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补硬盘知识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恶补硬盘知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由于技术的发展,硬盘的速度、性能在近几年里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究其根源,硬盘在技术上的突破只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使硬盘的单碟容量更高以能存储更多的数据(此项技术也就是在上面所说的盘片及磁头上下功夫);

采用更先进的硬盘附加技术,以使硬盘的工作稳定性及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正是这样一个思路,如今的硬盘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并将在新世纪里继续得以广泛的应用:

1、RAID(RedundentArrayofInexpensiveDisks)磁盘阵列技术

RAID实际上可以理解成一种使用磁盘驱动器的方法,它将一组磁盘驱动器用某种逻辑方式联系起来,作为逻辑上的一个磁盘驱动器来使用。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成本低、功耗小、传输速率高,可以提供容错功能、安全性更高以及比起传统的大直径磁盘驱动器来,在同样的容量下,价格要低许多。RAID现在主要应用在服务器硬盘上,但就像任何高端技术一样,RAID也在向PC机上转移。也许所有的PC机都用上了SCSI磁盘驱动器的RAID的那一天,才是PC机真正的“出头之日”。

2、PRML(PartialResponseMaximumLikelyhood,部分响应完全匹配)读取通道技术

PRML技术简单的讲就是将硬盘数据读取电路分成两段“操作流水线”,流水线第一段将磁头读取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只选取部分“标准”信号移交第二段继续处理,第二段将所接收的信号与PRML芯片预置信号模型进行对比,然后选取差异最小的信号进行组合后输出以完成数据的读取过程。PRML技术可以降低硬盘读取数据的错误率,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磁盘数据密集度。PRML技术的普通采用,使硬盘的容量、速度、可靠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S.M.A.R.T.(Self-Monitoring,AnalysisandReportingTechnology)技术

由于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硬盘厂商都在努力寻求一种硬盘安全监测机制,S.M.A.R.T.技术便应运而生。S.M.A.R.T.即“自我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它可以监控磁头、磁盘、电机、电路等部件,由硬盘的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对象的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和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一旦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它就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而更先进的技术还可以自动降低硬盘的运行速度,把重要数据文件转存到其它安全扇区,通过S.M.A.R.T.技术可以对硬盘潜在故障进行有效预测,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4、ATA/100技术

对于IDE市场,世纪末可以说是UltraATA/66的天下,它支持最大的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为66.7MB/s。到了2000年昆腾公司联合英特尔等芯片组巨头共同推出了ATA/100标准,在理论上它支持的最大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为100MB/s,同时在处理器厂商、芯片组厂商、主板厂商及硬盘厂商的努力下,ATA/100成了硬盘新技术的主角。但是硬盘的内部传输率就是影响硬盘性能大幅提高的瓶颈所在,尽管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也正在不断的提高,可目前最高也只能达到45MB/S,这就影响了硬盘整体速度的发挥。

需要指出的是,ATA/100虽然需要相应主板的支持,还使用了单独的80芯接口线缆,但是它可以完全向下兼容,能在ATA/33、ATA/66等不同模式下使用。而且接口同样包含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正)特性,这能增加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同时它能检测到数据传送中的错误。

5、数据保护与震动保护技术

硬盘非常怕震动,不管电源是否已经启动,只要硬盘受到了撞击或震动,或多或少总有数据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果处于运转状态的硬盘受到震动或撞击,所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在这方面,原昆腾公司(已被迈拓公司并购)的DPS(DataProtectionSystem,数据保护系统)与SPS(ShockProtectionSystem)技术、西部数据公司的DataSafeGuard(数据卫士)技术、IBM公司的DFT(DiskFitnessTest)、迈拓公司的MaxSafe与ShockBlock以及希捷公司的SeaShield技术使得硬盘可以承受较高g数的冲击,这种技术可以把硬盘因冲击而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的程度,能够对硬盘中的数据有一个很好的保障,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6、厂商独特技术

为了增强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多厂商在自己的硬盘中增加了独特的技术来提升硬盘的质量:

