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在新检测标准投入使用前进行验证时首先需要对新检测标准的文本进行分析评价,以评估实验室所拥有的人员、设备、方法、试剂材料和检测环境等资源条件是否满足检测标准要求。当评估结果为上述资源条件能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后,还需要验证实验室是否已经具备准确执行该检测标准的技术能力。对化学检测实验室,需要通过技术试验,证实实验室检测人员完成的方法标准曲线、检出限、回收率和精密度等检测技术指标是否已经达到检测标准的要求,关键的技术指标判定可以参考本文表1~表3给出的信息。
1.2、方法确认的步骤
实验室当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时,首先应进行实验,优化确认检测方法的技术路线和各项技术参数,如果是定量检测还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当技术路线和技术参数确定后,还应通过标准物质、或与经典方法比对、与外部实验室比对等方式完成对非标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评价,并依据ISO/IEC17025:2005标准第5.4.4条款注释a~k条款的规定完成非标方法的文本编写,通过技术审批,在使用前还应该告知客户。在非标方法的技术确认中,除了方法标准曲线、检出限、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技术指标外,还需要完成方法的特异性、抗干扰性、耐用性试验,定量检测还需要完成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非标准方法投入使用后如果在技术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也同样涉及到非标方法的变更。这就需要实验室重新按照新的非标方法确认的步骤完成上述的确认工作,在新的非标文本中对变更的技术路线及参数做出修正,并通过技术审核和告知客户。
2、以化学检测方法为例,讲解方法验证与确认
从方法验证与确认参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论证角度看,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的技术指标可分为方法的校准曲线、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正确度)试验。而非标方法的确认技术指标除了方法的校准曲线、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正确度)试验以外,还需要进行方法的特异性、耐用性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等确认。
2.1、方法的校准曲线
2.2、方法的回收率
方法的回收率代表了测试人员操作检测过程所获得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考虑到被测物的浓度水平会影响到回收率试验结果的高低,因此,在进行方法的回收率验证试验时,对于禁用物质,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LOD)、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
对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最大化学残留量,回收率应在方法LOD、MRL、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未制定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LOD、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每一水平做双平行。可参考表1给出的数据进行回收率结果的评价。
2.3、方法的精密度
方法的精密度代表了测试人员操作检测过程所获得测试结果的稳定水平。在进行方法的精密度验证试验时,对于禁用物质,精密度试验应在LOD、两倍LOD和十倍LOD三个水平进行;对于已制定MRL的,精密度试验应在LOD、MRL、选一合适点三个水平进行;对于未制定MRL的,精密度试验应在LOD、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三个水平进行。每一浓度水平的重复测定次数>6。精密度测试的结果可通过实验室内的变异系数(CV=标准偏差/平均值)来表达,标准偏差s可通过贝塞尔Bessel公式计算得到,并可参考表2给出的数据进行精密度结果的评价。
2.4、方法的准确度
方法的准确度又可称为方法的正确度,指的是重复分析标准物质(实物标样)或水平测试样品,测定的含量经回收率校正后,得出测定值与真值的偏差范围。可参考表3给出的数据进行准确度结果的评价。
2.5、方法的特异性实验室在使用非标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时,有必要对使用方法的特异性进行确认,因为仅仅基于色谱分析的技术手段不能准确地区分同一分子量的物质(同分异构体)。对于能够准确定量检测的方法要保证检测的结果准确性,避免异构体结果的误判,因此就应该根据待测物的化学结构信息、使用分子光谱等技术才能满足方法的特异性。方法的特异性确认可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1)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再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确证;2)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再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确证;3)免疫亲和色谱分析结果再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确证;4)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再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确证;5)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再用免疫层析分析技术确证。
2.6、方法的抗干扰性和耐用性实验室采用的非标方法应具有对测试过程中可影响测试结果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当测试条件发生细小变动时,方法可具有一定的保持测试结果不受影响的耐受程度,方法的技术条件应满足最大的波动影响,并且设备、试剂、操作过程等应具有尽可能广泛的适用性和耐用性,不宜具有严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