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数学建模论文模板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建模论文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强化数学课程的应用功能是顺应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数学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使得数学技术变成了一种普适性的关键技术。大学加强数学课程的应用功能,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科学进行定量化、精确化思维的意识,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数学建模课程将数学的基本原理、现代优化算法以及程序设计知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将现实问题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求解运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探索欲望,强化数学课程本身的应用功能,凸显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适应大学数学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宗旨的教育改革需要。

大学传统的数学主干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奠定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自学能力以及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在基础方面发挥奠基作用。但是,这种原有的教学模式重在突出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数学的应用重视不够,这使得学生即使掌握了较为高深的数学理论,却并不能将其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更是缺乏将数学应用于专业研究和军事工程的能力,与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差距甚远。教育转型要求数学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素质为主转变,特别是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数学主干课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要适应这一教学模式转型需要,深入探究融入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方式,是推进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数学主干课程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需着力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2.1理清数学建模思想方法与数学主干课程的关系。数学主干课程提供了大学数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数学主干课程中,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数学课程的应用功能,而且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本原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深入研究数学主干课程的功能定位,主要从课程目标上的一致性、课程内容上的互补性、学习形式上的互促性、功能上的整体优化性等方面,研究数学建模本身所承载的思想、方法与数学主干课程的内容与逻辑关系,阐述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对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探索开展融入式教学及创新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2.2探索融入式教学模式提升数学主干课程应用功能的方式。融入式教学主要有轻度融入、中度融入和完全融入三种方式。根据主干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安排需要融入的知识体系,按照三种方式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以学生能力训练为主导,在培养深厚的数学基础和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功能和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敏锐的分析能力、深刻的归纳演绎能力以及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

2.3建立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数学主干课程的评价方式。融入式教学是处于探索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成效有待于实践检验。选取开展融入式教学的实验班级,对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主干课程进行教学效果实践验证。设计相应的考察量表,从运用直觉思维深入理解背景知识、符号翻译开展逻辑思维、依托图表理顺数量关系、大胆尝试进行建模求解等多方面对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深入分析融入式教学模式的成效与不足,为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出改进的对策。

三、大学数学主干课程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实践研究

3.1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传统的数学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将数学看作严谨的演绎体系,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对学生传授大学数学的基础知识,而对应用能力的培养却重视不够。使得本应能够发挥应用功能的数学知识则沦为僵死的教条性数学原理,这失去了教学的活力。学生即使掌握了再高深的数学知识,仍难以学会用数学的基本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现行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渗透一些应用性比较广泛的数学方法,如微元法、迭代法及最佳逼近等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理解数学原理所蕴涵的思想与方法。

此外,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教学主干课程还涉及到许多问题,比如数学建模与计算技术如何有效结合以进行模拟仿真、融入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等问题,仍将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其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新课标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需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数学建模活动是一种使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受到数学教育的学习方式,是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突出强调建立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但是《新课标》虽然提到了“数学模型”这个概念,但在操作层面上的指导意见并不多。如何理解课标的上述理念怎样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活动

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数学建模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主动探索解决之法。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

一、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初步的数学建模知识

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将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过程教给学生:利用现行的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数学模型。如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数列模型、几何模型、三角模型、方程模型等。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数学基本模型问题,如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一些不大复杂的应用问题,带着学生一起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一些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该重视选用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美学等知识相结合的跨学科问题和大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如投资买卖、银行储蓄、测量、乘车、运动等方面)的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选择应用题,通过构建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该学科难题的能力。例如,高中生物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有的学生往往以为学好生物学是与数学没有关系的。他们尚未树立理科意识,缺乏理科思维。比如:他们不会用数学上的排列与组合来分析减数分裂过程配子的基因组成;也不会用数学上的概率的相加、相乘原理来解决一些遗传病机率的等等。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相应的课堂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呼应,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它学科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又例如教了正弦函数后,可引导学生用模型函数写出物理中振动图象或交流图象的数学表达式。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应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的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教师只有通过对数学建模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才能准确地的把握数学建模问题的深度和难度,更好地推动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数学模型方法,揭示数学的本质,在接替过程中引发与选择思维方向,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建构模型、应用模型,就是要求教师致力于数学建模的引领,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取得数学活动经验。它是把“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纳入数学教育的一种可行手段。

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认为的:“学生自己发明数学就会学得更好”,“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是教学的第一原则”。

一、建模的策略

数学模型都是具有现实的生活背景的,这是构建模型的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如构建“平均数”模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4名男生一组,5名女生一组,进行套圈游戏比赛,哪个组的套圈水平高一些?学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如比较每组的总分、比较每组中的最好成绩等,但都遭到了否决。这时“平均数”的策略应需而生,构建“平均数”的模型成为了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揭示了模型存在的背景、适用环境、条件等。

2、充分感知,积累表象,培育建模的基础。

3、组织跃进,抽象本质,完成模型的构建。

(1)提出问题:为什么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呢?

(2)动手实验思考:在两条平行线间作垂线。量一量这些垂线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工人师傅是通过什么办法使两条铁轨始终保持平行的吗?

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对平行的理解必定走向半具体半抽象的模型,从而构建起真正的数学认识。在这一过程的组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操作等思维活动,将本质属性抽取出来,构成研究对象本质的关键特征,使平行线完成从物理模型到直观的数学模型,再到抽象的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

4、重视思想,提炼方法,优化建模的过程。

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核心问题都在于数学思维方法的建立,它是数学模型存在的灵魂。如《圆柱的体积》教学,在建构体积公式这一模型的过程中要突出与之相伴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建模过程。一是转化,这与以前的学习经验相一致,是将未知转化成已知;二是极限思想,这与把一个圆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类似,是在众多表面上形态各异的思维策略背后蕴藏的共同的具有更高概括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与体验,可以催化数学模型的建构,提升建构的理性高度。5、回归生活,变换情境,拓展模型的外延。

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从具体的问题经历抽象提炼初步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不是学生认识的终结,还要组织学生将数学模型还原为具体的数学直观或可感的数学现实,使已经构建的数学模型不断得以扩充和提升。如初步建立起来的“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它是通过“鸡”、“兔”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起来的。但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同类事物列举穷尽,教师要带领学生继续扩展考察的范围,分析当情境数据变化时所得模型是否稳定。可以出示如下问题让学生分析:

