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是三画卦乾的重卦,分内外两卦,也就是上下两卦,上卦为外卦,下卦为内卦,乾卦的重卦,是乾下乾上,就是说下卦是乾卦。上卦也是乾卦。这一卦究竟代表了什么?我们且不作答案,先看这本《周易》。《周易》一书,据说是周文王对六十四卦的注解,就是周文王被关在麦里的时候,用他的智慧沉思,来作《易经》的注解。这一部著作,后世称作《周易》,等于说这是他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我们可以持这种平淡的观念来看,不必太神圣了。如以神圣的态度来看,问题就多了。我们以平淡的态度看,他对乾卦的研究心得是:“乾,元、亨、利、贞。”
在《易经》的学问上,这四个字叫作“卦辞”,意思是乾卦这一卦的图案,他用这四个字来说明。这四个字,我们不能照现在的读法,一句就把它读完,而是每一个字,都有它独立的意义。
“乾,元、亨、利、贞。”就是说乾卦是元的、亨的、利的、贞的,四个现象。
第二个观念,是这个乾卦代表“亨”。亨就是通,是亨通的,无往不利,到处通达的,没有阻碍的。
第三个意义是“利”,无往而不利。所谓利,不是现在赚钱为利的利,是没有相反,没有妨碍,没有害的。
“贞”古代的解释“贞者正也”,就是正,也是完整的、没有受破坏的意思。
上面是文王作的卦辞。
“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的意思,前面说过,阳卦以九作代表,因为阳数以九数到了最高位,所以看到九这个数字,就知道代表阳,初九就是指乾卦的第一爻而言。上面的卦辞,只是元、亨、利、贞四个字,很简单,也很抽象。这里爻辞“初九潜龙勿用”,又突然跑出一个“龙”来了,这龙是怎么来的?
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是龙的文化。自黄帝时候开始,政治制度上分官,以龙为官名,如龙师、龙帝,都以龙为代表。龙是中国文化最伟大的标记,是我们几千年来的旗帜。中国文化对那些伟大的、吉祥的、令人崇拜的万象,每以龙为标记。西方人尤其英国人,近几百年以来,很多资料显示对我们中国人很多防范,很多不利,他们在心理上一直惧怕中国。
有一派基督教,看见龙、听见龙都会害怕的。他们说《圣经》上说龙是魔鬼,其次他们把恐龙这些古代巨大生物,当作了中国《易经》上的龙,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我们中国人自己要认识清楚,我们龙的文化,第一,不是基督教《圣经》上所讲的那个龙,不是魔鬼。
我们的龙是天人敬信,在宗教观念上代表了上帝。第二,我们中国的龙,老实说没有人看见过,不必说他们把地下挖起来的骨头当作龙骨是错误的。中国的龙,不只是三栖的,甚至不止是四栖,水里能游,陆地能走,空中能飞,龙的变化大时可充塞宇宙,小时如发丝一样看不见,有时变成人,有时变成仙。龙到底是什么?无法有固定的具体形象。
实际上中国文化的龙,就是八个字“变化无常,隐现不测”。如学会了中国文化,人人都可作诸葛亮。试看外国人的恐龙,全部都可看到,中国的画家画龙,如果全部画出来,不管是什么名家画的,都一文不值。
“神龙见首不见尾”。龙从来没有给人见过全身的,这就是“变化无常,隐现不测”的意思。我们懂了龙的精神,才知道自己文化的精神在哪里,这也是大政治家的大原则,也是哲学的大原则,也是文化的大原则。
另一方面,我们懂“变化无常,隐现不测”八个字,也就懂了《易经》的整个原理。《易经》告诉我们,天下的万事万物,随时随地在变,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事。因为我们对自己都没有把握,下一秒钟我们自己的思想中是什么?也没有把握知道。
其次,《易经》为什么在这里提到龙?我们认识了龙的精神,就能明白了。《易经》说到乾卦中的龙,就代表了宇宙生命原始最伟大的功能。乾卦也代表太阳。太阳一天一夜的隐现,分为六个阶段:第一个是夜里的太阳,躺在下面--地球的另一面,过去说在海底,在地心的那一面,我们看不见的为“潜龙”。
假使卜卦得到了乾卦初爻,那么“潜龙勿用”,最好不要动,如想找事,履历表都不必送出去了。但要注意这个“勿”字,究竟是“不能用”、“不可用”、“不应用”或“没有用”呢?就更难翻成白话了。不过“勿”字,却也包括了这些意思,但并不是说用的价值不存在,只是此时不要去用它。
潜龙就是龙还是潜伏着的,有无比的功能,无比的价值,还没有用。诸葛亮尚在南阳高卧的时候,自称卧龙先生,这就表示他抱负不凡,自己认为是潜龙,这也是人生的修养,也是《论语》上孔子说的“不试故艺”。
