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方法验证是确保某检验方法得出的结果可以持续准确地反映所测产品特性的书面证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第十二条规定,检验方法应当经过验证或确认;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本文结合平时工作实践谈谈对检验方法验证的体会。
哪些情形下,检验方法需要验证或确认?
对不需验证的检验方法如《中国药典》方法和其他法定方法,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及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是为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最后一道关卡而设定的,通常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的限度检查、杂质的定量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溶出度与释放度以及含量均匀度等。
对于仅需按照日常操作即可完成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重量、装量、PH值、密度、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等。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回收率、检测限、定量限、线性(检测结果与被测物浓度呈正比关系)、耐用性(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结果受影响程度)等。
如何做好检验方法验证?
按照GMP附录确认与验证及《中国药典》附录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要求,验证程序为起草验证方案、批准验证方案、进行方法验证、评估验证结果、起草验证报告、批准验证报告。以下逐一介绍各项验证内容的检验方法:
·专属性
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鉴别反应: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呈正反应,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阴性反应。
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在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杂质能否分离和检出。在杂质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方法或药典方法进行比较。含量测定方法应比对两种方法的结果,杂质检查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准确度
准确度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比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用含已知量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或用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按标示量的80%、100%、120%配制三个浓度的溶液,每个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
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用已知量的对照品进行加样回收率测定,即向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量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精密度
精密度指在规定的测定条件下,同一份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规定范围内,设计3种不同浓度,每种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采用至少9份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取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测定6份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之间进行的检验方法转移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检测限
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药品的鉴别试验和杂质检査方法,均应确定方法的检测限。
直观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信噪比法: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检测的被测物的最低量。
·定量限
定量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符合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方法同检测限。
·线性
线性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检测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的浓度直接呈比例关系的程度。
可用同一对照品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取对照品,至少制备5份不同浓度的供试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耐用性
·范围
范围指分析方法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要求时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及其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景德镇市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