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②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③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④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⑤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挪威]
⑥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美国]
对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发言稿,作为学生代表在今年学校召开的“十八岁成人礼”上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学校名称;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我们首先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大意,然后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第①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说明了青年是社会的生力军,前途不可限量。第②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这句话强调人要不断地激浊扬清,不断地自我完善。第③句: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该句强调中国的进步有赖于民族魂的弘扬。第④句说明:个人的进步,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第⑤句说明:个人要掌握本领,要有责任担当的意识。第⑥句说明:拥有希望或梦想的意义和作用。根据题干将其中的两三句话组合成一个话题,进行立意即可。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1、不断进步,超越自我。2.革故鼎新,激浊扬清,才能真正进步。
3、弘扬民族魂,中国才能真正进步。4.个人有进步,民族有希望。
液体之火
让你
若梦若醒
飘飘欲仙
让天地颠倒
让世界旋转
把人类历史
浇灌的跌宕起伏
将琴棋书画
熏染的色彩斑斓
醉了刘伶
狂了诗仙
张扬了曹孟德
书写了鸿门宴
湿了清明杏花雨
瘦了海棠李易安
景阳冈上
助武松三拳毙虎
浔阳楼头
纵宋江题诗造反
你啊你
成全了多少英雄豪杰
放倒了多少村夫莽汉
歌舞与你相佐
美色与你为伴
催诗情万丈
壮文人斗胆
有人借你发疯
有人借你夺权
有时你只是一个道具
烘托一下谈判桌上的氛围
有时你更像一种暗器
把贪杯的对手麻翻
你呀你
既入朱门豪宅
又进村舍陋院
既流溢皇室的金樽
又盛满农家的粗碗
愁也要你
喜也要你
洞房花烛夜
他乡遇故知
金榜题名时
迁徙流放的囚犯
落魄的文人骚客
得志的朝廷大员
都是你的知己
你的伙伴
甚至
即将上路的死囚
都要你为之饯别
因为你
耽误了多少大事
弄出了多少冤案
鲜活了多少逸事趣闻
催生了多少佳作名篇
更因为你
造就了多少人的肝癌
而魂归天堂
真的是
成也有你
败也有你
生也有你
死也有你
你这浇愁愁更愁的琼浆啊
穷也有你
富也有你
千家万户还都离不开你。
犹记得,小时候阿婆吆喝的酒酿,路边阿姨的烤山芋,菜场老叔的北京烤鸭,特别让我挥之不去的,最值得怀念的,是楼下清脆嘹亮的“卖酒酿喽!”的吆喝声。
奶奶每次下乡回来后都会带上我最爱吃的“三宝”。夏天的酒酿,冬天的烤山芋,春秋时节的北京烤鸭。每每奶奶拎着那一大袋酒酿到我面前,我便会喜上眉梢,情不自禁的抢过来,让我滚烫的肌肤靠紧那冰窖一般凉的酒酿,不时,还有几丝桂花的香甜钻进我的心脾。待脸上温热挥发得一干二净,被凉爽所代替时,我便小心翼翼、倍加虔诚地解开活扣,将它们倒进大碗里,待我用勺子挖起一口,鼻尖却不由自主地贴了上去,张口泛着银光的米粒紧贴着我的嘴唇不肯下去,随之我会大口大口地将汤也灌下去,拽着米粒的清凉顺喉而下。“酒”足饭饱之后,再慢悠悠地去他处享受。
那是一个初夏,在家中认真做作业的我,突然听到酒酿阿婆卖酒酿的吆喝声后,立即穿好衣服,狂奔下楼。谁知下了楼却不见老婆婆的踪影,掌心的一块钱被汗水弄得温热潮湿,我急切地左右寻找,希望能有再次吆喝而偱音找到那个熟悉的老婆婆,我的那个急啊,凭直觉朝着一个方向追赶,追了好久,终于见着了在树下憩息的阿婆,我伸出右手,掌心那被汗水浸湿的一元钱被我“郑重”地交到了阿婆的手中,阿婆娴熟地用大勺滑过那晶亮的米粒,闷热的夏风夹杂着酒酿的清香,汤水与米粒像小瀑布一样倾泻进袋子,还溅起了不小的水花,一元钱,却有满满一袋的酒酿,我装着满满的欣喜“飞”回了家。
时过境迁,如今只有上集市才能见到酒酿,碰巧一次,无意中见到了卖酒酿的小伙,意料之外,他不是用桶装的酒酿,一旁也没有了大勺子,我掏出一块钱,只见他掀开盖子,一个个塑料小碗并排放着,里面装着零星的酒酿。那小伙对我说,小朋友,我看你是很久没吃了吧,一块钱现在哪还能买到酒酿啊,两块钱一碗啦,想着酒酿的美味,咽了一下口水,不得不再加一元,捧着少得可怜的酒酿,我开始想念那份清凉,更怀念的是当年大口吃酒酿的快乐。
时光荏苒,而今的我已悄然湮没于茫茫的学海,行色匆匆,再也无暇顾及重温昔日的种。种美好。每听到卖酒酿的吆喝声时,心里就不自主地泛起一丝清凉和温馨,那缓和从容的叫卖声让我顿感安宁,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简单而美好……
酒酿飘香,在我心底经久弥留。
一、审准话题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应慎重。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最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意,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具体方法为:第一步,读“背景语”和“启发语”,巧借“启发语”的提示,弄清“背景语”的隐含意义,弄懂题目要求写的就是“话题语”。第二步,弄清“强调语”有哪些要求,即弄清立意、文体、拟题、字数等要求。第三步,应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为确保“符合题意”,在写作时,尽可能在开头点,中间提,结尾扣,这样,写就平稳的扣题文应该不成问题。
二、选妥文体
三、立意创新
四、拟靓标题
五、合理选材
在作文中,材料往往承载和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因此,应选择具有文化气息、蕴含人生哲理、闪耀情感光华、积极健康、引人向善、启人心智的材料。具体来说,应做到两点。一要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所选用的材料能有效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没有偏离之感,没有叠加之嫌,更没有虚假之疑。二要“新颖”,即所选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生活色彩,有个性特征,有独到的发现等。从范围及方式上,选材可收揽古今、链接中外、紧扣时政要闻、钻探书籍、“播放”影视、“过滤”生活。总之,要根据话题,用大视野去搜寻,大浪淘沙般筛选,选出有深意、典型、鲜活、切合主旨的材料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