见龙在田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爻,是乾卦内卦的中爻,中爻是最好的、最重要的。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如仅照文字翻白话是无法表达原意的。“见龙在田”,见是现的意思。
龙现在田里,等于虎落平阳被犬欺了,还如何利见大人?这要了解“田”的意思,中国文字与西方文字不同,不但是单音字,而且一字往往含有几种不同的意义。中国古代的田写作“⊕”,是图案画,上面通了为由,下面通了为甲,上下通了为申,申字旁边加示,上天垂示就是神,神是上下通的,所以鬼字亦从田,上面走不了,向下面走就为鬼,后来再加两根头发,就成鬼的样子。
电、雷都从田,天上下水,地下发雷,雷向下走为电。这是中国字结构的由来,每字都有道理,不比ABCD硬凑拢起来的。从上面的解说,我们便知这里的田字是代表地面,就是大地,不要以现代的观念,认为田只是种稻子的田,那就错了。见龙在田的卦象,是早晨太阳刚刚从地面升上来,光明透出来了,在这个时候“利见大人”。如卜到这个卦,卜卦的说,如去见董事长或什么长官辈谋事之类,一定成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第三爻是内卦的上爻,如果只用三画卦,已经到了顶点。
如果学会了《易经》,不必卜卦,六十四卦,没有卦是完全好或完全坏的,每个卦都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有谦卦这一个卦是全好的。谦退,谦让,有利益大家拿,自己都不要,这当然好,六爻皆吉,这是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
现在乾卦第三爻,问题来了,以人生历程来说,年轻人还在大学里读书,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阶段,就是初九爻潜龙勿用,价值无比。等拿到了文凭,踏入社会中,就是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拿文凭找到了工作,然后有工作,有地位了,有声望了,就是第三爻。
以人生的年龄而言,十几岁到二十岁是初爻,二十岁到三十岁是二爻,三十岁以上到了中年是三爻,这时应该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时候。我们先作一些文字的解释,乾卦我们已经解释了,是纲常,是宇宙的开始,就像人生的本分一样。
君子终日乾乾,就是说人一天到晚,都要保持本分,保持常态,永远这样;不但如此,到了晚上,还要警惕自己,不可放松,就像白天一样的小心。就是说到了中年做事得意的时候,做人做事随时随地都要小心,乃至到了晚年都不能放松。《大学》、《中庸》的思想,都是从这里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惕若”。
“厉”,是精神的贯注与专精,磨磨自己,就没有毛病。
像这样的卦好不好,假使到街上卜卦,算命先生会说很好。不过要小心,因为命运还有重重危机,一不小心随时随地会有问题,对自己要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才不会出毛病。一切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也不在于环境。人在得意时,就怕忘形,这时就用得着这个卦爻。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到了第四爻,很妙。从整个卦看起来,内外两卦分得很清楚,成为两节,这表示一条龙或一尾鱼在深水里跳出来,无咎,没有毛病,要出头了。但要注意“或跃在渊”的“或”字,这一爻真好,操诸在我。譬如一个人,事业到了顶点,如再进一步,或者跳一步,或者不跳,都是好的。
九四是外卦的初爻卦,与内卦的初爻相应,都有无比的价值。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一般人称皇帝为“九五之尊”,以为就是《易经》上的这个“九五”。这话要注意,代表皇帝的九五之尊,是依据数中的阳数来做表达的符号,奇数为阳,九是到了阳数的极点最高位,五是阳数的最中位,代表了至尊至正,并非仅指这里九五爻。
《易经》乾卦的第五爻,和第四爻不同了,这时飞龙在天,如一条龙在空中飞,道游自在,也是利见大人。
整个《易经》研究完了,利见大人的卦爻并不多的,这里的利见大人,见的是什么大人?假定我们以汉高祖为比方,当他打败了项羽,自己创业的时候,正是飞龙在天了,他还要利见大人,这个大人是谁?
