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我们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后来还增加了纪念屈原等一些历史人物的纪念意义。

端午节有哪些寓意

端午节五彩绳什么时候戴合适

在端午节的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彩绳。系线的时候,孩子不能开口说话。而一些已婚的男人也被妻子逼着戴上彩绳,很多男子担心被别人看到笑话,就悄悄系在脚踝上。

五色绳一直要系到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有些地方是端午节后下第一场雨时,摘下抛到河里,让它随雨水冲走。

一些妇女朋友,则喜欢把五彩绳折成方胜,也就是类似中国结的吉祥寓意纹样。像是打算送长辈尊长的,很多人则会用五彩线,绣绘成各种各样的日月星辰乌兽等物,不过这种绣绘肯定是比之前的复杂的多。

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

“五月初五插艾子”是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俗。那么,端午节门头插艾的来历如何呢这就众说不一了。民间有一种说法是“燕王扫北”时留下的风俗习惯。

河北民间有这样的一种传说,就是燕王来到河北之前,民间风传他杀人不眨眼,所到之地鸡犬不留。有的人信以为真。这一年燕王来到保定府管辖的雄县境内,看到一个农家妇女身上背着包袱,怀抱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手拉一个二三岁的小男孩。他感到奇怪。

于是燕王就上前问农妇为什么要这样,那位大嫂回答说:“这大的是我邻居的孩子,他爹被抓去修城墙累死了,妈在家病死了,丢下这个可怜的独苗,这小的是我的亲生,万一出了事,我要舍去小的保大的。”

燕王一听,对位农家大嫂的高贵品德十分敬仰。于是和气地说:“你爱邻居的孩子,我爱天下的百姓,只要有爱心,怎会遇到杀人呀”说话间,见路旁长满了艾苗,便伸手拔了两棵。递到大嫂手里,并嘱咐:穷人门上都插上艾子,有这个记号,穷苦百姓就不会遭伤害。

这个妇人照燕王的话做了,一夜之间,千家万户的门旁都插上了艾子。第二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燕王在这一带打了大胜仗。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便每年端午节插艾,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在民间却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艾是一种多年草本植物,揉之有香气,茎、叶含有芳香油,可用作调香原料,也可用来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每年端午节,时已入夏,蚊蝇等,害虫滋生猖撅,门旁插上艾子,有避瘟驱虫之效。应该说,这是一种值得继承的良好卫生习惯。

吃粽子的寓意介绍

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的寓意

1、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纪念屈原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屈原是战国时楚人,当他看到国家将亡时,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将米饭撒到江中,防止鱼虾侵害到屈原。于是有了端午节,有了龙舟竞渡,有了吃粽子。另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版本,是说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敌在江中追赶他的小船,将他杀害后,装在麻袋中深入江底。为了掩饰罪行,伪作了“怀沙”一篇遗文,传言屈原是自杀。但老百姓心中有数,于是也有了端午节,划船是暗示小人们追杀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将屈原捆绑并投入水中。

3、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4、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5、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包粽子的叶子叫什么

粽叶分多种,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使用的种类各不相同,常见的为芦苇叶、箬叶;以及种类繁多的其它粽叶,如:桂竹叶、月桃叶、芭蕉叶、荷叶、粽巴叶、竹笋壳等。

THE END
1.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在春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https://www.meipian.cn/30t4ltnq
2.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端午节简介接亲网二、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73098
3.端午节的由来降养生1亲子首页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3、端午的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https://m.pcbaby.com.cn/x/116/525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