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内涵与茶道精神范例6篇

我们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植茶、制茶、饮茶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创立,并且进而说明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关键词】茶文化哲学思想和谐

一、茶文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茶文化在不断沉淀积累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儒、道、佛各家优秀思想,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以及“和为贵”的民族精神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中庸之道是儒家处世信条,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儒家从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1]指出了“和”与“中”的关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儒家提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中和思想在儒家文人的脑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反映到茶道精神中。无论陆羽提倡的谐调五行的中道之和,裴汶指出的其功致和,还是宋徽宗提出的致清导和,都是以儒家的中和精神作为中国茶道的精神。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练自己的意志,要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培养廉洁之风。中国茶文化以“和”为最高境界,充分说明了茶人对儒家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

茶文化中,还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万物都是阴阳两气相和而生,发展变化后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和”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道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陆羽《茶经》创立茶道时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中国茶道的灵魂。茶是吸取了天地灵气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灵。茶的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茶性的清纯、淡雅、质朴与人性的静、清、虚、淡,两者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统一。道家在发现茶叶的生理功效时,也注意到茶叶的平和特性,具有“致和”、“导和”的功能,可作为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载体,于是道家之道与饮茶之道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同时,道家的“和”与儒家之“和”有共通之处,二者可以互补。因此,道家的“和”也就融入儒家的“中和”思想范畴,共同丰富了中国茶道的思想内涵。

茶文化中,同时还融合了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观念。禅宗强调自身领悟,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达些,而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佛教提倡坐禅,饮茶可以提神醒脑,驱除睡魔,有利于清心修行,与禅宗变通佛教清规相适应。佛教思想追求纯和境界,禅宗之要义是不借助任何东西,不追求任何东西,不被任何东西所禁锢,在一种绝对的虚静状态中,直接进入禅的境界,专心静虑,顿悟成佛。茶的本性质朴、清淡、纯和,与佛教精神有相通之处,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动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它势必规定和影响着中国茶道精神内涵。中国茶道追求心无杂念,专心静虑,心地纯和,忘却自我和现实存在,这些茶道精神是源于佛家思想的。

综合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中国茶文化的千姿百态与其盛大气象,蕴涵着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想,是在中庸、和谐的环境中,由具有中庸、和谐特性的中国国民培育、浇灌出来的,因而讲求和谐成为中国茶文化应有的内在特质。

二、茶文化的当代意义

茶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方面。茶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受到破坏,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精神被人们弃置。人与自然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应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与自然是协调统一的,人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恩及子孙、泽被后代。茶文化的“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以“和”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应当把茶作为人们交往的重要纽带,成为连接彼此关系的重要桥梁。茶文化的“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人类自身身心和谐。在历史上,茶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得志时修性,失意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的重要手段。得志时以茶励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时从品茶的境界中寻得心灵的安慰和人生的满足。保持人们的身心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宁静、乐观、平衡的心态不仅有益于个人的健康,而且有助于社会安定与和谐。

茶文化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是中华茶文化的灵魂,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2]我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茶文化中的“和谐”内涵,则是这一传统中重要的内容。“和”是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虽然儒、道、佛三家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我们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茶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是紧密相连,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即“和”的思想之上,它与我国茶文化所倡导的“和”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和”意味着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即认可世界的和谐本质,以和平与合作的手段谋得利益,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从而达到一种和睦而至大同的境界。“和”文化体现在国际关系上,主张“和”为主,“和为贵”。反对以强凌弱,干预他国内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和谐世界”理念在文化方面的理论内涵,就是要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博大精深,“和”不是强调绝对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异、有特性的事物和谐共处。无论国家的贫富、意识形态的差异,都应该彼此尊重,和平共处,以实现各国和谐共处,建立和谐、和睦的世界。

参考文献

一、茶文化概述

二、将茶文化引入中职教育对中职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1.茶文化有利于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

对于茶文化,每个学生都处在同一起点。学习茶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其精神世界。

2.茶文化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审美能力

中职生的审美能力较差,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文化内涵。在一些学生看来,美仅仅是服饰和发型上的另类。而茶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美、品味美,最终创造美。

3.茶文化可以促进中职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近年来,很多研究茶的人和文化学者都将茶道的思想内涵总结为“和、静、怡、真。”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常常比较浮躁。让茶文化走进课堂,可以让他们抛却浮躁,恢复纯净的心灵。