9张桌子共26人,正在进行乒乓球单打、双打比赛,单打、双打的各几张桌子?”“甲、乙两个车间共126人,如果从甲车间每8人中选一名代表,从乙车间每6人中选一名代表,正好选出17名代表。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这样,便可使模型不断得以丰富和拓展。

二、拓宽建模的途径

1、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建模活动。

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已经考虑按照建模的思路编排,教师要多从建模的角度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建模思想,精心设计和选择列入教学内容的现实问题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得“搜集信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模型,解答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体验。

2、上好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模仿建模甚至独立建模提供有效指导。

重点应放在对问题背景、问题条件的考察以及模型建立过程的引导与分析上,力图使学生弄清其中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对各种知识点进行整合,并使之融进生活背景,生产出好的“建模问题”作为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如苏教版六(上)安排了这样的问题:找10盒火柴,先在小组里拼一拼,看看把10盒火柴包装成一包有哪些不同的方法、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3、改编教材习题,放大功能,使建模教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教材上许多应用题已不是实际问题的原形,可以根据需要对一些题目进行开发,使其成为建模的有效素材。如将教材“从一点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内容改成:“从某村庄修一条到河边的小路,怎样最近?”再如教材中“正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求其内接圆的面积”,如果只是一做了事,那么它的价值就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可以利用它开展建模活动:可以设圆的半径是r,探讨出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πr2/4r2=π/4,从而建立起关系模型,进而解决问题;也可以另辟蹊径,先通过“圆内接正方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这一问题的解决,建立模型,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倍。再将原问题进行转化,从而获得解决。

学生学习数学模型的方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反复孕育,让学生亲身经历建模过程。

一、数学教材设计存在缺陷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将数学建模内容散布于各数学知识教学单元内容之中。此种课程设计固然便于学生及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却存在诸多弊端。将数学建模内容分置于各数学知识教学单元的课程设计遮蔽了数学建模内容之间所固有的内在联系,致使教师难以清晰地把握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内容的完整脉络,难以准确地掌握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内容的总体教学要求,难以有效地实施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教学。而学生在理解和处理数学知识教学内容单元中的具体数学建模问题时,既易受到应运用何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暗示,也会制约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势必影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灵活性与迁移性,降低数学建模学习的认知弹性。

二、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师资不足

许多高中数学教师缺少数学建模的理论熏陶和实践训练,致使其数学应用意识比较淡漠,其数学建模能力相对不足,从而制约了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效果。高中数学教师所普遍存在的上述认识偏差、实践误区以及应用意识与建模能力方面的欠缺,严重阻碍了高中数学建模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学生学习数学建模存在困难

相当多数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令人担忧。普遍表现为:难以对现实情境进行深层表征、要素提取与问题归结;难以对现实问题所蕴涵的数据进行充分挖掘、深邃洞察与有效处理;难以对现实问题作出适当假设;难以对现实问题进行模型构建;难以对数学建模结果进行有效检验与合理解释等。

1.编写独立成册的高中数学建模教材。将高中数学建模内容集中编写为独立成册的高中数学建模教材。系统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步骤与方法并积极吸纳丰富的数学建模素材且对典型的数学建模问题依步骤、分层次解析。

2.加强高中数学建模专题的`师资培训。

高中数学教师是影响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他们对数学建模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的理解、所具有的数學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等均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开展与效果。目前高中数学建模师资尚难完全胜任高中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绝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在其所参加的新课程培训中并未涉及数学建模及其教学内容。因此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针对高中数学建模专题的教师培训。

3.探索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的认知规律。

数学建模是需要学生深度参与的一项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过程。在数学建模实践中,多数学生确实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与挑战,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深刻把握学生数学建模的认知机制与学习规律为前提。

摘要

关键字

人员疏散流体模型距离控制疏散过程

问题的提出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种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而且具有较大的火灾荷载和较多的起火因素,一旦发生火灾,火灾及其烟气蔓延很快,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人员疏散问题的处理办法有较大的区别,结合1号教学楼的结构形式,对教学楼的典型的火灾场景作了分析,分析该建筑物中人员疏散设计的现状,提出一种人员疏散的基础,并对学校领导提出有益的见解建议.

前言

其中烟气毒性是火灾中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和造成人员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也就是造成火灾危险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人员在CO浓度为4X10-3浓度下暴露30分钟会致死.

疏散影响因素

人员疏散与烟层下降关系(两层区域模型)示意图

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我们将人群在1号教学楼内的走动模拟成水在管道内的流动,对人员的个体特性没有考虑,而是将人群的疏散作为一个整体运动处理,并对人员疏散过程作了如下保守假设:

u疏散人员具有相同的特征,且均具有足够的身体条件疏散到安全地点;

u疏散人员是清醒状态,在疏散开始的时刻同时井然有序地进行疏散,且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出现中途返回选择其它疏散路径;

u在疏散过程中,人流的流量与疏散通道的宽度成正比分配,即从某一个出口疏散的人数按其宽度占出口的总宽度的比例进行分配

u人员从每个可用出口疏散且所有人的疏散速度一致并保持不变.

1号教学楼平面图

教学楼模型的简化与计算假设

我校1号教学楼为一幢分为A、B两座,中间连接着C座的建筑(如上图),A、B两座为五层,C座为两层.A、B座每层有若干教室,除A座四楼和B座五楼,其它每层都有两个大教室.C座一层即为大厅,C座二层为几个办公室,人员极少故忽略不考虑,只作为一条人员通道.为了重点分析人员疏散情况,现将A、B座每层楼的10个小教室(40人)、一个中教室(100)和一个大教室(240人)简化为6个教室.

原教室平面简图

在走廊通道的1/2处,将1、2、3、4、5号教室简化为13、14号教室,将6、7、8、9、10号教室简化为15、16号教室.此时,13、14、15、16号教室所容纳的人数均为100人,教室的出口为距走廊通道两边的1/4处,且11、13、15号教室的出口距左楼梯的距离相等,12、14、16号教室的出口距右楼梯的距离相等.我们设大教室靠近大教室出口的100人走左楼梯,其余的140人从大教室楼外的楼梯疏散,这样让每一个通道的出口都得到了利用.由于1号教学楼的A、B两座楼的对称性,所以此简图的建立同时适用于1号教学楼A、B两座楼的任意楼层.

