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主动打假值得肯定

一些医护人员开设自媒体账号,积极传播健康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及时就医,起到了服务患者的作用;同时,账号也不时展现医护人员的辛苦与不易,能促进医患双方加深了解、互相体谅。这样的账号,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因此受到欢迎。

但也有一些医生的账号,只顾着流量与涨粉,把精力都用于拍段子搞笑。如果内容无伤大雅,倒也未尝不可。可如果打着传播知识的幌子,一味蹭热点、玩噱头,甚至打低俗的擦边球,把病人隐私当卖点,首先在医德医风方面就失守了,结果就是损害医护人员与医疗机构的形象,让更多人对医疗行业产生误解。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医生账号也好,其他账号也好,都应该坚守底线,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净化网络空间,既要靠信息发布者加强自律,也要靠平台做好“守门员”。

中央网信办《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规定,网站平台要压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对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自媒体,平台应当进行严格核验,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

关于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的通知也明确要求,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要着重加大对虚假摆拍信息的识别和清理力度,从严处置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的自媒体账号。

THE END
1.网红主播售假问题为何频频发生调查主播带货屡屡被曝售假,凸显了直播带货存在主播责任划分、法律滞后、监管难等系列问题。建议将头部主播作为监管重点对象,建立更为严格的处罚机制,通过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对头部主播带货的产品进行事前筛查;完善主播、平台、商家等各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给带货主播套牢法律责任“紧箍咒”。http://www.lawnewscn.com/channel/content/2024-11/07/content_9081333.html
2.直播带货频频“翻车”?谁来为消费者钱包负责直播带货乱象该如何监管?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实际上现在很多的直播带货乱象往往是一些职业打假人进行披露,但是我们其实没有看到相关的政府部门去主动披露一些案件,往往是被动接受这样一些案件进行回应。所以这里面可以反映出来现在在直播带货方面,它的监管还是有挑战性和难度的,http://lanjingshare.qtvnews.com/share-html/lanjing/share/newsDetailsLj.html?id=16307781
3.虚假宣传销售假货价格欺诈等问题层出不穷职业打假人“杠上”直播据王海观察,直播带货领域一直乱象丛生,虚假抽奖、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层出不穷,大量消费者权益受损。正因为如此,很多职业打假人转向直播带货新业态领域打假。他们认为,直播带货本质就是电视购物,假冒伪劣问题借由直播间花样翻新。 王海认为,直播带货问题丛生,一个关键原因是,直播电商平台没有依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https://www.xjfzb.com/contents/353/210111.html
4.央视起底网络主播带货套路涉假问题曝光近日,央视曝光了一些网络主播在直播带货中的套路。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是穿着正版商品展示,但实际上售卖的是仿制品。另一种手法则是打着“复刻”的旗号,实际上销售假冒商品。此外,所谓的“捡漏”翡翠也被揭露为骗局。 如果消费者购买到的商品与宣传不符,甚至发现是假冒伪劣产品,他们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法官指出,如https://3g.china.com/act/news/10000169/20241113/4757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