4.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人们通过饮茶,明心净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完美地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它既反映出了人的本质,又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诸方面的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了人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茶德的树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显现,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时又是茶人所确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首先,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陆羽在《茶经》一之源开宗明义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茶树生长在山野的烂石、砾壤或黄土中,仍不失坚强、幽深;茶叶凝聚阳光雨露的精华,其“性洁不可污”;茶汤晶莹清澈,清香怡人,给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韵致。茶性与茶品相联系,无喧嚣之形,也无激扬之态,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静观,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因此,重德观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散闷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推崇,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而且也为茶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

第三,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如前所述,中国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树立茶德的基础上创立的。尽管目前人们对茶道的论述,各执己见。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茶道讲求的是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继承了儒、佛、道的精义,把饮茶等茶事活动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茶的品饮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国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推动了茶道的发展。被人们尊为茶圣的陆羽,幼为弃儿,长于佛门,一生不仕,致力于茶事研究,他常脚着芒鞋,独行野中,采茶觅泉,品茶鉴水,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对理想的追求,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为推动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陆羽的一生,不羡官爵,不慕名利,甘愿荒餐野宿,栉风沐雨,始终生活在人民大众之中,他这种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以及勇于吃苦、善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既是茶人精神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茶道关于人的人生价值思想的完美表达。

二、尚和——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

第三,“和”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通过饮茶、敬茶,形成了茶礼、茶艺、茶会、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学等多种茶的表现形式,而实质内容则是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而达到的目的则是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表德。

客来敬茶,以茶示礼,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节。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凝炼和阐发,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在人伦关系与人际行为上,就是以和谐、和睦、和平为基本原则,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平衡。如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遇到矛盾时,求大同、存小异,这是一种“和”;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平等、公开、公正的原则,也是一种“和”;对待纷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要求平心静气,则是另一种“和”。

总之,茶文化崇尚以“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对于建立团结和睦、和诚相处、和谐一致的人伦和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崇俭——处理个人与民族及国家关系的基础

崇俭,就是倡导勤俭、朴实、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以茶崇俭、以俭育德,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

茶在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崇尚。陆羽在《茶经》中追述了自神农至唐代诸多有关饮茶的名人轶事,其中不乏以茶崇俭的例子。如齐国的宰相晏婴以茶为廉,他吃的是糙米饭,除少量荤菜,只有茶而已。晋代的陆纳以茶待客,反对铺张,不让他人沾污了自己俭朴的清名。桓温以茶示俭,宴客只用七盘茶和果来招待。齐武帝在遗诏中说他死后,只要供上茶与饼果,而不用牺牲,并要求天下人无论贵贱,都按照这种方式去做。如果说这些以茶崇俭的例子只是对廉俭之风的追求,那么陆羽崇俭的思想,则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向往和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陆羽一生勤奋好学,俭朴处世,他不求仕进,不成家,却成就了《茶经》。他虽身为闲云野鹤的隐士,但却处江湖之远亦忧其民。在安史之乱时,他写的《四悲诗》,就是对人民的痛苦有所感触,用悲愤的泪水写成的。

以茶崇俭,以俭育德,茶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媒介,也是历代茶人爱国忧民的情结的载体。“啜苦励志,咽甘报国”代表了茶人以爱国主义为人生价值的崇高品格。

四、贵真——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

贵真,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茶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

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庄子曾经说:“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解释了真的本质,即“真”与“天”、“自然”是一致的,是不可改变的。所谓“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是古代先哲们解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观念。中国传统茶文化讲究的真,包括了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环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第一,茶的自然本性之真。茶叶是天涵地载人育的灵芽,其天然性质为清纯、淡雅、质朴。陆羽《茶经》指出,“茶之性俭”,“茶之为用,味至寒”。唐代裴汶在《茶述》中说:“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的诗中写下:“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的名句。由此可见,人们对茶的发现、利用和享受,既有感观上的真香、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导和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化过程,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过程,同时也彰显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

第三,茶人的性情之真。人们对茶的品饮,除了外在的环境之外,重要的还必须有内在的心境。自然环境与人的心境和谐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进入忘我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关键词:日本;茶道文化;形成及发展