简化后教室平面简图

经测量,走廊的总长度为44米,走廊宽为1.8米,单级楼梯的宽度为0.3米,每级楼梯共有26级,楼梯口宽2.0米,每间教室的面积为125平方米.则简化后走廊的1/4处即为教室的出口,距楼梯的距离应为44/4=11米.

对火灾场景做出如下假设:

u火灾发生在第二层的15号教室;

u发生火灾是每个教室都为满人,这样这层楼共有600人;

u教学楼内安装有集中火灾报警系统,但没有应急广播系统;

u从起火时刻起,在10分钟内还没有撤离起火楼层为逃生失败;

人员疏散的若干主要参数

Pauls[4]提出,下楼梯的人员流量f与楼梯的有效宽度w和使用楼梯的人数p有关,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流量f的单位为人/s,w的单位为mm.此公式的应用范围为0.1

3结果与讨论

在整个疏散过程中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

(1)起火教室的人员刚开始进行疏散时,人流密度比较小,疏散空间相对于正在进行疏散的`人群来说是比较宽敞的,此时决定疏散的关键因素是疏散路径的长度.现将这种类型的疏散过程定义为是距离控制疏散过程;

(2)起火楼层中其它教室的人员可较快获得火灾信息,并决定进行疏散,他们的整个疏散过程可能会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计算:当f进入2层楼梯口流出2层楼梯口时,这时的疏散就属于距离控制疏散过程;当f进入2层楼梯口>f流出2层楼梯口时,二楼楼梯间的宽度便成为疏散过程中控制因素.现将这种过程定义为瓶颈控制疏散过程;

(3)三、四层人员开始疏散以后,可能会使三楼楼梯间和二楼楼梯间成为瓶颈控制疏散过程;

(4)一楼教室人员开始疏散时,可能引起一楼大厅出口的瓶颈控制疏散过程;

(5)在疏散后期,等待疏散的人员相对于疏散通道来说,将会满足距离控制疏散过程的条件,即又会出现距离控制疏散过程.

起火教室内的人员密度为100/125=0.8人/m2.然而教室里还有很多的桌椅,因此人员行动不是十分方便,参考表1给出的数据,将室内人员的行走速度为1.1m/s.设教室的门宽为1.80m.而在疏散过程中,这个宽度不可能完全利用,它的等效宽度,等于此宽度上减去0.30m.则从教室中出来的人员流量f0为:

f0=v0×s0×w0=1.1×0.8×4.7=4.1(人/s)(3)

式中,v0和s0分别为人员在教室中行走速度和人员密度,w0为教室出口的有效宽度.按此速度计算,起火教室里的人员要在24.3s内才能完全疏散完毕.

起火后120s,起火楼层其它两个教室(即11和13号教室)里的人员开始疏散.在进入该层楼梯间之前,疏散的主要参数和起火教室中的人员的情况基本一致.在129.2s他们中有人到达二层楼梯口,起火教室里的人员已经全部撤离二楼大厅.因此,即将使用二楼楼梯间的人数p1为:

p1=100×2=200(人)(4)

此时f进入2层楼梯口>f流出2层楼梯口,从该时刻起,疏散过程由距离控制疏散过渡到由二楼楼梯间瓶颈控制疏散阶段.由于p/w=200/1700=0.12,可以使用公式2计算二楼楼梯口的疏散流量f1,即:

/P>

0.27

0.73

f1=(3400/8040)×200=2.2人/s)(5)

式中的3400为两个楼梯口的总有效宽度,单位是mm.而三、四层的人员在起火后180s时才开始疏散.三层人员在286.5s(180+106.5)时到达二层楼梯口,与此同时四层人员到达三层楼梯口,第五层到达第四层楼梯口.此时刻二层楼梯前尚等待疏散人员数p′1:

p′1=200-(286.5–129.2)×2.2=-146.1(人)

1数学建模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意义

只要设计一个充分合理的通风系统的通风量,与采煤速度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就可以在不延误煤炭开采的同时将矿井内的瓦斯气体体积分数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工人的安全,还可以保证煤炭的开采效率,每个矿井都会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平衡点,这就对矿井瓦斯涌出量判断的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2煤矿生产计划的优化方法

生产计划是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合理规划的有效手段,是一个十分繁复的过程,涉及到的约束因素很多,条理性很差。为了成功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现将常用的生产计划分为两个大类。

2.1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

(1)数学规划方法这个规划方法设计了很多种各具特点的手段,根据生产计划做出一个虚拟的模型,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处于静止状态下所产生的问题。从目前取得的效果来看,研究的方向正在逐渐从小系统向大系统推进,从过去的'单个层次转换到多个层次。

(2)最优控制方法这种方式应用理论上的控制方法对生产计划进行了研究,而在这里主要是针对其在动态情况下的问题进行探讨。

2.2基于人工智能方法

(2)专家系统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根据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而后由专家系统来进行求解;②将复杂的问题拆分为多个简单的子问题,而后针对建模的子问题进行建模,对于难以进行建模的问题则使用专家系统来进行处理。在整体系统中两者可以进行串行工作。

3煤矿安全生产中数学模型的优化建立

3.1建立简化模型

3.1.1模型构建表达工作面A瓦斯体积分数x·1=a1x1+b1u1-c1w1-d1w2(1)式中x1---A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u1---A工作面采煤进度;w1---A矿井所对应的空气流速;w2---相邻B工作面的空气流速;a1、b1、c1、d1---未知量系数。

很明显A工作面的通风量对自身瓦斯体积分数所产生的影响要显着大于B工作面的风量,从数学模型上反映出来就是要求c1d1.同样的B工作面(x·2)和工作面A所在的位置很相似,也就应该具有与之接近的数学关系式

式中x2---B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

u2---B工作面采煤进度;

w1---B矿井所对应的空气流速;

w2---相邻A工作面的空气流速;

a2、b2、c2、d2---未知量系数。

CD工作面(x·3、x·4)都位于B2层的位置,其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不只受

