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典型的四合院,老爷夫人住正房,仆人住面积狭小,终年不见阳光,冬凉夏热的倒座房。
现代化的城市,往往分为三部分,中心城市区,穷人区和富人区。中心城市区,往往是寸土寸金,金融、商业扎堆的地区。富人和穷人在其中工作,穷人为富人提供后勤保障。下班以后,不同的阶级的人不同的街区。如同老爷回正房,仆人回地下室。
过去的居住情况是强制安排的,现在则由看不见的手安排,达到同样的效果。
一般来说,越穷的人越依赖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所及的范围,是穷人的交通范围。相比之下,有钱人可以选择公共交通,也可以选择自驾车,甚至自驾直升机。
相比之下,高档工作虽然也在城市中心,比如曼哈顿,但是富人交通能力强于穷人,所以完全可以市中心上班,在环境优雅的郊区生活。
还有一些有钱人,已经财务自由,靠吃股息、利息、收地租生活,这样的人,上班不上班,完全看自己的爱好。他们甚至可以住在与世隔绝的风景名胜区。
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大超市、学校、医院,需要一定的人口基数才能正常运转,一般也设置在市中心。穷人如果生活在郊区,会感到处处不便,甚至日常采购都困难。
可以说,穷人是城市的仆人,他们没有能力远离他的岗位、宿舍和食堂。他们住在哪里,完全看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
相比之下,富人则自由得多。
随着贫富差距拉大,农民不断破产涌入城市,寻找工作。
一方面,随着人口不断流失,工作岗位不断减少,公共服务设施不断缩减,穷人就是想继续留在乡下,也留不住。另一方面,市中心穷人聚居区往往治安下降,许多人靠男盗女娼、贩毒销赃生存。
富人的选择就是搬走,搬到穷人无法生存的地区。毫无疑问,那就是乡下。
搬到乡下,除了可以远离穷人,还可以建设宽敞的豪宅。毕竟单位面积城市地租向商业地租看齐,要远远高位向农业地租看齐的农村地租。
最终形成穷人进城,富人下乡的趋势。
这种趋势一旦成型,就会逐渐影响住房供应,影响房价,进而加强穷人进城,富人下乡的过程。
最终,富人区和穷人区,泾渭分明。有钱人不会搬进穷人区,穷人也难在富人区立足。
奴隶主和奴隶虽然生活在一个城市,但是如同生活在平行宇宙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中国过去的宅子是标准的火柴盒,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平等的特点。
现在随着贫富差距扩大,理论上也应该出现同阶级人群居住地集中,不同阶级人群居住地分化的情况。
为什么截至目前,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次,中国土地在城市是国家所有,农村是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性质有严格的规定。富人即使到农村,也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地方人稀的富人区。富人下乡,租用农民土地,也必须按照宅基地使用办法建设住宅,无法建设理想的,居住条件远远高于城市的乡间豪宅。
最后,中国目前还没有房产税,住宅持有成本很低,还没有出现房价和税收推动人口流动的现象。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