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精选5篇)

为加强*道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进程,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成立*道基层组织建设“三老”顾问团。

顾问团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以街道老党务工作者、老党总支书记、老支部书记为成员,为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出谋划策、献言献计,对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及时积极地开展决策咨询建议的常设性机构,是街道面向基层的“门诊所”,也是党工委、办事处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纽带。

一、顾问团成员任职资格和要求

1、团成员在政治上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行为民之举,讲政治、顾大局,坚决服从上级的安排部署,切实为党工委、办事处当好参谋。

2、要熟悉掌握基层班子建设情况及其村(居)情民情,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

3、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求实的科学态度、有较高政策水平和综合研究分析能力,对基层班子建设有独特的见解。

4、能经常性为党工委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为文昌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

5、团成员应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交往的“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政务监督员、民情传递员、党群联络员”。

6、顾问团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工作,要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

二、顾问团职责和任务:

1、参与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决策前的调研、论证,并提出建议和方案。

2、熟悉所辖村(居)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3、针对落后村顾问团要把好“脉搏”、开出“处方”;对先进村(居)要找准典型、总结经验,把好的方法和做法推广给其他村(居)。

4、对街道基层组织建设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提出咨询意见,并进行追踪调研,及时反馈意见。

5、主动开展工作,要想文昌发展之所想、急文昌建设之所急,并有超前意识,每年都要向街道提供一定数量的信息和决策建议。信息要简明、及时、准确;咨询意见要力求资料详实,观点鲜明,方案可行。

6、积极完成街道交付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工作开展

1、顾问团采取以集体活动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

2、顾问团成员可以单独或组队到街道所辖村(居)进行调查研究,街道所辖村居应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工作。

关键词:老舍母亲北平散文写作技巧

1两个人物,一种载体

在老舍的生命中,有两个人物对其至关重要,血脉牵连,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是他的故乡北平。“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老舍先生的母亲出身农家,一生艰辛困苦,独自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担,但母亲勤劳、宽厚、坚忍,活得硬朗,给予老舍的影响十分深刻。所以,老舍特别爱自己的母亲。而老舍又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是老舍的故乡,是其生命的脐带,是他漂泊游离在外最温暖的精神归宿,所以,老舍对北平的深深依恋、款款相思,是一种从血脉里流出来的爱。对于心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老舍又是通过“散文”这一文体载体来展现的。

众所周知,小说、戏剧是老舍最擅长的文体,那么他为什么却用散文来表现呢?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当归因于“散文”这一文体独特的审美内涵。现代散文可谓中西文化碰撞、融汇的宁馨儿,其产生是伴随着“人的发现”而成立的,是对传统散文的一次扬弃、超越,最重要的是“人”(活生生的作者个人)走进了散文,激活了散文的“心”,使得散文这一文体大放光彩,作者能够本色流露、独抒性灵。老舍写母亲或北平,都是其最熟悉、最能展现真实情感的人物,所以,无需小说情节的虚构、环境的大肆铺染、人物的雕琢粉饰,只需要抒写内心中最真实的那一个,本真自我。同时,散文“散行成文”的形式,自由疏放的笔法,不拘泥于窠臼的特点,又使得作者有充裕的发挥空间和灵动的性情抒发。所以,老舍毅然选取了“散文”这一载体来对母亲和故乡北平喃喃诉语、情感流淌和心灵的倾诉,尽情尽兴,无所牵绊,写出最真实最可感的母亲与北平。总之,用散文承载母亲和北平,两者更丰满真切,又最熨帖作者的心灵。

2类似笔法,两相映照

《我的母亲》和《想北平》在写作手法、语言风格上有很多类似之处,而且共同传达出一种情感:作者对生命中两个重要人物至情至性的爱。

其一,小处着眼,平凡之中见真谛。母亲和北平,都算得上很大的字眼,但作者两篇均未从大处落墨,而是从平凡的事物、日常的琐事入手,如写母亲,只是撷取了母亲为子女所做的几件家常小事娓娓道来,事不大,语不绮,却把母亲的思想性格和人格魅力及作者对于母亲真切深沉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震撼人心。《想北平》中写北平,也未泼墨北京的雄壮大气,跃然作者笔端的是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温和的香片茶、溅着泥点的韭菜叶,这些点点滴滴、司空见惯的平民物件,却又最能反映出老舍爱的是真实的北平,这种爱已渗透到生命里,与爱母亲一般。

3彼此交融,互为诠释

而在《我的母亲》中,通篇写母亲,其中也流露出对北平的牵念和爱,文中提及八国联军进北京,日本鬼子占据北平之事,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对故乡的惦念和忧心。老舍把之于母亲之爱和北平之情已经融合在一起了,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联合体。