是指他所遇到的都是好人,都是对他有帮助的人,看汉高祖的一生,正是一个乾卦,最初倒霉当一个亭长,一天到晚喝喝酒,正是潜龙勿用,后来到了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时候,他所遇见的人个个都是好人,个个都有用处,个个说他好,都帮助他。
“上九,亢龙有悔。”
每个卦到了最后一爻,阳爻称为“上九”,阴爻称为“上六”,每卦的第一爻为“初”,最后第六支为“上”。
乾的九五,在外卦而言是中爻,人取其中则是,事物取其中则是,到了顶点则不是,没有出头也不是,所以《易经》告诉我们正中之位。算命看走运不走运,就看是不是得其时,得其中,如得其中位,无往而不是,不得其中则处处都不是。这个中也可读成“仲”的音,如打靶打中了,对了。
到了上九就是亢龙有悔,亢者高也,高到极点,高而无位,贵而无民。中国的哲学,皇帝自称“孤家”、“寡人”,位置到了最高处,就很寂寞,听到的都是好话,简直听烦了,年纪大了的人谈起话来也常常说:“现在能谈话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我说这是“亢龙有悔”呀!所以人的年龄到了那个高位,到处叫他老公公,到处请他上座,这就到了亢龙有悔。这里的悔不是后悔的悔,是晦气的晦,到这个时候倒媚了。换句话说,就是万事不要做绝了,做到了顶,对不住,有悔,保证有痛苦,烦恼跟着来了。看历史上唐玄宗多么好,后来到让位给他儿子,就是很惨的局面。
◆卦辞:元亨,利贞。
乾卦以龙为象征,讲述男性(或主要指男性)开创事业的全过程。阴主“静”而阳主“动”,所以,乾卦具有“动”的特性。又因为乾卦的六个爻皆为阳爻,所以乾还具有“健”的特性。震卦也是主“动”,但只是阴转阳时的初动,没有“健”这一特性。这个“健”和“动”两大特性贯穿了六个爻,理解爻辞时,一定要结合这二特性,也正因为有“健”这一特性,才使乾卦有足够的“动力”。所以,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对乾卦的感叹,注意,这个万物可以指整个宇宙的万事万物,这时的乾是指绝对的乾,是大“乾”。如果占卜时是问某个家庭、某个公司或某件事,这时的“乾”就是家庭中的“父”、公司的创办人或某件事的直接肇事人。如果占上卜对象变了,你仍将乾比作真实的“天”,这就误解了易经。你所占卜的事情,它一定有一个主宰,这个主宰就是“乾”,就是“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这是讲“天”所产生的“万物”要发生许多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原因都是这个“天”所引起的。“大明终始,六位始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六爻皆阳,故称大明。大明的全过程分为六个阶段,以龙为象征来表现不同的作用。
之所以用“龙”来作比方,是因为龙具有“强健、好动”的特性。有人认为以龙比喻乾卦,这是根据二十八宿天象青龙而来,也有人认为龙是“龙马”,指雄性的领头马,总之龙的特性最适合代表乾卦。六龙其实是一个龙在六个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潜龙、见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刚才讲道乾道的特点是健而动,这个“动”不是乱动、瞎动,是按规律在动,所以称为“正性命”。“性”指事物固有特性,例如性格、本性等都是天生的。“命”是“性”的结果,有什么样的性就有什么样的“命”,所以这二字经常连在一起使用。“各正性命”就是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来运动。这样才不致形成大乱,所以能保合大和。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是上一句的结果,各正性命乃至大和,这样就能产生万物,且万物咸宁。庶是“多、众”的意思,庶物就是万物,万国也指万物。乾卦的一种理想结果,也是儒家的美好愿望,因为事实上,阳气好动,如果没有阴气的协助,则一定四处碰壁,到处争斗,伤及自身。只有阴阳调和才能万国咸宁。
元亨利贞,在第七章已经详细讲述,以后也将不再解释。整句卦辞的意思是:乾卦从一开始就非常亨通,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必将取得较好的结果。
◆初九爻:乾龙勿用。
潜龙,潜伏在水底之龙,比喻能力还没有开始发挥的人或事。勿用,这也是第七章细讲过的,并不是不用的意思,而是正在积蓄力量,做准备工作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潜在水底之蛟龙,正在积极聚集力量,做好工作,为将来的理想而努力。一般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有知识有文化,好比潜龙,正如小象所说“阳在下也”,但因缺乏各方面的经验,需要应付各种复杂事务的锻炼,在现象上,初九爻是最下面的爻,处于只是“勿用”的阶段。