(1)西部数据公司的数据卫士(DataLifeguard)技术西部数据的硬盘里多了一个“DataLifeguard”技术,它实际上运用了S.M.A.R.T.技术。简单地说,DiskLifeguard在硬盘持续开机八小时后,硬盘本身就自动地扫描侦测硬盘内部,如果遇到可能快要产生坏磁区的.部分时,就赶快把些磁区上的数据转移到状况良好的磁区上面,并且做好数据在硬盘上所需的连接。独特之处在于DataLifeguard的所有工作都是硬盘本身就可以启动和执行的,不需要主板或其它工具程序配合,所以用户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工具软件,只要硬盘的电源开着,每隔八个小时DataLifeguard就会做一次扫描、分析与修复的动作。并且DataLifeguard会在硬盘处于Idle(硬盘15秒钟没有任何动作)状态下才会工作,一旦DataLifeguard准备开始扫描、分析与修复的动作时,如果硬盘还有其他的工作需要完成时,DataLifeguard就会往后延长15分钟再开始工作,所以外面不必担心这个功能会影响到硬盘的工作效率。

(2)原昆腾公司的DPS技术

DPS(DataProtectionSydtem)是原昆腾公司提出的另一项新技术,它可以让用户确定自己的硬盘是否真正发生了问题。如果你觉得硬盘有些奇怪的表现,比如不正常的声音、速度突然变慢的时候,就可以用软盘开机并运行DPS程序,让它帮你测试一下硬盘有没有问题。这时它会检查硬盘的S.M.A.R.T.数据缓冲区,以及其它基本的随机检查测试,而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测试绝对不影响到硬盘里面所储存的数据。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就可以判定硬盘是否真的需要送去修理了。

(3)迈拓公司的MaxSafe和ShockBlock技术

MaxSafe是迈拓公司的独特技术之一,该技术提供了ECC错误修正码(ErrorCorrectionCode)功能。所谓的ECC是指以一种复杂的编码算法,当传输一个数据时,额外采用几个位元来当成错误修正的判别码,一旦数据在传输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错误,就可以通过一个错误修正码来修复不正确的数据,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以前在PC-100的SDRAM内存、Pentium

1、容量

2、缓存

由于CPU运算与硬盘读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速度差异,为了解决硬盘在读写数据时CPU的等待问题,在硬盘上设置适当的高速缓存,以解决二者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硬盘缓存与主板上的高速缓存作用一样,是为了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当然缓存越大越好。目前IDE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到2M之间,主流硬盘的数据缓存应该为2MB,而在SCSI硬盘中最高的数据缓存现在已经达到了16MB。

3、转速

5、内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是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这可以说是影响硬盘整体性能的关键,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例如有的硬盘给出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131Mb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16.37MB/s。目前市场上主流硬盘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30MB/s到45MB/s,这比UltraATA/100的100MB/s低多了,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硬盘作为电脑的瓶颈,其病根还在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上。

6、外部数据传输率

1问外部使用环境会如何影响固态硬盘?

答由于没有活动部件,固态硬盘比传统硬盘更加抗冲击和震动。另外,由于不使用磁性存储介质,也不会有被磁化导致数据丢失的危险。因此,笔记本制造商如果使用固态硬盘,可以省去很多的硬盘防震保护配件,进一步节约机身内空间和重量。对于桌面PC来说,使用固态硬盘更是不需要担心任何使用环境问题。

有人问到机场安检透视扫描仪是否会影响固态硬盘,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我并不能给出一个权威答案。但要知道,固态硬盘从物理特性来看和U盘、存储卡、手机中的闪存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应当不需要担心X射线会对其产生影响。

2问如何保证固态硬盘的可靠性?

答首先,闪存是一项成熟技术,经过了长期的实际测试。虽然闪存颗粒有一定的读写寿命,但以目前的技术来说,其寿命已经远远高于实际使用年限。比如,Intel固态硬盘的官方数据显示,无论使用频度高低,它最少也有5年的有效使用期。如果应用频率不高的话还可以再延长5年。另外,Intel固态硬盘内置了ATASMART监控功能,随时可以查看其健康状况。用户可以放心,数据安全绝对是固态硬盘制造商的第一考量。

3问为什么没有3.5寸的固态硬盘?

答最主要的原因是,“合理容量”的闪存从物理规格上来看占不了太大空间,做成2.5寸或1.8寸规格更合适。这里我说的“合理容量”是指能够提供实际应用中足够的存储空间,同时价格较为合理。如果将闪存装满一个3.5寸硬盘位,其价格肯定相当惊人。

很多人可能会对此有误解,认为SSD没有3.5寸型号是因为它只针对笔记本市场。实际上,固态硬盘从未排斥过桌面PC,在台式机的3.5寸硬盘位中安装2.5寸固态硬盘没有任何难度。而且,3.5寸和2.5寸硬盘的SATA接口也没有任何区别。

4问固态硬盘需要整理磁盘碎片么?

