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减值测试中公允价值与在用价值之辩金证资产评估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在用价值”翻译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部分会计师和评估师产生了严重误导,导致目前在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和专业技术层面普遍出现问题;但既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明确规定并使用了这样的专业术语,在其尚未做修订的情况下,任何关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表述,都应当只能代表“在用价值”,不应当再理解为其他意思,因为准则的内容不能产生歧义;

2.商誉减值测试的两种方法本质上是公允价值和在用价值(即所谓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两种价值类型的区别,具有截然不同的假设前提和使用条件,绝不能互相混淆;

3.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明确规定了公允价值应当采用估值技术进行计量。商誉减值测试中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可以采用收益法或市场法;收益法是一种基于税后口径和公开市场假设下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技术,而在用价值(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一种价值类型,通过基于税前口径和非公开市场假设下的现金流折现技术计算得出;将两者等同、互相替代或者非此即彼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4.公允价值的优先度高于在用价值;除非能够证明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或者为了保持历年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一致性,否则不可以无理由跳过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而直接选择在用价值(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商誉是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这个定义,主要基于商誉的确认及会计计量。从本质来讲,商誉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够获得高于正常投资回报率所形成的价值,或者简言之就是能够获得超额收益能力的价值。

在2006年之前,我国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是进行摊销;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渐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2006年以后,我国会计准则对商誉不再进行摊销,而是改为了计提减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第二条,公允价值是指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这个定义,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IFRS13—FairValueMeasurement)[1]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是完全一致的。

公允价值的实质是一个单向的脱手价格。事实上,公允价值是会计上的计量属性,在资产评估领域的价值类型中,更多谈论的是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指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强迫的情况下,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公平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2]。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交易能够达成,那么公允价值基本能够等同于市场价值。

在一些国外的学术著作里,一般会将两者进行统一,统称为“公允市场价值”(FMV:FairMarketValue)[3]。

基于减值测试准则出台背景的限制,我国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提及“在用价值”这个概念。在2006年我国颁布减值测试准则时,将“在用价值”翻译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并保留至今。

正是这种不贴切[6]的翻译,忽略了在用价值和公允价值在基本术语上的层级并列关系,弱化了在用价值中“在用”这两个字的属性,尤其是将一种现金流折现技术直接用于命名一种价值类型,造成以下结果:

I.部分会计师和评估师未认识到我国会计准则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实际上指代的是在用价值,未认识到确定可收回金额两种方法的区别实际上是公允价值和在用价值两种价值类型的区别;

II.部分会计师和评估师将减值测试准则中的“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完全割裂,认为:收益法这种估值技术就是指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而公允价值只能从活跃市场中直接获取[7],不能采用估值技术进行计量。

需要说明的是,处置费用是一项直接费用,亦即不应当包括可有可无的费用或者锦上添花的间接费用。另外,根据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8]以及Wiley出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与应用2018》[9],处置费用中也不应当包括所得税费用和财务费用。

税前折现率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实际上无论是用WACC还是用CAPM作为折现率,其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参数均是税后口径,也就意味着在目前通行的计算折现率的方法下,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税前的说法。

安永在“ImpairmentAccounting–TheBasicsofIAS36ImpairmentofAssets”中也有类似的表述[12]。

我们认为,税前折现率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税后折现率换算得出。至于换算的方式,目前有评估行业内专家认为应当采用(税后折现率)/(1-T),许多中介机构也普遍如此换算。尽管在理论上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但这种方式确实能够较为便捷的计算近似的税前折现率。当然,对于税前折现率的迭代计算,其实也并不存在特别的技术困难,本文中不再加以赘述。

为避免不必要的歧义,以下使用“在用价值”替代中国会计准则中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上文所述,将“在用价值”翻译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准则的阅读者和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1.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优先度高于在用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八条规定,“……企业按照上述规定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AS36—ImpairmentofAssets)中的表述则为:“Iffairvaluelesscostsofdisposalcannotbedetermined,thenrecoverableamountisvalueinuse”[13]。

根据准则的表述,商誉减值测试中对公允价值和在用价值的选择应当是有优先度之分的。主要在于:

I.首先,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公开市场假设下的资产出售价值,代表了资产的最佳利用状态;而在用价值反映的是资产基于现有状态下管理层预计的业务计划,代表了资产的内部使用状态。

II.其次,公允价值近年来已日益成为最为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由于公允价值能更真实、全面的体现会计收益,更加符合配比原则,有利于企业资本保全和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在国际会计准则层面越来越多的将公允价值运用到非货币资产的计量之中。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进程中,也逐渐检讨历史成本计量的缺陷而愈加重视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例如,新准则中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等,均体现出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程度。

因此,结合资产减值准则的原文表述,在能够可靠计量公允价值的前提下,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优先度理所当然应当高于在用价值。这既体现了最合理的资产价值测算方式,也符合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趋势。

I.首先,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测算资产的公允价值/市场价值;反而是在用价值,由于完全基于管理层的内部预测,理论上并不需要中介机构介入;倘若对资产组(组合)在并购基准日以及并表日(开展合并对价分摊)时可以通过估值技术测算出公允价值/市场价值,何以在商誉减值测试日就无法测算公允价值/市场价值?