◆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龙在田的“见”通“现”,是“出现”的意思。利见大人的“见”是“面见”之意。整句意思:龙发挥自身的力量,有了一片广阔的用武之地,得到更高层人物的赏识。上面所说的大学生经过几年埋头苦干,作出了成绩,逐渐成为了骨干,领导也开始重视这个小伙子。这正如小象所说“德施普也”。九二爻是下经卦的中爻,正是英雄用武之时。
◆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惕,警惕,高度地思想集中。厉,严厉。“终日乾乾”这很难解释,不管其它书上如何翻译,小雅总觉得缺少理由,便怀疑是否原文有误,于是查阅了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这才发现原来的文字是“终日键键”,这样就非常好理解,也不难解释了。九三爻是下经卦的上爻,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自己的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将影响手下人的工作,因此必须整天有充沛的精力,时时刻刻严厉要求自己或部下,这样才能做到没有过失。小象说“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就是说不断地给自己提醒加油,使自己保持健壮。
◆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
“或”表示不是全部,不是始终,只是部分或一时。整句意思:一时跳出深渊,这并没有什么过失。九四爻位于上经卦的下爻,说明地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处于高层人物,为最高层服务。无论是工作的方式还是工作的内容,都比前面要跨出一大步,所以爻辞中用了“跃”字。小象说“进无咎也”,意思是积极进取是可以的。
◆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五爻是上经卦的中爻,是整个卦的最高最尊位置,因此,爻辞用了一个“飞”字,说明已经能达到自己能力的最高处,又因为乾卦阳气充足,所以仍然利见大人。注意,既然达到了最高位置,为什么还有比自己更高的“大人”?这是因为九五爻只是一个爻位,这是行政权力最高的位置,还有比这更高的退居的爻位,你只是到了这个行政最高位,所以小象说“大人造也”,造,就是到达的意思。这时你也是许多人的“大人”了。
◆上九爻:亢龙有悔。
亢,kàng,本意为颈,《说文解字注》上说“鸟飞而下”,飞到最高处开始向下的鸟为亢鸟。因此,飞到最高处开始向下的龙称为亢龙。上九爻为最上一爻,已经达到最高层,没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是以有悔。小象说“盈不可久也”正是此意。占卜遇到这一爻,就要功成身退,否则就凶险。
任何事必定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律。上九爻已经到了阳极,阴气开始产生。处于这一爻的人,如果能无为,不图功名,放手让他人干事,则吉,反之则一定有悔。
乾,元、亨、利、贞。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綂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始降气者也。始而通,终而济,保其正也,故綂万物而无外。夫天者,位也、质也。乾者,人也、精神也,有其人然后定其位,精神通明然后綂其质,故能云行雨施、生类继续。大明终始而分其六位,乘其隐见而得其变化,故得生成而性命正矣。是以圣人之当位也,保合于乾元太和之道乃利而终正也。故能首出庶物,万国保其安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而不息,天之运也。自强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
初九,潜龙勿用。象曰:阳在下也。
阳气始生,潜而未形,虽德龙德,与众无以异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德施普也。
阳气生物始见于田也,稼者可以乘其时也,惟大人学之成德可以普天下所利,见明其道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反复道也。
君子能通天下之志、体天下之变,屈舒用舍唯时进退者也。故当知终之地、守知至之机,有庇人之大德,守事君之小心,虽在上位反而复守其卑。健于德、敬于人、勤于事,上终日而不懈,夕犹惕然。此其道也,虽危何咎,君子所以修其德而后其身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进无咎也。
官人者,人望其咎也。位髙者,主畏其逼也,位革于下也,可无惧乎?位上公也、逼帝王也,可进而谦让,恤患以勤百姓,将务时以进其道也,而犹自疑德之薄,而位之下,而卑以自守,故曰在渊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大人造也。
