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鸿

梁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本院资料馆负责古籍编目;1993年调入美研所《美术史论》编辑部兼副主任;1995年任《美术观察》编辑部主任兼栏目主持;2000年转入本所近现代美术室,著有《郭风惠研究》《二十世纪北京书画名家述评》等专著。研究方向:钩沉20世纪京津冀地区被湮埋的艺术大家,填补学术空白。已为王梦白、陈云诰、孙荣彬、汪慎生、白寿章、王铸九等人补写过往,并系列刊发于《荣宝斋》杂志。在作课题《二十世纪文人书画家研究》。

在轻易否定传统、盲目自我创新、一味追求西化的浮躁当下,研究“两湖”吴镜汀和陈少梅的意义正在于如何对待传统的继承,如何成功地继承优秀传统,吴镜汀和陈少梅的艺术成就依然具有示范价值。无论时风如何摇摆、形式如何变化,固本自强、由技而道才是正道,提升对传统的选择和兼容而出新的能力,或许才是最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吴镜汀和陈少梅是师古而化的典范,他们对待优秀传统能够做到潜心学习、笃实实践,其根本在于充分的自信,而这种自觉和自信正是当下最为缺乏的心态,或急功近利或投机取巧地从事艺术创作是一种短识,是不可能长久成功的,这是必然规律。最后,用梁志斌“京津艺苑育精英,画史师承自有情。得意金城双弟子,昇湖渊穆镜湖清”之诗句,致敬金城,致敬京津“两湖”,致敬20世纪坚守中国画优秀传统的京派诸家……

本文发表于《荣宝斋》杂志,2018第11期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从吴镜汀、陈少梅二人的艺术人生进行概述和类比,弥补已有研究之遗漏处,旨在弘扬他们既是金城传统主张的出色实践者,分别在京津画坛创造着意境高远、精密严谨的北宗风格的共性之美;同时又各具特色,各有优长,吴镜汀转型后的青绿山水,更有现代感;陈少梅更为渊穆爽健,古意盎然。由于他们都坚持了中国画的语言方式和审美韵味,加之自身过硬的笔墨功力和高雅的意境追求,从而显示出优秀传统自足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最后通过对二人个性的剖析以及对这一类传统大家命运问题的探讨,抑或对当下书画家有所启迪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吴镜汀的艺术人生

过几天,梁志斌求访心切,独自登门拜访。院内空寂无人,花木掩映,清雅幽静。梁志斌在窗前叫一声:“吴先生,”先生回答:“哪一位?请进来。”梁志斌进屋见到清瘦的吴先生半躺在床上,吴夫人坐在一旁。梁志斌说明自己是郭风惠、秦仲文的学生,喜爱诗词、书法,现在非常想学画,吴先生看了梁志斌的诗作和习字,露出十分欣赏的样子,并说:“你的诗书功底好,我自信能教你画画。”梁志斌非常激动,自己没想到初次见到这样一位大画家,竟能主动说出要教自己画画……

梁志斌再次拜访吴先生时,为先生作了一首律诗,写道:“花园几度访高贤,竹树交阴绿映簾。兴寄丹青闲鹤发,誉隆京国丽燕山。偶吟清韵追游迹,常写行书过晚年。珍重人间吴道子,江山画谱待公编。”吴镜汀读到“珍重人间吴道子,江山画谱待公编”时,谦虚地说:“不敢当。”之后抱病为梁志斌画了一开册页《墨竹》(图1),并写了一首行书《纪游诗》(图2):“凌云仙掌欲摩肩,陡壑时虞反侧颠。飞栈长空夹麓隐,纡廻石磴倚南天。从北峰经苍龙岭,几度曲折宛转,始至西峰险境,为平生所未经者。”

后来吴镜汀指着册页上的《墨竹》跟梁志斌说:“本来写字,写错了字,就画竹叶遮盖了。”吴先生留下了梁志斌的册页,说待身体好转后再画。此细节可见吴老身体欠佳已至力不从心的程度;同时也体现出他为人做事一贯秉承的诚恳与认真,包括对学生也是一视同仁。

