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相爱一家人(1)家庭的含义.特点.结构及关系确立.①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②家庭最主要的特点: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③家庭结构的类型.过去——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1)家庭的含义、特点、结构及关系确立。

①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②家庭最主要的特点: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③家庭结构的类型,过去常常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此外还有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④家庭关系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等。无论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其父母与子女间法定权利与义务关系仍然存在,其合法权益都受法律保护。

(2)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对子女不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抚养即养育;教育即是父母要对子女进行“三讲、四有、五爱”教育,到上学年龄时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同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适当的方式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保护即是防止来自外界的伤害,防止伤害别人。

(3)子女有孝敬父母的义务

①原因:母爱无私、父爱深沉,父母为家庭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应尽的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②如何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孝敬父母的具体要求:孝敬父母,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

③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地顺从。

④对父母的长辈也要尽孝心。

(4)正确理解代沟。

①代沟:

A、直接原因:与父母的年龄差距。B、实质:反映在年龄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C、正确的对待代沟:代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无法消除的,这就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明确高期待、严要求更是一种爱,进一步密切亲子关系,把两代人的距离缩小到最小程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可以使家庭气氛更加温馨。

(5)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学会与父母沟通。

①辩证看待逆反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子女有了不同于父母的兴趣和追求,而父母仍希望时时刻刻保护和指导子女,于是子女对父母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等会产生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不能一味说是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难免有误区。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既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更破坏了家庭和谐。

②如何正确看待和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对于与父母产生矛盾的代沟,我们既不能否认和漠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亲近父母,遇事要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掌握与父母交往的艺术(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学会宽容,与父母不必太计较)等。

18、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

(1)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非诉讼手段(包括: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这是常用的有效手段);诉讼手段(最有效的手段)

(2)诉讼的类型有哪些?

刑事诉讼(公诉、自诉)、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7、违法与犯罪

(1)违法行为的定义及分类是什么?

定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一般包括: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行为又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又称为犯罪。

(2)犯罪的定义及其特征是什么?

定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爱刑罚的行为。特征:严重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罪与非罪的标准。

(3)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及为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区别:(1)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而犯罪的情节较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触犯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3)处罚的方法不同。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由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制裁,而犯罪行为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法规,都应受到法律制裁。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启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谨慎交友、远离各种不良诱惑,依法自律等。

(4)刑事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刑罚分为主刑(只可独立使用,不可附加)和附加刑(既可独立使用也可附加使用),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6、法律的概念与特征

(1)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目的、动机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则,社会就会混乱不堪。无规矩不成方圆。

(2)法律的含义、特征是什么?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特征:(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根本区别。(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法津的作用及其表现是什么?

①规范作用,具体表现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②保护作用,即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15、磨砺坚强的意志

1)意志的品质有优劣、强弱之分。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等。

2)坚强的意志的意义:

有助于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有助于走出失败的阴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成就一番事业。

3)坚强意志的表现:

对自己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的做出判断;在挫折面前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能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

4)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

树立明确的目标;从细微处,从小事做起;善于管理自己;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积极参与劳动和体育活动;尝试做不感兴趣但富有意义的事等。

14、正确对待挫折

(1)挫折的定义、影响是什么?

挫折是指人们在实现和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所受到的妨碍和干扰。

挫折犹如双刃剑:挫折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使人急躁、烦闷、不安,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会失去生活的信心。挫折能磨炼意志,激发斗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促使我们走向成熟;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2)产生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家庭、社会、学校、自然界、个人自身等。

(3)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面对挫折有三种不同的态度:胆怯懦弱、容易满足、意志坚强。这三种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4)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哪些?

应对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冷静分析,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学会自我疏导,寻求自身改变,同时学会寻求帮助。

13、自强

(1)自强的含义、意义是什么?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意义: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个人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2)自强有哪些表现?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

(3)怎样做到自强?

树立坚定的理想(航标);战胜自我(关键);扬长避短(捷径);不自卑等。

12、自立

(1)什么是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就意味着要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老师的庇护,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

(2)自立的表现有哪些?

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独立完成作业,不用父母督促、陪伴;自己去超市或书店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父母外出时能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等。

(3)为什么要自立?(自立的必要性)

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庭和学校这个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锻炼和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如果不能从现在起自觉储备自立的知识,培养自立的精神,将来就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4)怎样培养自立的能力?

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学会独立思考,尝试自主作出决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或:告别依赖;学会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多实践,多锻炼。

11、自信

(1)自信的含义和作用

定义: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作用:自信使人勇敢,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自信为我们搭起了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可以主动、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从容的享受生活的乐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2)自信者的哪些品质有助于成功?

