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7.02.08
剑南春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其前身当推唐代名酒剑南烧春。唐宪宗后期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将剑南之烧春列入当时天下的十三种名酒之中。现今酒厂建于1951年4月。剑南春酒问世后,质量不断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首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著名书法家启功赋诗赞:美酒中山逐旧尘,何如今酿剑南春。海棠十万红生颊,却是西川醉前人。作家刘心武赋诗:人间有酒香满杯,难得剑南春滋味。艰幸独留自己尝,幸福赠予天下醉。
中国名酒——古井贡的典故:古井贡酒产于安徽省亳县古井酒厂。魏王曹操在东汉末年曾向汉献帝上表献过该县已故县令家传的“九酿春酒法”。据当地史志记载,该地酿酒取用的水,来自南北朝时遗存的一口古井,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的美酒又曾贡献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贡酒”这一美称。古井贡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特点。
亳州曾称亳县,古称谯陵、谯城,是曹操、华佗的故乡,汉代酿有酒品闻名著称。据《魏武集》载:曹操向汉献帝上表献过“九酝酒法”,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今仅上献。”“贡酒”因而得名。据《亳州志》载:现在酿酒取水用的古井,是南北朝梁代大通四年(532)的遗迹,井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以其酿酒尤佳,故名“古井贡酒”。宋代时亳州酿酒业很发达,熙宁年间的酒课达“十万贯以上”。明代初期,怀姓商人在减店集建“公兴糟坊”以酿“减酒”闻名于世。清代,亳州酿有众多酒品,《亳州志》载:“酒品,高梁酒俗曰大曲酒,其高者曰干酒;明流酒又名希熬,相传陈希夷先生始造故名;小药酒,用药曲蒸成,惟夏月饮之可以祛暑;福珍酒,其色红,其味甜;老酒,其香味仿佛绍兴酒;三白酒,色白味甜,糯米酿成;竹叶青、状元红、佛手露,皆高梁酒之染色者”,可见亳州酿酒业发达。1925年,城内有54家糟坊,以“三盛、在源永糟坊”著称。1948年剩有18家糟坊。1952年“公兴糟坊”停业,1958年改为公社小酒厂,酿制代用品酒。第二年改建为古井酒厂,1960年投产此酒。
中国名酒——洋河大曲的典故
洋河大曲是江苏省泗阳县的洋河酒厂所产,曾被列为中国的八大名酒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甜、绵、软、净、香”是洋河大曲的特色。现洋河大曲的主要品种有洋河大曲(55度)、低度洋河大曲(38度)、洋河敦煌大曲和洋河敦煌普曲四个品种。
洋河镇地处白洋河和黄河之间,水陆交通畅达,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的集镇,酒坊堪多,故明人有“白洋河中多沽客”的诗句。清代初期,原有山西白姓商人在洋河镇建糟坊,从山西请来酒师酿酒,其酒香甜醇厚,声名更盛,获得“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的赞誉。清代同治十二年编纂《徐州府志》载有“洋河大曲酒味美”。又据《中国实业志·江苏省》说:“江北之白酒,向以产于泗阳之洋河镇者著名,国人所谓'洋河大曲’者,即此种白酒也。考详河大曲行销于大江南北者,已垂二百余年之历史,厥后渐次推展,凡在泗阳城内所产之白酒,亦以洋河大曲名之,今则'洋河’二字,已成为白酒之代名词矣。”1915年三义酒坊所酿之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赛会上获银牌奖,1929年裕昌源酒坊的大曲酒在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二等奖。1932年有八家酒坊,年产白酒经6040担,以洋河镇聚源涌、逢泰、南王人和及共他乡镇的树泉、润泉酒坊著称。1934年江苏全省物品参展。可见流传数百年的“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这副对联,对洋河大曲是最精彩的赞誉。1949年在旧糟坊基础上建成现酒厂,继承传统工艺,继续生产此酒。
中国名酒—双沟大曲的典故
产于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1984年的第四次全国评酒会后,该酒以“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的浓香型典型风格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双沟大曲系列名酒,素以色清透明、酒香浓郁、绵甜爽净、香味协调、尾净余长等特点而著称。
她采用优质红高梁为原料,并以优质小麦、元麦、元豆特制成的高温火曲作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工艺,经老窖适温缓慢发酵,分甑蒸馏;分段摘酒,分等入库、分级贮存,并精心勾兑而成。具有风味纯正、甘冽爽口、回味悠长等特点。主产品双沟大曲在1984、1989年第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均初评为国家名酒,荣获金质奖。在全国同行业中首批通过国家方圆标志认证(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产品质量认证,1994年,C07031400894)和质量体系认证(1994年,C07-140300395)。双沟大曲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海外。双沟大曲系列产品1996年国内市场占有率(%):65.00,省内市场占有率(%):20.00;国内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第十。
中国名酒—西凤的典故
