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肉身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
2、钟离权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元时,全真道奉为“正阳祖师”。
3、张果老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记载其为“邢州广宗人也”,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
4、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吕洞宾,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原名吕喦("喦”或作“岩”),字洞宾,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绰号回道人,。
5、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
6、蓝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是唐末至五代时人。
7、韩湘子
唐韩湘子,字清夫,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由于韩愈排斥佛老而不惜死,故而佛教方面编造出大颠禅师化韩愈;而道教方面则造出了韩湘子度韩愈来抵消韩愈所带来的影响。
8、曹国舅
《西游记》当中,最负盛名的聚会就是蟠桃会,其他的聚会还有玉皇大帝的丹元大会,如来佛的盂兰会,弥勒佛的龙华会,元始天尊的混元道果大会等。
蟠桃会之所以有名,一是因为主办方是王母娘娘和四御一个级别,也是大天尊,规格高,一般的神仙还无缘参与,东华帝君的童子东方朔,只能是“天上蟠桃三度摸”。
二是因为蟠桃的作用大,能够延年益寿,提升法力,还能帮助神仙避开三灾,赤脚大仙来参加蟠桃会,主要目的就是“添寿节”。当然,它的名气也和《西游记》里孙悟空无缘盛会,进而大闹天宫有关。
之前我们分析过,《封神演义》借鉴过《西游记》的内容,也借鉴了民间神话故事传说中的内容,所以在《封神演义》中会有一些和西游、民间传说重合的地方,蟠桃会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封神演义》第一次提到蟠桃会是在第五回,云中子自称:梦魂要赴蟠桃会。后来,哪吒第一次见到文殊广法天尊,旁白写到:玉虚宫元始门下,群仙会曾赴蟠桃。后来文殊广法天尊还说过,玉京时去种蟠桃。第四十五回,解释第一次出场的燃灯时,依然提到了蟠桃会:灵鹫山下号燃灯,时赴蟠桃添寿域。
到了第四十八回,陆压道人出场时,就明确说到:不去蟠桃飨寿药。这是对陆压道人的称赞,这里透露出两条信息:1,蟠桃会的作用就是为群仙延年益寿,同时彰显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的恩泽。2,修仙到达一定境界之后,便可长生不老,已经不屑于享用蟠桃来延寿。
第四十八回,陆压又自称学成异术广,懒去赴蟠桃。第五十五回,龙吉公主第一次出场时,就说到,只因劝酒蟠桃会,误犯天条谪翠微。
第六十一回,又提到了文殊广法天尊“玉虚宫元始门下,十仙首会赴蟠桃”。
最神奇的来了,不但阐教的弟子曾经去过蟠桃会,就连一个神兽也曾经去过,就是清虚道德真君的坐骑之一云霞兽,这只神兽“莫道此兽无好处,曾赴蟠桃四五番”。
这么看来,这只神兽应该是随着清虚道德真君去的蟠桃会,就像是牛魔王去碧波潭万圣龙王那里去赴宴,他的辟水金睛兽也跟着去,到了宴会厅,它在外面等着。
在夸赞文殊广法天尊的赞诗中,写到了阐教去过蟠桃会的只有十个仙首,十二仙首(即十二金仙)当中,有两个没去过。
这两个没去过的,是一直没去过(没资格去),还是就偶尔一两次没去?
如果认为是两位仙首没有资格去,那么就要在十二金仙中,找到那两个金仙是谁。
如果选找到这两个是谁,大部分人认为,黄龙真人肯定是其中一个,因为这货太菜了,肯定没资格参加蟠桃会。
如果按照这种以实力高底为标准来推测,谁没有去过蟠桃会的话,那么另一个人应该是灵宝大法师。
这个灵宝大法师,也属于三无产品,无战绩,无法宝,无弟子。
如果是理解为十二金仙均有资格参加蟠桃会,但是某两个金仙因为某些事情耽误了,偶尔一两次没去,那么,这两个金仙又是谁呢?
如果让我猜测,那么这两个人应该不是因为个人的事情耽误了,因为蟠桃会这么重要的聚会,自家有再重要的事情,也要先放一边。先去参加蟠桃会再说。除非这家赶上白事、喜事、生孩子、考大学等这种极其重要的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个人的事情,那就是因为公事单位了,也就是因为元始天尊安排了任务,而耽误去蟠桃会的行程,再说了,他俩又不是没去过。那这俩人最有可能是谁呢?