一次,梁志斌买了一条鲤鱼去看望吴镜汀,吴先生非常着急地说:“以后别买东西了,生活不容易。”他偶尔会让梁志斌帮忙买一棵白菜,一毛钱猪肉(当时猪肉七毛一斤),吴镜汀始终是“卑屋寒蔬,不改其素”的生活状态(秦仲文语)。

令梁志斌遗憾的是,他几次造访,都未能亲眼目睹吴先生作画的风采,他们于1972年夏天相识,而吴先生辞世于当年的十一月。

当梁志斌在报纸上看到吴镜汀去世的消息后,即刻赶到吴家慰问,吴镜汀侄女(吴光宇之女)向梁志斌说明了先生病逝的经过,这时吴夫人把册页交给了梁志斌,并在吴先生的书画上钤盖了印章。

当梁志斌持册页让秦仲文先生看时,秦仲文感慨地说:“平时吴夫人有病,这时居然这么清醒……”秦仲文告诉梁志斌说,吴镜汀虽驰誉画坛,却清苦一生。都说吴夫人年轻时受过刺激,也有精神病,平日少言寡语……所以秦仲文感慨吴夫人能把吴镜汀画的册页交还给梁志斌,并盖上吴镜汀未来得及盖的印章,这种特殊时刻的格外清醒着实让人心生慨叹,颇为感动。秦仲文当即写下挽联,由梁志斌送往吴家。

秦仲文看到册页上吴镜汀画的竹叶后,立即让梁志斌撕掉自己之前画的墨竹,梁志斌珍惜不忍,秦仲文执意撕掉,他没有解释原因,但梁志斌理解秦先生的意思。秦仲文的墨竹潇洒精熟,闻名画坛,此时秦仲文不愿在同一本册页里,在画竹上与已故的老友一比高低,况且吴先生的竹叶是为遮盖错写而画的。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梁志斌说“我再画一辈子也赶不上吴先生的山水……”那代人宽厚博大、扬人之长的高尚品德,应垂范画坛,也令当下汗颜。

墨竹之所以作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而承传有序、源远流长,是因为从内涵上看,竹有高洁、虚心之喻;从笔墨上论,书画同源,用笔相通,所以墨竹由文同、苏东坡到倪瓒、赵孟頫,经历了因人文精神的提升而凸显为独立的画科,且寓意丰厚;而且所谓“半生画竹”的说法亦道出了画竹的难度,不同寻常。

除山水、墨竹外,吴镜汀也擅长花鸟走兽及人物,如在1939年2月25日齐白石题写的《立言画刊》封面上,即有吴镜汀与王雪涛的合写双兔(图5),神态唯肖,栩栩如生。诸如荷花、翠鸟、仕女等多有涉猎,显示出不同凡响的绘画功底和全面修养。

吴镜汀的书法与他的画风相辅相成,他用笔清劲,书卷气足,沿袭了董其昌隽逸、散淡之风,这与他长期潜心精研董其昌不无关系。他晚年由于身体状况欠佳,常写书法多于山水创作,山水巨幅是需要体力支撑的艰苦创作。如前所述的梁志斌诗句“偶吟清韵追游迹,常写行书过晚年”便是吴镜汀七十年代初的创作状态。在《吴镜汀书画集》里有一副草书作品,此作写于1967年,写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此词内容,更适于以草书书写,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等,都是以奔放的草书书写的,因此吴镜汀此作未用自己擅长的行书,而改用淋漓痛快的草书。此作笔势豪放流畅,有苏、黄行草之笔意,章法亦随心所欲,开端和收尾极其自然,恰到好处。创作前不求经营设计,没有墨绳之拘,浑成自然而妙于变化。此作可了解吴镜汀书法造诣之一斑。李苦禅曾告诉梁志斌说:“书比画难,诗比书难……”只有切身体验者方能感悟此中的甘苦与奥妙。