茶道是日本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一种表现日本人审美意识的艺术形式。茶道,即品茶之道,是人们追求精神境界与思想道德的过程。日本茶道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在其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魅力。日本茶道对日本人而言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精神熏陶,它在饮茶过程中使人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伦理思想,同时通过饮茶品味人生哲学。

1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2茶道的文化内涵

3日本茶道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1对日本民族精神的影响

3.2对日本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

日本茶道内容丰富多彩,融合了日本音乐、文学、舞蹈等各种文化艺术的精髓,是了解日本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效渠道之一。在日本许多中小学以及高等教育中都有专门的教学课程,这在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正因为如此,日本茶道被作为日本传统文化艺术在青少年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形成了日本人不断发展期传统文化艺术的途径。青年一代继承了前人的传统文化艺术,继而融入现代文化艺术因素,形成独具日本特色的文化技术特性。此外,随着日本文化在世界上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和国家通过日本的茶道了解、认识日本民族,也为日本文化的发扬光大铺平了道路。

3.3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是全世界公认的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精神财富。从中国茶文化中提取出来的茶道精神,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其基本精神更是富含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的哲理,运用这些理论研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能更清晰的发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关键词:

茶文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思考

1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的国家,中国从两汉时期就开始研究如何制作茶叶。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茶道,例如日本、美国,有着很大不同。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在中国人眼里,饮茶是和饭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在于其物质层面,更在于其几千年来沉淀的精神文化层面。

1.1茶文化的历史

1.2茶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茶文化是在人们饮茶、品茶的过程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了解、欣赏、品评、联想,进入一种美好的意境中,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参悟人生的目的。茶文化中的淡薄明志是一种生活方式,如茶般的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中国茶道,其内涵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七义”即为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引导,“一心”即为“和”。茶艺描述饮茶、品茶过程中的艺术境界,茶德描述茶事过程中的高尚情操,茶礼是茶事过程中的礼节,茶理描述茶事的道理和学问,茶情描述人们在品茶饮茶过程中对茶的喜爱之情,茶学说是人们在种植茶树、烹茶煮茶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学问,茶引导是指有修行的茶人通过著书立说、宣传饮茶的好处,引导人们规范进行茶事活动。“和”字,囊括了人们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寂”,勤俭节约的“俭”,互惠互利的“共赢”等意义。中国茶道以周边优美的园林环境作为背景,以茶具、烹茶、品茶、赏景为表现方式,辅以语言、动作、器具,体现品茶过程中思想和精神为核心,体现出中国茶道即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2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现状

自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成立之初,无论是制度的建立,还是企业管理的理论方式,绝大多数都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直接照搬过来,很少有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地实际的风土人情进行调整的,很少有形成自身特点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制度的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

2.1企业成立初期战略目标模糊

我国不少中小型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在企业成立之初,并未提出公司战略,或者提出的战略目标未形成系统。战略目标过大、过于笼统都不能准确实施,长此以往,公司的战略目标便渐渐变成了一句口号,无法实现。

2.2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匮乏

我国不少企业发展过程中,未能科学制定薪酬制度,不仅与公平公正的薪酬原则相违背,长期矛盾的积压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人员流失问题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由于企业发展前景模糊,员工的薪资不合理,职业生涯难以实施,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员工离职,由于他们的流失,不仅是带走商业信息、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损失是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影响工作质量和职员工的稳定性。若长此以往,最终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3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凝聚力

凝聚力是企业内部之间向心力的总和,是各个部门之间团结与否的标志,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是企业最基本的标志。一个没有凝聚力的企业,就像一盘散沙,凝聚力的强弱对企业的运作效率、战略目标、企业利益等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凝聚力强的企业,不管是部门之间、还是员工之间,都是协同合作,公司内部不仅团结,而且高效运作。

2.4企业机构设置的繁杂

很多企业在机构设置中,管理部门很多,相互之间责任相互交叉,这样就经常存在“一些事一群人管,一些事没人管”,这其中就是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部门职责未完全划分。此外,行政级别纷繁,手续难办理,导致企业决策不能及时传递至执行者手中,或者传递的信息不够准确。

3茶文化对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

在茶文化视角下建立的企业制度,标志着一种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的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填补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的不足,规范员工个人的行为,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使企业变为全体员工的企业;而且可以约束企业,避免企业出现家长制的管理模式,规范企业行为,使得企业的任何行为都有理有据。