到自身开采进度情况的影响,还受到上层AB通风口开阔度的影响。在这里,C、D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就应该和各个通风口的通风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于是C、D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可以表示为【3】

式中x3、x4---C、D工作面的瓦斯体积分数;

e1、e2---A、B工作面的瓦斯体积分数;

a3、b3、c3、d3---未知量系数:

f1、f2---A、B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

3.2模型的转型及其离散化

因为这个项目是一个矿井安全模拟系统,要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型研究,这是使用随机数字进行试数求解的关键步骤。离散化之后的模型为【1】

依照上述分析来进行数字化转换,数据都会产生变化,经过计算之后可以得到新的参数数据,在计算的过程之中使用0~1的数据是为了方便和计算机语言的转换,在进行仿真录入时在0~1之间的一个有效数字就会方便很多。开采进度ui的取值范围0~1表示的是每日产煤数量区间是0~1000t,而风速wi取值0~1所表示的是风速取值在0~4m/s这个区间之内。

3.3模型的应用效果及降低瓦斯体积分数的措施

4结语

应用数学建模的手段对矿井在采矿过程中涌出的瓦斯体积分数进行了模拟及预测,为精确预测矿井瓦斯体积分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帮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运筹学与数学建模2门课程联系密切,在运筹学教学中,适当融入数学建模思想,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运筹学教学中教学大纲的改革、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运筹学教学中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运筹学;教学实践

运筹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是一门应用科学,广泛地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中提出的专门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运筹学应用的核心,而针对实际问题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则是运筹学方法的精髓.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数学建模属于运筹学的一部分,模型的正确建立是运筹学研究中关键的一步.所以说,二者有着密切联系,在运筹学教学中应适当地融入数学建模思想[1],能够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运筹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

2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运筹学的教学改革

3运筹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改革成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有2个方向,一个是软件与科学计算,一个是统计与优化,这2个方向都开设运筹学,在课程内容上都会着重学习优化算法,针对实际问题建立相应模型,设计相应算法.毕业生在就业面试和考核中,用人单位往往会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给出优化方案,以此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往很多学生对此手足无措,如今遇到类似问题,学生能参考平时训练的思路,能够动手实践,不再无从下手.因此,通过将数学建模与运筹学2门课程融合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从参加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东三省数学建模竞赛的获奖情况来看,成果显著.20xx—20xx年,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黑龙江赛区的一等奖6组,二等奖12组,三等奖14组;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中共获得黑龙江赛区的一等奖2组,二等奖5组,三等奖4组.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仅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其综合素质.

4结束语

运筹学教学改革实践说明,运筹学教学以数学建模的实际案例为背景,建模与优化算法二者并重,既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保证了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筹学教学与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不但丰富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了课程的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前期准备(建模储备)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各种软件的成功安装,团队成员软件版本一致性。

软件(Excel、matlab、word、latex、WPS等等)熟练掌握。

2.必要数学知识

让你的数学知识足够让你进行知识的获取与获取知识后接下去的快速学习。

各种算法。

3.建模算法与编程知识(思想的具体实现)

了解各项算法。

各种算法以及编程具体实现,提前将代码准备好。

知道何种问题用何种算法,编程可以直接拿来用。

4.资料获取能力(文件检索)

各种网站与论坛(数学中国、校苑数模等)的资源的利用。

(可以建群讨论)(注册收集体力从而下载东西)

Google搜索引擎的真正使用方法,资源搜索方法。

中国知网等学术论文获取方法。

谷歌学术,百度学术。

5.建立模型能力(思想)

建立模型的能力才是整个数学建模的核心,模型从分析到实现是需要过程的。团队可以一起讨论,相信自己,结合找到的学术论文进行初步建模构想,再搜集资料。

获取知识,搜索资料,最好在前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利用好学术论文。

建立模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团队分析,最后一人总结数学思想建模,可以分模块分部建立,有一人编程实现。

6.文档写作能力(格式)

充分研究以前优秀作文。格式,语言使用。

对自己模型的表达。

7.对所参加比赛要求与评判的了解

将比赛需要的所有东西准备好。

对比赛评判习惯的把握。

提前了解题型,早做准备。

参赛队应该尽可能多的研读和实践历年获奖论文及其中的模型和求解算法,并进行一次全真模拟训练磨合队伍。

二.人员分工合作

数学员:数学方法与思想

程序员:精通算法的实现,调试程序

写手:论文的实现

数学模型的组队非常重要,三个人的团队一定要有分工明确而且互有合作,三个人都有其各自的特长,这样在某方面的问题的处理上才会保持高效率。

三个人的分工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

1.数学员:

2.程序员:

负责实现数学员的想法,因为作为数学员,要完成大部分的模型建立工作,因此调试程序这类工作就必须交给程序员来分担了,一些程序细节程序员必须非常明白,需要出图,出数据的地方必须能够非常迅速地给出。

3.写手:

在全文的写作中,数学员负责搭建模型的框架结构,程序员负责计算结果并与数学员讨论,进而形成模型部分的全部内容,而写手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将所有的图表,文字以一定的`结构形式予以表达,注意写手时刻要从评委,也就是论文阅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全文中形成一个完整地逻辑框架。同时要做好排版的工作,最终能够把数学员建立的模型和程序员算出的结果以最清晰的方式体现在论文中。因为论文是评委能够唯一看到的成果,所以写手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获奖的高低,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了。三个人至少都能够擅长一方面的工作,同时相互之间也有交叉,这样,不至于在任何一个环节卡壳而没有人能够解决。因为每一项工作的工作量都比较庞大,因此,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应该按照这个分工去准备而不要想着通吃。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团队协作的效果。

三.数学建模过程

1.看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3.思考可使用算法模型,想出问题解决思路。

4.列出模型框架。

5.进行模型与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

6.对模型的优化与检查。

7.论文的整理。

8.摘要论文的批判与检查。

9.提交。

四.对数学建模的理解

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与熟悉,快速查找学术知识并运用。

论文的整理,让他人理解。

数学好:数学思想。

编程好:调试程序与算法的实现。

整理能力:文档表述清晰。

五.我下一步的努力

1、数学模型的了解与掌握:

《数学模型》姜启源版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赵静版

(认真读完上述两本数学建模书籍)