此外,《我的母亲》中写到母亲爱花,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母亲的浇灌与爱护,而母亲的性格传给了我,所以,在《想北平》里,老舍将这一性格在北平这一故土上继续伸延,“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都是老舍心中北平最风情美丽的景儿,因为从这里仿佛寻到了母亲亲切的身影,想北平,也是在想母亲。

参考文献

已故作家郑逸梅先生喜欢收藏砚台、尺牍、扇子,他说:“文房四宝,以砚最具耐人摸索玩赏。”据说,他曾藏有一块三国吴主孙皓建衡专砚,砚的四周刻有跋识,其中有米芾的跋语,这块古砚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著名作家贾平凹喜欢收集石头,凡是能找到的奇妙石头都收来放在书房,宝贝似的供着。那些石头在他心中会说话、会思考,像朋友一样,有时他会在写累时对着石头自言自语一番,别人可能觉得奇怪,而他却认为是在与石头交流。在他的名篇《丑石》中,你若细细地体会,总会找到性格像石头一样倔强的人物。除了石头,贾平凹还喜欢神佛一类的收藏,我在他很多作品中都看到了这些痕迹,不仅小说中会有此类隐喻,就连散文中,也多有这类象征。他的散文《太白山记》犹如聊斋,人物似人、似仙,游走于人神之间。

台湾女作家三毛喜欢周游世界,也喜欢收藏。她每到一地,总要买一些喜欢的东西带回去。像彩色的石头、银制的脚环、彩陶、玉石、挂毡等。她把这些收藏品拍成照片,配上文字,写成《我的宝贝》一书。

老作家邓友梅喜爱鼻烟壶,他收藏的烟壶有玉石做的、玛瑙制的、水晶雕的、瓷质造的,美不胜收。邓友梅那富有激情的心动,都灌注到精美的鼻烟壶里,若他笔下有了生命感觉的鼻烟壶一样,是真品,更是珍品。

写出精彩剧目《桃花扇》的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非常喜欢收集扇子。在他写作名剧《桃花扇》的过程中,“桌上总是放着一把山东特产‘鲁缟’制的扇子。上面画着桃花数朵,鲜红如血,每当写到桃花扇的内容时,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对之端详一番”。

肖复兴迷恋收集音乐家传记,收藏音乐会精美的节目单。因而他不放过任何一场由国内外著名演奏家演出的音乐会。他曾在《你还能够感动得流泪吗》中写道:“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

老舍先生爱看戏,更喜爱收藏名伶的扇子。说及此事,还有一段故事。梅兰芳是较真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主演《晴雯撕扇》时,在上台之前,一定亲手画一幅扇面,装上扇骨,带到戏台上去,当场再把扇子撕掉。演一场,就画一幅撕掉。梅先生的琴师徐芝源先生看了,十分心疼,待戏散后,就把撕坏的扇子拾回来,重新装裱好。后来,他把裱好的扇子送给老舍一把。老舍得知扇子的来历后,深为感动。喜爱戏剧的老舍,自此心弦一动,之后他就多方收藏梅、程、尚、荀、裘派名伶用过的扇子,可谓“伶扇荟萃”。

我特别喜欢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今天,我又重温了他的作品《养花》,更觉得回味无穷。

文中叙述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老舍爷爷说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我想,老舍爷爷不是有腿病吗?他还这么热爱劳动,不顾年老体衰,坚持劳动,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他老人家能做到的,难道我们新一代少年不能做到吗?

不过,养花除了要爱劳动,还得有这方面的知识。老舍爷爷长期养花,久而久之摸着了一些门道,对于喜阴的花和喜干的花所适应的环境都了如指掌。的确,干什么事缺乏知识都是不行的,我曾栽种过一盆君子兰,可是我连基本的养花知识都不懂,只顾一个劲地浇水,结果君子兰过早地枯萎了。说出来不怕笑话,为此,我还大哭过一场,现在想起那时的我也太天真了。但这以后,我知道了一点:君子兰不爱“喝水”。这也证明,知识是人们办好一切事的关键,没有它,达到目的就会很困难。

只有爱劳动又有知识的人,才能把事情做成功,并从中体会到乐趣。这就是老舍爷爷的散文《养花》给我的启迪。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后不久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冰心曾这样赞叹过老舍:“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