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复杂。固态硬盘的数据存储方式和传统硬盘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为了防止频繁读取某存储单元而导致快速老化,固态硬盘往往使用“损耗平衡”机制,将读写各个区块的次数平均化。目前的操作系统对此也没有准备。

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的主要原理是,将那些需要频繁读取的数据放在可以高速访问的地方,很少访问的数据就堆在边边角角。而固态硬盘的原理决定,它能够非常快速的找到任何一块数据。目前的磁盘整理工具对优化固态硬盘的文件系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因此,我的建议是,固态硬盘用户应当禁用自动磁盘碎片整理,也不要手动进行整理。

当然,对于固态硬盘来说也同样存在存储分布的优化问题,只是这个问题在SSD上远不如传统硬盘那么重要。目前,各固态硬盘厂商都在用固件优化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未来也可能会出现专门针对固态硬盘的“碎片整理”工具,不过它需要首先了解各厂商固态硬盘的具体工作方式。

5问固态硬盘会越用越慢么?

答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SSD的寿命周期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它的性能表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碎片问题。很不幸,目前尚无任何方法从外部衡量固态硬盘的数据破碎程度的影响。就像上面说的一样,测试程序也许能够检测出固态硬盘内部存储条理与否的性能差别,但这并不会明显影响用户体验。对固态硬盘文件系统的优化未来还将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

6问Intel固态硬盘支持热插拔么?

答没问题,完全支持SATA规范定义的热插拔功能。

7问当固态硬盘被装满的时候,性能会下降么?

答很好的问题。对于固态硬盘来说,性能和存储数据的多少没有什么关系。无论空空如也还是接近爆满,闪存的损耗均衡管理算法都会照常工作。一些常见文件系统如NTFS、FAT32在空间不足时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但这是软件的问题,和是否使用固态存储没有关联。未来当专门针对固态硬盘的文件系统问世时,可能也会出现硬盘存储数据量多少对性能的影响的例子。

8问哪种文件系统最适合固态硬盘?

在Linux系统中,你可非常简单的通过禁用内核diskIOscheduler模块来对固态硬盘进行优化。由于不存在磁头读写的移位问题,该模块在磁盘读写时进行重新排序对固态硬盘没有任何意义,甚至会降低性能。Windows7估计也会进行同样的改进,只是目前还未公布。

9问固态硬盘RAID0的性能怎样?可以在SSD内部实现RAID0么?

答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固态硬盘的读写本身就是并行进行的,目前Intel固态硬盘使用10条并行通道来访问闪存,一定意义上就相当于内置10路RAID0。

使用多块固态硬盘组建RAID0阵列的性能相当可观,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RAID控制器能够满足其要求。固态硬盘在阵列模式下工作的数据量相当庞大,很多RAID控制器在设计时可能完全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速度。

10问固态硬盘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目前的瓶颈在哪里?

答任何固态硬盘的性能,都是由原始的闪存带宽,损耗平衡算法的效率(固件)以及接口(SATA、PCI-E等)共同决定的。有SATA接口速度卡在那里,闪存性能再强也没有意义。和业界其他厂商一样,我们也将逐步提升固态硬盘性能。虽然不能说固态硬盘在“赶着”SATA-III标准上马,但一旦第三代SATA标准推出,固态硬盘肯定会从中受益。

11问SSD和HDD相比有何优劣?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固态硬盘的性能优势,简单比较数据会让你忽略掉很多东西。

因此,两者的性能区别要视应用而定。操作系统启动主要依赖随机读取小块数据,因此固态硬盘可比传统硬盘快100倍。而在应用程序连续读取大尺寸文件时,固态硬盘的优势就只有2.5倍左右了。

同时,仍有一些应用并不适合固态硬盘,比如大规模数据存档。那些极少访问的数据用闪存来存储显然是一种浪费。另外,在视频播放时使用固态硬盘也不会有任何优势,只要达到视频不卡壳的速度需求就可以了。只不过,HTPC用户可能会青睐固态硬盘的静音和尺寸。

12问为什么大家都用MLC颗粒,SLC不是更快么?

13问固态硬盘的功耗相比传统硬盘孰高孰低?

14问是否存在不同等级的闪存?为什么U盘比同样容量的固态硬盘便宜的多?