3.1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我国企业同世界其他企业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依据茶文化中和之道制定,既不会因为目标太大无法实现而沦为一句口号,也不会因为太小轻易实现了而轻易更改。制定战略目标需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所涉及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取舍问题,二是企业自身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关系问题,充分权衡利弊,发掘企业自身优势,规避企业不利因素,根据茶文化的中和之道制定适宜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3.2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解决人力资源匮乏

企业可根据本地的人均工资水平,行业内的评价工资水平,员工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学历水平,客观公正的制定企业薪酬制度,而不是老板或经理依据个人喜好决定员工薪资。企业依据客观公正的薪酬制度,尽力留住每一个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员工,同时给予他合适的薪资,达到茶文化视角中的互利共赢,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成长。企业需建立完整的用人制度,赏罚分明,做到招得到人,用得好人,考核制度留得住人,如果干得好与干不好一个样,员工就无法融入企业中,也不会有归属感。除了薪资待遇,可以给予员工更好的其他福利待遇和后勤服务。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审视企业员工的价值,并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3.3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增加凝聚力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企业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必然不能沉下心来做事,导致企业不能长久地发展,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凝聚力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将企业全体员工聚集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鼓舞着大家的士气,同事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员工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茶道的“德”、“礼”、“理”、“和”字等,包含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感恩企业的感恩之“德”,员工平时沟通过程中的商务礼仪,沟通过程中依理讲理,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互惠互利的“共赢”,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等等。这些茶道精神,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成员之间包容互补,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内部团结,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4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

中国茶道精神中的简约、精简,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简单化的组织机构能更快速的执行企业的决策,减少管理层级即可减少部门之间的内耗,提高运作效率。此外,还能克服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优化配置人员,科学的设置行政管理部门,划分管理职责,并下放决策权,充分发挥企业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和组织效率。

4总结

制度的建立是规范化、标准化建立的过程,它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个版块包含完整的内容,应注意制度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不可前后矛盾。制度的建设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优秀的企业制度,可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茶文化的核心“七义一心”、“中和之道”的研究,并运用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围绕企业管理建立一系列科学化、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让企业和员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课题组.对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税,2013(11):6-8.

[2]卢祺义.关于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1994(4):5-7.

[3]余惕君,孙再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科技导报,1995(12):48-50+61.

[4]吴光辉.国有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州学刊,1996(2):15-17.

[5]周国富.努力实现建设茶业强国梦———关于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3(5):13-17.

[6]安文.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拓展与提升———“首届中国茶文化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J].农业考古,2013(5):255-261.

