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关系

茶与酒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两朵璀璨耀目的奇葩,那么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关系,希望对您有用。

一、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都是一种休闲文化,都是一种交际的文化。

工作之余,人们才进入酒店,上茶馆。全身心的放松,物我两忘,确是别的休闲方式无可比拟的。

宋代张抡有《诉衷情》词,分别咏读书、赏花、操琴、泛舟、高眠。其中饮酒、品茶俱在其中。其咏酒词云:

闲中一盏瓮头春,养气又颐神。莫教大段沉醉,只好微带醺。

心自适,体还淳,乐吾真。此怀何似,兀兀陶陶,太古天民。

其咏茶词云:

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

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适当地饮点酒,喝点茶,保持一种平常心,的确有益身心健康。

呼朋引类,广结善缘,茶和酒都是一种良好的有效的润滑剂。许多生意,许多麻烦,都有可以在茶馆、酒店加以解决,或者大致谈定。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外事活动,少不了酒宴与茶话会。

二、茶文化和酒文化的不同点:

迎来送往,聚散离合,是人际交往中普遍不过的。无论是古是今,概莫例外。但是何时饮酒,何时饮茶,大概有些讲究。

朋友久违重逢,难免要表示欢迎一下。这欢迎的方式,早期大概都是敬酒。到了晚唐以至宋代,人们才以茶代酒,表示敬意。唐代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云:“泛花邀客坐,代饮引清言。”宋代张耒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都说的是以茶代酒的事。郑清之诗也写道:“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这种变化大概因为陆羽对茶的深刻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了茶的妙用,所以开始改变以往的传统,以茶代酒,敬奉客人。

一二知己,久违重逢,一边饮茶,一边谈心,足可以慰籍平生。杨万里有诗云:“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宋代葛长庚诗有:“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这都是以茶待客的极高境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聚首,总要分别。送行却是非酒不可,从古人的诗歌中可以信手拈来一些诗句作为证明。

唐代大诗人李白交游广泛,与朋友的聚会分离几乎是日常功课。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送别诗,随便浏览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送别作品差不多的都写到了酒,并且是痛饮不休。如《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诗云:“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把将要遭流放的朋友尽量劝醉,为的是使他忘却忧愁,可谓用心良苦。又如《送韩伺郎之广德》诗云:“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贯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为了送朋友,只好赊酒来痛饮;不但酒是赊来的,连月色也是赊来的。可见情之真,意之切。

朋友分别,送行时也可乘机进言,或勉励,或告诫。平常不好说的话,在酒席上,乘着酒兴,放胆进言。唐代诗人岑参《送别蜀君李椽》诗云:“饮酒俱未醉,一言聊赠君。功曹善为政,明主还应闻”告诫朋友好好作官,多办实事,少刮地皮,一定会受到朝廷重用,得到提拔的。

为朋友送行劝酒,饮酒,这要看各人的气质与性格,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李白那样,酒兴浓郁,豪气逼人。杜甫比较冷峻,以酒饯行的诗很少,我们几乎从杜甫的诗中闻不到酒味。即便是偶尔发现几首诗中提到酒,也是略作表示,决不酪酊的。如《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歧意颇切,对酒不敢吃。”《送十五弟伺郎使蜀》诗写到酒,也只是“数杯巫峡酒,百丈内江船。”杜甫的头脑总是清醒的,内心总是沉重的,和他在一起饮酒,可能会是最泛味的。《陪李金吾花下饮》写道:“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虽然是玩笑,但可见其谨慎。

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这是说茶酒待客的两种场合。其茶酒待客的气氛也不相同。酒是喧嚣的,茶是静雅的;酒是发泄的,茶是内省的。

黄庭坚写过不少咏茶的词。在他的词里,常常写到酒后品茶,以茶醒酒。有一首名叫《品令》的茶词,写出了茶的这一特性。“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全渠体净,只轮慢碾,玉露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能在一起品茶的必定是好知交,聚在一起喝酒的未必是真朋友。俗语不是有酒肉朋友吗宋代谢莲有《菩萨蛮》词一首道个正中:

相逢无处不尊酒,尊前未必皆朋友。酒到任教倾,莫思今夜醒。

明朝相别后,江上空回首。欲去不胜情,为君歌数声。

品茶和饮酒虽然是休闲的两种方式,但于人的身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茶使人清醒,酒使人沉醉。

古人论茶,多以涤烦疗渴来述其功用。宋吴淑有《茶赋》,说它“效在不眠,功在悦志。”宋徽宗《大观茶论》说它能“祛襟涤滞,致清导和。”苏东坡说茶“风味恬淡,清白可爱”,称其为嘉叶,并以拟人化手法为茶作传。唐代元稹有一首一至七字诗云:“茶,茶,香叶,嫩芽。慕清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酒后岂堪夸。”