各种网络上找到的书籍,关于算法与模型的简单看看。

2、各种数学工具的安装与使用

Matlab的安装与使用

Excel的进一步了解

Word的进一步熟悉

各种我不知道的数学工具:spss,latex……

3、算法的掌握与实现

将看过算法都整理起来,便于比赛时直接用。

4、多看与研究比赛获奖论文

研究思想,感受过程。

5、研究模板,写作排版与论文整理方法

6、万事俱备,自己亲身实践数学建模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XXX,是20xx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论文是在钟育彬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必要的和必需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大课题。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能够在数学教学中脚踏实地做好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凭借数学专业领域的知识经验,不断深化与发展,逐渐有量变到质变,向较深层次跳跃,以便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数学建模法是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数学模型的建构自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基础,更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对学生形成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建模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事实上,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领域已经做了初步的研究工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的探讨,而对于数学建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并且大都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研究结论缺少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

本文尝试开展实验研究去探讨数学建模与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假设: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通过验证假设目的是证明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性,从而给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一定的教学启示,推动他们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加快培养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和现状,本文尝试开展实验研究去探讨数学建模与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假设: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综述了关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的理论基础,探讨了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思路,接着进一步开展了为期十六周的实验研究。在一所普通高中的二年级中选择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作者在实验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而在控制班仍然实施传统数学教学。教学实验前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确保两个班无明显差异。实验后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开展数据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证明了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表明,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提供了关于数学建模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教学启示,同时对于本研究的局限性做了一一说明。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统开发,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建高楼要画几何图,发射火箭要经过无数的计算。

我们一般加减乘除都是由0~9十个数字构成的十进制的算是组成的,而电脑里却用了二进制。

我一直都想不明白,直到我做了这道题目:小明有511块糖,分别放在9个盒子里。你只要告诉他糖的块数,(不多于511),他就可将几个盒子里的.糖全部拿出,凑成你要的块数,这几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块糖?

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样也想不出来。我只好一个一个排,排了5个后,我发现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数列:1.2.4.8.16.都是这个数乘2得到下一个数的。我照着排下去:1.2.4.8.16.32.64.128.256,刚好为511,原来电脑里面有二进制是因为可以算出所有数呀!

我有看到了一种问题-----“牛吃草”。一牧场上的青草匀速的生长,可供27头牛吃6天,工23头牛吃9天,18头牛吃了6天后增加了12头牛,还要几天吃完?牛吃草有原有量和增长量,一部分牛吃原来就有的草,一部分牛吃长出来的草,吃增长量的牛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的吃,而吃原有量的牛吃完了就没有了,所以应先求原有量和增长量,27×=162(份),(将牛一天吃的草视为一份),23*9=207(份),207-162)÷(9-6)=15(份),增长量为15份,162-6×15=72(份),原有量为72份,18头牛吃6天,共吃72-(18-15)×6=54(份)草,54÷(3+12)=3.6(天),答:还要3.6天吃完。

书上也是可以获得知识的。书的页码也有学问。如:甲.乙两册书用了8642个数码,且甲册比乙册多20页,甲书有多少页?首先要知道1~页要1×9=9(个)数码,10~9需要2×90=180(个)数码,100~999需要2700个数码,(2700+180+9)×28642个,所以甲乙书都印到了四位数。20页有20×4=80(个)数码,甲书有(86742+80)÷2=4361(个)数码,4361-(9+180+270)=1472(个)数码,1472÷4=368(页),999+368=1367(页),答:甲书有1367页。

生活中,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关键词】应用数学;数学建模;建模思想

将建模的思想有效的渗透到应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去,是我们当前开展应用数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怎样才能够使应用数学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数学工具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当前进行应用数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建模思想在应用数学中的运用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1当前应用数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开展数学建模的意义

数学这一学科不仅具有概念抽象性、逻辑严密性、体系完整性以及结论确定性,而且还具备非常明显的应用广泛性,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人们对于实践问题的解决要求越来越精确,这就给应用数学的广泛运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应用数学在这一背景下也已经成为当前高科技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应用数学建模思想的引入与使用能够极大的提升自身应用数学的综合水平以及思维意识,开展应用数学建模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意识,而且还能够将专业知识同建模密切结合在一起,对于专业知识的有效掌握是非常有益的。

3渗透建模思想的对策措施

3.1充分重视建模的桥梁作用

我国当前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的现状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几个部分。当前应用数学的发展,满足这一学科的建设以及其他学科对这一学科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问题的背景介绍清楚,并列出几种解决方案,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并构建数学模型。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的机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立足实际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以实际问题为基础的数学建模教学特色。

数学应用综合性的实验,要求我们掌握数学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做法是老师先讲一些数学建模的一些应用实例,然后学生上机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数学实验课应该说是数学模型的辅助课程,主要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还应当组织一些建模比赛,不断提升数学建模的综合水平。

上述几个部分的论述与分析,我们看到,在应用数学中加强建模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需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认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还应当深入了解数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可用之处,尽可能的使应用数学与自身所学专业相联系,这样,才能够使应用数学的能力与水平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得到提升。就当前高等数学的现状来看,加强创新意识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以来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创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余荷香,赵益民.数学建模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xx(10).

[2]关淮海.培养数学建模思想与方法高职高专数学教改之趋势[J].职大学报,20xx(02).

[3]李传欣.数学建模在工程类专业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35).

[4]李秀林.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xx(08).

[5]吴健辉,黄志坚,汪龙虎.对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xx(04).

