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茶文化哲学嫁接高校体育课程改观的对比分析
3茶文化哲学嫁接对中国高校体育课堂的融合路径
4结论
传统茶文化的开放包容,使其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渗透结合。二者的嫁接产生于品茶者在品饮过程中,产生的对人生以及宇宙的哲学性思考。茶文化在哲学领域的嫁接,对于中国高校体育课堂有了新的改观,开始重视学生的人本位地位,以及课堂中教学体系和内容的创新完善。在实践中应当从观念、体系和基础设施的角度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李靖.从茶文化看中国人的人生哲学[J].人民论坛,2013(11):202-203.
由于历史背景及社会发展情况的不同,中西方茶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异。中西茶文化比较对于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应该充分利用中西茶文化中差异元素,对中西茶文化进行全方位对比,以多元文化充实英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当代大学生西方文化适应能力,养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
中西;茶文化;比较;大学英语
在当前茶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这不仅引起了当代社会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更对当代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但是当前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语境中以中国思维理解、判断西方茶文化现象,出现很多文化误解和矛盾。鉴于此,如何以中西茶文化对比充实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如何以茶文化对比为基点,吸引英语学习者跨文化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中西茶文化内涵比较
1.1中西方茶文化物质内涵对比
物质文化是异质文化进行比较最直观、最客观的外在形式,而在中西茶文化的物质形态方面,中西方在茶叶选择、茶具选择等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茶叶选择的差异。中国作为典型茶叶出产国,茶叶种类繁多,无论是红茶、绿茶还是白茶、黑茶、黄茶都深受我国社会青睐,尤其绿茶更是在我国茶文化中以其自然、未发酵的特点,自古以来受到一致好评和推崇。然而西方很多国家,例如英国受制于海洋气候,无法产茶,在茶叶选择上更青睐发酵性、易储藏的红茶。其次,茶具选择的差异。我国茶文化在茶具上受到儒家、道家哲学思想影响,崇尚自然淳朴,以瓷器为主。同时无论茶壶、茶托、茶盅、还是水方等辅茶具都讲究“雅趣”二字。而西方茶文化中茶具多以西方宫廷贵族元素为特点,尽显奢华和高贵。无论茶杯、茶碟还是糖罐或点心盘都凸显物质品味及贵族气质。
1.2中西方茶文化行为内涵对比
1.3中西方茶文化精神内涵对比
1.4中西方茶文化语言应用对比
2中西茶文化比较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影响
对中西茶文化内涵进行比较,正确理解中西茶文化差异,能为当代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供重要的视角或教学资源,可以极大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性,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1培养大学生西方文化思维
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较可以让大学生在英语课程中形成对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思维,尤其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让学生能以西方思维审视西方人群的行为选择,进而在语言应用中注重自身语言习惯的规范和实用性。例如通过中英茶文化对比,学生可以认识到英语的印欧语系本质,在历史文化、社会文化方面与我国汉语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茶文化的引导下,大学生可以西方文化视角和内涵理解西方茶俗、礼仪及其他行为,形成英语思维和英语行为习惯。
2.2丰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
通过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比较,学生和英语教师都能充实西方文化认知,例如可以对中西方茶叶历史、饮茶习惯、饮茶风俗中涉及的物质文化、语言文化元素形成直观认识。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中西茶文化的比较,丰富了跨文化教材的教学内容,让课堂跨文化案例更加形象具体,有助于学习形成对西方文化的辩证性认识。大学生可以在中西方茶文化元素的冲突和矛盾中,正确认识、理解英语国家文化选择,将英语语言内容与文化内容结合在一起,提高自己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
2.3创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方法
茶文化蕴含丰富的趣味性文化元素,能以形象、生动、具体的案例吸引大学生对文化实践及语言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茶文化比较让大学跨文化教学摆脱了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形成了较为现代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文化体验、参与激发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语言的感受和判断积极性。同时这种文化比较解决了纯文化灌输的枯燥性弊端,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得以解放。同时中西茶文化中很多文化元素相较传统书本知识,更容易和多媒体、互动教学、任务式教学模式结合,提高大学生英语跨文化兴趣及实践能力。
3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与茶文化比较的接轨
大学英语要想将中西茶文化对比纳入日常跨文化教学,就必须从培养大学生交际能力出发,开发茶文化与大学英语结合的校本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大学英语与中西茶文化的接轨,提高跨文化教学的质量。
3.1开发中西茶文化跨文化校本教材
3.2构建茶文化主题的英语跨文化教学活动
中西茶文化差异性元素为教师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根据中西茶文化对比选取代表性内容,进行案例教学、任务式教学、情景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例如: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中西茶文化中“Darktea”的含义区别,采取案例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黑茶”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含义,进而归纳中西茶文化在语言、历史文化、社会认知心理上的差异,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对比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根据茶文化设置情景,例如“西方茶饮礼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异域文化体验中,将英语语言、西方礼仪和茶俗知识结合在一起,在文化体验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3形成茶文化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