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西凤酒厂。西凤酒属其它香型(凤型)。曾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西凤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酒之一。凤翔古称雍州,地处古周原,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定居地区之一。这里又是上古农业大师后稷教民稼墙的地方,历来颇具兴农酿酒之地利,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
唐仪凤年间的一个阳春三月,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途中,行至凤翔县城以西的亭子头村附近,发现柳林镇窖藏陈酒香气将五里地外亭子头的蜜蜂蝴蝶醉倒奇景,即兴吟诗赞叹曰:“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此后,柳林酒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的盛名被列为朝廷贡品。
到了近代,柳林酒改为西凤酒。在手工业作坊的生产条件下,西凤酒产量很有限,寻常百姓只得慕名兴叹。特别在三座大山的深重压迫下。西凤酒已经濒临绝境。解放后,陕西省西凤酒厂的建成,使西凤酒获得新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现代科学技术在酿造工艺中的广泛使用,西凤酒产量突飞猛进,质量精益求精,品种不断增加,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两次获得世界最高级别的金奖,已经成为人们待客赠友的上乘佳品。如今西凤酒---这一古老的名酒之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更加大放异彩。
关于西凤酒的历史,相传始于周秦,盛于唐宋,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凤翔府志》记载,在秦穆公时代,雍县(今凤翔县)已有美酒佳酿。当地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的酒器觚、延爵,战国时期的酒器铜壶等。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西凤酒就享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之美誉,时人赞叹:“富哉关中,酒哉西风”。
清朝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在南洋赛酒会上,西凤酒荣获二等奖。1956年,国家投资在柳林镇建起了“陕西省西凤酒厂”,从此,西凤酒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日趋增长,品质风格更加醇馥突出。在1952年、1963年和1984年的第一、二、四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三次被评为国家名酒,两次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西凤酒又获得金杯奖。
中国名酒—泸州老窖的典故
泸州老窖特曲于1952年被国家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泸州老窖窖池于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白酒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誉为"国宝窖池"。泸州老窖国宝酒是经国宝窖池精心酿制而成,是当今最好的浓香型白酒。
“1949年泸州有酒坊36家。1951年至1952年间,组成春和荣、温永盛、定记、曲联四个联营酒社,联合12家作坊继续生产。
中国名酒—汾酒的典故
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章,连续五届被评为国家名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清香、纯正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其酒典型风格是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适量饮用能驱风寒、消积滞、促进血液循环。
中国名酒—董酒的典故
中国名酒—杜康的典故
中国名酒—五粮液的典故
中国名酒—茅台酒的典故
北京名酒“二锅头”的名字的典故:
二锅头酒是北京的传统白酒,属普通白酒。“二锅头酒”的名称是怎么来的?这还
北京酿制白酒的历史悠久。金朝将北京定为“中都”,传来了蒸酒器,酿制烧酒。
到了清代中期,京师烧酒作坊为了提高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蒸酒时用作
冷却器的称为锡锅,也称天锅。蒸酒时,需将蒸馏而得的酒汽,经第一次放入锡锅
内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头”和经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
尾”提出做其它处理,因为第一锅和第三锅冷却的酒含有多种低沸点和沸点的物质
成分,所以只摘取经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故起为“二锅头”
。是一种很纯净的好酒,也是质量最好的酒。现在各地的白酒厂蒸酒时所采取的“
掐头去尾”、“按质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锅头”工艺原理而来的。清代末
期,二锅头的工艺已传遍北京各地,颇受文人墨客赞誉。吴延祁在诗中赞道,“
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将二锅头比作“甘醴”。
国窖1573的典故
国窖1573是泸州老窖系列酒之形象产品,源于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
1573年)的“国宝窖池”,采用蒸馏酒酿造工艺,酒质无色透明、窖香优雅
、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尾净香长,风格典型。包装基座以金色五星蕙芷为
装饰,呈现传统玉玺造型,外盒由大面积国旗正红为铺设,酒瓶采用国窖15
73德国水晶玻璃烧制,瓶身与外盒有象征国土面积的五星960颗,“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