黄庭坚有《阮郎归》词两首,写到茶的作用。其一云:

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月流天,余清搅夜眠。

由于茶的这一功用,茶就有了几个别号:“清风使”,“不夜侯”。

而酒后失态则是常见之事,所以许多行业是禁酒的。宋代朱敦孺《鹧鸪天词》对这种酒后失态写得淋漓尽致:

天上人间酒最尊,非甘非苦味通神。一杯能变愁山色,三盏全迥冷谷春。

欢后笑,怒时瞋,醒来不记有何因。古时有个陶元亮,解道君当恕醉人。

酒后失态,自己虽不觉得,但在旁人看来却是有趣之事。杜甫以他清醒的诗人之笔,曾经描写过八位醉鬼的形态。因为都是名人,于是这些醉鬼就都成了可爱的八仙。其《饮中八仙歌》唱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东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这些名人们在酒筵前毫无顾忌,旁若无人,一个个露出自己的本像,显示出自己的性情和才华,虽然可爱,但亦可笑。

因为茶与酒的这种功用上的区别,所以以这两个字为根组成的词便也有了褒贬的不同。嗜酒的被人称为“酒鬼”,而常坐茶馆的无非也就是个“茶客”而已。与酒结成伙伴的词,许多都含有贬义。如酒池肉林,酒囊饭袋,酒色之徒,酒肉朋友。而茶却没有这许多恶谥,顶多也就不过是个闲得无聊,图个“茶余饭后”而已。

饮酒要讲酒德,那是为了防止饮酒中的失态——甚至发酒疯:品茶要讲茶道,茶艺,那是为了追求一种艺术,一种境界。

酒文化与茶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酒令人糊涂,茶令人清醒。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文怀沙说:“难得清醒”。只听说酗酒闹事,却不曾听说品茶打架。

醒酒的良方是饮茶。酿酒始于奴隶社会;喝茶则先于阶级社会。茶人是酒人的老前辈。冷静地平心而论,茶与酒各有千秋,即糊涂与清醒各有各的用处。

茶和茶道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只要把茶和咖啡、可乐相对比,就会发现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相对而言,咖啡和可乐的实用性强,而文化艺术内涵就比较薄弱。相反,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什么人,只要有一杯清茶,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就诞生了,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魅力。一杯清茶,一缕清香,那种清雅恬淡、高洁脱俗的艺术享受,那种清净淡泊的高士情怀,不是正好体现了君子高尚纯洁的情操吗至于品茶悟道,其中真谛,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是难以领会的。

酒在世界各国并不稀罕,酒文化在世界各国都有特殊意义,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品位。中国酒文化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酒是一种特殊的饮料,不喜欢酒的民族是没有激情的民族,然而,沉湎于酒的民族则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从汉字“尊”与酒的关系就可以知道酒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体现礼仪,交流感情,祭祀、聚会都离不开酒。然而,醉酒误事的教训也很严重。在中国历史上,夏桀和商纣因嗜酒而亡国,酒成了生活糜费和政治腐败的催化剂。因此,儒家对酒的看法保持中庸,“不过量”、“不乱性”是君子对酒的态度。中国酒文化最杰出的成就可能与“诗酒相酬”有关,诗人与酒的关系演绎出了中国文化中非常动人的篇章。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在这些伟大诗人的诗词中无不洋溢着浓郁的酒香!正是他们,把中国酒文化推到了一个极致的境界。