进一步而言,从估值假设前提的角度出发,采用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应当将“公开市场”作为根本假设前提;而采用在用价值时,在评估报告中把“公开市场”作为假设前提则是错误的。

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的资产都是可以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例如一些军工资产或者特别定制的机器设备,本身并不存在公开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该些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退而求其次采用在用价值进行减值测试。我们认为,这恰恰也是国际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测试中额外加入在用价值的重要原因,在美国会计准则中就一律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资产减值测试。但是,应当说绝大多数资产还是存在于公开市场,其公允价值也可以可靠计量,那么根据准则的要求,没有理由直接采用在用价值开展减值测试。

我们推测,目前很多直接采用在用价值开展商誉减值测试的情形,主要还是因为看到了“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这几个字,误以为这是唯一采用现金流折现技术的方法,而同时又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不甚理解。

2.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层次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均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输入层次:

I.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格(可观察的输入值);

II.活跃市场中的资产市场价格(其他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

III.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可观察的输入值)。

需要说明的是:

I.首先,由于成本法不能够反映从使用或处置资产中所能收回的经济利益[16],也与商誉的初始确认过程不兼容,所以成本法不能用于商誉的减值测试,但可以用于其他资产(组)的减值测试。

II.其次,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规定的现金流折现方法叫做“收益法”(IncomeApproach),不是叫“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前者是一种估值技术,后者是一种价值类型,且应当更为准确的称为“在用价值”。采用收益法计量公允价值,与计算在用价值均基于类似的现金流折现技术。除非能够证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所规定的所有方法均不能可靠计量公允价值,或者除非为了保持历年来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一致性,否则在准则对采用两种方法存在孰先孰后的明确表述的情况下,没有理由跳过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而直接计算在用价值。“Itisalmostalwayspossibletodeterminefairvaluelesscoststosell”[17]。

IV.最后,哪怕采用公允价值测算可收回金额的结果属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第三个层次,其优先度依然高于在用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本身就包括了在缺乏销售协议或者活跃市场交易等可观察输入值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估值技术测算公允价值的情形[19]。

如上所述,收益法计量公允价值,和计算在用价值,均基于类似的现金流折现技术,但两者在假设前提、模型、参数、口径等方面不相同。

1.采用收益法计量公允价值

I.以公开市场为假设前提,代表市场参与者的普遍预期;

II.采用税后现金流和税后折现率[20];

III.可以考虑现有资产的重置、改良和扩张性资本性支出;

IV.可以考虑永续年并采用永续增长模型;

目前,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未见类似的明确表述。

2.计算在用价值

I.不能将公开市场作为假设前提;

II.必须采用税前现金流和税前折现率[21];

III.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22];一般只考虑资产项目在简单维护下的剩余经济年限,即不考虑资产项目的改良或重置[23];

IV.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以及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24];

V.预测期一般最多涵盖5年[25]。

在资产评估师的考试教材中,则更为明确的列示了以收益法计量公允价值以及计算在用价值之间的差异[26]:

由此可见,将收益法计量公允价值和计算在用价值混为一谈、交错使用或者不严格遵照准则所设定的假设前提,均是原则性错误。尤其是对于评估师而言,价值类型的正确选择极为重要,应当是开展评估业务的根本基础。

I.在用价值是以资产组的当前状况为基础[29],在未来只能考虑简单、有限的维护,不能考虑重置或改良的资本性支出,这是在用价值的基本出发点。

II.会计准则中还明确:“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30]。既要考虑最终处置,还要以资产当前状况为基础,显然只能是有限年。

当然,正如同采用收益法估算企业价值一样,会计师或者评估师在使用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计算过程中如果考虑扩张性资本性支出,应当获得相应的依据。

企业在并表日确认商誉初始金额的时候,一般会开展合并对价分摊(PPA)。在合并对价分摊过程中可能因为部分经营性长期资产(例如土地)在公允价值计量下的增值,在合并层面对应产生一块金额不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的内容近年来已经多次修订,但中国会计准则中的减值测试准则自2006年发布以来没有随之更新,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产生了一定的不一致性,导致一些国际上已经公认的减值测试理念和方法在目前的中国会计准则中缺位。

2.其次,我国于2014年才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但减值测试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表述并没有与之衔接,两个准则之间就公允价值的一致性并没有像国际会计准则那样(下图)予以明确的索引,导致目前有一些会计师和评估师在开展商誉减值测试时完全不理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适用性。

(二)建议监管部门以准则为依据,适当约束自媒体开展似是而非的讨论

一般而言,已经上升到准则层面的执业标准,就不太适合自由解读了。特别是当这些自媒体的言论也影响到监管部门在技术层面的执法判断时,便会产生负面影响,引起执业恐慌。这一点是我们比较担心的。

参考文献:

[1]IFRS13,AppendixA,KeyDefinitions

[2]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第四条

[3]例如:JayB.Abrams,QuantitativeBusinessValuation,Wiley2010

[4]IAS36.6,KeyDefinitions

[5]《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六条

[6]我国于2006年颁布减值测试准则,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则是在2014年颁布,这也导致了对不同价值类型的理解没有一步到位。但是,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认真阅读、思考和理解准则含义,包括认真研读国际会计准则,是开展执业活动的基本要求