大学跨文化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中西方茶文化中丰富的比较资源,以将其与多媒体结合在一起,直观生动的吸引学生在英语环境内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加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知和娱乐性,为培养跨文化意识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根据西方“早茶、午茶、下午茶”过程中不同茶、茶点、茶室的图片、视频,甚至电影让学生在直观的音像世界中感受茶的魅力及西方文化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制作中西茶文化对比的PPT动画情景展示,让学生了解茶词汇、茶饮礼仪及用具的差别,了解特定茶叶词语意义及文化特殊性。例如通过“taketeawithsomebody”一词的PPT情景展示,学生直观了解到其真正含义表述“与某人发生冲突”。可以说,视频、图片、PPT可以让中西方茶文化生动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英语氛围下了解西方文化的特定内涵。
4结语
中西茶文化在物质、行为、精神、语言层面的差异,为我国大学英语开展跨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有益的文化元素,对当代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高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将中西茶文化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密切结合,让茶文化比较真正融于跨文化教学体系中,培养大学生英语跨文化的应用能力。
作者:肖少华王立宾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1]张丽娟.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福建茶叶,2016(2):255-256.
关键词:茶文化思想;高校素质教育;影响研究
1茶文化思想的内涵
我国茶文化是东方智慧与传统哲学思想的结晶,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精华,历代都被文人雅士视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也正因为他们的向往,将茶文化从物质领域转移到文化领域,赋予了其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
1.1传统文化之内涵
中国哲学思想自古以来就强调“和”,即是指万事万物和谐、统一,和而不同,相滋相长,儒家“致中和”、中庸之道,道家的“天人合一”都有此意,因此“和”思想自然也成为茶文化精神的内核。茶性淡泊、平和,生长于大自然之中,汲取天地之精华凝结而成,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体现了儒家“中和之美”、道家“天人合一”之思想。由饮茶发展而来的茶礼也体现着人与人、人与万物的和谐相处,以及以礼待人、和敬为人的思想内涵。当然在烹茶、点茶或冲茶的过程中同样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大思想。
1.2个人道德修养
1.3审美教育
茶文化中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人生哲理,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审美文化。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在”、“天人合一”、佛家的“明心见性”等引申出传统美学“澄怀味象”、“气韵生动”等美学思想,赋予茶文化追求清美、祥和的精神意境。茶文化审美文化不仅作用于茶具、茶艺表演、饮茶环境等视觉化的形象,如千姿百态的茶形,茶艺表演的雅致,茶具的精美等,而且融入饮茶意境、饮茶者精神追求等之中,如茶香之美,茶情之浓,饮茶者的精神追求等等,这些内容都从不同的方面陶冶饮茶者的心灵。茶形之奇特,需要饮茶者凝神静思,将心与茶融为一体,感悟茶叶在水中侵泡、绽放、升华的生命过程。茶文化之审美感悟促使了历代文人雅士追求在清泉、松下、云林……中饮茶畅谈,即使在室内也离不开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的渲染。因此,可以说茶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的教育,是美心修德的审美之道。
2茶文化思想对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影响
随着高校扩招的发展,高校素质教育显得越发重要,根据《发展纲要》内容要求,我们很清楚地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重点,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核心,创新思维培养为其重点,而茶文化思想对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重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将重点分析茶文化思想对于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
2.1茶文化思想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与道德素养
大众文化、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而丰富的娱乐内容与消遣方式,与此同时,削弱其传统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素质的提升。将茶文化思想融入高校素质教育中,通过开展讲座、课程教学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学习茶文化思想,了解茶道、茶礼、茶艺以及其中蕴藏的人生哲理、生活态度、道德精神等内涵,不仅有助于茶文化思想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更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当代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中,对茶道、茶德的学习,帮助树立大学生调节心态,培养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精行俭德、积极入世”品德与生活态度。当前已有不少高校开展茶文化课程教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茶文化》吸引了近6000名学生选修,课程开设的成功得益于任课教师不断地完善、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等等,扩大该课程的影响力,[3]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2.2茶文化思想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2.3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怎样培养创新思维?可能有诸多种方式,但有一种是任何一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的思维创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有着诸多的不了解和不喜欢,殊不知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蕴藏着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为人们学习、生活、乃至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老舍、鲁迅借助茶馆意象写成的小说,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思想,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也为他们积累传统知识与思维方式,进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小结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杨华.传统文化传承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以《中国茶文化》课程为例[J].美育学刊,2016,7(5):38-42.