答确实,闪存有不同的质量,对应不同的成本,就像CPU一样。U盘一般使用较低档次的闪存,如果你把U盘当作硬盘来使用,我想你马上就能感受到性能差别。另外在可靠性上,优劣闪存的区别也是明显的,高质量的闪存芯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出错几率要低得多。虽然我们完全可以用廉价闪存造出便宜的移动硬盘,但便宜没好货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是明白的。

1.硬盘出现异响;

2.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是硬盘报错,例如“Sectornotfound”;

3.读写数据或是运行软件的时候,硬盘报读盘错误,例如“readdiskerror”;

4.电脑突然蓝屏;

5.无法完成格式化操作;

6.FDISK操作无法完成;

7.电脑运行速度很慢或者很卡

硬盘出现坏道的原因很多,例如,硬盘本身质量问题、使用中维护不当、不正确操作、使用中突然断电、撞击等。当硬盘出现坏道后,应该立刻备份重要数据,然后对坏道进行修复。由于坏道修复操作会破坏位于坏道及坏道附近的`数据,所以应先备份重要数据。

NVMe协议的定义及特点

NVMe,全称为Non-VolatileMemoryExpress,我们拆开翻译,Non-VolatileMemory中文译名为非易失性存储器。

熟悉存储的都知道,存储器根据断电后是否能够存储数据为标准分为易失性和非易失性,我们常用的优盘、闪存卡等存储产品就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当然固态硬盘产品也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了。而此处的Express,就是类似于PCIe中那个e,指的是通道或是规范。

NVMe协议和SATA的异同

SATA是一种物理接口类型,执行的AHCI协议标准,是目前最为廉价和常见的固态硬盘接口,缺点便是有着6Gbps的极限读写限制,无法满足专业领域对于无延时、极致读写的要求。

PCIe实际上是通道协议,在物理表现上就是主板上那些PCIe接口。这些通道协议,属于总线协议,能够直接连接CPU,因而几乎没有延时,成为NVMe标准的绝佳伴侣。而在AHCI标准时代,受制于协议,几乎无法发挥PCIe的实际性能,同时根据传输速度不同,PCIe还可分为X2/X4/X8

M.2接口在固态硬盘领域,更多的是用于和传统的.SATA固态硬盘进行区分的名词。根据主控执行的协议不同,M.2接口又分为NVMe协议以及AHCI协议的固态硬盘。根据协议不同,M.2固态硬盘在性能上也会有着相当的差异。

总结:支持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虽然性能好,但是价格也贵,在接口一样的情况下,主板一定要支持nvme协议!

1、机械硬盘寿命长

2、只要是固态硬盘一定很高端。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很危险,固态硬盘目前分TLC,MLC,SLC三种颗粒,TLC可以达到1000-3000次擦写,MLC3000-5000次,SLC5000-8000次。用不同颗粒的固态硬盘寿命完全不同,价格上TLC已经接近机械硬盘的白菜价,MLC也很亲民,SLC仍旧居高不下,所以选择时候需要注意。

3、120G固态是什么

固态经常会出现120,250,240之类很奇怪的数字,我们知道电脑世界里都是1024进制的,硬盘一向都是1024/1048来算,实际上所谓120之类固态,其颗粒容量仍旧是128G只是厂商为了防止颗粒损坏预留的备用空间,其中某颗粒损坏了,会激活备用空间以延长寿命。

4、固态硬盘损坏过程。

固态硬盘损坏的过程和机械有本质的不同,机械硬盘出现坏道可以通过分区,低格去暂时解决,如果固态出现颗粒损坏,基本上当前颗粒上的所有资料就都没了,而且这种损坏的蔓延也很快,不带屏蔽机制的固态硬盘等于整块报废,而机械还能抢救一下。

5、写入机制。

固态硬盘写入方式和传统机械是不一样的,写入机械硬盘好像写一本书,从左到右,从前到后,顺序写入。而机械硬盘更像一个RAID,是平均写入数个颗粒,降低颗粒的闲置率(前面提到过,长期闲置颗粒会出问题),这样的结果就是固态非常快,但如果出现颗粒损坏,那么等于整块报废。

最后,固态是大势所趋,现在正处在一个过度阶段,混搭是最好的选择,机械硬盘最终还是会退出家用平台。

固态硬盘参数1闪存颗粒

固态硬盘是通过NAND闪存颗粒(U盘都会用到的)来存储数据,因此,闪存颗粒尤为重要。其是由内部若干个储存电荷的Cell(存储单元)组合而成,Cell的种类决定了闪存颗粒的种类;根据Cell的种类,可分为SLC、MLC、TLC颗粒。

(不同种类颗粒内的Cell示意图,0与1代表存储的数据)

