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复句及复句层次关系

复句中的分句结构上相当于单句,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分句可以是主谓结构,也可以是非主谓结构。

一、复句的组合形式

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

1.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

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叫一重复句。如:

①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②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2.借助虚词组合成的

③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④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二、一重(一层)复句

一重(一层)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下列十种类型:

(一)并列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

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不要……而要……;等等。

①他既不故意地冷淡谁,也不肯绕着弯子去巴结人。

②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④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

⑤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⑥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创造知识、培育人才的地方。

⑦一方面,普遍的贫困所引起的社会红眼病,使他们像传统的财主一样不愿“露富”;另一方面,自身社会地位的长期低下,又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欲望。

表示并列的复句,有时不使用关联词语。例如:

①五彩缤纷的田野,白云飘浮的蓝天。

②夕阳开始鸣金收兵了,演员们也开始有秩序退场。

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④感情的短处在于会使人迷失理性的思考,科学的长处在于它是不动感情的。

(二)承接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对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而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刚……就;一……就;从而;终于。等等。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

③这样商定后,他们都似乎有一种轻松感,于是便开始说起村里的新鲜事。

④他一上地面,就匆忙地赶到这院落,默默地干起了活。

⑤他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又埋下头来继续写作。

有些承接复句不使用关联词语,而是依靠动作或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句的语序。

⑥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⑦他轻轻推开门,蹑手蹑脚地溜了出去。

⑧医生掏出听诊器,把冰凉的听筒贴在我的胸脯上。

⑨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三)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光∕不只∕非但……而且∕还∕也∕又∕更;

不但不∕不仅不∕不光不……反而∕相反∕反倒∕相反∕还;尚且……何况;尚且……还;别说……连;又;更;而且;况且;何况;甚至;尤其;更不用说;等等。

表递进关系的复句有两种类型:一般递进(顺进)和衬托递进(反进)。

1.一般递进(也叫顺进,复句的两个分句都表示肯定)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这不仅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的关爱,更是她在精神上所需要一个依托。

④学习,不仅仅是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手段,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⑤哥白尼的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⑥观众席里坐满了人,并且连靠墙的两边通道上都站满了人。

⑦他们都有充足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将来有一番大作为。

2.衬托递进(也叫反进,前面分句表示否定,是对后面分句的衬托,后面分句的意思向一个肯定意思反递推进。后面分句常用“反而∕相反∕反倒∕相反∕偏偏”或反问的语气“何况”,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⑧他不但没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反而使企业负债累累。

⑨他的老脾气是知道自己错了也只在沉默中改正,况且他认为这事自己并没有做错。

⑩城里尚且买不到,乡下他哪里能寻找得到呢?

⑾别说没有双休日,就是每天下了班都得加班,一直要忙到深更半夜才往家走。

⑿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⒀不但不让他去,反而让他在家干最苦最累的活。

⒁学校和家长,不但不应阻止学生看电视,还应组织和动员学生看电视,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眼界,接受教育;同时,也得到休息。

注意:

“不是……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递进关系。例如:

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上例中的“不是”没有否定的意思,而是表示“不仅仅是”的意思,“而是”则是“而且是”的意思。并列复句中的“不是……而是……”两个分句往往可以变换语序,基本意思不变,而上例中的前后分句不能变换语序,所以不是并列复句,而是递进复句。

(四)选择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与其……孰如……;与其……不如……;其……其……;非……则……;且;抑;抑或。等等。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不同的情况,并表示从中有所取舍。选择复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已定选择和未定选择

①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已定选择——先取后舍)

②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已定选择——先舍后取)

1.已定选择(先取后舍或先舍后取)

表示已定选择的复句由两个分句构成,说话者在提出的两种情况中已经有所取舍。(1)先取后舍。常用的合用关联词语是:“宁可(宁肯、宁愿)……也不(不、决不)”。例如:①我宁肯轰轰烈烈过几年,也不愿平平淡谈过一辈子。②很多职工宁肯每月拿150元生活费,也不愿离开国营工厂。③宁愿丢了这顶乌纱帽,也不能玷污了一世的清白。④他们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也不愿离开土屋。(2)先舍后取。常用的关联词语是:单用:“还不如、倒不如”合用:“与其……不如(宁肯、还不如、倒不如)”;“与其……孰如……”。

例如:

⑤你这样做太慢了,倒不如他那样做来得快。⑥要是白扔一两万块钱给电视台,你还不如拿这钱给咱村办个什么事呢!⑦与其造那么多炼不出铁的小高炉,还不如给老百姓盖一点房,改善居住条件呢!⑧与其大家一起陷入下岗的困境,不如先给一部分人找条出路。2.未定选择(无取舍)

复句的几个分句提出几种情况或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让人从中选择,但说话者并未有所取舍。未定选择常用的关联词语是:单用:或者、或是、或、还是;合用: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是……还是;要么……要么。

例如:⑨你要么别去说,要么就彻底说个明白。⑩是同学们自立的意识强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⑾错误决策的结果,或者是游击队失败,或者是某些战役失败,或者是根据地丧失。⑿要么被困难吓倒,要么漠视困难的存在,要么就拿出勇气来战胜困难。

(五)转折复句

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固然……但;然而……却……;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转折复句又可分为重转式和轻转式两种。

1.重转式(虽然A,但是B)

转折语气较重,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相对。前后分句往往要求使用关联词语。常用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虽然”也可以说成“虽”等,“但是”可以说成“可是、但、可、然而”等。

①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②他虽然身材瘦小,长得却很机灵。

③尽管周红娜事先打过招呼,孙燕还是觉得潘树林怎么那么黑呀。

④他虽然笨,也晓得共产党历来主张集体化。

⑤她固然很美,但是脸上有雀斑。

2.轻转式(A,可是B)转折语气较轻,前后分句的意思没有明显的语意的对立,转折的意思较为轻微,大多只在后一分句使用关联词语。常在正句前用“只是、不过、只不过、倒”连接,有时后分句还带上“罢了、就是了”之类表示语气的词语。

⑥他内心很难受,但是没有让眼泪掉下来。

⑦她神情很严肃,只是从眼神里能看出一丝喜悦。

⑧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⑩她眼里含着泪花,却勉强笑着。

(六)假设复句

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假设复句分为同步假设复句和让步假设复句两种类型。

1.同步假设复句(一致假设)

同步假设复句是指分句所表示的假设和结果是一致的,如果假设成立,结果就成立。同步假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就、那就、那么、那、则、便、的话”。

合用:“如果(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倘若、倘使、要是、若是、若、万一)……就(那就、那么、那、则、便)”。例如:

①如果所谓集体、法人的利益总是“重如山”,个人的利益总是“轻如毛”,那么消费者永远改变不了被损害的地位。

②假如细细地闻,你就会发现酒里蕴含着一种幽幽的香气。

③要是几天不回去看看女儿,他就心慌意乱,什么事也干不成!

④倘若回到老家,这种机会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⑤我去还办不成的话,那就只好请你亲自出面了。

⑥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

⑦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同步假设有时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⑧不把这件事情忘掉,你永远走不出感情的误区。

2.让步假设复句

前一分句先提出一种假设的条件事实,并且退一步承认这种假设的真实性,后一个分句说出一个跟假设的情况不相应的看法或结果。让步假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使(即便、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哪怕)……也(还)”、“再……也”。例如:

⑨这样的考证、新解,即使不是牵强附会,也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

⑩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⑾纵然有天大的困难,也吓不倒我们。

⑿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⒀你再怎么哀求,也难以打动那些人的铁石心肠。

⒁即使理智上明知是不可能的事,至少在情感上还是要做最后的努力。

有时两种假设合在一起,构成两重复句,根据第一个关联词可判断出是同步假设还是让步假设。例如:

⒂如果不加倍努力,就算这次考试能勉强及格,恐怕期末考试也难通过。(同步假设)

⒃就算能找到一份工作,如果工资太低,也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让步假设)

(七)因果复句

所谓因果复句,指的是分句间存在着原因与结果之类的关系。一个分句说出原因,一个分句说出结果。一般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也有前面分句说出结果,后面分句说明原因的。

因果关系可分为说明因果(客观因果)和推论因果(主观因果)两类。

1.说明因果复句

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故此;以至(好结果);以致(坏结果);故而。等等,如:

②他今天感冒发烧,因此没来上课。

③因为误了一班车,我迟到了。

④大卫之所以来中国,之所以学中文,是因为他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是中国人。

⑤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以至有许多地方我都认不得了。

⑥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⑦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位见面。

⑧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⑩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⑾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标志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⑿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许仙”“法海”究竟是否这样写。

“因此”的作用相当于“因为”和“所以”,凡是能用“因为……所以”的地方,大都可以改成“因此”;能用“因此”的地方,也大都可以改为“因为……所以”。但用了“因此”,前面分句就不能用“因为”了,否则是重复。