阳升而万物相见也,以圣人之大德而为乎天下,明以周之、神以化之,而莫见其状,则智惘辨其处,万物咸仰其宜,利见大人而赖其治也。
上九,亢龙有悔。象曰:盈不可久也。
阳极则消之,盈则亏之,终则始之也。亢而不知,虽尊极天下,威大四海,未离于悔也。故圣人与时而消息,则尧授舜、舜授禹,不极于亢,而善其终也。
用九,见羣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阳者,刚德之物也。凡用者皆取象焉,故曰乾坤其易之门,邪阳肆而不已则暴时,而后动则治。夫首者事之倡也。故圣人之治天下也,有以诛乱去恶者也,应之而正,非其倡也。则天下皆覩圣人之用九之无首也。此天之无私矣,天下之归矣吉。何往哉!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善于物治之始也,通其情治之道也,利于物而义归之,守其正则无败事矣。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不易乎世,一世而不可辨也,道未行而名不彰也,世非之而不闷也,吉凶与人同患,忧则违之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龙德而成行也。非其位而居君德,谨信以为常,得于正也。存诚以防邪,立于中也。善世而不伐,守其谦也。德博可施,万物虽利见之,其道未行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位虽高而犹可进也,德之修也,君子之知,在乎几也。上体者,位之大也、难至之地也,而能至之,是其所至而至之,则乃免于悔也,故可与论其几矣。事之难在乎终也,而能终于下,是素知终而能终也,非义以利人则不能矣。故可与存其义也,进德而不盈也,岂上位而骄乎。安位以自守也,岂下位而忧乎。惕然其危,何咎之有!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羣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上下无常,非求越其羣也,所以自进其德,民归之。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类之同、气之合,无情而相从也。清者,本乎天上之道也;浊者,本乎地下之事也。圣人在上,君子、小人各得其所,亲而从其类,而天下定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民归者,位也,亢穷也,何有于民哉!贤人何辅哉!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见龙,有君德矣;时舍,而不用也;或跃,以进其道、行其德而自试。飞龙,治在一人也。用九上下皆正,天下得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日中星鸟,春分象也。乾道乃革,革于隂也。位乎天德,高明而周也。时者,天之节也。乾者,中之动也。时有节,动有中,亢则俱极矣。乾善用九,周而不殆,天之德也,可以观其则矣。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天之道,不形而善始,故谓之乾。乾始通于物,物得而生也。物利而成,虽利之而纯精不改其正,物自乘其化也。故圣人经营其始终而不失其正焉,情兴于性,大通无累也,故乾之利美矣,安往而不利哉,不言其所利者也。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夫乾,刚健中正,为主纯精不杂之至也。故始终六位,随时发散,能旁通庶物之情。变化乘时,云行雨施而无不及,德之大者也。君子象之,能博其德,乃日可见之行,则民之所利见矣。故能体化合变而治于无形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行未成,则于事不尽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行之成,乃君之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刚者,物之健也,人之难御也,履重刚动而失之咎也,时无止也,人道无息也,故乾乾。因其时,得其上下,乃无咎也。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地道以上为用,承天以布生也。天道以下为用,资始而流形于下也。三履于地,守得其处,人道之安,据众之所也。四升上矣,乘重刚矣。上近于天,革于众庶者也。位逼于尊,德崇于人,而犹自疑而不果,在渊而守下,故得无咎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大人之道、无私之德,而不偏也。而况于中人乎?故能观象立器、征让与时而无差者也。人者神之主也,得于人,鬼神之道可知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亢者直,进而不知退,极穷而悔也。
