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月,很多行业慢慢开始复苏,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渐渐恢复正常。
这次疫情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影响是积极的,它让我们再次修正了对生命、对社会、对自然的一些看法;但同时,它又有些残忍,它像退潮后的洪水,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以为坚不可摧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牢固,譬如婚姻。
近日,随着各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恢复上班,“离婚预约爆满”的新闻一再登上热搜。有人开玩笑说,万万没想到,疫情过后,第一个报复性反弹的“行业”,居然是离婚。
犹记得疫情初期,很多人都被《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那句话所感动:“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很多人也坚信,在共同经历过这样一段相濡以沫、相互取暖的特殊岁月后,婚姻会更稳固。
只是如今,疫情还没走,有些婚姻为何就到了头?
整整两个月,全家几口困守在一套房子里,空间的压缩、生活的单调、情绪的累积、高频率的摩擦,都是容易产生家庭矛盾的原因,进而考验着婚姻关系。
我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嫌弃老公天天在家躺着,有人嫌弃老婆天天在家唠叨,有人嫌弃婆婆老是指手画脚,有人嫌弃老婆花钱大手大脚……
有个妻子曾这么形容自己眼中的婚姻:有时候,你很爱他,有时候,你真想一枪崩了他。但大多数时候,你在买枪的路上看到了他爱吃的菜,于是买了菜却忘记了买枪……过了几天,想想还得买枪……
健康的婚姻关系,是需要适当的距离和空间的。疫情让妻子们失去了“去买枪结果买了菜”的那段路,让丈夫们失去了可以独自坐会儿的那段时光,家庭矛盾失去了缓冲区。到了后来,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有可能消耗对婚姻的热情。
其实,疫情期间暴露的很多婚姻问题,也许早就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只是以前双方都觉得忍一下、避一下,也就过来了。但这次似乎无法视而不见和自我逃避了。而且特殊时期,大家的情绪可能都会有所波动,出现矛盾时,难免会有些负面的沟通:互相埋怨、指责、吵架,将对方当做垃圾桶,一股脑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个时候,双方都需要冷静下来思考:是不是触及到底线的问题?是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哈佛大学的《幸福课》里,曾提醒过很多夫妇:最和睦融洽的夫妻关系,不是从来不吵架,而是在吵架的同时,也能尝试积极沟通的关系。维护一段好的婚姻,需要双方都有共同面对问题的责任与能力。(》,学习夫妻沟通技巧)
当然,并不是所有决定离婚的夫妇,都是因为冲动。灾难过后离婚率上升的现象,的确存在。
首先是经济压力。疫情期间,网上有个很火的话题:#疫情结束之后你想干的第一件事#,有一个答案就是“离婚”。给这个答案点赞的,大部分都是90后。90后大多刚刚踏入社会不久,还没有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平时也没有储蓄习惯,处于“手停口停”的状态,如果再有房贷、车贷要还,经济压力可想而知。经济压力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感情危机。()
三是家暴问题。经济压力和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的话,很可能会引发家暴问题。近日,湖北省监利县反家暴公益组织“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统计发现,2020年2月其服务的家暴事件有175起,是1月的近两倍、2019年同期的三倍多。事实上,疫情在全球爆发后,家暴问题已经成了很多国家担忧的社会问题,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近期都出现了家暴案件上升的趋势。江苏省各级妇联在2月初,就陆续推出系列“在你身边”的维权服务,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婚姻家庭纠纷及家庭暴力处置工作。(点击)
还记得我们在开篇的时候,那句关于爱情的格言吗?“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对于大部分婚姻来说,这句话仍然适用。知乎上有个问答:疫情期间,你的家庭关系还保持和谐吗?
有个回答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声:“越发和谐,看到一些家庭支离破碎,感觉什么都是浮云,以后会真诚真爱包容走下去。”
你想冲出去买枪的家、你躲在车里不想进门的家,是有些人再也回不去的港湾,是有些人有家不能回的眺望……所以,每一对共同经历过疫情的夫妻,都是生死之交,患难之交。
只要改变一下心态,再琐碎的生活,也是能同时经营出烟火气和诗意的。我看过一位妻子这么描述疫情之下的生活:
先生戴着口罩下楼买菜,放下蔬菜,他去洗手。
我开始做饭,他陪我一起做。
两个娃在书房里写作业,如同无数个平日里的周末一样,却最美好。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要在冬天的时候砍树。刚刚过去的冬天有点长,再等等。那棵你觉得已经枯了的树,也许即将就会焕发新芽。婚姻和树一样,都会经历风霜,经历四季,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爱心去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