我觉得应该有两种小情况,一是派出了最得力的干将之一去办这件差事,纵观全书,广成子和赤精子是元始天尊门下实力最强的两位弟子。有可能是这两人,也有可能是另外两个人,文殊广法天尊和玉鼎真人。这两位金仙在全书中,多次充当救火队长的角色,很多大的危难,都是这两位金仙破解的。
但是这种情况下,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们阐教最得力的四员干将非常惹人注目,今天这次蟠桃会,为什么缺了两位金仙?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别人就会猜测,元始天尊可能在布什么局。
第二小情况就是派两个最低调的二代弟子去办元始天尊交代的差事,不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黄龙真人话太多,他要是不来,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你们这一组人里面少了一只叽叽喳喳的鹦鹉八哥。
最低调的二代弟子是惧留孙和灵宝道君。去出公差的两个人极有可能是这两个人。
道行天尊也挺低调的,但是从元始天尊安排四人去摘诛仙剑阵四把宝剑看,里面有道行天尊(其他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所以这个道行天尊应该还算是有几把刷子,相对不算低调。
通过以上的分析,是不是阐教二代弟子都有资格参加蟠桃会呢?或者说两种情况哪一种比较靠谱呢?
我觉得是,第一种情况,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二代弟子都有资格参加蟠桃会,云中子没资格(有意思的是,云中子未在十二金仙之内)。
书中写到,云中子曾经自称:“梦魂要赴蟠桃会”,这个云中子是极其想参加蟠桃会的(按照资格论,十二金仙为能列席的,很可能是黄龙真人和灵宝大法师了)。
问题来了,书中写到,阐教的元始天尊门下弟子曾赴蟠桃会,那截教的弟子有没有资格去蟠桃会呢?太上老君不是嘲笑截教的弟子都是禽兽畜生吗?截教弟子有资格参加蟠桃会吗?
在破万仙阵时,截教的马遂明确说过:唯我蟠桃赴几千。这句话怎样理解呢?这句话是说截教只有马遂去过蟠桃会吗?应该不是。这句话是说只有马遂去过几千次吗?我觉得也不是,这句话应该是说,蟠桃会开了很多次,马遂成仙了道之后,每场都去,从没落下过。马遂说的几千应该是虚数,意思是很多次。
有一位解读《封神演义》的作者认为,龙吉公主自称是在蟠桃会上,瑶池金母命令龙吉公主向众仙敬酒,但是龙吉公主在敬酒过程中,礼数上有所失误,所以被贬下凡。这位作者就认为,龙吉公主被贬下凡是因为在给某位大佬敬酒时,有失礼节,所以惹怒了这位大佬,瑶池金母不得已才把龙吉公主贬下凡间。
这位作者猜测,被惹怒的这位大佬就是截教教主通天教主。
以此引申出来的就是,为什么天庭原因出借素色云界旗,也就是聚仙旗,来帮助阐教灭掉殷郊呢?就是因为通天教主太霸道了,仰仗自己法力通天,仰仗自己教徒众多,逼得瑶池金母不得不把龙吉公主贬下凡,这其实是得罪了瑶池金母。因为谁都爱惜自己的孩子,怎么舍得把自己的孩子贬下凡呢,况且还是因为这点小事。
通天教主带着手下的弟子,去参加过很多次蟠桃会。
那么像马遂这样的截教二代弟子随侍七仙这个档次的都去过,那么通天教主、四大弟子、赵公明、三霄等人,以及截教的其他强悍弟子吕岳、余元等应该也去过。
这就说明,阐教和截教只是教派不同,并没有正教和邪教的区别,并不是人道教主老子说的,截教都是旁门左道和禽兽畜生。
可能截教多一些飞禽走兽出身的弟子,但是在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眼里,他们依然是自己臣子,不能因为它们出生不好,就看不起它们,就区别对待。
一个聪明的,有头脑的君主,不能因为某个手下,有自身的缺点,就远离他,就疏远他,就区别对待,这样的话,容易是其他的大臣产生提防之心。
其他的大臣,看到这个臣子因为某些缺点被疏远,那他们就会想,我也有缺点,万一哪天君主心情不好,也反感我了,那怎么办呢?我要不要提前给自己留条后路,免得哪天暴风骤雨来临,我没出躲雨啊。
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其实是一对很成熟的政治家,他们对待下属的时候,基本表现的一视同仁。
阐教二代弟子中,南极仙翁的身份有点特殊,因为他不仅是阐教弟子,还是天庭仙箓上有名号的人,也就是说,南极仙翁在天庭有官职,因为南极仙翁是有朝服的。
朝服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有的,只有具有官职的人才会有朝服。
在阐教商量如何去天庭借聚仙旗的时候,就提到了,只有南极仙翁可以借来,就是因为南极仙翁是天庭在职官员。
在南极仙翁到了瑶池金母的宫殿外,先是下跪请安,瑶池金母并没有露面,而是安排仙女送出来,并且命令南极仙翁对着大殿磕头谢恩。
瑶池金母并未因为南极仙翁在天庭有官职,就把南极仙翁请进大殿内,也可能是男女有别的缘故。
瑶池金母并没有因为南极仙翁出身阐教,就另眼相看。并没有因为南极仙翁是人身,不是禽兽畜生,就表现的比较亲近。
在大臣面前,表现的一视同仁,这是作为君主最起码的政治智慧。
君主自己把好恶表现的太过明显,是导致大臣们拉帮结派,奸臣有机可乘的重要原因。
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中国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相传名为李凝阳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儿,自号李孔目。生卒年约公元前418-326年。
在八仙中,有好几位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李铁拐却例外。正是由于他是一位传说人物,所以关于他的姓氏、籍贯和生活时代有各种说法。
但在道教经典中,传说他本来是一位相貌堂堂的男子,在一个山洞中修行道术,并且已经达到了很高造诣,他甚至能够使灵魂和肉体分离。有一天,他决定寻找高人,就命令他的徒弟看守他的尸体,然后他的灵魂就出去游玩了。
不料,过了几天后,他的徒弟家里发生了大事,需要他赶紧回家,于是他只好把师傅的尸身烧掉回家。不久李铁拐的灵魂回来了,却找不到自己的尸体,非常惊慌,最后好不容易在树林里找到一具因饥饿而死的尸体,就只有借助他复活了,就这样变成了这模样。