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区小杨家胡同的一个普通旗人家庭。但幼年丧父,生活清苦,让他从小就知道了自力更生,对母亲也是特别的孝顺。让我最佩服的,还是他的坚贞不屈,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当他面对着凶残、毫无人性的敌人、黑暗的腐败社会的时候,他从没低头,不被压抑住,坚决与他们抗争。他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沉重的代价,为人民写了一本本充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扛鼎之作。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的时候,书上介绍说,那时,祖国又陷入了空前大劫难。老舍一个文弱的书生,但他用笔做武器,著写了《剑北篇》,里面热情地赞颂了边疆军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在这场战争中,老舍成了民族英雄,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

老舍是个广交益友的人,虽然他自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大作家,但他不妄自尊大,和许多知名作家都是好朋友,如:郭沫若、茅盾、张恨水、丰子恺等。他们在一起,不耻下问,一起探讨文学方面的琐事,老舍幽默生动的语言,让大家都理所当然地喜欢与他交谈。

THE END
1.夜读散文我的母亲干萝卜叶里也夹杂了很多树叶,我认为反正都是用来喂猪,夹杂点叶子也无所谓,就大把大把地连干萝卜叶带树叶一起薅着,不一会就装满了我的小背篓。母亲看见了,并没有说我,只是翻着我的小背篓,将树叶子一片一片地捡走,捡完之后,背篓已经空出一大半了。看到母亲弯起腰捡着,我感觉我做错事了,由于自己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043618520347721&wfr=spider&for=pc
2.名家写母亲的散文名家写母亲的文章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笑容。直到现在,每当想起母亲当时的笑脸,我的心就会痛,我的泪就会流;每当想起母亲的那个笑脸,我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和磨难,心里都会充满无穷的力量。 看过“名家写母亲的散文”的人还看: 1.写母亲的名家文章 2.关于母亲名家散文 3.母亲名家散文 4.描写母亲的精美散文作品 5.名家写母爱的散文http://wenxue.xuexila.com/sanwen/40110.html
3.贾平凹的母亲散文著名作家徐迟曾说:“散文作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 而且要善于控制它, 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章, 还要善于发扬它。写得华丽并不容易, 写得朴素更难, ……越是大作家, 越到成熟之时, 越是写得朴素。”[4]贾平凹选用恰当的方法技巧直接陈述, 甚至时常运用白描的手法, 质朴自然, 却显得情真意切。例如: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6z9zmm0.html
4.老舍散文我的母亲教案7篇(全文)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舍的母亲于1942年夏季病逝于北平(今北京)。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中国抗战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他的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于1942年12月26日才在家信里透露噩耗。本文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0dzp2b5.html
5.我的母亲老舍教案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母亲老舍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1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http://wenxue.yjbys.com/laoshe/946089.html
6.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pdf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 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 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 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 “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 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3748847.html
7.什么也美丽作文600字半命题作文它一身的棕色皮毛,头又圆又大,黑黑的眼睛像一颗珠子,眼睛上面有一个圆圆的鼻子,却很小,固然小但黑白常敏捷,有一 作文八:《高中八百字作文》2600字 高中八百字作文【文章导读】八百字对付一个高中生来说基础就不是一个事,以下关于高中八百字作文 ,盼望你会喜好。【篇一】高中八百字作文常听人们说,“大山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71682.html
8.静心写悟(八)梁晓声的《母亲》告诉我如何写作在这本书里,梁晓声用一篇篇看似闲散的随笔式的文章,书写着身边的所见所闻,但是每一篇普普通通的文字里都透露着一种真情。他是一位大作家,具有大情怀。他可以书写宏篇巨制,也可以书写家长里短。在他的文字里,你感受到的是一位真诚的朋友,在娓娓道来。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告诉你什么叫真善https://www.jianshu.com/p/146a0a6ef7a1
9.慈母情深优秀教案7篇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设计意图:借助文本的补充,丰富学生的感知,读出文章的“味”来。) 1、深情朗读:“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情景,我避开人群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过渡: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https://www.58wenshu.com/fangandaquan/58019.html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享受春雨厉彦林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原文/汪曾祺,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1)第③段中,作者说“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真是一个奇迹”。请阅读文章②-⑤段,概括奇迹产生的原因。(2)联系全文,说说第?段写沈从文的家庭在文中的作用。(3)阅读全文,说说题目中“赤子其人”的具体内涵。(4)本文文字朴实,饱含深情。通读全文,回答文https://www.jyeoo.com/shiti/3ebc101e-1582-4215-a589-ae3a025991fa
1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入情入境地表演读,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例如:在让学生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划,将母亲对巴迪诗的评价在文中找出来,读出母亲https://www.qunzou.com/jiaoxue/fansi/42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