关键词: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茶
在我国社会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俨然成为社会民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产茶与饮茶大国,通过物质形式和人文科学相互结合,从而形成深厚底蕴的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的快速发展,茶馆和茶楼以及茶室等多种饮茶场所获得不断完善,但是当前许多茶室空间设计结构大部分都是娱乐休闲的风格,设计风格过于平庸和乏味,无法真正体现出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基于此,深入研究茶文化和茶室结构设计,对于传扬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就需要充分结合现代文化特点,促使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不仅能继承和传扬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能够使得品茶者获得良好的精神体验。
1探究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2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
2.1茶室空间结构设计
在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要先设计其总体结构和框架,其中空间结构设计包含有入口大厅、茶室、茶亭、储物室、庭院、水池、艺术长廊、展示厅等。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当要注重茶室空间的独特性,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规定茶室空间大小。借助几何形体方式来划分茶室布局结构,并在平整的空间布局中体现各种不稳定因素,构成整体协调的茶室空间结构。结合饮茶者的个性化喜好与茶室的功能,区分不同的饮茶环境,主要包含有茶庭和茶廊以及茶室等多种功能区域。譬如西南地区的社会民众喜好露天饮茶,特别是露天庭院和回廊等场所受到广泛喜爱。所以,在西南地区设计茶室空间结构时,可以在以上位置设置茶亭,迎合地方民众的喜好。
2.2茶室的功能设计
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当要结合饮茶功能特点来设计相应的饮茶环境,主要涵盖有品茗区和煮茶区等。其中品茗区大多位于室内茶室,主要表现茶道文化精神的热切追求。同时,在设计茶室时还要将品茶、烹茶以及制茶的乐趣充分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煮茶区主要位于长廊和大厅位置,部分茶室还会在大厅设置茶艺表演和古琴表演等节目,主要是为了增加品茶乐趣。此外,顾客在品茶时不仅可以让专业茶艺人士表演制茶茶艺,还可以自行烹茶和制茶。
2.3茶室空间的交通设计
在进行茶室交通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当要对功能区位置关系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置墙面、步道、扶梯以及无障碍设施等位置。在设计茶室空间时,应重视不同形态空间结构的结合,以免出现重复空间结合的现象,形成独特的组合效果,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譬如,可以使用竹山格顶棚的结构来设计茶室大厅顶部和走廊通道,使得茶室具备自然气息和现代力度感。使用开敞空间的设计方式来设计茶室通往其他茶室和茶室以及水池等位置,并使用自动开关门窗处理开洞。完成开敞空间结构设计后,还要使用围合处理侧界面,从而有效保持茶室的密实性。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要注重和周边环境相互融合,达到借景和对景的目的。其中开敞空间实现了室内外的相互转换,所以,可以增添些许趣味设计,促使茶室空间更加丰富。在合围墙体中建造静态或者封闭的茶室,这些茶室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隔离性。为了有效避免茶室过于沉闷,可以采取开窗采光设计方式来增添茶室的韵味。同时,所有静态空间必须按照设计比例进行设计。此外,茶室空间整体应尽量采取柔和光线和淡雅色彩,实现清雅与和谐的效果。
2.4茶室空间的服务设计
绝大多数现代茶室功能区域主要有茶室、茶水房、大厅等。茶室空间的服务设计主要是指功能区域的附属设施的设计,譬如储物室、卫生间、经理室以及职员室等。在进行附属设施设计时,应避免与茶室功能产生重复或者冲突,附属设施设计应要注重和茶室整体格调的相互融合。同时,附属设施不能影响顾客。
3通过茶室空间设计继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
3.1体现文化价值
在禅宗文化中茶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茶和品茶不仅能够获得心灵净化,还能提高精神修养和思想领悟。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利用茶室空间设计和禅宗以及茶文化等元素共同创造出慢节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放慢脚步,通过饮茶体会出茶室空间设计的境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饮茶者的精神修养,还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茶文化精髓。对现代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要注重茶文化和禅宗等元素的相互融合,利用现代化先进的高新技术来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促使现代化和传统茶文化的相互结合,不但能够传扬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而且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对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社会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结合现代社会的精神倾向设计现代茶室,同时还要在茶室空间中体现茶文化价值。所以,在设计茶室空间过程中,可以使用软质生态建材与硬质建筑材料,塑造出良好的茶文化空间,给予品茶者丰富多样的审美层次。营造宁静而平和的品茶环境,让品茶者充分领悟到茶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从而提高精神境界。
3.2传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
4结束语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室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作为茶室空间设计的基础,通过空间设计展现出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涵。所以,茶室空间设计和传统茶文化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当前大多数的茶室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导致品茶者在茶室中无法体味出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涵。因此,在进行现代茶室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当要充分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传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从而满足现代社会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1]李利辉.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体现[J].江西建材,2016(21):44-49.