摘要: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来,是目前大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建模思想的有效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在培养大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试从当前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着手,分析在高等数学中融入建模思想的重要性,并从教学实践中给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期能给同行教师们一些帮助。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一、引言

建模思想使高等数学教育的基础与本质。从目前情况来看,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教学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的数学教育仍处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简单传授阶段。其教学成果与社会实践还是有脱节的现象存在,难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感受到应用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需要亟待改善。

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高等数学是现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他能为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很多种解题方式与解题思路,是很多专业,如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电气化等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方面都涉及高数的运算,如,银行理财基金的使用问题、彩票的概率计算问题等,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人们不能仅仅把高数看成是一门学科而已,它还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有重要的联系。但现在很多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加上高数的教材并没有与时俱进,将其与生活的关系融入教材内,使学生无法意识到高数的重要性以及高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魅力,因此产生排斥甚至对抗的心理,只是在临考前突击而已。因此,对高数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怎么改,怎么让学生发现高数的魅力,并积极主动学习高数也是作为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高数的兴趣。建模思想实际上是使用数学语言来对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描述的过程。把建模思想应用到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状况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方便性,让学生们了解到高数并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整个日常生活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微分方程时,可以引入一些历史上的一些著名问题,如以Vanmeegren伪造名画案为代表的赝品鉴定问题、预报人口增长的Malthus模型与Logistic模型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并积极投入高等数学的学习中来。

第二,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要求学生向更全面、更高素质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还要能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拥有解决问题的头脑和实际操作的技能。这些其实都可以通过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课堂中实现。高等数学的包容性、逻辑性都很强。将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还能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第三,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万众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应该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能让大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潜力是可以在多次的建模活动中挖掘出来的。因此教师应多组织建模活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组建材料,不断创新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四、将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的实践方法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思想与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建模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建模方式的认同。教师不能只是单一的讲解理论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从互动的教学过程中,理解建模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不断巩固和提高建模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生活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实践、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也不能为了应用建模思想而将日常生活生拉硬套。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多地搜集生活中的案例,将建模思想与生活实践更灵活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由浅入深,将建模思想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实践中巩固深化建模思想。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将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高数的教学体系,让学生逐步建立建模思维,不断深化和巩固用建模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几乎是一切应用科学的基础,数学实验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数学软件来学习和应用数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着眼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调对数学的体验与探索。加强实践教学,是当前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融入到大学数学的教学中,必将推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1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大学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专业、财会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大学数学内容多、难度大,挂科率高,是学生最为头疼的课程。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数学的教学存在着四个主要问题:(1)当前的教学是“重理论,轻实践”。现行大学数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非常稳定,教学改革时变化不大,依然按照定义、性质、定理、例题、习题的模式进行,最后考试;(2)绝大多数专业不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学生不清楚学习数学有什么用,而且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的專业的关联性很小,所以学生对大学数学缺乏兴趣;(3)大学数学课程课时少,内容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赶进度教完所要求的内容,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难以贯彻;(4)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并没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和数学建模而发生根本性改变。

2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的语言来刻画和描述一个实际问题,将它变成一个数学上得问题,然后经过数学的处理,并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数学软件,得到定量的结果。对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时,首先要识别问题,即了解问题的背景,分清问题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提出合理的假设;其次,利用相应的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且借助数学软件求解模型;最后,将所得解与实际问题作比较,分析模型的实际意义。凡是要用数学来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数学建模以极大的推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和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数学实验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计算机和软件包学习数学和进行数学建模求解。具体而言就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为实验工具,以数学理论作为实验原理,以数学问题为等作为实验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仿真计算、归纳总结等探索活动。数学实验有着极重要的教育价值,数学实验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不同的,它把“教师讲授一学生听练一测验考试”的过去的学习过程,变成“问题一猜想一实验一验证一创新”的学习过程,使数学教学从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发展到学生主动学习模式,这与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完全一致。在数学实验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摆脱了繁杂的、乏味的数学推算和数值计算,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实践环境。数学实验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具有特殊作用。

3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融入大学数学课程的意义

3.1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过程和数学实验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学生在进行数学建模活动时,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文献搜索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学生不仅要了解数学学科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还要求学生熟悉一种或几种数学软件,熟练地设计算法,编制程序解决当前实际问题,最后还要把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大学数学课程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兴趣

数学建模强调人们认识和揭示客观现象规律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可以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构造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启迪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兴趣和能力。数学实验从问题出发,侧重于培养学生用形和量的观念去观察和把握现象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3.3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是面向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很多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学生自学来掌握,这恰好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4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活动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使学生较早地接触到科研实际,熟悉科研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4将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实践

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洞察力和想象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就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如何让数学建模、数学实验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目前是最为关键的。

4.1开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选修课

开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选修课,可以系统训练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和数学实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以案例和问题为导向,展示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计算机的应用。

4.2将数学建模、数学实验与大学数学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多数非数学专业,都要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几门课程。这几门课程都抽象难学,所以教学中在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加以示范。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用数学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切身体验,将教材的结果通过数学实验来实现,这可以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

4.3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从1992年开始,国家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引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研究的兴趣,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数学建模竞赛是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结合的一项竞赛活动,将大学数学教学和数学建模竞赛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实践教育体系:对大一学生做数学建模讲座,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数学建模;对大二和大三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数学建模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泰迪杯数据挖掘竞赛等;大四学生可以选择数学建模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或毕业设计。

5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融入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属于实践性课程,在讲授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针对大学数学课程的主要概念和重要内容,切忌追求面面俱到,从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其次,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不是讲几个案例,做几次实验,把大学数学体系搞成一个大杂烩,”大学数学课程中融入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根据章节内容选取相适应的案例,化整为零,适时融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最后,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融入大学数学中要循序渐进,从一堂课、一个案例、一个数学实验开始,适度拓展,切忌改变大学数学本身完善的教学体系。

总之,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是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大学数学的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实现从“学数学理论”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转变,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时,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才能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现状分析

1、数学建模教学中目标定位偏颇。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在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特别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多是简单的接受知识,或者是一些形式上的数学探究,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也仅仅是接受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建模的思想的渗透就很容易被一些教师所忽略,没有将数学建模的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之中,进而导致学生接受数学建模的学习机会较少,数学建模的学习效率不高,数学建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数学建模教学中形式大于了实质。一些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注重了数字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但大多是为了联系而联系,没有达到数学教学应用的效果。在教学中还有一些老师非常的注重算法多样化的操作,简单的认为多样化的程度越高越好,缺少对于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的过程,这种情况使得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算法的一般模型,不利于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3、考核和评价过于单一。在小学数学学生考试的评价过程中,很难看到教师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和检测学生建模为目的的数学题目,那些有着一定建模思维的学生很难得到应有的鼓励和启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开展数学建模的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特别注重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在数学建模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与时俱进的对建模思维进行考察,这对于促进学生建模思想的形成有着很好的帮助。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的不够主要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对于数学建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学生今后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进行问题的考虑。

