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学科语文研究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奠定其未来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河南大学文学院于2024年11月20日下午在综合教学楼209教室举办了《文本阅读的路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郑州市第四初级中学校长、省教师教育专家以及省教育科研基地专家库成员的李佳担任主讲嘉宾。文学院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杨亮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刘军政副教授、以及2023级、2024级学科语文专业的全体研究生与会,讲座由刘军政主持。
会议伊始,刘军政副教授热烈欢迎并隆重介绍了李佳校长。李佳谈到,作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校友,再次回到母校,倍感亲切;李佳向我们讲述了郑州四中在艺体方面的精彩表现,并朗诵了郑州四中出品的音乐——《京广路86号》。作为已从教三十载的高中语文教师,李佳展示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与热爱之情,并向我们传授了文本解读的技巧。
李佳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入手,总结出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她认为,“教师准确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大讲特讲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轶事代替文本解读
(二)贴标签式解读
过于依赖教师教学用书,只做知识的“搬运工”,文字就缺乏了生命力。
(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随意性解读
语文教学应当解读作者借助文本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为例,指出教师在向学生解读文本时,应该解读的是作者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而非其他。
(四)“瞎子摸象”式解读
部分教师无法整体、全面地分析文本,将文本碎片化、分段式解读,缺少对于文本的完整性解读。
二、文本解读路径——逆流而上、追本溯源
(一)琢磨语言的方法
1.琢磨词语的方法与策略
(2)替换比较法琢磨词语
将文本中原有的词语替换成其他词语就能立刻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妙处。
(3)从词语的背面理解含义
(4)琢磨词语,不限于实词,还有虚词
虚词并不虚泛,它表示词语、句子的前后关系,或者表示某种语气,或者传达某种情状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不对它细加揣摩,对文本的解读也不会精准透彻。
2.琢磨分析句子、句群的方法和策略
句子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单句、复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等。
(1)分析不同结构形式的句子所表达的不同效果
(2)琢磨句子、句群背后的隐藏义
(3)理清句子和句子之间的“手牵手”的内在联系
3.琢磨修辞和标点
标点的作用:表停顿和表语气。停顿划分层次,停顿的长短,表明所说内容是不是作者所强调提出的。语气,表现说话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二)琢磨布局的方法
(三)琢磨选材的方法
(四)综合方法运用
三、“知人论世”只是文本解读的工具
会议最后,杨亮老师总结道,大学生与中学生在文本解读方面存在差异性,大学在教学中追求文本的多义性,而中学教学则更加聚焦于文本本身,从词语、布局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研究。那么这也为学科语文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去达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需求的一致性。
随着李佳深入浅出的讲解落下帷幕,“文本阅读的路径”培训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科语文专业的研究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滋养,更激发了他们对文本探索的热情。精准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与基石。成为一名杰出的语文教师,离不开对文本深层次的剖析与理解。学履不停,行而不辍。希冀学科语文的研究生们都能将今日所学化为明日教学的坚实基础,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