[7]这种观点的自相矛盾之处在于,就A股市场而言,所谓在活跃市场上所能获取的公允的交易对价,绝大多是恰恰就是基于收益法等估值技术予以确定的

[8]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P.107,人民出版社2010

[9]SalimAlibhai,ChristopherNaidooetc.,InterpretationandApplicationofIFRS2018,P.236,Wiley2018

[10]IAS36.55

[11]ShannonP.Pratt,RogerJ.Grabowski,CostofCapital,P495,Wiley2010

[13]IAS36.20

[14]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第十八章减值测试),P.18068,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15]IFRS13:62

[16]IAS36.BCZ29

[17]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第十八章减值测试),P.1807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18]《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第二十四条

[19]SalimAlibhai,ChristopherNaidooetc.,InterpretationandApplicationofIFRS2018,P.238,Wiley2018

[20]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第十八章减值测试),P.1807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1]《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三条

[22]《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二条

[23]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第十九条

[24]《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二条

[25]《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一条

[26]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实务(一)》(2018年资产评估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P.24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27]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第十八章减值测试),P.1808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9]《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二条

[30]《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九条

[31]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第十八章减值测试),P.18128,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32]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第十八章减值测试),PP.18115-1811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THE END
1.《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规范》LY/T2492—2015)对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应缴纳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进行测算,说明测算依据、测算标准和测算结果。 依据使用林地因子调查表,根据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有关规定的征收标准分类,测算森林植被恢复费,并汇总合计项目使用林地应缴纳的森林植被恢复费总额。 10成果编制与要求 https://www.ipo3.net/show_company_data2.asp?id=1092
2.郓城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参考标准和测算依据》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指导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的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和国家、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要求,特制定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 http://www.cnyc.gov.cn/2c90808483d171790183e4d0219b0002/2c90808483d171790183e8b5ce440007/1711299066413064192.html
3.高等学校物业服务费用测算规范为落实《高等学校物业服务规范》要求,适从高校后勤改革与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依据国家相 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组织规定,有序推动高校物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相关重 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广泛调研论证编制本文件,用于指导高等学校物业管理项目的预算、招投 标费用测算及其相关活动。 本文件旨在保https://www.sctbc.net/info/1745/18022.htm
4.GB/T35727—2017《中低压直流配电电压导则》解读中国国家标准GB/T 35727—2017《中低压直流配电电压导则》的制定,明确了直流配电的电压等级这一供电模式的核心要素,对直流配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标准制定的背景,对中压直流标称电压、低压直流标称电压、允许电压偏差范围等参数的选择依据进行了分析说明。提出以负荷距为指标的直流配电系统供电模式分析方法,将电压http://www.aeps-info.com/aeps/article/html/20190312009
5.有源医疗器械电磁兼容EMC的测试标准测试项目以及测试方法通信设备电磁兼容主要依据标准 三、辐射发射(辐射骚扰)试验 3.1定义 3.2试验目的 3.3试验设备及必备条件 3.4试验方法及配置 3.5举例 四、何为分贝 4.1众人眼中的分贝 4.2分贝的来龙去脉 4.3如何定义分贝? 总结一下: 4.4 dB在EMC测试中的应用 4.5 dB的计算公式 https://blog.csdn.net/chenhuanqiangnihao/article/details/130973077
6.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分标准高新技术认定(二)各单项指标的测算依据 1.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0) 企业拥有的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不含商标)。 □A.6项,或1项发明专利 □B.5项 □C.4项, □D.3项 □E.1~2项 □F.0项 [说明] https://www.liketm.com/gaoxinjishu111227.html
7.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全区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桂政发测算最低工资标准是根据《最低工资规定》,采用通用测算方法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主要涉及的数据有:2018年广西城镇居民最低收入组人均消费支出、人均食物费用、恩格尔系数、赡养系数,2017年和2018年我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18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GDP总量、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等指标http://www.gxhzxw.com/m/index.php/cms/item-view-id-52272.shtml
8.高科祥和工业园一期二次装配工程(施工)招标公告9.2 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广东省肇庆市有关文件规定,投标人考虑自身企业实力,工程实际情况,市场因素及其他不可预见等因素自行报价;9.3 本工程投标报价采用的币种为人民币。9.4 投标报价计算范围和主要依据:(1)招标文件(2)现场实际情况 9.5 投标人应按招标人的招标要求,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市场价格水平自主报价、自行完成https://www.bidcenter.com.cn/newscontent-125938932-1.html
9.东华实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要性及配套金额的测算依据”。 16、更新了“第七章 本次交易合同的主要内容”之“第二节 盈利预测补偿协 议及补充协议”。 17、补充披露了“第七章 本次交易合同的主要内容”之“第二节 盈利预测 补偿协议及补充协议”中的“七、业绩承诺期承诺利润分析”、“八、业绩承诺安 排覆盖分析”。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5072900002795_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