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第十条规定:“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从大的方面看,在我国,党政机关通用公文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公文版头部分、公文
按秘密等级划分,公文可分为绝密公文(绝密件)、机密公文(机密件)、秘密公文(秘密件)、内部公文(内部件)、国内公文(国内件)、公开公文(公开件)。绝密件,指内容涉及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的公文。机密件,指内容涉及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公
第二十二条公文办理分为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收文办理包括公文的签收、登记、拟办、请办、分发、传阅、承办和催办等程序。公文经起草、校核和领导审批签发后转入发文办理,发文办理包括公文的核发、登记、印制和分发等程序。(一)签收收到有关公文并以签字或盖章的方式给发文方以凭据。签收公文应当逐件清点,如发现
-公开级别:公文可以根据涉及的国家秘密程度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和绝密文件。-行文方向:公文根据发送方向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内容性质:公文可以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和证明性文件。-处理时限: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和特急件。
1、行政公文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2、行政公文只是属于公文里的其中一块;公文包含行政公文、党的机关公文、各类事务公文(总结、报告、演讲稿、计划书等等)、专业性公文。
党政公文可分为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等15种,和秘书等级无关。
1.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的主要文种共有15种。2.这些文种包括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3.通用格式公文的结构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包含18项要素,如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
【解答】党政机关常用法定公文共15种。(1)上行文:请示、报告。(2)下行文: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批复、通知、通报。(3)平行文:函、议案。(4)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意见、纪要。以下文种的行文方向有一定灵活性:意见既可作下行文,也可作上行文或平行文使用;通知以下
您好!【解答】目前,党政机关常用的法定公文文种共有15种。1.上行文:包括请示和报告。2.下行文:包括决议、决定、命令(不含“仿纤伏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批复、通知和通报。3.平行文:包括函和议案。4.兼行文:包括意见和纪要。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文种的行文方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1.公文包括两大类即:法定公文和常用公文⑴法定公文,即是国家有明文规定的规范性公文文种1951年政务院规定为7类12种.1957年做了某些修改,仍为7类12种.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为9类15种.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为10类15种,19
法律分析:行政公文种类有十五种,它们分别是,命令(令)、通知、通报、公报、公告、决议、决定、报告、请示、批复、通告、意见、议案、函、纪要。这些公文的种类和名称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一起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法律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公文一
法律分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最新版本有15种,分别是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比2000年8月的版本多了决议和公报两个文种。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公认的有决议、决定、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
法律分析:党政机关法定公文目前有15种,分别是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法律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
法定公文是政府、组织或机关用来进行正式沟通与管理的文件,主要包含以下15种:1.决议2.命令3.公报4.决定5.通告6.指示7.意见8.通知9.通报10.通告11.公告12.纪要13.批复14.批示15.报告这些文件各自有着不同的用途和特点,如决议是组织内部对某一问题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
法律分析:法定公文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规定的15种正式文种,分别为: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法律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二)
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也就是说党政公文统一一个标准了)新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的公文种类主要有: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15种)
行政公文种类包括以下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其中公告行文件可以没有主送单位。主送单位:是行文的主要对象,即要求主办和答复的单位,也就是对文件内容负有掌握、答复或贯彻执行责任的受文单位。对于机关公文中的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问题
法律分析:国家机关公文主要文种有15个,即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国家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