吴镜汀的作品有着静谧清远的基调,这恐怕与他的出身、性格、遭际等不无关系。

然而吴镜汀无意于政治,他一向低调内敛,淡泊名利且个人经历单一,社会经验缺乏,长期潜心作画,不改其素,因此,当各种政治运动来袭之时,他是无力应对的,他的精神是恐惧和苦闷的。各种运动的接连批斗,便他身心疲惫,郁郁寡欢,不久身患胃癌,加之弟弟吴光宇的去世,对吴镜汀可谓是沉重打击,他终于没能挺过去。以1972年吴镜汀去世为节点,但凡熬过了风雷运动的艺术家才会有重见天日的可能。与吴镜汀类同者还有秦仲文、惠孝同等。这些艺术大家在文革期间,或含冤离世(如秦仲文)或悄然谢世(如汪慎生),在进入新时期之后,他们大多被淡忘甚至被湮埋,有意无意地造成了对有过历史贡献的老艺术家们整体“失忆”,这一状况亟待修正和补写。

二、陈少梅的艺术人生

陈少梅(1909-1954),名云彰,号昇湖,字少梅,湖南衡山人。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成为“湖社画会”的骨干成员,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的掌门人。新中国成立后,陈少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1954年年仅45岁便匆匆辞世。

陈少梅的论点表达了他对中国画的深刻解读及自己绘画上的审美追求。他对倪瓒是颇为欣赏和膜拜的,这一偏爱在他的书画作品中处处可见。陈少梅作为倪瓒的异代知音,他们的共性契合处在于境界和格调。而在同时代里,陈少梅与吴镜汀更为接近,与书坛的吴玉如亦是互为知己,根源也在于此。

镜湖吴镜汀和昇湖陈少梅有着类同性,二人都是深受恩师金城赏识和提携的年轻有为的京派重要成员,都是毫无欺世炫俗之习的纯粹艺术家,都是在技法、格调、意境上经得起推敲的借古开今的佼佼者,甚至都是古贤倪瓒的追慕者,也都是当代大家启功的师长,启功在他们的遗作中,补写的题款最为多见。

吴镜汀和陈少梅共同的艺术经历可反映出京津地区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脉络。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青年时期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的创作及其后的课徒;二是新中国时期国画改革。陈少梅于1954年英年早逝,吴镜汀于此时段至文革前的写生创作成为中国画发展过程中重要标志,丰富了吴镜汀山水画的创作面貌,使其画面既能有精谨,亦有洒脱,展现出吴镜汀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全面修养。在西学东渐的20世纪初,西方文化冲击着本土文化,导致传统文化向多元化探索以求别开生面。吴镜汀与陈少梅等传统派的可贵之处在于融合南北宗、略取风规处,守望传统而能自出高格。他们用精研古法、固本自强之道自我改进,古为今用,不断生发出纯粹而卓然的绘画语言,分别在京津艺坛传道授业,为20世纪中国画坛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吴镜汀与陈少梅都是北宗山水画的杰出者,他们都属于全才型的大家,擅长山水,兼及人物、花鸟、走兽,工写兼长,功力深厚,只是山水画成就最高。相对而言,陈少梅更古,例如他的《太白观瀑图》即体现了这一点,构图分上、下两部分,中间以水纹相隔,笔断却意连。画松用笔如屈铁,用白描轻松勾勒出人物神态,自然生动。《岁朝图》取宋人山水遗意,表现年终欢庆场面。此图是典型的节庆风俗画,陈少梅笔下古意盎然,奇趣横生,人物关系和穿着符合过去习惯,由此可窥见陈少梅传统艺术造诣的出色。

与陈少梅的“古”相比,吴镜汀的山水能“新”。吴镜汀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他从清代的四王吴恽入手,对王石谷的精研至深,进而上溯宋代的郭熙、米蒂、马远、夏珪和元代倪瓒、黄子久、吴镇、王蒙诸大家,并能博采众长而出新意,《峨眉揽胜》就是一幅别出心裁的作品,立意新颖、处理题材巧妙而精炼,画上并非实景的罗列、堆砌,乃是安排了挺劲而夭矫的冷杉树于近处,以巍峨耸翠的巨峰为主体,复以云海浩荡雪山远映。由虚衬实,实中见虚,显出豁朗的境界及分明的层次。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生动再现了峨眉胜景。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不囿于成规。所画没骨的青绿山水既能继承传统之菁华,又能大胆地参以新法,而泥金、白粉、破墨的使用也非全按古法,但又合乎画理,别有一番韵致在其中。