SLC:一个存储单元存1bit的数据

MLC:一个存储单元存2bit的数据

TLC:一个存储单元存3bit的数据

闪存颗粒速度排行:SLC>MLC>TLC

说完闪存颗粒的速度,就不得不提一下闪存颗粒另外一大指标-----寿命。SSD的寿命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闪存颗粒的类型,SSD的寿命指标为P/E次数(完全擦写),1次P/E指硬盘完全写满一次并且擦除一次(由于工作原理不同,普通HDD硬盘不存在P/E限制)。SLC闪存多用于企业级存储,其擦写次数能达10万次,稳定性最好;目前25nm的MLC颗粒P/E3000~5000次,TLC颗粒的P/E也有1000次以上,1000次P/E的概念:举个栗子对于100G的'SSD而言,每天写满100G,能用1000天,大概能用三年的样子。专注TLC三万年的三(丧)星,旗下的TLC颗粒的840evo120G网上测试的极限擦写次数竟达3409P/E,写入406.68TB,可见TLC的寿命也不容小觑。

闪存颗粒寿命排行:SLC>MLC>TLC

近几年主控芯片的发展,致使廉价的TLC也开始步入固态硬盘的市场,更多低价格的TLC固态硬盘开始普及,不过TLC的本身的缺陷仍然不容忽视,由于TLC单个存储单元存在8种电压状态,彼此之间容易出错,所以就不能不校验了,速度就由此拖慢,这也与市面上TLC的SSD用旧出现掉速的情况有关。TLC闪存的稳定性也是要考量的一大因素,没有强大的主控支持,也救不了TLC的固态硬盘,要挑一些具有相对成熟的主控芯片的产品。

闪存颗粒价格排行:SLC>MLC>TLC

小结:SLC闪存除企业与某些土豪外,实在不是我们寻常人的玩具。而MLC以其适中的寿命与性能,成为大部分的电脑发烧友、部分设计师、游戏玩家之必备(买买买),将大型单机游戏放进去更有强大读盘buff(增益效果)。而在日常使用中,不强调性能,仅是日常办公需要,看看开机秒数的,或者预算略紧的,不妨考虑下TLC,毕竟老话说得好:再慢的SSD也比hdd跑得快。

固态硬盘参数2主控芯片

主控就如cpu那样,在SSD中负责调度,控制和管理SSD,是SSD的数据中枢,不仅如此主控还负责ECC纠错、耗损平衡、坏块映射、读写缓存、垃圾回收以及加密等一系列的功能。

SSD市面上基本有这几家主控厂商:Marvell,Samsung,JMF,慧荣SMI,Indilinx,SandForce,群联Phison。

Marvell:中高端产品比较容易见到它的身影,其主控稳定,跑分不含水分,可谓中流砥柱,在主控中担当大哥的角色。多数中端MLC产品采用的是Marvell的主控,诸如浦科特,英睿达,镁光。要挑选中高端的SSD,该主控也是不错的选择。

Samsung:三星自家的主控,只用在自家的SSD产品上,配合自家的3DV-NAND闪存,产品的口碑不错。

JMF:主打低端市场,较为低端的主控,特点为性能不佳但便宜,采用此主控的SSD有影驰战将系列等,需求不高而又预算不多者可以考虑。

慧荣SMI:同上,中低端产品较多,相对JMF而言好那么一丢丢,感觉略为中庸吧。

Indilinx:早些年之前,ocz(饥饿鲨)收购了indilinx,研发了自家的独立主控barefoot(目前出到第三代),旗下的Vertex系列和Vector系列均采用该主控,饥饿鲨的主控也是杠杆的。

SandForce:与marvell相比稍差一些,自家独特的压缩算法,对持续读写(持续读写可不是性能的重要指标,后面会提到)有独特加成,跑分或许有些猫腻,不过其压缩算法也提升了SSD的寿命。Intel,东芝,金士顿等都有采用过该家的主控。

群联Phison:同smi主打中低端市场,算是稳定,但是同样的比较中庸。

小结:此处只提供一些主控的口碑作参考,毕竟SSD单看主控还不行,还要配合闪存芯片,注重SSD性能的朋友们买SSD时就要多多留意下主控了,若是日常应用不高的朋友们看看就好oo

固态硬盘参数3接口

SSD的接口分为四种,即SATA接口,mSATA接口,M.2接口(NGFF)以及PCI-E接口。

SATA接口:SATA接口是当下最常见的硬盘形态,外观尺寸基本与笔记本2.5寸普通硬盘(HDD)相当。此类SSD绝大部分采用了SATA3.0接口,其理论最大传输速度为600MB/s;随着技术发展,SATA接口正日益成为阻止SSD变得更快的关键因素。但其具有升级方便、价格相对较低等特点,适合台式机及旧笔记本升级、更换之用。