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进退存亡时之然,于我何有焉。因内外之分明,则保其终而无悔,圣人之道也。
童子问曰:“‘乾,元、亨、利、贞’,何谓也?”曰:“众辞淆乱,质诸圣。《彖》者,圣人之言也。”童子曰:“然则《乾》无四德,而《文言》非圣人书乎?”曰:“是鲁穆姜之言也,在襄公之九年。”
童子问曰:“《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何谓也?”曰:“其传久矣,而世无疑焉,吾独疑之也。盖圣人取象所以明卦也,故曰‘天行健,乾’,而嫌其执于象也,则又以人事言之,故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六十四卦皆然也。《易》之阙文多矣。”
童子问曰:“《乾》曰‘用九’,《坤》曰‘用六’,何谓也?”曰:“释所以不用七八也。《乾》爻七九则变,《坤》爻八六则变。《易》用变以为占,故以名其爻也。阳过乎亢则灾,数至九而必变,故曰‘见群龙无首,吉’。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天道之常也,故曰‘天德不可为首也’。阴柔之动,多入于邪,圣人因其变以戒之,故曰‘利永贞’。”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乾”之所以取于“龙”者,以其能飞能潜也。飞者其正也,不能其正而能潜,非天下之至健,其孰能之?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飞者,龙之正行也;天者,龙之正处也。见其在田,明其可安而非正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三,非龙德欤?曰:否。进乎龙矣。此上下之际、祸福之交、成败之决也。徒曰龙者不足以尽之,故曰君子。夫初之可以能潜,二之所以能见,四之所以能跃,五之所以能飞,皆有待于三焉。甚矣三之能处也!使三之不能处此,则“乾”丧其所以为“乾”矣。天下莫大之福、不测之祸,皆萃于我而求决焉。其济、不济,间不容发。是以“终日乾乾”,至于夕犹“惕”然,虽危而无咎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下之上,上之下,其为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者,均也。而至于九四,独“跃”而不“惕”者,何哉?曰:九四,既进而不可复返者也。退则入于祸,故教之“跃”。其所以异于五者,犹有疑而已。三与四皆祸福杂,故有以处之,然后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今之飞者,夕之潜者也,而谁?非“大人”欤?曰“见大人者”,皆将有求也。惟其处安居正,而后可以求得。九二者,龙之安;九五者,龙之正也。
上九:亢龙,有悔。
夫处此者,岂无无悔之道哉?故言“有”者,皆非必然者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见群龙”,明六爻皆然也。蔡墨云:其“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龙飞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古之论卦者以不变①,论爻者以变。“姤”者,初九之变也;“同人”者,九二之变也;“大有”者,九五之变也;“夬”者,上九之变也;各执其一,而“坤”则六爻皆变。吾是以知用九之通六爻也,用六亦然。
【校注】①不变:《苏氏易传》曰“定”。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此论“元”也。元之为德,不可见也,其可见者“万物资始”而已。天之德不可胜言也,惟是为能“统”之,此所以为“元”也。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所以为“亨”也。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此所以为“利”也。生而“成”之,乾之“终始”也。成物,之谓“利”矣。
时乘六龙以御天。
飞、潜、见、跃,各适其时以用我,刚健之德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此所以为“贞”也。
保合太和,乃利贞。
通言之也。“贞”,正也。方其变化各之,于情无所不至。反而循之,各直其性以至于命,此所以为“贞”也。世之论性命者多矣,因是,请试言其粗。曰:古之言性者,如告瞽者以其所不识也,瞽者未尝有见也,欲告之以是物,患其不识也,则又以一物状之。夫以一物状之,则又一物也,非是物矣。彼惟无见,故告之;以一物而不识,又可以多物眩之乎?古之君子,患性之难见也,故以可见者言性。夫以可见者言性,皆性之似也。君子日修其善以消其不善;不善者日消,有不可得而消者焉。
