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按照黄帝纪元,2024年乃是第5021年阴历阳历公历年号纪年法

在我国,通行的有两种纪年法:一种是阳历(洋历),也叫公历、新历或西历;另一种叫阴历(殷历),也叫农历、旧历或汉历。

公历纪年法在我国的实行是近代的事情,具体说来就是民国之后才实行的。在民国之前,我们的纪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干支纪年法,一种是年号纪年法。

所谓干支纪年法,就是采用十天干(甲~癸)、十二地支(子~亥)依次搭配而成的六十个不同的组合名称,来表示不同的年份;如:甲子年、戊戌年、庚子年……

年号纪年法,是采用各个帝王就位时确立的年号来纪年,如:洪武六年,道光元年,民国25年……

两种纪年法,最早都是从汉朝起实行的。由于干支纪年法,每六十年就会出现一个名字相同的年份;为做区分,干支和年号纪年法往往配合使用,如“嘉庆三年、岁在戊午”。

无论的年号如何变换,干支如何循环,都是在正月初一、每年的第一天过年。这天的书面语称“元旦”,旦是太阳、元是第一个的意思,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或称元日、元辰、新正、新元、上日、正日、三朝……等等。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将近两千年,直到1912年民国建立、国际通行的公历纪年法才开始在国内推行。孙中山先生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表明与西方接轨、彻底和封建时代划清界限,孙先生上任临时大总统后,就废除阴历(即农历),宣布: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黄帝纪元是哪一年?所谓的黄帝纪元,即以黄帝即位之年为黄帝纪元元年,具体是公元前2697年。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就是公历的1912年1月1日。2024年,就是为黄帝纪元四千七百二十一年(另有学者认为:黄帝纪年的起点为公元前2997年,按这种说法2024年为黄帝纪元5021年)。

孙先生宣布这个消息之后,按照当时的民众理解,元旦就是过年、孙先生这话就是要大家在这天过年啊!可是,这样实在是“匆匆、太匆匆”,大家事先一点儿准备也没有、怎么过呢?

好吧,既然过年来不及了,那大家就准备一下,热热闹闹地过个元宵节吧!十五天之后,很多人都准备着要过元宵节了,结果发现月亮还没有准备好,阳历1912年1月15日当天是阴历的十一月二十七日,月亮要再过十八天才会圆!

当时的问题还远远不只这些。不过,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做了没多久,就换袁世凯了。袁世凯的内务总长朱启钤针对过年的问题、提了个改革方案,提出一年设置春节、夏节、秋节、冬节四个节日。袁世凯批准了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全国实行。接下来,在中国人的节日里、才出现了“春节”的名称。

此后,中国传统的元旦就成了“春节”,而每年阳历的1月1日、取代了以前的阴历正月初一,成为元旦。

袁世凯之后,民国“城头频换大王旗”,直到后来蒋介石掌控了民国大权,才算稳定了下来。之后,蒋介石先生决定继承孙先生的遗志、坚定推行“国历”(阳历)。1928年12月,国民党中执委通令全国,“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

为了贯彻这条禁令,在春节期间,蒋政府严禁民间贴春联、燃烟花爆竹、互相拜年等民俗。同时,蒋政府还让蔡元培等一大批社会名流进行“移风易俗”的宣讲。但是民间并不买账,还是在阴历的正月初一过年。

THE END
1.我国的农历属于是什么纪年法我国的农历属于是干支纪年法,中国农历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成为农历的纪年,干支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有十个,https://edu.iask.sina.com.cn/jy/2MyJ2QFBIKR.html
2.算法系列之二十:计算中国农历(一)农历算法本文介绍了中国农历的历法规则,包括阴阳历的结合、天干地支纪年法、闰月的设置原理以及农历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农历以月相为基础,通过置闰月协调与回归年的差异。天干地支纪年法通过天干(10个)和地支(12个)组合,每60年一个轮回。农历的闰月依据“十九年七闰”或更精确的“中气置闰”法来确定。农历年始于冬至,通过https://blog.csdn.net/orbit/article/details/9210413
3.中国传统历法戊戌年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本文揭示了这一纪年法的计算原理及具体步骤。 开始使用 已被使用2次 如何计算甲子月份:中国传统历法解读 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中国传统历法计算甲子月份,详细阐述了干支纪年法与农历月份结合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理解这一传统时间记录方式的智慧。 开始使用 已被使用2次 智https://www.zaixianjisuan.com/tag/44811
4.陈广忠:再论二十四节气的排序中国古老的、泽惠至今的二十四节气纪年法,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其一,二十四节气纪年法可以同任何的古今、中外纪年法搭配。中国古今有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干支纪年法、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颛顼历、秦历、鲁历、王公纪年法、阴历、阳历、阴阳合历、公历、农历等,还有宗教历法、佛历、道历、少数民族历https://www.ihchina.cn/art/detail/id/2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