“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含有“因此而造成”的意思,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也表结果,多指好结果。

2.推论因果复句

推论因果是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既是)……就(那么、那就、就、便、又何必、则)……;既然;既;可见;可知。等等。

⒀他既然病好了,就应该来上班。

⒁你真的不想去,那就别去了。

⒂既然畅销,那这种产品一定质量不错。

⒃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⒄既然采用旧的方法不行,就应该考虑采用新的方法。

⒅苍茫的湖上只有我一叶扁舟,可见像我这样的疯子原是不多的。

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⒇既然他连加减乘除都不懂,可见他根本不懂数学。

(八)条件复句

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分句间具有条件和结果关系。条件复句可以分为三类:充分条件句、必要条件句和无定条件句。

1.充分条件句

A是B的充分条件,就是说有了A就能充分说明B,也就是只要有A就有B。

关联词有:只要……就……

①平凡的工作只要和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便会产生极大的乐趣。

②只要煤矿一开工资,这个城市总要热闹那么几天。

③白天晚上,只要她没睡着,嘴里就哼哼唧唧地唱歌。

④一旦掌握了要领,就很容易深入下去了。

⑤只要两个角是对顶角,它们就必然相等。

⑥只要大家愿意,随时都可以来做客。

2.必要条件句

A是B的必要条件,就是说证明B必须先要有A,也就是有了A才能有B

关联词有:只有……才……;除非……才(不)……;除非;要不然;否则;才。

①只有启开电源开关,日光灯才亮。

②回去把你们的粮食、钱财、土地老老实实地分给老百姓,要不然绝饶不了你们。

③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把事情办好。

④除非让他亲自去解释,否则永远也别指望得到原谅。

⑤只有用這種藥,才能治好你的病。

⑥除非你親自去請,他才會來。

⑦正是有了他的帮助,萍儿才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

⑧除非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

3.无定条件句

A不是B的条件,就是说B不以条件为转移,不受A条件的限制,无论A怎么样,B都会出现。

关联词有: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也、还)……

①不管老李赶得上赶不上,我们都准时出发。

②无论天气好不好,比赛都照常进行。

③谎言不管重复多少遍,也不能成为事实。

④任凭他怎么做,反正我不赞成。

⑤任凭他磨破铁口,我还是不答应。

⑥不管谁来说情,他都不给面子。

⑦无论困难有多大,我都能克服。

⑧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九)解说复句

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

词语。根据分句之间意义的关系,可以把解说复句分为以下两类:

1.解说式:

即后面的分句解释前面的分句,如:

①我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

②吃得太好当然有副作用:天天像过年,到了真过年时,反而没胃口了。

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

④重庆的台阶特别多,它们好像是数不清的钢琴琴键。

⑤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有一块小小的、羊头状的地方,那就是豫中平

原了。

⑥在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

⑦在大青山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

2.总分式:

即分句间有总说和分说关系,常用数量短语作为分句之间的关联词语。这种复

句至少由三个分句构成,有三种情况:

A.先总后分,先作概括说明,然后再具体交代,如:

⑧在爱情中有两种坚贞不渝:一种是由于我们不断地在我们的爱人那里发现可爱的新特点;一种则不过是由

于我们想获得一种坚贞不渝的名声。

⑩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⑾恩格斯认为人对生活的要求有三种不同层次:一是生存,二是享受,三是发展。

⑿早市上非常热闹,有卖菜的,有理发的,有卖早点的,还有卖服装的。

⒀欧洲各国的广场,一直是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有的是商业云集的中心,有的是人头攒动的会场,有的是

口令阵阵的军校场。

B.先分后总,前面分句先分别述说一件事情或以一种情况的几个方面或组成部分,后面分句进行总括。

即先作具体交代,然后加以总括说明,如:

⒁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

⒂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观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⒃一是由风险投资引导的拉动力,二是应用市场本身的推动力,二者是影响IT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⒄蔚蓝的天空,火红的彩霞,雪白的大地,苍绿的山林,炊烟袅袅的小山村,山坡上蠕动的牛羊群,江山秀

丽多娇。

⒅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C.先总再分后又总,如:

⒆这样看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二者都

有片面性。

⒇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

的作风。

(十)目的复句

一个分句叙述一种动作行为,另一个分句说明这种动作行为的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

1.积极目的复句

即表示要达到什么目的,常用关联有:“以,以便,以求,以免,用以,借以,好,为的,为的是,是

为了”等。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④你们先把材料准备好,以便开会研究。⑤我们今天努力学习,为的是将来能更好地工作。