[2]夏吉宏.古代室内设计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传统[J].江西建材,2016(22):26-30.
[3]刘佳.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6(9):193-194.
1茶馆的历史简介
1.1起源
从神农时代到春秋前,人们大都把茶叶用做祭品。西周后,茶不仅作为药用、祭品,还开始被人们饮用,之后又被食用。唐朝饮茶趋于大众化和生活化,开始流传于各个阶层,而茶文化的载体茶馆也在唐朝应运而生。并且,唐代茶馆以卖茶为主。[1]
1.2发展变迁
宋代茶馆卖茶叶之外,兼营其他生意,酒馆、面食店也有茶水出售,注重摆设,讲究茶馆文化装饰,营造品饮优美环境。[2]明清时期,茶馆饮茶更为雅致,讲究茶、水、器的精致,讲究氛围、情趣、意境的营造。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动乱,经济衰退,茶馆业大也走向衰败。20世纪80年代人们经济水平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改善,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茶馆业复兴。同时,茶艺馆诞生。当代茶艺馆除了经营茶水、茶具、茶叶等,还经常举办茶艺讲座、开展茶文化活动。
2江南地方性元素的运用
地域文化是指具体差异的地域自然条件下,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人文。这种人文文化反映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因而突出了地域特征。[4]在进行茶馆设计的时候,会将茶文化与地域文化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
2.1空间布局
2.2室内色彩
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特性,含蓄的江南人民多爱黑白灰的冷色调,粉墙黛瓦的建筑,小桥流水人家,静然美好。江南茶馆室内多选用黑白灰为基调,配以柔和的灯光,点缀不多的跳跃色彩,一派江南园林的素雅古朴,在其中喝茶听曲,怡然自得。
2.3室内材质
不同地区、民族对材质有各自的喜好,通过材质的肌理、颜色等可反映他们的性格特色。当然,材质的选择也与当地木头或砖石的资源有关。[6]但是,现代材质的地域性差异越来越小,且一般的建筑多用砖石垒砌水泥混凝土贴砖。而江南茶馆的材料选择,配合茶馆主题,以砖石搭配木头、竹子等使用,体现材质本身质朴的特点,再结合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营造闲适的氛围。
2.4家具与陈设
2.5绿植
茶馆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地域性、功能性、美观等方面特点,南北方气候、土壤等环境的差异,导致植物品种的不同。室内盆栽可塑性稍微大些,但局限性也很明显,除了特定主题的茶馆,江南茶馆多选择本土植物。植物的选择要符合主题,除了具有观赏性外,其形、色、香也当与整体室内环境相协调,并且可于壁架、屏风等相衬,营造清新的茶馆空间。[7]植物既可以自成一景,也可与家具陈设相呼应,营造自然轻松的环境。
3意境美的营造
3.1意境美含义
茶馆设计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要注重与人精神层面的共鸣。茶馆精神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美感、气氛、意境。[4]美感是茶馆室内环境的审美属性,让人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气氛主要是茶馆的环境给人的一种总体印象,江南茶馆的气氛多宁静、淡雅,充满茶文化与地域文化氛围。意境是茶馆室内环境形象所要集中体现的某种情趣、意图、主题思想。这三者虽然有层次上的差别,但总体相辅相成,使得整个茶馆空间充满意境美。
3.2意境美营造
意境美的营造可通过象征、比喻的手法来实现。[4]对室内环境进行渲染,对家具、陈设、植物的造型及摆放进行处理,来触发人们的情感,进而产生联想,通过近似、类似、对比的手法引起共识。如在江南茶馆内摆放花瓶和镜子,使人想到传统民居中的“平静”含义,寓意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自然的生活方式。
[1]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9.
[4]张倩.基于地域文化的茶馆室内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5]石洁琼.江南茶馆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
[6]许洁.地域文化在江阴茶馆设计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