普通SATA接口的SSD

mSATA接口:mSATA接口的出现,是专门适应SSD小型化的需要,在SSD开始普及的前几年,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由于从普通SATA改进而来,其接口速度与SATA相当;但尺寸则要小许多,以便于安装在笔记本狭小的空间当中,同时不会影响既有SATA硬盘。在接口带宽也成为了瓶颈之时,其逐渐被M.2接口取代。

mSATA接口的SSD

M.2接口:M.2接口(也称NGFF)作为mSATA的继承者,拥有着更小巧、更快速的特点。M.2接口分为Socket2和Socket3两类形态,Socket3接口使用PCI-Ex4通道,理论带宽可达4GB/s,如同火箭。Socket2接口可使用SATA和PCI-Ex2通道,使用SATA通道的同普通SATA硬盘相似,速度上限为600MB/s;而PCI-Ex2最大的读取速度可以达到700MB/s,写入也能达到550MB/s。

价格方面,M.2整体成本比普通SATA硬盘稍高,尤以Socket3产品最为高贵(如三星950PRO);其他产品相同容量下的价格也比SATA形态者多出100~200元。不过现今新型笔记本中,不少都配备了M.2接口,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原有HDD硬盘的情况下进行升级,还是值得的。

【注意①】并不是有M.2接口的主板都支持所有M.2的SSD,还要看主板的M.2支持哪一种通道(SATA通道orPCI-E通道),通常笔记本支持SATA通道较多,台式机所用M.2支持PCI-E通道较多,也有的主板同时支持两种通道。所以在购买前,要查清楚自己电脑的M.2接口支持哪一种通道。

主板上的m.2接口

【注意②】M.2接口SSD具有不同尺寸,长度有30mm、42mm、60mm、80mm、110mm共五种(宽度固定),网上所说的2242即宽度22mm长度42mm的意思。通常笔记本会规定M.2SSD最大支持的长度,这是由主板上固定的螺丝位置决定的(台式机主板有的话一般不受限制),因此购买M.2SSD也要考虑长度哦

PCI-E接口:

PCI-E接口SSD仅能在桌面平台使用,其基于PCI-E4x通道,充裕的带宽使其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以Intel750系列为例,其连续读取速度达2400MB/s,连续写入1200Mb/s(相当于SATA形态SSD的四倍,甚至更多)。只有大中型企业以及一部分土豪可以承受。

一、固态硬盘简介

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都是由主控芯片和闪存芯片组成,简单来说就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其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WwW.PC841.CoM),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存储单元负责存储数据,控制单元负责读取、写入数据。拥有速度快,耐用防震,无噪音,重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领域。

(一)SSD固态硬盘的优点:

第二,SSD全部采用闪存芯片,经久耐用,防震抗摔,即使发生与硬物碰撞,数据丢失的可能性也能够降到最小。

第三,得益于无机械部件及FLASH闪存芯片,SSD没有任何噪音,功耗低。

第四,质量轻,比常规1.8英寸硬盘重量轻20-30克,使得便携设备搭载多块SSD成为可能。同时因其完全半导体化,无结构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各种不同接口、形状的特殊电子硬盘。

(二)SSD的缺点:

第一,固态硬盘成本高目前SSD成本已经大幅下降。128GSSD已经在1000元级别。但是相对机械硬盘,价格还是很高的~而作为笔记本厂商,在将固态硬盘当作可选配件后,升级的费用更是要远高于实际成本,这也就导致了配备传统硬盘笔记本和固态硬盘笔记本之间千元的价差。

固态硬盘寿命计算公式

二、扫清误区

1、固态硬盘速度为什么不是一直在最高速度

答:现在的固态硬盘厂商大多会宣称自家的固态硬盘持续读写速度超过了500MB/s云云,这相对机械硬盘的100MB/s的速度着实是相当可观的。事实上几乎没有任何程序的启动和执行过程是连续读取的,实际使用中只有进行非同盘的复制粘贴操作时,数据的源盘会进行持续读的工作。也就是说把一个文件从D盘复制粘贴到E盘时,D盘就在进行持续读写的工作。

2、要是我的硬盘频繁读写,那么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是不是会不够用,很快报废

答:在一些固态硬盘上大家会见到“芯片标明读写只有10—100万次的读写”。那么如果我应用到数据库之类的,或许读写比较频繁的数据、不是很快就坏了吗,那我们买一块固态硬盘不是很不划算”寿命当然不是像那样,如果不安全的话现在不会应用到航空航天、车载等特殊领域了及恶劣的环境下了!