⑥发展轻工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2.消极目的复句

即表示要避免什么,如:“以免,以防,省得,免得”等。

⑦多吃点儿,省得到时候饿。

⑧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⑨把发动机重新检查了一遍,以免中途发生故障。

⑩烦你把这本书捎给他,省得我再跑一趟。

⑾系安全带,以免发生意外。

⑿举数例,借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附:注意目的复句和表目的的介词状语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看有不有连接词。目的复句的前一分句不用连接词,后一分句用“以、以便、以求、用以、借以、好、好让、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以防”等连词。如果后一分句不用连接词,而前一分句用了“为,为了、为……起见”等表目的的词语,就可以肯定不是目的复句,前面部分只是表目的的介宾状语,前后两部分合起来也只是一个单句,因为前面句中的“为、为了、为……起见”是介词,如:①〔为了明天更美好〕,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单句,前面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②〔为了培育下一代〕,我愿意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单句,前面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③〔为了实现语音的规范化〕,我们必须在日常口头语言中大力推广普通话。

(单句,前面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④〔为了祖国人民不受苦〕,我们吃点苦又有什么关系呢?(单句,前面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⑤〔为了职工能安心工作〕,机关办起了托儿所。(目的复句)

⑥你得把心里话说出来,好让大伙儿帮助你。(目的复句)

⑦你跟她好好儿解释解释,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目的复句)

THE END
1.探究句子间逻辑奥秘,揭秘句子衔接关系的秘密与技巧诗句大全1、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元,而句间关系则涉及不同句子之间的联系和过渡,理解句间关系对于确保表达清晰、逻辑严密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转折词、递进词、因果关联词等,来明确地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在写作和阅读过程中,重视句间关系有助于更有效地组织思路和逻辑结构。 http://722973.com/f832a3cfEF65.html
2.表逻辑关系的介词短语都有什么是因为复数上不能定义一个序关系使得它与加法和乘法相容。换而言之,复数上不能定义一个全序关系使得复数是一个有序域。很多回答提到复数上能定义偏序关系,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序关系,因为它不能与加法和乘法交互。 2020-07-15 其他 81属鸡一生几次婚姻 不同生肖之间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与运势,那么1981年属鸡http://m.qicaisi.com/bk-95173.shtml
3.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句群(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歌诀]五级语言单位,意义结构切分。语素、词语、短语,还有句子、句群。 汉语语法高考中似乎不涉及,实际在词语的选用,近义词辨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甚至在写作(包括微型写作)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语法知识的熟练系统掌握,对于语言水平的提高,对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都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hanyuchangshi/133101801049776895.htm
4.主语当然还有更加复杂的表因果的复句,就像逻辑教学中其悠久的教学原则——“做尽量少的假设”所说的那样,在研究句内逻辑与句法形式关系时,也要本着尽量少的干扰,专注于句子结构与显性、隐性逻辑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宏薇 李亚丹 新编实用汉译英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5jzrx0.html
5.考研英语第二、新题型主要是从全局角度考察大家对文章逻辑的把握,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上的联系,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有较强的意识和熟练的把握,并具备运用语法知识分析和理解长难句的能力。和阅读的Part A部分不一样,新题型可以多做点模拟题目,因为这种题目模拟https://baike.sogou.com/v6970749.htm
6.现代汉语预设的意义类型触发语及其关系研究.pd基南(1971)提出两种预设的区分:第一种预设是句子间的一种逻辑关系,叫做“逻 辑预设”;第二种预设可以看作是话语跟其使用语境之间的关系,或者是要恰当地使用 一句话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即“语用预设”。他把语用预设定义为“说出一句话就语用 预设其语境是合适的。”(转引自姜望琪,2003:94) 斯涛纳克尔(1974)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4/0303/6269253.shtm
7.什么叫中心句和中心段中心句又叫什么句子文章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抄的(句子的关系有十种,分别是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解说关系、目的关系)汉语英语: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句子成分.英语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等. 顺序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而表语,https://www.xdyy8.com/juzi/5678.html
8.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doc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Taking good notes is a time-saving skill that will help you to become a better student in several ways 71 Second, your notes are excellent materials to refer to when you are studying for a test. Third, note-taking offers variety to your study time and helps you to https://m.taodocs.com/p-569165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