THE END
1.中国茶酒文化:品味千年传承中国茶酒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符号和生活方式,茶酒文化融合了深厚的历史、哲学、艺术和社会风俗等元素,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 1. 茶与中国文化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茶被视为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的象征。在古代诗词歌赋中,我们https://www.coffee.cn/tea/post/173834.html
2.李渡酒业携手西湖龙井共鉴“茶酒人生”3月25日,李渡酒业携手西湖龙井于杭州西湖狮峰共同举办“茶酒人生”体验式文化交流活动。 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主要有杭州市文联副主席张友国、杭州唯铂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福平、杭州市南昌商会会长张建平、李渡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向阳等一行。一同观赏钱塘江潮,致敬茶酒文化。 https://tianmunews.com/news.html?id=2752327
3.茶酒文化翻译.PPT茶酒文化翻译.PPT,第十五章 茶酒文化的翻译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ea-and-Drinks Culture 第十五章:茶酒文化翻译 15.1 引言 15.2 才 “译” 展示 课前翻译练习: 饮料与人生 15.3 技巧及难点解读 15.3.1 饮料与人生 【思考与练习1】 15.3.2 饮料与理想 【思考与练习2】 1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427/163291385.shtm
4.探索古代中国茶酒文化:隐·侠展览与书籍揭示茶与酒的深厚历史与《银霞:中国古代茶酒生活》一书封面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认为,“中国茶叶博物馆巧妙地结合了茶和酒的共同特点,系统地总结了古代生活中茶和酒的方方面面,让读者发现小事化大事。独特的文化魅力,一饮而尽,回味千年传承的人生哲学。” http://www.lvxingrensheng.com/h-nd-369640.html
5.茶酒文化相辅相成酒王茶后,一刚一柔,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茶酒 #茶酒人生 #茶酒不分家 #茶酒文化 #茶酒论 #陈厚 #陈厚酒 #番禺陈厚 #日茶夜酒 #朝茶晚酒 #陈厚酱酒 #广州陈厚 #陈厚广州 #番禺陈厚 #陈厚12年 #陈厚6年 #陈厚坤沙酱香酒 #广州陈厚酒哪里买 #广州陈厚 #陈厚酒馆 #陈厚广州 #陈厚坤沙酱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1398154&efid=HJO_x2I1qAsOIfRrVDkdGw
6.茶道人生路,饮酒闯红尘。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异同点,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这是说茶酒待客的两种场合。 其用茶和酒待客的气氛也不相同。酒是喧嚣的,茶是静雅的;酒是发泄的,茶是内省的。 能在一起品茶的必定是好知交,而聚在一起喝酒的未必是真朋友。俗语不是有酒肉朋友吗?相逢无处不尊酒,尊前未必皆朋友。 https://www.meipian.cn/1il8my3t
7.利口邀您一起品茶酒人生茶酒,不错,以茶酿酒。其实,早在上古时期就有茶酒的记载,但那时局限于以米酒浸茶而饮之,却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酿的茶酒,当然也谈不上是茶文化与酒文化的交融结合。茶酒与茶、酒有着较显着地区别,茶酒是先有了其文化进而催生了茶酒的诞生,而茶、酒却是先有了其具体的形态尔后产生了文化。 http://www.24tod.com/article-item-15.html
8.[转载]茶酒人生,酒茶岁月空谷幽兰原文地址:茶酒人生,酒茶岁月 原文作者:春云如烟 酒,酒是沟通感情的媒介,酒是增进感情的催化剂,酒是活跃气氛的因素。生命在酒的伴随下有太多的故事。酒,是一段历史,在人生的传递中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酒与茶,两种性格迥异的水,或浓烈,或淡雅,或甘醇,或清苦。伴着勇士的情怀,哲人的智慧跃然纸上,流传千古。《三https://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84639030102zhpy.html
9.《中国茶酒文化》(豆瓣)茶与酒,醒与醉,涓与狂,复调人生,于茶酒悟道。苏东坡茶酒梦当今乃成真。精装彩书《中国茶酒文化》,由茶界专家张士康教授、酒界专家沈才洪大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教授融创编写,得到中国工程院茶学院士刘仲华、江南大学食品文化研究资深教授徐兴海的赞誉和作序推荐。本书是迄今唯一一部系统论述中国茶酒文化的著作,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105781/
10.唐代茶酒文化研究唐代茶酒文化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 高希开通知网号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繁荣昌盛的时期,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外交活跃、人才济济,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唐代也是茶文化的形成和酒文化的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唐一代,促使茶风转盛,酒风愈烈,茶肆、酒铺林立的重要因素有五个方面,茶酒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2351167.html
11.《中国茶酒文化》成果汇要【摘要】随着承载着茶人、酒人豪情伟业的茶酒产品不断深入人心,背靠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在茶界专家张士康教授、酒界专家沈才洪大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教授三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专家的倾力合作下,《中国茶酒文化》应运而生,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本书是迄今唯一一部系统论述中国茶酒http://www.lzskl.com/jsp/detail_content/8382
12.中国茶文化遗迹中华茶道 全4册精装 茶文化茶史茶 艺茶经茶类书籍茶叶茶馆茶具茶道 满减 ¥75.00 中华酒典 酒文化酿酒工艺 中国酒文 化 酒经酒历史 酒鉴酒史酒事 全 满减 ¥68.00 中华茶道 全4册精装 茶文化茶史茶 艺茶经茶类书籍茶叶茶馆茶具茶道 满减 ¥68.00 中国酒文化 正版 限时抢 满减 ¥54.2http://m.dangdang.com/touch/product.php?pid=8868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