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传统酒文化以伦理精神为突出特征,体现在酒的伦理价值取决于人的道德品质,酒被解释为“就人之善恶”,饮酒行为也寄寓于各类人际关系而存在,受到“礼”的制约与规范,体现为“孝”“敬”“信”等人伦秩序。“酒品即人品”充分体现了酒以特殊物理性质激发人的真实情感,继而使人做出相应的各类道德行为,如实地反映出个体的道德水平,何况在酒德中最为重要的“节制”之德是个体进入高水平道德层次并通向道德自由境界的关键品质。如果将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道德精华回归当下,那么日常饮酒场域中的美德伦理就可表现为:饮酒前的守信、守时与真诚;饮酒中的适度、友善与谦和;饮酒后的自制、尊重与体谅。
在人类及人类社会出现之前,酒就遍布于自然世界,动物们摄取着经树木和水果自然发酵出来的酒精和糖分,获得必需的营养并享受生命的乐趣。直至以伦理规范初步建立为标志的原始社会的诞生,酒从自然物演变为人造物,成为人们进行各类交流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与经济、政治、军事、艺术、农业、商业等都结下不解之缘,酒也逐渐从习俗发展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因此,自古以来,酒就被赋予了超越物质属性的精神属性——“品”,酒“品”实际体现的是人“品”,即人们在饮酒这一特殊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所遵循的伦理规范,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个体道德品格。《说文解字》云:“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酒承载的精神内核根源于人性之善恶,通过饮酒过程中人们的社交行为进行具体呈现,最终凝结为日常饮酒场域中特定的美德伦理规范。当然,酒品与人品之间并非完全对等式关系,即酒品可以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人品,特别是人品的好坏与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不过,我们通过饮酒这一特殊场域的行为,发现人品的隐匿性和真实性,这不失为一种独特的视角。
一、中国酒文化中的伦理精神
无论从何种角度和侧重点来定义酒文化,都不可否认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这归功于酒文化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要的特征——伦理精神。以礼乐文明为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起源直至不断发展至今的过程中,始终以伦理为中心,即以人伦关系运行的道理、规则为圆心而辐射、发展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成就。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伦理之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人伦、关系、秩序和规范,即伦理只存在于以人为主体的世界,依存于主客体的关系而产生并表现为某种特定的秩序和规范性说明。酒作为特殊的物质载体,紧密结合着人们广阔的精神生活领域与各式各样的社会交往,从中直接反映出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个体道德水平以及人伦关系规范。因此,中国传统酒文化本质上是以伦理为中心的文化,围绕着人伦、关系、秩序和规范来展开自身。
二、酒品何以见人品
中国传统酒文化围绕着人伦关系与礼制规范不断发展,天然地具有“礼”的精神,是以伦理为本体的文化。此时,酒不单单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人造物,而是承载了丰富的精神与文化的产物,它不仅是丰富的物质生活之缩影,饮酒本身也成了中国传统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酒与人之品德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古以来,就有酒礼与酒德之说——酒礼主要指对酒在使用场合、数量方面的规定以及关于如何饮酒、用酒规程等外在的礼节与制度,酒德则聚焦于饮酒者自身言行举止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如今,我们常用酒品一词囊括酒礼与酒德的涵义,即在饮酒这一特定社会性交往行为中的礼仪规范以及主体在此过程中展现的道德品质;也就是说,酒品既指人在饮酒过程中做出的合乎一般社会规范的各类行为,又指实际主导这些行为的植根于人内心的“道德法则”。
“酒品即人品”是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流传广泛的俗语,“品”本义为“众庶”,许慎解释道“人三为众”,后引申为“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对人群进行分类的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道德品格,如圣人、君子与众庶的区别即在于“德”的水平高低,因此“品”又有“格”之意,即意为人之品行、节操。如今“品格”实为一词,与品德、品质同意,道德品质指“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酒品指在饮酒这一特殊场合中个体所展现的社会行为和道德品质,而人品则指人整体的道德品格水平,酒品何以能“见”人品;或者说,酒品何以与人品关联起来及其机制为何,如何以个别、特殊反映整体、普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HarryG.Frankfurt
三、日常饮酒场域中的美德伦理规范
日常饮酒场域具有不同情形。根据人际关系不同,有与领导、同事饮酒,与生意伙伴、客户饮酒,与老师、同学饮酒,与三五好友饮酒,与家人、长辈饮酒等;根据饮酒目的不同,有乔迁新居酒、日常宴宾酒、谢罪酒、和解酒、罚酒等;根据饮酒场合的不同,有在自家宴请与在酒店、饭店宴请等;另外,不同的地域、民族的饮酒风俗也不尽相同。尽管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交往以及饮酒场合中,风俗、礼仪有所差异,但在饮酒中应遵循的美德伦理规范大体一致,即人们只要进行社交性饮酒就需要遵循一定的礼节、规则,我们仅以饮酒前、饮酒中和饮酒后应遵循的美德伦理规范为例来展开说明。
几千年来,酒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承载着人的情感与精神,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而流传发展至今,以伦理精神为本,与人之德性难解难分,以酒品见人品有其理论根据和现实价值。当代,酒文化逐渐演变为“酒桌文化”,失去了“节制”之底色,流于个人享乐与放纵。因此,重温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伦理色彩,去粗取精,以其中蕴含的宝贵道德文化资源观照当下,提出并强调日常饮酒场域的美德伦理规范,让“酒”继续寄托人的真心与真意,延续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温情。
李建华: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
“国企领导”酒后失德?
绝不允许!一酒吧竟使用红领巾恶意炒作营销
一群外国游客在中国酒店大厅不愿离开,中国警方的做法让某国看傻
国家旅游局出重拳:全面禁止与日本APA酒店合作,号召游客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