在中国民间,他主要在医药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传说他背上的大葫芦里保存着神奇的丹药。所以后来中国社会上从事膏药行业的人就把他看作自己的祖师。
2、汉钟离
又名钟离权,姓钟离,生卒年约(公元168.农历7月27日-256)东汉、魏晋时期人物,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
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
后因兵败入,乃隐于晋州羊角山。道成,束双,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后列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他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兄简同日上天。度吕纯阳而去。
元世祖尊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又尊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贵州赤水二郎坝成极阴绝地,居住者后人渐衰而绝嗣。
张果老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八仙之一,在中国民间有广泛影响。张果老(张果),他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受武则天和玄宗征召,御赐邢州五峰山(今邢台张果老山)。
著名炼丹家张果,就是民间所传“八仙”中的张果老,玄宗时人,大约生活在七世纪至八世纪中期,生平不详。他著有《神仙得道灵药经》、《丹砂诀》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等。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记述丹砂的产地、形状、性质都非常详细,其中提到用“汞一斤,硫黄三两”制成紫砂,其内容与陈少微《九还金丹妙诀》相类似。
这里汞、硫两物的重量比为100∶19。而根据丹砂(硫化汞,HgS)的组成计算,汞、硫重量比是100∶16。陈张二人把硫磺的量加多,是因为硫磺容易燃烧而遭到损失的缘故,这是很有道理的,说明当时制造丹砂确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张果内外丹兼修,但以内丹修炼为主。他分内丹为三品,以九转大还丹为上品。并且总结出九转大还丹有九要,依此而行,可以得道。此说与司马承祯的坐忘相通。此外他提出性命双修,被认为是宋元内丹学的先驱。
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
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
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
华轩居士据《全真诠绎》记载,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时列入八仙之列。
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生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
一说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
蓝采和,真实姓名不详,或名许杰,字伯通,公元(615-760),是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
在淮南道濠州钟离濠梁之上(今安徽凤阳)得道成仙(又说在青海出生,青海湖、昆仑山一带,诺木洪的黑风口是他的诞生地),出生于塘河古镇石龙门,陆游在《南唐书》中说他是唐末逸士。
元代杂剧《蓝采和》说他姓许名杰。蓝采和是他的乐名。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于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
其饮酒量多而不醉,精通酿酒技艺,自酿自饮,以蓝酒自成一体,蓝采和也是中国酿酒界最有权威的人。
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当代华轩居士据《道论诠绎》记载,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列入八仙。
唐韩湘子,字清夫,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
由于韩愈排斥佛老而不惜死,故而佛教方面编造出大颠禅师化韩愈;而道教方面则造出了韩湘子度韩愈来抵消韩愈所带来的影响。
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
八仙神通如下:
铁拐李:葫芦。俗传其能炼丹药,普济众生。
钟离权:扇子。能起死回生。
曹国舅:玉板,或称拍板、阴阳板。仙板神鸣,万籁无声。
何仙姑:荷花。其出污泥而不染,可修身养性。
吕洞宾:宝剑。有天盾剑法,可威镇群魔。
韩湘子:洞箫。其妙音能令万物生灵。
蓝采和:花篮。篮内神果异花,能广通神韵。
张果老:渔鼓。能星相卦,灵验生命。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成语典故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扩展资料
传说溯源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
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
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
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