THE END
1.茶香中的哲理解读茶文化之深层含义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有兴趣,而茶作为一种集体记忆,也被重新发现并重视起来。无论是大众媒体上对“茗叶”、“普洱”的宣扬,无论是各地举办的大型茶艺节日,都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追求,以及这种追求背后所蕴含的心灵需求。 https://www.gztep.com/cha-ju-zhi-shi/881068.html
2.茶文化内涵与茶道精神传承古韵体现雅致茶文化如何展开? 在历史长河中,“tea culture”(即中文里的“茶文化”)逐渐发展壮大,不仅仅局限于饮用,还包括了制作、欣赏、交流等多个层面。在中国,每一次举杯敬酒都是一个小型仪式,而这种仪式背后蕴含着厚重的人文关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这便是为什么无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幽静山村,只要有温暖如水的手指轻触瓷杯https://www.cjan6a6c.cn/ke-pu-dong-tai/421546.html
3.深邃的茶文化揭秘中国人饮茶背后的哲学与生活智慧在中国,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文化的一部分。它融合了自然、艺术、哲学和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对茶的喜爱,不仅源于其独特的风味,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一、茶之起源 茶叶自古以来便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初是在南方山区生长的小麦草中发现,并被当地居民用作药材。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https://www.qj9k2uq6.cn/xing-ye-zi-xun/458059.html
4.易经茶与普洱茶深度解析:品鉴与降益处近年来“易经茶”作为一种新兴的茶文化概念将《易经》的哲学理念融入茶艺之中,使得饮茶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成为一种心灵上的修行。本文将深入探讨易经茶与普洱茶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各自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健康益处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两种独有而迷人的茶文化。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top/biubiu/teawenhua/2125011.html
5.品味传承深度探究茶文化的艺术与智慧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饮用水的方式,更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流互动的载体。以下六点将为我们揭示茶文化背后的深意。 茶艺之美 在中国,茶艺被视作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包括了泡制各种各样的茶叶,还包含了精心挑选器具、精致摆放桌面以及优雅举杯等多方面内容。这种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80354.html
6.中国人对茶的态度### 引言 自古以来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生活艺术的象征。早在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便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石而宋代的点茶、明清的泡茶等传统习俗更是将茶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峰。从古至今茶不仅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交流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追求。https://www.rzhr.com/baiqi/teadongtaizt/97794.html
7.无论贫穷与富贵,生活,都藏在这杯茶里一杯茶,简单到不过是水与茶叶的相遇,却又深邃到可以承载整个世界的故事。无论贫穷还是富贵,茶香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茶的平凡,藏着生活的本真 茶是平凡的,它不似酒那般浓烈,也不如咖啡那样刺激。无论是高山云雾间的珍稀佳茗,还是乡野间的粗茶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309386976781213&wfr=spider&for=pc
8.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用12篇2.3艺术表现形式单一,文化拓展不够艺术品的设计方式和设计内容同样有多种形式,比如:将图画文字记载在传统工艺的壶上,或者将所蕴含茶文化的工艺设计手法运用到现代艺术品雕塑中,保证可以更好的为人们展现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作品的同时,也展现了设计者独有的艺术设计理念和思想。不同作品的设计风格具有明显的区别性,但也https://www.xueshu.com/haowen/143823.html
9.茶的智慧探索中国古代茶道文化茶与哲学的交汇 在中国历史上,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与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精神世界。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下“醉卧香炉头,梦中见翠华”,这句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茶和酒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刻理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醉卧”、“梦中”所展现出的超脱世俗之境,与https://www.aceye.cn/bao-jian-cha/837709.html
10.一茶一心境:品味人生中的静与诗意自古以来茶便承载着东方文化的韵味与精神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人一茶一心境这句简短而富有哲理的话语道出了茶文化中蕴含的静与诗意。在这篇文章中咱们将一起品味人生中的静与诗意探寻茶文化背后的深厚内涵。 一、一人一茶一心境:茶文化中的静与诗意 https://www.jqcom.cn/2024baiqi/teawenhua/181278.html
11.专访茶里副总裁林川:细谈快消茶品牌的“慢哲学”所以CHALI茶里所讲的爱茶,不仅仅是对茶产品的热爱,更是热爱可知可感的现实生活。对CHALI茶里,做好产品犹如品牌的一粒种子,但是帮助人们发现、感知一种愉悦、充满热情的生活方式,更像是生出的根,扎进被茶文化、东方美学浸润的大地。扎根文化,滋养大众,这正是推动CHALI茶里在日渐激烈的市场洪流中健康成长的品牌力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jE4OTI1NDiDz32rsYa4cw.html
12.2023年茶文化论文题目(八篇)中国的茶文化悠香而深远,小小的茶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气息。茶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国茶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应该更多的宣传茶和弘扬茶文化。 茶文化论文题目篇二 高效英语语文文学教育要关注语言文学所处的环境与时代,结合文化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全面提升。本文以加强高校英语语言人才培http://cooco.net.cn/zuowen/2445551.html
13.中国寺庙楹联古寺名刹楹联中国的寺庙道观多悬楹联,其中那些幽默风趣蕴含哲理的谐联更是脍炙人口。 1.大凡香客步入寺观多毕恭毕敬,顶礼膜拜。但个别寺观的楹联却尽笑人痴。 ①福州涌泉寺弥勒像侧有联:“手上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 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https://blog.csdn.net/u010608296/article/details/134767969
14.悠然自得揭秘传统茶艺中蕴含的哲理悠然自得揭秘传统茶艺中蕴含的哲理 在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里,人们常常忽略了身心的平衡与和谐。茶语静心优雅的句子,就像一股清风,让人在繁忙之余,稍作停留,体会生活中的宁静与美好。这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文化、艺术与哲学交融的一种方式。 传统茶艺,不仅是对茶叶本身的一种尊重,更是一个深邃文化底蕴的展现。每一https://www.hxihbjwx.cn/qing-cha/74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