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英国最具实力的女演员,其所出演的作品多达135部,先后五次获得过英国电影学会颁发的各种奖项,屡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可能是因为运气不好,朱迪·丹奇屡次提名奥斯卡影后,却又总是和影后擦肩而过。(过程特别坎坷和小李子一模一样)
但她精湛的演技仍旧征服无数观众,主演高分作品无数,评分均在8.5以上。
今天,点点为大家带来朱迪·丹奇于2014年拍摄的电影,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更是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
片名:《菲洛梅娜》。
本次,朱迪·丹奇饰演艰难寻找儿子的母亲,名字叫做梅娜。主题是寻亲,非常治愈。
故事发生在刚刚结束二战的爱尔兰,社会风气非常保守,信仰天主教,梅娜也不例外。
但,梅娜犯错了。身为一名天主教徒,她不仅没有遵守宗教信仰,还明知故犯,未成年就偷尝禁果,还怀了孩子。
当时的爱尔兰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犯错的孩子都要被送往修道院,在修女的管束下赎罪。
梅娜被迫前往修道院,生下孩子后不能陪伴孩子长大,反倒是一刻不停的为修道院干活,美名其曰「回报修道院」对犯错孩子的照顾和关心。
梅娜无法阻止修道院把孩子送走,就像她无法反抗社会偏见和宗教信仰一样。
这件事情,被一位记者知道了。
记者兴奋异常:这是爆款新闻啊,无知少女产子,邪恶修女拆散亲骨肉,如果这件事情能被大众知道,一定可以热烈的讨论几天几夜!
记者当即做下决定,要陪梅娜一起寻找遗失的孩子。
但事与愿违,没过多久,记者和梅娜就得到了孩子早已死亡的消息,无法调查取证,失去创作爆款新闻的机会…
《菲洛梅娜》给点点的观影体验非常特殊:情节发展和寻常寻亲片截然不同,没有刻意催泪,凄惨化梅娜的寻亲过程,而是自带调侃性,把寻亲过程拍摄成有趣「释然伤痛旅程」。
记者和梅娜的第一站是修道院。
孤儿院的人不愿意透露消息,反倒是附近的酒保告诉梅娜:这里的孩子都被卖到美国了。两人当即决定赶往美国。
一路上,梅娜都是祥林嫂式的唠叨:我的儿子也不知道多大了、他会不会死在越战、这里就是美国吗、美国真繁华啊!
愁得旁边的记者直皱眉,老太太心情是不是太好了,我们真的是来寻亲的吗?
到美国不久,两人就通过移民局匹配成功信息,确定梅娜儿子的身份。
记者满脸都写着郁闷:千里迢迢找新闻,结果新闻源头已经与世长辞了。
他有点担心老太太,转头想安慰她。却万万没想到,老太太是个异于常人的母亲,短暂的伤心过后立马接受现实,想要停留在美国,了解儿子过去曾经历了什么…
梅娜实在是太前卫了!
所有人都用奇怪的语气告诉她:你的儿子是个gay,她却一点都不反感,“我知道,他以前是个敏感的小孩,是gay我一点都意外。不过,他有没有可能是双性恋?”
知情者遗憾告知梅娜儿子的死因,梅娜点点头表示理解:我知道,gay这一群体遇见这件事的可能性总是会大一些。(艾滋病)
在不断寻找儿子生活轨迹的过程中,梅娜见到儿子生前的爱人。看着儿子在合照上灿烂的笑脸,梅娜感知到儿子幸福的过去。
记者也因此变得柔软,从梅娜身上感知到母亲对于孩子伟大的爱,两人变成忘年交好友。属于友谊的支线感动无数观众…
除却感人的亲情支线外,《菲洛梅娜》中还有属于宗教的晦涩元素。严格来说,二战后爱尔兰修道院修女们的行为算得上是侵犯人权。
宗教的冰冷刻板均有所体现,大家可以在故事中好好感受一下。
儿子的人生,属于同性问题。
梅娜寻找儿子的过程,属于爱和原谅。
影片最后的结局特别出人意料,赚足观众眼泪。
梅娜对修女们说:“我原谅了。”
记者为梅娜愤愤不平:“你怎么能原谅呢?”
很少会有人对悲剧的始作俑者表示理解,但梅娜却释然了他们的行为。
这其中还隐藏着一个感人的答案,想知道的话,就去电影中寻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