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03.08
上一章节我们讲到了“心思缜密,规划周全”,主要论述的是捭阖谋略,其中包含对捭阖的要求、着眼点、目的和普遍性。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上出现的纵横、反复现象,一定是捭阖的结果。接下来我们来讲解捭阖篇第四章。
第四章,张弛捭阖,善始善终
【原文】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合,始终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罪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本章解读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这里的道,指道理,即事物的规律性。化,指变化。说,指说话。豫,同预。命,指命运。本句是说:捭阖,不仅是事物变化的动力,也是说话变化的策略,故必须预先审察说话可能引起什么后果,这关系到当事人的命运吉凶。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这里的‘关’,是把关之意,不能局限为关闭。“制”,是控制的意思。本句是说:口是人的心灵门户;心(大脑)是人的精神主宰。人的意志、喜爱、欲望、思维、智谋,均需通过口说,故必须用捭阖之道为口把关,控制这些知、情、意的出入。所谓捭,就是开口、发言、公布观点;所谓阖,就是闭口、缄默、隐匿思想。本句是教导人们务必要为口把关。
“阴阳其合,始终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罪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这里的阴阳,是就言说的内容或方法来讲的,说之以利为阳,说之以害为阴;公开场合说为阳,私下说为阴。和,是“配合”意。终,指结束。始,指开头。义,指意图。法,是“效法、遵循”意。本句是论述言说的基本原则“阴阳其合,始终其义”,即要因人因事辩证地言说,从始到终,都要紧紧扣住说话的意图。凡是说之以利者,诸如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等,即可使人得到满足,可以公开说,先说。凡是说之以不利不吉之事者,以私下说、后说较好;凡是遵循公开说利者可称为始派,均以谈好事来开始言说;凡是遵循私下谈不吉利之事者,可称之为终派,最后告之以祸害。
苏秦倍感炎凉奋发图强拜六国相
战国时期,苏秦曾求见秦王并向秦惠王推行自己的连横主张,试图分析现下秦国所拥有的有利之处说服秦惠王,并多次向秦惠王表达自己想法的奏折。遗憾的是,苏秦这次的说秦举动并没有成功,他的连横主张没有被重视和采纳。雪上加霜的是,苏秦的钱财被用尽,他陷入穷困潦倒的状况中,因此,只能无奈返乡。
苏秦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的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以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也不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然而,苏秦并未被说秦的失败与家人的冷漠所打倒。他振作起来,开始重新阅读他所有的书籍,并认真研究书籍中的内容,感叹财势对一个说客的重要性。苏秦刺股令人感慨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可见苏秦为自己的成功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在一年之后,苏秦终于完成研究,决定重新开始游说那些国家的君主。苏秦首先前往燕国拜见燕文侯,向燕文侯详细分析了燕国在当下所面临的形势,并建议燕文侯与赵国联合。燕文侯听取了苏秦的建议,并资助苏秦前往赵国游说赵王。到了赵国之后,苏秦拜见赵王,提出赵国与其他国家联合抵抗强大的秦国,以此获取自身的安全,并详细分析了他提出这个主张的理由。赵王听完了苏秦的想法后,采纳了苏秦的意见,并资助他前往其他国家进行游说。之后,苏秦在各国君主的支持此下循序游说各国,最终达成了六国缔结联盟的目标,登六国相位,执六国相印。
之后,他再一次回到了家乡,一改之前的落魄失意。这次苏秦的回乡算是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了。回家后,等待苏秦的不再是冷漠的相待。家人们也一改之前对待苏秦的冷漠态度,父母扫榻相迎,甚至奏乐摆酒席,还特意去郊外三十里的地方等待他的到来。妻子在苏秦面前也不再爱理不理,嫂子也从之前的趾高气昂变成了卑躬屈膝。对于这些变化,苏秦再一次感叹世态炎凉,因为有了权力和财富彻底改变了家人对他的态度。
总起看来,本章是把捭阖延伸到思想领域,中心是论述心灵的捭阖和言说谋略。怎样审时度势的去把握“开合”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