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人类交往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经过漫长的岁月积淀,形成了中国深厚的酒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酒文化与传统文化都是相辅相成的,由此延伸出来的敬老尊贤、仁义礼智信等,体现了待人接物的态度。
但最初的酒,是怎样出现的呢?
一、关于酒的起源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根据最早的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酒一开始并不是人类发明的,而是自然的馈赠。
但在我国,也有关于酒的著名传说,传说杜康造酒,有一天,仙人指点他:你明天早晨到外面去,会碰到三个人,从他们身上各取一滴血,滴入酒槽里,美酒即成。结果,杜康第二天遇到三个人,分别是秀才、武士和疯子。
这三个人是隐喻饮酒的三个境界:秀才代表的是谦逊尚礼的文人,有温文尔雅的姿态。武士代表的酒过三巡后的酣畅淋漓的抒发,形状风流潇洒,而疯子则代表了超量饮酒后的失态,酒壮人胆,什么不该说不该做的都做了。这也是饮酒的三个阶段,从可克制的状态变成放荡不羁的醉态。
二、酒文化的精髓:礼与情
但其实,在酒文化当中,有着许多需遵守的“礼”,多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比如在商周时代,人们以青铜制成饮酒的器皿,这些除了实际的用途还是代表阶级分层的“礼器”。不同阶层的人使用的酒器也不同,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这些也多被应用于在宗庙举行的祭祀。而且在配酒的食物之礼中,菜肴和酒浆都要放在规定的位置,比如左酒右浆。而现在,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大一些的宴席上,杯筷盘碟的摆置都有讲究,且客人需在主人敬酒之后才能动杯,主人敬酒要先干一杯等,都是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陶渊明的“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凸显了闲情。
借酒抒情是古代文人最喜欢的雅事,酒文化中的“情”在酒杯中表现得最为透彻,有陶渊明的“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有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亦有杜甫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若久逢知己则千杯都嫌少,若话不投机,则半句都嫌多,能喝到一起的才算是朋友。一杯酒即是一段心事与情景的见证,或凄切,或惨况,或怜惜,或遗憾,古往今来,道尽各种人生际缘。
三、酒情
1、无酒不宴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酒宴都是重要的社交场合。古人喝酒酱酒环境,讲究情调,还讲究氛围,对酒器的要求也高,因为饮的不是酒,而是心情。没有条件喝酒也要创造条件,最雅致的大抵是曲水流觞,三三两两好友坐列溪流旁,酒杯浮于水面之上,顺水而流,搭配行酒令,风雅与野趣并存。
2、无酒不友
将进酒,君莫停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进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
妄论这人生几番沉浮,彼情彼景,无限豪情思绪,方是真情界。
尽觞豪饮、应乐挥墨、赋情作诗,自有一番风情,令人向往。
3、无酒不忧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饮解百结,再饮破百忧。
一酌千忧散,三杯万事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
人生海海,各有各的忧愁,把酒可言欢亦可言忧,但醒后仍要面对。
4、无酒不欢
惯春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四、酒德
在古代的酒文化中,中和的酒道亦是精髓,酒可以饮,但饮而不过,饮而不贪。和就是平和的状态,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饮酒要不可饮到影响身心,点到即止,恰到好处,不被酒误事才能被称为和。
这是古人对于酒的,但古人也早已懂得利用酒来强身健体,并把饮酒当作一种养身之道。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首先是勿强饮,即不过量。
古人饮酒注重适量,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即好,喝完三爵,就要放下杯子,退出宴席。三爵就是适量,是饮酒必须要遵循的礼仪。
其次是勿空腹饮。
在中国还有句老话,叫空腹盛怒,切勿饮。古人认为要饮酒必须佐吃佳肴。因为酒体进入人体内后,主要靠肝脏来分解酒精,而肝脏在工作时需要各种维生素辅助。空腹状态肠胃中无食物提供必须元素,就会容易造成肌理失调,损伤肝脏。所以,要在饮酒时配以菜肴和水果等食物。
再次是勿混饮。
将不同的酒混杂起来,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易造成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症状,所以饮酒切记混饮。
五、酒风
杯中之物,亦可参悟天地世界。无论是似李白的豪放派独酌,还是如苏东坡的节制微醺,大饮酣畅,小酌怡情。人们钟爱酒,除了酒本身的魅力,更多也是因人赋予了它历史、故事或传说等,更赋予了它传奇的色彩。喝酒不是追求喝高了之后短暂的快感,而是喝好了之后的感悟与品味。酒里有乾坤,杯中藏世界。
六、酒礼
酒桌上的礼仪很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1、长辈为大
作为晚辈的人与长辈同席,要先给长辈斟酒;如果有客人的话,先给客人斟酒再给长辈斟酒。斟酒不宜太满也不宜太少,斟到八分满就最好。
2、以低为敬
在与别人碰杯时,应左手放在杯底,右手拿杯子,并将杯子举低于别人的酒杯,这体现的是对别人的一种的尊重。
3、主宾顺序
敬酒也是有顺序的,弄错了顺序就是乱敬酒。敬酒的顺序一般是: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的顺序。
可以多人敬一人,不可一人敬多人。敬酒要有说词。劝酒要适度。酒桌上不要窃窃私语。拒酒要有礼节,有方法。
七、酒词、酒令
喝酒要有说词,有敬酒词,有劝酒词,也有挡酒词。其中仅敬酒词就多得数不胜数,一些敬酒词常常使你不得不多喝上几杯。
古人喝酒还有酒令,内涵丰富地囊括了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文化内容。既考验了人的知识水平,也考验人的文学修养及应变才智。酒令还分俗令和雅令,比如猜拳和文字令,就是代表性例子。另外还有骰子令、猜拳、接龙令、击鼓传花和飞花令等。
除此之外,还有转桌子、老虎拳令、谜语酒令、即兴赋诗令、数字令、人名令、联句令等等,需要行令者敏捷机智。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除了酒令之外我国还有许多的酒俗与酒习,如:婚嫁酒、寿酒、时节酒、清明酒、端午酒、生活酒、新居酒、宴宾酒、洗尘酒、接风酒、饯行酒、送别酒、会酒、罚酒、谢情酒等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