固态硬盘在原理构造上基本上和我们应用普通机械硬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模拟扇区、模拟磁道等。在固态硬盘内部,最核心的部分就算控制器了,它是整个固态硬盘的核心,里面包括很多构架,比如读写算法、接口定义等。主要影响寿命的就是读写次数,在固态硬盘的算法定义中,修改一次才算一次真正读写。

固态硬盘闪存具有擦写次数限制的`问题,这也是许多人诟病其寿命短的所在。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34nm的闪存芯片寿命约是5000次P/E,而25nm的寿命约是3000次P/E。是不是看上去寿命更短了理论上是这样没错,但随着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写入量。再来一个具体的例子,一款120G的固态硬盘,要写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户夸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写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那么一年就有180次P/E。大家可以自行计算3000个P/E能用几年,相信到那时候,固态硬盘早就被你换成别的什么新奇玩意了。

随着Flash芯片的擦写次数不断提高,寿命也不断的在提高,根据目前一些应用情况来看,一般一块盘的寿命可以达到6年以上,而且控制器的算法也在不断的完善,寿命也从另一个方面变相提高,相信未来寿命还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SSD固态硬盘优化

1、刷官方最新固件

固件不单直接影响SSD的性能、稳定性,也会影响到SSD的寿命。优秀的固件包含先进的算法能减少固态硬盘不必要的写入,从而减少闪存芯片的磨损,维持性能的同时也延长了固态硬盘的寿命。因此及时更新官方发布的最新固件显得十分重要。

SSD固态硬盘优化

固态硬盘固件更新办法一般分两种:Windows环境下使用软件更新、建立启动盘(u盘、光盘)更新。OCZ等厂商采用的软件更新方式,Crucial英睿达m4则是采用了后者。更新过程大致是将主板BIOS的启动顺序改为光驱优先或者U盘优先,然后进入引导界面,根据提示来操作,很简单。

2、开启TRIM指令

Windows7系统上,对支持Trim指令的SSD启动Trim命令后,能让操作系统在删除某个文件或者格式化后告诉SSD主控这个数据块不再需要了。当某些文件被删除或者格式化了整个分区,操作系统把Trim指令和在操作中更新的逻辑地址(LogincalBlockAddress)一起发给SSD主控(其中包含了无效数据地址),这样在之后的垃圾回收(Garbagecollection)操作中,无效数据就能被清空了,减少了写入放大同时也提升了性能。

查看设备管理器-IDEATAATAPI控制器,如果开启了AHCI,控制器后面会有提示,如果没有就是没开。

3、安全擦除

现在有许多软件都能提供ATA安全擦除指令来重置磁盘WwW.PC841.CoM,最著名的是HDDErase。不过对SSD来说,重置一次也相当于完成了一次P/E,所以这里不建议大家频繁的做擦除优化。操作过程大致也是将主板BIOS的启动顺序改为光驱优先或者U盘优先,然后插入存好软件的启动设备,进入引导界面,根据提示来操作。

另外英特尔固态硬盘工具箱(IntelSSDToolbox)是英特尔官方推出的IntelSSD固态硬盘最新的管理工具,也包含的优化功能,原理类似,但因为是软件所以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四、SSD选购

1、看主控芯片

目前市面上占有率最高的SandForce二代主控,由于它提供了一套成熟的主控方案。硬盘厂商只需买来方案,在加入自己的PCB设计、闪存搭配、固件算法就能制造出固态硬盘。有点类似于谷歌的Android开源模式,不过其弊病也是相同的,那就是同样的主控要兼容各种不同的芯片、固件,所以各大SandForce主控的硬盘产品性能也是参差不齐的。另外还有Marvell主控和Intel主控,只是产品较少,但性能都相当给力。

2、看闪存颗粒

前固态硬盘采用的闪存颗粒有着25/34nm制程、MLC/SLC、同步/异步、ONFI/ToggleMode等等不同WwW.PC841.CoM。不同闪存颗粒数据传输率有着很大的差异,异步ONFI颗粒只有50MT/s(Intel或者Micron早期颗粒),同步ONFI2.x颗粒则可以达到133MT/s~200MT/s(Intel或者Micron颗粒),异步TogglyDDR1.0颗粒也可以达到133MT/s~200MT/s(TOSHIBA或者Samsung颗粒)。

