文,回答。

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所举的例子。(书上圈划)

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学生活动。五、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敬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乐业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1、知识和能力:

学习和积累文中运用的大量经典语句、格言;初步了解、能够判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体会演讲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

树立对事业的责任心和热爱事业的态度。能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对“敬业与乐业”精神有所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难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解题,简介作者

二、通读课文,思考

作者在文中谈到了哪几个问题?全文从结构上看有何特点?

三、小组内交流谈论,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归结出结构提纲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2~5):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二层(6~7):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三层(8):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应该“敬业”“乐业”。

四、重点研读第二部分

1、主问题:

作者运用哪些材料来证明做人应该要“敬业”、“乐业”?(归纳论据)

引用:儒门孔子的话、朱熹名言、《庄子》里的语句等。

举例:佛门百丈禅师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做工苦的实例。

2、总结:

体会举例、引用论证的好处,思考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运用:

为“投身于学业是有趣味的”的观点找几个有说服力的论据。

五、探究结构特点

找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与中间部分有密切关系的关键句子,思考它们的作用。

1、第一段中有可以概括全文意思的句子: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即论点)

2、末段中有与上文想照应的句子: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与“敬业、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希望能勉励大家。(即结论)

3、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

提出论点──证明论点──得出结论。

六、体验生活

作者认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能依据这个标准从身边找出一两个“天地间第一等人”吗?和同学们交流。

七、总结归纳

这篇讲演稿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罢工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色:

论点鲜明,论据生动有力,论证条理清晰。(这里可以穿插议论文的知识──语文书115、122页上也有简单的介绍)

3、语言特色:

举例来自生活,语言通俗浅显,但又引用了大量的名言格言,是语言准确周密,生动有力,有很强的说服力。

八、思维跳台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作者还认为:“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一个价值。”但是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请找出一些事实的依据或说出一些有信服力的道理来说明你的看法。

资料链接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可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THE END
1.python通过来体现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可以保证程序的鲁棒性,在遇到异常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总结起来,Python通过灵活的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运用,顺序结构的执行,函数的调用与返回,以及异常处理机制等手段来体现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使得Python成为了一款非常适合处理复杂问题的编程语言。https://www.python51.com/jc/123187.html
2.考研英语语句关系分类及区分方法考研英语语句之间关系主要是考查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语句之间关系有明显的标志词出现,这会给考生理解文章的发展脉络带来很大方便。句际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顺接关系 后句是前句的延续或补充,标识词主要有then,after that,furthermore,also,when(https://yz.chsi.com.cn/kyzx/en/200907/20090706/27495222.html
3.科学网—MySql外键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表关系外键虽然能够帮你强制建立表关系 但是也会给表之间增加数据相关的约束;改也不好改,删也不好删。 删除的时候可以先删除把绑定关系表的数据,然后再删除被绑定关系表的数据。 现在绑定关系表是emp,被绑定关系表是dep;删除语句为: delete from emp where id = 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45347-1282998.html
4.Python程序语法元素分析缩进可以嵌套使用什么意思缩进指每一行代码开始前的空白区域,用来表示代码之间的包含和层次关系 代码编写中,缩进可以用Tab键实现,也可以用多个空格**(一般是四个空格)**实现,但两者不能混用。建议使用四个空格的编写方式 除了单层缩进,一个程序的缩进还可以“嵌套”从而形成多层缩进,python语言对语句之间的层次关系没有限制,可以“无限制”嵌https://blog.csdn.net/qq_55016379/article/details/114675213
5.Java错题合集(3)48、一般情况下,选项是关系数据模型与对象模型之间匹配关系? 表对应类 记录对应对象 表的字段对应类的属性 49、J2EE中常用的名词解释正确的是? EJB容器:Enterprise java bean 容器 JMS:JAVA消息服务。主要实现各个应用程序之间的通讯。包括点对点和广播。 https://www.jianshu.com/p/29ec5bb08b71
6.胡敏教授解密考研阅读命题与对策者深层思路上的逻辑关系。从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可以读出作 者整个的思路及论证过程,才能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或引申。平时训练时, 考生应多注意一些过渡词。 3.积极扩展词汇量,注意动词和名词,训练理解一些难句、复杂句。扩展词汇 量的目的是避免词汇的欠缺造成理解的失误。动词作为语句结构的枢纽,意义http://www.yuloo.com/kaoyan/news/2006-09-30/43221.shtml
7.华为HCIP华为数通工程师刷题日记1116(一个字惨)【答案解析】策略路由(PBR)的操作对象是数据包,所以if-match后面是可以跟ACL,但是不可以跟ip-prefix;机构组成类似于 route-policy:包含多个节点/条目,彼此之间是或的关系;每个节点/条目中,可以有1个条件(if-math),也可以多个条件(if-math),彼此之间与的关系;每个节点/条目中,可以有apply语句,就是修改数据包;如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436981
8.埋头刷了大半年Java面试题:如愿拿到众多大厂offer!分享还愿在工作中,SQL语句的优化和注意的事项 哪些库或者框架用到NIO Spring 都有哪几种注入方式,什么情况下用哪种,ioc实现原理 如何定位一个慢查询,一个服务有多条SQL你怎么快速定位 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知道吗?什么情况用聚集索引什么情况用非聚集索引 Nosql引擎用的什么存储结构,关系型数据库和NoSQL各自的优劣点是什么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35736133&efid=KbtUeCVp4epTWWihu6i7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