乐观、好奇、专注等。

(3)如何树立和增强自信?

要确立恰当的目标,尝试成功的喜悦;注意克服自卑和自负心理;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进步与长处,找到自信的支点;增强信心与实力;树立民族自信心等。

10、自尊

(1)什么是自尊?自尊有哪些表现?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及行为的后果等。

(2)自尊的重要性是什么?

自尊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动力。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会勤奋努力,不断地充实发展自己,积极进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拥有自尊,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到快乐和感动。

(3)如何做到自尊?

知耻;正确认识自己;摒弃虚荣和自傲;善于尊重他人;要适度;努力维护自己的人格等。

(4)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

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如何尊重他人?

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THE END
1.家庭伦理重塑,构建家庭价值,和谐关系再现(2017版)最新家庭伦理2017为我们提供了重塑家庭价值、构建和谐关系的理念,通过尊重与平等、沟通与理解、关爱与支持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最新家庭伦理观念付诸实践,为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https://rglawfirm.cn/post/15381.html
2.筑基课社会心理学第十一讲:婚恋家庭第四单元家庭 一、家庭的概念(核心:夫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构成的。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的基石,是孩子幸福的保障。 再婚家庭更不容易,如果各自都带着孩子,就更难。 二、特点: 1.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 https://www.jianshu.com/p/4e1d0267de6c
3.家庭关系是以()为联系纽带.选项:a婚姻血缘b亲属关系c但与其它社会关系不同的是,家庭关系是以( )为联系纽带.选项:a、婚姻血缘 b、亲属关系 c、抚养关系 d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5a8a095575cabe2e69a028878aaee26c.html
4.“田园女权”恩格斯是怎么认识“家庭和婚姻”的(家庭私有制和出于我的阅读目的,本文仅针对“婚姻家庭”的议题,基于个人逻辑,以直白的语言,不带个人情感地梳理并摘录《起源》一书前两章(主要是第二章“家庭”,其内容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中,恩格斯对“婚姻家庭”演变过程的认识。被我省去的内容,大部分是恩格斯用于论证观点的历史材料,和氏族演变的相关内容。这种分享方式无疑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705703/
5.家庭是由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家庭是由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A.宗族关系B.亲情关系C.收养关系D.父子关系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https://www.shuashuati.com/ti/f0acc6754fdf4cf0bb3876b738e1ae63.html?fm=bdbds36d223e5646f0e6c7376f6d85a2512fa
6.婚姻家庭法简答题及答案婚姻家庭财产安全简答题(2)从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的性质来看,既有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又有婚姻家庭方面的财产关系。其中人身关系占于主导地位,财产关系以人身关系为先决条件,居于从属地位。所以婚姻家庭法在性质上应认定为身份法而非财产法,它所调整的对象是基于婚姻家庭而产生的人身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财产关系。 4.简述监护的法律特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7874278
7.婚姻家庭法1.婚姻:(名词解释)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特征:婚姻为异性的结合; 具有配偶身份的结合; 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 2.家庭:(名词解释)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和共同生活单位。 特征: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 https://www.zikao365.com/demo/flb/three/c504207-v101/
8.婚姻家庭的概念及其含义是什么?⑵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① 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同一家庭的成员是被婚姻血缘纽带联结在一起的;② 家庭须有共同经济;③ 家庭成员一般均为亲属,而亲属未必是家庭成员。http://jxjg.hljcourt.gov.cn/m/?act=a&aid=10743&cid=4
9.家庭是指A.成年男女的组合B.结婚的成年男女的组合C.一家三家庭是指 A. 成年男女的组合 B. 结婚的成年男女的组合 C. 一家三口的组合 D. 包含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的集合 E. 包含生物学关系https://m.ppkao.com/wangke/daan/a213ca4faeb54ed7a871485b44585729
10.婚姻与家庭(婚姻与家庭)3、它是同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人类两性结合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 4、 婚姻家庭的属性 自然属性。 5、是指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不可缺少的自然前提或自然因素。 6、它是婚姻家庭有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显著的特征。 7、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人类固有的性的本能,是婚姻的生理学上的基础。 8、通过生https://m.edu.iask.sina.com.cn/jy/lJy3DzVUg7.html
11.准家庭暴力的主体——对《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家庭成员摘要:“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是《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准家庭暴力的主体。基于对该概念的法解释学分析,家庭成员是以婚姻或血缘为联结纽带,并具有法定权利义务的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则是不具有家庭成员关系,但共同居住于同一处所并形成情感、经济等方面紧密结合的人。认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http://www.fzjsls.com/?p=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