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通过乳腺癌患者增强磁共振影像资料,无需穿刺,便可精准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型分类;基于数字病理图像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一张小小的病理HE染色切片,数小时便可明确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和关键治疗靶点……”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团队和合作者一起,通
学历,对于医生来讲有多重要?这省发文,学历不达标者,清退!9月4日,贵州卫计委、教育厅、财政厅、中医药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印发《贵州省2018年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提升工作,对年县、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医务人员
当今生物医学的发展已由传统基于症状的治疗模式,向以信息为依据的精准诊疗模式转变,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反映并引领着临床医学的进步。荧光成像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无辐射危害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王强斌课题组接受《美国化学学会—纳
医学图像特征点配准是医学图像分析和处理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常用的特征点描述主要包括点集、特征曲线和特征曲面等。点集能够很好地描述任意维度和形状,但在点与点之间却很难建立对应关系;特征曲线和特征曲面通过点集拟合得到,在拟合的过程中使用样条插值的方法舍弃一些异常点和离群点,从而提高了配准
近日,由华中科技大学谢庆国团队自主研发的一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装置被送到芬兰国家PET中心用于疾病研究和新药研发,这是该中心首次使用来自中国的PET设备。这台来自中国的仪器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谢庆国率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具有中国完全知识产权的全数字PET设备。据谢庆国介绍,PET是继
一个化学反应从实验室走向真正的工业生产,这一放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这正是过程工程研究者致力于解决的问题。5月22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期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工程所)以“探究过程工程,点燃科学之梦”为主题举办系列活动,共300余名参观者走进研究所,进行实地参观。
近期,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等对基于统计物理思想的确定性算法求解压缩感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进展,论文于2018年2月28日发表于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综合性学报IEEEAccess上。压缩感知是一种新型数据采集和储存方法,于2004年由陶哲轩等学者提出并引
它是玩转“跨界”的顶尖高手,有人说它好比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一次扫描可以同时获得两种模态的数据,10分钟三床位即可完成全身扫描,同时采集患者组织结构、功能状态及分子代谢信息等多维度信息,从分子水平提供精准“情报”,从而大大提高肿瘤、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早期发现,有助于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磁共振波谱成像介绍:核磁共振波谱成像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影像学检查方法,是80年代初才应用于临床的医学影像诊断新技术。它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磁共振波谱成像
华大智造(MGI)和10XGenomics公司同时宣布BGISEQ-500RS与10XGenomics设备的linkedreads技术和单细胞转录组建库技术兼容。2018年1月8日,在中国深圳和美国普莱森顿,华大智造(MGI)和10XGenomics公司同时宣布BGISEQ-500R
医疗专家演示三维影像导航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供图11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科学学院、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的“三维影像导航手术机器人整机系统研发项目”正式启动。此项目也是2021年度武汉市“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攻关项目之一。机器人做手术、“阿尔法狗
4月3日,广东省肿瘤介入诊治联合重点实验室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揭牌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滕皋军受聘成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席科学家、介入医学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安明出席活动。揭牌现场。受访者供图肿瘤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升肿瘤诊疗水平意义重大。广东省肿瘤介入诊治联合重点实验室以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20+8”现代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高地。12月2日,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授牌仪式在第八届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暨2022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周上举行。高端医疗器械是国之重器,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更是国家战略。
患儿男,2岁,因“左小腿肿物2年,近期肿物明显增大”入院。查体:左侧小腿后侧可扪及50mm×50mm×30m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局部皮温正常。超声:左侧腓肠肌内见94mm×69mm×31mm实性低回声肿物(图1A),分叶状,边界欠清,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可见混杂片状中等回
各有关单位: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市科技局会同重庆市科技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将社会捐赠资金用于组织实施科研项目,项目纳入市级科研项目管理。现启动2024年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和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庆市科技发展基金会)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
原标题:介入类导丝推送力检测方法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治疗。也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的方法。介入导丝是介入手术的常用的器械,任何的腔内手术都需要有一根导丝作为引导,市面上目前
什么是闪烁晶体?闪烁晶体到底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词,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闪烁体是一种当被电离辐射激发之后会表现出发光特性的材料,是将高能转换为可见光的一种典型光电转换材料,可用于辐射探测和安全防护,通常在应用中将其加工成晶体,称为闪烁晶体。在医学上,闪烁体是核医
11月7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施尔畏参加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四季度学习暨民主生活会。中科院上海分院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李正华也参加了会议。宁波材料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四季度学习暨民主生活会的主题
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热映像的计算机图像分割算法,可使计算机迅速识别出物体的外形,即便其发生扭曲或轻度变形也不会受到影响。该技术将使机器视觉与人类视觉更加接近,可广泛应用于图像搜索、医疗影像以及无人机制造等多个领域。详细研究结果将分为两篇论文,在6月21日至23日举行的IEEE(美
6月18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分子影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及分子影像高峰论坛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搭建分子影像平台,促进合作研究应用。大会得到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超声医学分会、核医学分会、以及中国光学学
IT之家7月23日消息,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据央视新闻,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已于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制成功并实现量产,不但解决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在胸腹部的放疗过程中,肿瘤的位置受到呼吸运动与肠道非自主蠕动等的影响而随之发生变动。为确保肿瘤在各种运动状态下均能得到有效治疗,临床操作经常选择放大照射范围。然而,这导致正常组织受到不必要的辐射损伤。因此,为了确保射线能精确对准并跟随肿瘤,从而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精确的肿瘤定位与跟踪技术显得尤
4月12日,在上海举办的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东软医疗推出全新一代全数字化核医学成像设备——NeuEra系列PET/CT,在核医学心脏领域临床应用方面又取得新的突破。2023年8月,国家先后出台了《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
“通过眼科图像采集和图像的智能化分析,团队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筛查模型,对多个社区人群的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准确率达75%。”6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智能医学影像(iMED)团队赵一天研究员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通过深入分析和挖掘眼睛结构变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可潜在形成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