二、小学数学渗透建模思想的主要实施策略

1、从感知积累表象。建立数学模型的前提就是要充分的感知和模型有关的.对象,从很多具有共同特点的同一类的事物中,抽象出这一类事物的具体特征和内在的关联,不断地对表象的经验积累是进行数学建模最为重要的基础。小学的数学代课老师在进行建模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情景的创设,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累多种多样的感性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归类和分析,了解这一类事物的具体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准确的建模提供必要的准备。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平均分割的苹果、不同水杯的水、使用一半的铅笔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局限于长度方面的思考,同时还可以从面积、体积、重量等角度去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对表象充分的积累有助于学生形成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完成分数这一数学模型的建构,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抽象,完成模型构建。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并不是说建模思想和数学的学习完全割裂,相反,建模思想和数学的本质属性之间联系十分的紧密,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数学知识开展教学,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本质进行理解,将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学科数学的层面,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模型的建构,促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是小学数学老师所应当面对的重要数学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平行和相交”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感知五线谱、火车道、高速路、双杠等一些素材,而没有透过这些现象提炼出一定的数学模型,那就丧失了数学学习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平行的直线不能相交?然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习,量一量平行线之间垂线段的距离。经过这些理解和分析,学生就会构建起一定的数学模型,将本质从众多的现象中提炼出来,使得平行线能够在学生思想中完成从物理模型到数学模型的构建的过程。

3、优化建模的过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管是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最为核心的是要建立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是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渗透的原因所在,学生通过进行一定的数学建模的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久而久之会形成有利于自身学习的数学思维方法,提升自身数学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体积公式构建时就要突出数学思想的建模过程,首先可以利用转化的思想,将之前的知识联系起来,将未知变成已知。另外就是利用极限的思想,圆柱体积的获得方法和将一个圆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的方法类似。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的提炼和构建,能够有效促进数学模型的建构,进而提升学生在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中的理性高度。

4、对模型的外延进行拓展。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数学学习过程中从感性材料抽象提炼出来的数学模型,并不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终点。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将数学模型还原到数学现实之中,使得通过学习所构建的数学模型能够不断的进行提升和扩充。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鸡兔同笼”的模型,这是通过“鸡”和“兔”来进行数学问题的研究,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模型,但是在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同类事物都进行列举。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对该模型进行不断的扩展和考察,分析在情境的数据发生了变化的时候该模型是否还稳定。

老师可以给出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有26位学生正在9张桌子上进行兵乓球的单打和双打的比赛,那么进行双打和单打的各有几张桌子?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演练可以使得模型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丰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开始关于数的科学到现在关于模型的科学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小学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顺应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对学生建模的能力和意识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摘要:数学建模不仅能够培养人的计算能力,更能培养人的思维逻辑能力,数学建模竞赛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的过程中要实现海选和优选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要充分的利用已有资源并进行重点培训,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队伍的组建与管理方式的应用,要能够良好的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队伍组织;管理方式

一、队伍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基础准则

1、海选和优选有机结合借助纸质宣传单、大型讲座等方式进行数学建模竞赛的宣传,对其作用以及影响进行充分的讲解,鼓励校园内的同学来积极的进行参加。倘若想要参与其中的同学人数过多时,毕竟参赛名额是有一定限制的,可以利用面试的方式对其进行筛选。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保留更多的参赛者,通过面试成绩把大家划分为正式参赛队和业余参赛队。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进行数学建模竞赛组队时,应充分的全面考虑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首先是要掌握不同队伍中不同人员属于什么年级,其次了解她们的每个人学习状况以及所学专业等等,通常来说,同一队伍中的每个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学习不同专业的,如此一来大家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两手抓,一个团队里需要出众的知识更需要过人的文笔。如此一来才能保证队伍的整体实力,力争在建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4、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得到竞赛试题之后,老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试题分析与指导,根据团队内不同人员的实际情况以及试题的具体内容难易,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对同学们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个人所负责的部分都是自己相较于其他人而言是最擅长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进行分工,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分割,而是有侧重的合理分工,彼此之间的密切合作才是核心,毕竟建模竞赛中需要的是团队协作,而不是英雄主义。

5、坚持可持续发展培训师资队伍必须要有新鲜血液不断注入,以老带新最佳的血液注入方式,面对朝气蓬勃的参赛学生,培训师资队伍既要有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师,也要有跟他们拥有更多共同话题的青年教师。在此期间通过不断的学习,青年教师跟同学们共同成长,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探索

1、进行课程教学并给出有效的教学计划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借助良好的教育对学生们的知识架构进行完善,实现培养出学生强大能力的目标,数学建模对学生来说裨益良多,被视作是大学校园中必备课程之一。但是进行课程开展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大致分为以下两类:第一、以选修课形式开设数学建模竞赛课程,选修课程所面向的`群体为整个学校的所有学生。第二、以必修课的方式开设数学建模竞赛课程,必修课就要有针对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学习数学,所以必修课针对的群体应该是数学专业的学生。不同性质的课程在教授上应该有所区分,内容的深浅也要有适当的调整。

三、结语

[1]韩成标,贾进涛、高职院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大有可为[J]、工程数学学报,20xx(8)

[2]20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讲评与经验交流会在广西大学举行[J]、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xx(04)

[3]钱方红、基于数学模型解决数学建模竞赛队员选拔和组队问题[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3)

[4]肖帆,张兰、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模式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

