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打假直播骗局,直播行业规范发展再引热议李佳琦明星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一开场就接连曝光了直播打赏和直播带货中的骗局,矛头直指“假”。而就在央视3·15晚会前,3月15日,有媒体报道打假明星潘长江直播带货,#潘长江涉嫌虚假宣传卖酒#冲上微博热搜。各方随后的回应,也都引发了争议。

明星是直播行业风生水起后吸引来“掘金”的各路人马中的一路,而除了明星们在玩的“超低价卖名牌”等套路,有些直播带货中的“卖假”骗局危害更甚!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第二个案例就是直播卖货行业赤裸裸的卖假货。节目中揭露了翡翠直播中的种种卖假乱象,例如宣称来自缅甸实则在昆明办公,卖货杀价层层设套,虚假宣传自导自演等。节目中揭露的承泽翡翠直播间,宣称在缅甸卖货,实则在昆明一家写字楼内演习。承泽翡翠在直播间里面营造了一个缅甸翡翠的交易市场,现场贴着缅甸海报,货主衣着缅甸服装,重复着几句半生不熟的缅语,打着现场砍价的旗号现场直播。

还有更疯狂的:去到中缅边境进行翡翠原石交易。直播间出现“边境走私交易",虐待、殴打店主画面频出。而该场景实际是在区域内的山上录制。主播是演员、货主也是演员,他们自导自演,分工明确,激情四射地介绍着“超低”折扣,让消费者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

有律师表示,这就是一种诈骗行为。

而这种直播套路被曝光后,有网友表示:早一天曝光就早一天多唤醒几只迷途的羔羊!

直播行业的一些乱象、套路层出不穷,而央视3·15晚会的曝光必然会唤醒消费者在直播世界的维权意识,行业监管也必然会更加大力度。

02

这次央视3·15晚会打假直播行业,再一次吸引外界目光聚焦直播行业!撇开属于诈骗的直播“代聊”,直播带货蓬勃发展的表象背后,掺杂着假货横行泥沙俱下的现实,很多牛鬼蛇神借着直播电商的热度参与进来,进来抱着捞一把就走的态度。而想做好直播卖货的人则面临着流量、供应链、售后服务、利润限制等困难,但哪个行业不面临着这些难题呢?

直播带货的问题,除了本次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问题之外,还包括主播言论不当被“封杀”、主播与MCN机构的利益纷争、围绕主播偷漏税问题的高额处罚等,直播“翻车”事件也频发。目前,直播带货行业格局正悄然发生转变,直播间开始逐渐实现“去主播化”。一方面是品牌的直播间去主播化,另一方面是头部主播直播间的去主播化。

自去年双十一后,品牌方“直播间去主播化”的意图就已经摆到明面上;而自“史上最严”查税风暴后,薇娅、雪梨等头部主播被罚导致整个“直播间”关停,也让其他头部主播(MCN机构)意识到危机,也开始直播间的去主播化,典型的就是李佳琦直播间。李佳琦现在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但是其IP仅仅依靠他一人撑住,很容易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会涉及主播和其背后MCN的“爱恨情仇”,MCN机构也要降低主播单飞的风险。

有人说,佳琦直播间或采用罗永浩直播矩阵号“交个朋友”的模式——“交个朋友”矩阵号主要由达人进行日常直播,罗永浩本人仅在周五出现。

03

消费者在经历各种“收割”后,消费理性回归,而直播带货的明星、主播、机构等也勿要抱有卖假的侥幸心理!为依法保护网络消费纠纷案件中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已出台了《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该规定自2022年3月15日起施行。

其中第十一条到第十七条都是针对网络直播消费作出的特别规定。其中,针对虚假宣传的问题,上述规定第十条明确,如果因平台内经营者的工作人员在网络直播中虚假宣传等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消费者有权主张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

THE END
1.网红主播售假问题为何频频发生调查主播带货屡屡被曝售假,凸显了直播带货存在主播责任划分、法律滞后、监管难等系列问题。建议将头部主播作为监管重点对象,建立更为严格的处罚机制,通过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对头部主播带货的产品进行事前筛查;完善主播、平台、商家等各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给带货主播套牢法律责任“紧箍咒”。http://www.lawnewscn.com/channel/content/2024-11/07/content_9081333.html
2.直播带货频频“翻车”?谁来为消费者钱包负责直播带货乱象该如何监管?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实际上现在很多的直播带货乱象往往是一些职业打假人进行披露,但是我们其实没有看到相关的政府部门去主动披露一些案件,往往是被动接受这样一些案件进行回应。所以这里面可以反映出来现在在直播带货方面,它的监管还是有挑战性和难度的,http://lanjingshare.qtvnews.com/share-html/lanjing/share/newsDetailsLj.html?id=16307781
3.虚假宣传销售假货价格欺诈等问题层出不穷职业打假人“杠上”直播据王海观察,直播带货领域一直乱象丛生,虚假抽奖、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层出不穷,大量消费者权益受损。正因为如此,很多职业打假人转向直播带货新业态领域打假。他们认为,直播带货本质就是电视购物,假冒伪劣问题借由直播间花样翻新。 王海认为,直播带货问题丛生,一个关键原因是,直播电商平台没有依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https://www.xjfzb.com/contents/353/210111.html
4.央视起底网络主播带货套路涉假问题曝光近日,央视曝光了一些网络主播在直播带货中的套路。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是穿着正版商品展示,但实际上售卖的是仿制品。另一种手法则是打着“复刻”的旗号,实际上销售假冒商品。此外,所谓的“捡漏”翡翠也被揭露为骗局。 如果消费者购买到的商品与宣传不符,甚至发现是假冒伪劣产品,他们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法官指出,如https://3g.china.com/act/news/10000169/20241113/4757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