当然陈少梅的“古”和吴镜汀的“新”都是相对而言,吴镜汀也有扎实深厚的古的功底,陈少梅英年早逝,未来得及“新”。他在1952年创作了《採棉图》《送饭图》等反映时代题材的作品,背景依然是他驾轻就熟的山水、树石、花草,依然是一派田园景象,唯独人物表情和神态不似劳动者,依然是古人模样……或许陈少梅未来得及探索求新,或许陈少梅的气质里更多的属于“古”,他就是诞生于20世纪的古贤……

但凡英才早发者,往往容易英年早逝,自古有之。例如高才博学的王勃未冠而仕,两度被贬,英年早逝,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高迈绝唱;同样生命匆匆的李贺也是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道出了无尽的感伤和自然法则的无情。说到20世纪的中国画坛,金城、陈师曾、王梦白、陈少梅等都年寿不永,都不足天命之年,他们都艺术思想超群,身心相对脆弱,吴镜汀曾患精神疾病,陈少梅长期透支,王梦白性格“幼稚”……

当然对陈少梅而言,年龄不是他艺术成熟的标尺,他笔下的沉实老道、他的静谧儒雅、他的开阔隽永都远远超前了他的实际年龄,这是陈少梅的独特之处,也是所有流星般闪烁光芒的天之骄子的共性,他是天地间短暂却永恒的存在,而非世俗层面的解读。另外,陈少梅的幸运还在于夫人冯忠莲,冯是陈少梅最为出色的继承者,她接替着陈少梅未尽的美术事业,在新中国时期到荣宝斋和故宫博物馆从事古画临摹工作,著有《古书画副本摹制技法》一书,为国家修复古画做出过重要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冯忠莲就是陈少梅艺术生命的延续。

从金城到吴镜汀和陈少梅等一路走来,一脉相承,成为20世纪继承北宗精髓又兼收并蓄、有所新意的京津地区的杰出代表,他们对于传统的选择,偏重院体,又迥然不同于清代主流,尤其有别于清末民初的孱弱文入画。他们以比北宗画家更为优势的开阔视野,追寻人文情怀与笔墨技能的和谐统一,重振了沉寂三百余年的北宗山水之辉煌。他们在导师金城的引领之下,励精图治,心摹手追,即使在传统笔墨语言受到遮蔽的条件之下,依然循古法而出新意,淡泊名利,不染时尘,展现出北骨南风的真才实诣,完成了由技进道的创作升华,满足了观赏者和学习者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从这个贡献层面上看,吴镜汀于北京、陈少梅在天津都是值得系统研究和大力弘扬的。

在轻易否定传统、盲目自我创新、一味追求西化的浮躁当下,研究“两湖”吴镜汀和陈少梅的意义正在于如何对待传统的继承,如何成功地继承优秀传统,吴镜汀和陈少梅的艺术成就依然具有示范价值。无论时风如何摇摆、形式如何变化,固本自强、由技而道才是正道,提升对传统的选择和兼容而出新的能力,或许这是最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吴镜汀和陈少梅是师古而化的典范,他们对待优秀传统能够做到潜心学习、笃实实践,其根本在于充分的自信,而这种自觉和自信正是当下最为缺乏的心态,或急功近利或投机取巧地从事艺术创作是一种短识,是不可能长久成功的,这是必然规律。

最后,用梁志斌“京津艺苑育精英,画史师承自有情。得意金城双弟子,昇湖渊穆镜湖清”之诗句,致敬金城,致敬京津“两湖”,致敬20世纪坚守中国画优秀传统的京派诸家……

注:本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课题《二十世纪北京文人书画家研究》(立项号2016-2-29)中期成果论文,一万七千字,已刊发于《荣宝斋》杂志2018年第11期“物华天宝”栏目。

