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春节,大家往往想到这是个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正式用“春节”命名农历正月初一,其实是上世纪初才发生的事。早在清末时期,废除农历改公元纪年。
最早的历史记载中,并没有春节这个概念,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尧舜年间,但那时的春节不在正月。到汉武帝时期才确定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一直沿用至今,但当时被称作“上日”、“元日”等。
它的出场,关联着人类历史上一次开天辟地的政治事件。
据《尚书》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上古时代,尧帝选择在一年之始的正月初一,在太庙中把帝位交到并非自己子孙的舜的手里,这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禅让,让整个人类文明史如沐春风。
1912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宣布中国改用公历,把新年、元旦之名强行派给了公历一月一日,还试图将贺年、祭祖、贴春联等活动转移到阳历元旦。但是强扭的瓜不甜,大家只想和自己的心上人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正月初一仍是民众心头最爱的那颗朱砂痣。
没办法,后来经袁世凯批准,就形成了延续到现在的元旦春节双新年并存的格局。所以中国人过春节其实才100余年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农历曾被明文禁止,但民间公历、农历并行的二元历法经久不衰。翻开近代历史,从民国起,春节不止一次被限制、取缔、查禁,但历史证明,农历新年这种深入民族血脉的节日不是想禁就能禁,在愈加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更有理由欢欢喜喜过好中国年。
其实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已经废除多时。
02春节和立春有何区别?
春节是正月第一天即正月初一,而农历的日期比如初一十五这些,是月亮说了算:每当月球奔跑到地球和太阳中间,那一天就称朔日,当月的初一。而节气系统体现的是太阳的运行:把黄道切成24份,每份15度就是一个节气。当太阳走到黄经315度时,即是立春,走到0度时,是为春分。
公历又叫阳历,可想而知它同样是太阳说了算。所以你会发现,来自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日清明与冬至,每年的公历日期都变化不大,清明总是4月4日到6日,冬至总是在12月21到23号之间——节气和公历本来就是一个系统里的嘛。
与农历日期有关的节日,正月初一春节,五月五端午,八月十五中秋,九月九重阳等,就调皮得多,它们的公历日子总是忽前忽后不好捉摸,比如2016年春节还在2月8号,今年就跑到1月28号去了。
我们的农历虽说俗话叫阴历,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它是双轨制的,背后可是有着日月两大势力坐镇哦,它体现了包容和兼收并蓄。
有一种博大精深,叫做农历。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最近一次要等到2262年,也许我们没缘分碰见了。
其实大年三十也有缺席的时候,刚刚过去的2016年就没有年三十。有的年份还会出现两个腊三十!这都是由于农历中闰月的设置所导致的。
03生肖更迭是从春节开始么?
比如说,今年春节1月28号,而立春是2月4号,那2月1号出生的宝宝,是属猴还是属鸡呢?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复杂到专家也各有说法。
以除夕为分界点,那出生在大年初一都算新属相,之前都算上一个,这种计算方法出现得比较晚,最早的记载始自北宋。而据民俗专家的介绍,生肖以立春为标准的方法则起始于商周时代,现在不少黄历、传统的命理学、占卜学等还是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的依据。
《史记·天官书》有云,「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明确了正月朔才是岁首的地位。现在主流的意见,生肖是以春节来界定:大年夜十二点以后出生的宝宝,都应该算新属相。有一种纠结,叫你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