THE END
1.警惕│为什么有时候算命会准得吓人?腰围癌症糖尿病冠心病睡眠时间花费5 秒钟的时间,查到自己的“基础寿命”: 以上面查到的“基础寿命”为基准,开始加减计算,共六个部分,包括: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婚姻情况、职业状况、生活环境、遗传因素。 比如:50 岁,女,基础寿命就是 81 岁,以 81 开始做下面的加减法,大家不妨拿出笔和纸来认真算一算 https://dy.163.com/article/INUCSJLS05566FVQ.html
2.八字算命算寿命准吗可信吗?运势1.八字算命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并不科学,不能准确预测寿命。 2.人们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轻信算命结果,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3.关注健康,积极生活,才是延长寿命的关键。 因此,将八字作为预测阳寿的依据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靠的。综上所述,虽然八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定地位,但它并不能准确算出一个人的阳寿。https://www.fengshuiedu.cn/yunshi/479332.html
3.程常用产品寿命MTTF计算mttf计算资源概括地说,产品故障少的就是可靠性高,产品的故障总数与寿命单位总数之比叫“故障率”(Failure rate)。 MTTF和测试时间的函数关系题解 浏览:151 5星 · 资源好评率100% 关于MTTF和测试时间的函数关系的题目,在网上有很多朋友提问,但有人回答的很少。即使有偶回答,也几乎是错误的解法。本人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找到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baidu_36576918/10742783
4.MTBF寿命测试报告MTBF计算公式MTBF一百万小时例如网上运行了100 台某设备,一年之内出了2次故障,则该设备的故障率为0.02次年。当产品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其故障率的倒数就叫做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简称MTBF。即:MTBF=1λ。 标准故障率的曲线可以用众所周知的“浴盆曲线”来描述。所有元件和系统的曲线形状都近似相同-只是时间轴方向http://51sole1897262.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395513512.htm
5.nc系统操作手册nc系统操作手册 产品特点1、寿命长、可靠性高产品稳定可靠, 机械寿命均超过1000万次, 电寿命是普通产品的2倍以上;线圈温升低, 通过设计上的创新和改进, 线圈温升大大低于同类产品。40A以上达到二级能效标准。2、模块化、标准化全系列附件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 可自行组合安装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0u1z6x5.html
6.HTOL寿命计算方式–可靠性网那么平均寿命时间是考虑了样本量的,如果测试125°,1000小时,77个样品,寿命会达290年左右。 但是我看了JESD47I的描述: a)HTOL-ThedurationlistedhereisgenerallyacceptabletoqualifyforthegivenApplicationLevel. However,itdoesnotnecessarilyimplythedemonstrationofthelifetimerequirementforaparticularuse https://www.kekaoxing.com/17317.html
7.400KW电机软启动器使用寿命多久?控制主板可靠性是关键400KW电机软启动器在低压380V当中算是比较大的了,在实际应用中,所用到的应用场景特别多,尤其是水泥厂、钛白粉厂,选矿厂,化工厂等使用风机,破碎机,研磨机,渣浆泵等负载情况下启动电机的软起动器的可靠性就比较重要了,设备使用寿命直接跟软启动的可靠性相关。 https://www.jianshu.com/p/dc6fdae3d131
8.可行性报告13篇对于一台(或一套)已购进或正在使用的设备,一个寿命周期内的所有开销除了购置费(包括设备原值、运输费、安装调试费)外,还需要有维持设备正常运行的花费,即“支出”。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加长,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每年支出费用将逐渐增多,而每年分摊的设备购置费则随着使用年限的加长而减少。综合这两个因素,就会找到一个https://www.ruiwen.com/kexingxingbaogao/7168466.html
9.寿命计算范文11篇(全文)预期要求,提前疲劳断裂。本文给出一种检验抽油杆疲劳寿命可靠度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对使用的抽油杆进行预先的评定,从而降低使用中抽油杆的断裂引起的检泵次数。 (2) 正确使用抽油杆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杆断问题,如:不同的泵径、井深和地质条件使用不同型号的抽油杆。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0akf29p.html
10.可靠性寿命计算产品寿命通常定义为从初始生产一直到出现劣化的时间周期。2、对于给定样本大小 n,在t小时之后将出现 m个故障运行时间 如果“n”运行“t”小时后发现“m”个故障,则 avg (平均故障率 )=FIT 时基故障,即每十亿运行小时出现故障的部件数。 您可以使用 TI 的可靠性估算器获取任何 TI 器件的 FIT 率。DPPM 每百万https://m.renrendoc.com/paper/18916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