THE END
1.4,神煞驿马驿马在命中表示走动,外出,远行,游走,迁移,帮忙之意4、神煞驿马 驿马在命中表示走动、外出、远行、游走、迁移、帮忙之意。 (1)八字中年支或日支为申子辰者 八字、大运、流年见到寅; (2)八字中年支或日支为寅午戌者 八字、大运、流年见到申; (3)八字中年支或日支为巳酉丑者 八字、大运、流年见到亥; (4)八字中年支或日支为亥卯未者 八字、大运、流年见到https://weibo.com/7089019513/P3XQBneO8
2.团圆饭的叙事作文(通用7篇)譬如说,元末高则诚的《琵琶记》被誉称为“南戏之祖”。剧中叙写了书生蔡伯喈与妻子赵五娘的悲欢离合故事。新婚仅两个月的蔡伯喈听从父命而离家进京应试且高中状元并实现了寒窗苦读的士子寒儒的最终梦想。然牛丞相却奉旨招蔡伯喈为婿。如此一来,蔡伯喈被点头名状元而骏马雕鞍、冠带游街、洞房花烛的得意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dze5iz1.html
3.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20230412180504.pdf5 . 《生命生命 》一文开头写小飞蛾是什么意思? 4(分 6 . 瓜苗一例,从 这个角度去说生命力之强大。 2(分 7 . 《生命 生命》中作者的三点思考是什么?有什么联系? 4(分 8 . 细读 《生命生命》,第一段都是围绕 _“___ ”一语展开的,第二段都是围绕 “ ”一词展开的。 4(分 9 . 朗读 《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412/7011021020005064.shtm
4.土拨松鼠对《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笔记(1)现在,在布伯、马斯洛、弗洛姆相似结论的启发下,我可以描述成熟的、无所求的关系的特征,并以之为原型来探讨种种失败的关系的本质。 1.关爱另一个人的意思是以无私的方式与其建立关系:放下自我意识和自我觉察。在和对方的关系中不要以下面的想法为核心:对方怎么看待我?这段关系对我有什么好处?关系不是为了寻求赞美https://book.douban.com/people/doubanlv/annotation/26304954/
5.远命是什么意思远命的解释是什么远命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远方来的命令。 2.指从远Hao86.com方传令。 引证解释: ⒈ 远方来的命令。 引唐韩愈孟郊等《会合联句》:“忽尔衔远命,归歟舞新宠。” ⒉ 指从远方传令。 引唐刘禹锡《汴州郑门新亭记》:“公遂条白其所以然,远命学古者书之。” 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eb4ad43ac9eb4ad
6.旧时王谢堂前燕.永川板桥本尊寺天平坵谢氏族谱源流会稽以“谢夷吾”为始祖,金陵以“谢仲庸”为始祖,吴西以“谢宣远”为始祖,楚南以“谢惟兴”为始祖、永川以“谢成元”为远祖、“谢永亨”为始主、三教以“谢法聪”为始祖、天平坵以“谢瑞朝”为始祖。 今梳理东汉谢夷吾公(25-89年)自公元2023年5月谢氏板桥天平坵谢合文之长子谢修义一脉。 https://www.jianshu.com/p/d41cf79b0dbe
7.风水「劫煞总以坐山论消纳,向山无关。只忌一山。如立巽未申三山,癸方有砂高耸,破碎歪斜,恶石巉岩。最凶宜忌,若体正峰圆,亦不忌,馀倣此愿共识之。」 从上之文可得知「劫曜煞」是以坐山来论吉凶与向之方位无关,而上期之「四路八路黄泉煞」乃以向论吉凶。且一坐山也只有一个「劫曜煞」劫煞是凶神恶煞方位https://www.360doc.cn/mip/458597304.html
8.《弟子规》全文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第一章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则告,反必面,居有长,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https://www.360docs.net/doc/4d1917003.html
9.〈张迁碑〉全文及释意(转)智者乐山b906诗云旧国,其命惟新(45)。於穆(46)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求本(47),兰生有芬。克岐有兆(48),绥御有勋(49),利器不觌(50),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51)。乾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c63f25001009rz8.html
10.论语华杉人不知而不愠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人家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我不了解别人。 这两句首尾相应。《论语》通篇都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修身),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知】也一样,自己要努力做到理解别人,别老是要求别人理解自己。别人不了解你是常态,有时候恐怕连你自己都不能【自https://blog.csdn.net/Ailsa2019/article/details/1221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