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阿拉伯语句子是可以分断和连接的,下面YJBYS小编讲解阿拉伯语句子的分断与连接,欢迎参考!
历来的阿拉伯语修辞学家及语法学家对句子何时分断有不同说法,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下面我们就把他们主张必须分断的情况总结列举出来,以飨读者。
前后句子在字面上或许有所不同,或许有概述与详述的区别,或分述与总结的区别,但它们所表达的都是同一层意思,这些情况下要分断。
前后句子说的是同一层意思,后面的句子是对前文的补充说明或详细说明或总结。
(A)划线的分断处后面的句子是对前文的补充说明:
“你们应当敬畏主,他以你们所知道的赏赐你们,他赏赐你们牲畜和子嗣,园圃和泉源。”
“嗣后,恶魔诱惑他说:‘阿丹啊!我指示你长生树和不朽园好吗’”
(他时运不佳,在生活中一事无成。什么工作都试过了,然而屡试屡败。父亲送他见过许多手艺人,期望他学上一门手艺,但他也未学成。)
(B)分断之前的句子概述,后面的句子则作具体详细的说明:
(伪信士的特征有三:说话喜撒谎,承诺不履行,受托则失信。)
(艾布﹒海尔的悲剧说起来还颇有些偶然。有一天晚上,在凶狠的雇主的那座农庄的仓库里,他挺不住打了个盹,突然被什么响声惊醒,但……)
(C)分断后的最后一句话作总结,综合全段内容:
(艾列弗,俩目,米目。这部经,其中毫无可疑,是敬畏者的向导。他们确信幽玄,谨守拜功,并分舍我所给予他们的。他们确信降示你的经典,和在你以前降示的经典,并且笃信后世。这等人,是遵守他们的主的正道的;这等人,确是成功的。)
2.前后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后文是对前文的强调。
(你必发现他们比世人还贪生,比那以物配主的还贪生;他们中每个人,都愿享寿千岁,但他们纵享长寿,终不免要受刑罚。真主是明察他们的行为的。)
(世人无不诵我诗,我诗已成万众吟。)
呼唤句,起誓句,祈祷句,惊叹句等,下面引证几例。
(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
(主说:‘你捉住它,不要怕,我将使它还原。)
(有一回我在地里干活,突然被什么东西咬了手指,我站了起来,转身在草丛中寻找,原来是一条卷曲的蛇,我发誓它有我的一臂之长。)
(我的心哟,莫问何处有挚爱,爱曾是幻想的宫殿,现已坍塌。)
(此后,你怎么还否认报应呢难道真主不是最公正的判决者吗)
请看这行诗,上下半句说的是两个道理,二者之间并无联系,所以分断:
(人的价值在其心与舌每人应对自己的所为负责。)
(他是个又高又瘦的青年,肤色黢黑。其父亲是苏丹人,母亲为混血儿。)
四、分断后的句子说明句前的原因。
)“你们捉住他,给他带上枷锁,然后把他投在烈火里,然后把他穿在一条七十臂长的链子上。”他生前确是不信仰尊大的真主,不勉励人赈济贪民(;
(孩子同监学联系了,开始当着他的面诵读《古兰经》,每天六卷。但这持续不了三天。因为孩子从第一天起就厌烦这种诵读了。)
(有一天,我们想起来派仆人上街买两盒沙丁鱼罐头来。我们实在吃腻了油炒饭、腌橄榄、扁豆汤。)
五、分断后的句子可以看成对前文中提出问题的答案。
(我不自称清白;人性的确是怂恿人作恶的,)
分断后的句子好像在回答这样的提问:为什么不自称清白人性是怂恿人作恶的吗
(这番隐衷很快就变为深深的、默默的忧郁,因为他听到兄弟姐妹叙述着他不知道的事情,所以知道他们能看见他看不见的东西。)
分断的句子好像在回答有人的提问:为什么这番隐衷很快就变为忧郁
(—需要我帮助吗—不,谢谢。)
二、如果两个句子之间有完全的联系,也就是说两个句子都是陈述句,或都是非陈述句,并且在字面与意义上都有密切联系。如:
(善人们,必在恩泽中;恶人们,必在烈火中。)
(他使生物从死物中生出,使死物从生物中生出,使已死的.大地复活,你们也要如此被复活。)
(美就是和谐,丑乃是不谐。)
(当时,我与以色列的后裔缔约,说:“你们应当只崇拜真主,并当孝敬父母,和睦亲戚,怜恤孤儿,赈济贫民,对人说善言……”)
(白天的生活安静下来,傍晚的生活又活跃起来了。)
(当时,我拯救你们脱离了法老的百姓。他们使你们遭受酷刑;屠杀你们的儿子,留存你们的女子;这是从你们的主降下的大难。)
(那时候你父亲整个星期、整个月吃的都是爱资哈尔的面包。别提爱资哈尔人有多么痛恨这种面包了!)
句子的分断与连接是阿拉伯语修辞的精髓,要掌握这门学问甚至对于母语为阿拉伯语的阿拉伯人也并非易事,更何况对于我们这些母语不是阿拉伯语的人呢!因此,只有多读多思考多实践,才能领悟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