THE END
1.62分钟了解:彩票算法及推算方法哔哩哔哩彩票算法及推算方法【+Aゞ李现Q:1438939】【惘: a9993.com】【惘:k9992.cc】〖金字招牌〗〖诚信至上〗【KY328:代发TG】〖信誉老台〗〖全网第一〗〖首存即送〗 人生如同一场旅程,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面对困难时,不妨换个角度看待,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人,学会感恩那缠绵的爱情,那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GzLYtEx7/
2.博彩中的数学模型乐彩网3. 凯利公式:这是一种用于确定每次投注应占本金比例的数学模型。凯利公式考虑了赢的概率和赔率,以及输的概率,帮助彩民找到最优的投注比例,以实现长期财富增长。 4. 动态规划模型:在某些复杂的数字三博彩游戏中,动态规划模型可以用来解决最优决策问题。例如,在摘花生问题中,动态规划模型被用来计算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https://3dx.17500.cn/art/skildetail/tid/11207378.html
3.图书详情题名/责任者: 玩转世界的十大公式 / (瑞典)戴维·森普特(David Sumpter)著 , 江天舒译 ISBN: 978-7-5217-5283-0 价格: CNY69.00 语种: 汉语 载体形态: 11,304页 : 图 ; 21cm 出版发行: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内容提要: 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博彩公式、评价公式、置信公式、https://my1.hzlib.net/opac/book/2006559328
4.技术分析小学生数学必备公式换算法手册有庄的股是个宝,无庄的股是棵草。https://www.55188.com/thread-27872590-1-1.html
5.C++博弈论动态规划1563石子游戏V2087石头游戏c++想高屋建瓴的学习算法,请下载《喜缺全书算法册》doc版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he_zhidan/88348653 我想对大家说的话 闻缺陷则喜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早发现问题,早修改问题,给老板节约钱。 子墨子言之: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https://blog.csdn.net/he_zhidan/article/details/135886071
6.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6篇(全文)学生分别在书上画一画,着重指导旋转:可以撕一个类似的图形旋转,更简单的,可以画一个类似图形,再旋转,最后把它画下来。 三、布置作业(略)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从具体情境中体会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必要性并进行大胆猜想。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q82rnvs.html
7.当前速讯:d740动车一等卧铺图片d740动车实况网女生体脂率计算公式bmi_女生体脂率计算公式-环球百事通 2023-05-15 环球热议:旅游人才_关于旅游人才嘉实基金王贵重:人工智能三大要素是算法算力和数据 2023-05-09 勇士彻底完了?库里亲承球队内讧,普尔店主买下打错彩票中了30万 网友:吸吸欧气|环球快消息 2023-05-08 世界热消息:“强基计划”第四http://m.cqtimes.cn/news/yaowen/20230516/224980.html
8.供热比计算方法正算法中,锅炉总产热量公式为:C. 甲的贡献大,应获得该奖项之大部,同时按比例承担彩票购买款 D. 乙应获得该奖项,因乙是委托人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小娟用自己存的钱的一半买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称为计算机算法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下列哪个不属于法律规范的特征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有的同学遭遇https://www.shuashuati.com/ti/fa50a394d33346ec9cec86e4e4b0f444a2.html
9.2024年图灵科技新书预告,技术人的必备技能,藏在每一本书里本书中,我们将学习各种新概念,如深度神经网络架构、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产品化与部署和模型评估,内容涉及:如何利用修改后的数据集或模型来降低过拟合;如何处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中的常见随机性来源;如何在不改变模型架构或降低精度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加快模型推断速度;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彩票机制假设和分布假设;如何使https://blog.51cto.com/u_15767091/10026356
10.线性概率模型(精选十篇)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应用意识不强,只知道套公式套方法解书上的习题,这叫读死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在于它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没有了这种关系,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生不出有意义的问题和方法[1]。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让学生了解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6utu8s.html
11.远离赌博(2):彩票复式算法,赔率怎么得出来的?足球复式就是每一场的三种结果*你投注的场数。如足球彩票就是3的14方。 3D或排列5,就是多少位数的最大值+1。 南粤风彩就是以最大号码36*35*34*33*32*31*30/7/6/5/4/3/2。公式N为最大值,L为开奖号码个数。N*(N-1)*(N-2)*(N-3)*(N-4)*(N-5)*(N-6)/L/(L-1)/(L-2)/(L-3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109/23/30562214_885314193.shtml
12.双色球中奖绝密公式大公开双色球中奖绝密公式大公开-阴阳五行推算法 周易预测学是一门信息科学,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 在汉朝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大儒门就曾经综述:“天地之气各有五,五行之次,一曰水,天数也;二曰火,地数也;三曰木,天数也;四曰金,地数也;五曰土,天数也”。此即赋予数学五行之性,与《易经》的思想是一致的。“一六为https://www.360doc.cn/article/3563948_246126462.html
13.BAT资深算法工程师《深度学习》读书分享:概率和信息论分享人:王奇文,资深算法工程师,曾在百度和阿里工作,先后做过推荐系统、分布式、数据挖掘、用户建模、聊天机器人。“算法路上,砥砺前行”。 「Deep learning」读书分享(三) —— 第三章 概率和信息论 接着第二章之后分享的是「深度学习」这本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IzMzIxNQ==&mid=2652796151&idx=1&sn=4be9594cadde935b7f9abc9c35c44f60&chksm=84997627b3eeff316ff12b85e3021eb960563912bbe7ef48916e6b6a2288dad15d9d70b60c61&scene=27
14.孩子逻辑混乱是数学不好的根本原因30本书帮孩子建立数理逻辑本书揭开趣味游戏、艺术设计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密码,通过新颖话题和精美图示展现算术与几何中隐藏的妙趣,从简单的数学原理走入算法的精彩世界,展现算法破解数学谜题的无穷威力。本书适合所有数学爱好者阅读。 适合10—13岁孩子的经典书籍 13、中国儿童数学百科全书 http://blog.youthmba.cn/archives/39300
15.万字重磅:未来10年财富游戏的金律与金线这种杠杆不是那么明显,它基本上属于对一级杠杆的游戏规则的认识和运用,例如算法、标签、平台的推荐机制、SEO技术、网络效应、零边际成本等等。 你自己做的产品,我也把它们归为这一类。例如,你在抖音上发的视频,你做的网课,你发售的电子书等等,它们也是杠杆,借助平台和网络的力量,可以放大传播,扩大收入。 https://www.douban.com/note/854226924/
16.数值计算方法Chapter8.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之前,Euler公式和Runge-Kutta方法都是直接对积分的值进行估计。 其中,Euler公式是直接令∫x+hxy′(t)dt=y′(x)h ,而Runge-Kutta方法则是通过引入一系列的偏移量使得y(x) 在n阶Taylor展开当中没有误差。 而线性多步法的近似思路则是用采用之前的插值公式的思路,来对y′(x) 来进行拟合,然后用这个拟合函数来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07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