小人日修其不善以消其善;善者日消,亦有不可得而消者焉。夫不可得而消者,尧舜不能加焉,桀纣不能亡焉,是岂非性也哉!君子之至于是,用是为道,则去圣不远矣;虽然有至是者,有用是者,则其为道常二,犹器之用于手不如手之自用,莫知其所以然而然也。性至于是,则谓之命;命,令也。君之令曰命,天之令曰命,性之至者亦曰命。性之至者非命也,无以名之而寄之命也。
死生祸福,莫非命者,虽有圣者,莫知其所以然而然。君子之于道,至于一而不二,如手之自用,则亦莫知其所以然而然矣,此所以寄之命也。情者,性之动也,泝而上,至于命;沿而下,至于情,无非性者。性之与情,非有善恶之别也,方其散而有为,则谓之情耳。命之与性,非有天人之辨也,至其一而无我,则谓之命耳。其于《易》也,卦以言其性,爻以言其情。情以为“利”,性以为“贞”。
其言也互见之,故人莫知明也。《易》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夫“刚健”、“中正”、“纯粹”、“精”者,此乾之大全也,卦也;及其散而有为,分裂四出而各有得焉,则爻也。故曰:“六爻发挥,旁通情也。”以爻为情,则卦之为性也明矣。“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以各正性命为贞,则情之为利也亦明矣。又曰:“利贞者,性情也”,言其变而之乎情,反而直其性也。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至于此,则无为而物自安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夫天,岂以“刚”故能“健”哉!以“不息”故“健”也。流水不腐,用器不蛊,故君子庄敬曰强,安肆曰偷。强则日长,偷则日消。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王弼曰:“居上不骄,在下不忧,反复皆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龙飞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
阴阳合而物生,曰“嘉”。
“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理;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礼非亨,则偏滞而不合;利非义,则惨洌而不和。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隐者也。不易乎世。”
王弼曰:“不为世所易。”
“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博德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尧、舜之所不能加,桀、纣之所不能亡,是谓“诚”。凡可以闲而去者,无非“邪”也。邪者尽去,则其不可去者自存矣。是谓“闲邪存其诚”。不然,则言行之信谨,盖未足以化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修辞”者,行之必可言也。修辞而不立诚,虽有业不居矣。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至之”,为言往也;“终之”,为言止也。“乾”之进退之决在三,故可往而往其几,可止而止其义。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燥、湿不与水、火期,而水、火即之;龙、虎非有求于风、云,而风、云应之。圣人非有意于物,而物莫不欲见之。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明龙之在天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王弼曰:“下无阴也。”
“贤人在下位而无辅。”
夫贤人者,下之而后为用。
“是以动而有悔也”。“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
时之所舍,故得安于田。
“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王弼曰:“夫能全用刚直,放远善柔。非天下至治,未之能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以言行化物,故曰“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天以无首为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曰可见之行也。
君子度可成则行,未尝无德也。故其行也,日有所见;日可见之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或”者,未必然之辞也。其“跃”也未可必,故以“或”言之,非以为惑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