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工夫在诗外

写作或爱好写作,这肯定是好事,不过我一直认为,比写作的本身更加可贵的其实是“对世界的认知”,但我在群里浏览了几首诗歌作品,很快发现了一个现象,即使是生活在干燥粗犷的北方小城的诗人,一旦写起春天来,也满篇都是“烟雨”“油伞”“拱桥”“旗袍”“扁舟”“雨燕”……比如在一首标题为《春》的诗歌,作者就在里面这样写到:“你看青了山/绿了水/红了花/青草平铺了绒毯/谁遇到了/低眉浅笑温婉的姑娘/在这暖春的烟雨里/撑一把油纸伞/着一身阿娜多姿的青花素白旗袍/悠悠在那/小桥流水杨柳岸……”

我是一个生活在北方的江南人,我非常了解“北方之春”和“江南之春”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因为北方冬天的那种寒冷,总是会摧残得万物萧条,早春的这一点点暖意根本不足以催生出“百花齐放”“柳莺花燕”的景象来。所以按时节来说,虽然是春天早就降临了,但除了城里几株人工种植的桃花和柳树开始泛红冒绿了之外,目之所及之处整体来说还是萧瑟的。之所以说“春雨贵如油”,就是因为北方的春天很少下雨,甚至几乎不下雨,所以虽然春天降临,但干旱的土地依旧毫无生机,田野里满眼都是枯黄的树木和干草,大风夹着沙尘吹得人睁不开眼,不见半点雨滴,即使偶尔会从头顶飞过的鸟儿也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麻雀而已,根本就没有“莺”,根本就没有“燕”,那是到晚春或初夏的时候才出现的,而诗人们所写的“烟雨”“油伞”“拱桥”“雨燕”等,应该是江南之春的景象。

那么,土生土长生活在北方的诗人们,为什么一写“春天”就情不自禁地写出一幅江南之春的画面呢?

我认为这叫“概念的模式化套写”——诗人们身处在干旱的北方,但总是会忽略和无视自己身边的真实景象,一写春天就跟着江南诗词的思维和遣词用字的特点,写出烟雨江南的意境来了。

我并不是否定北方的天气或景象,而是南北各有各的特点,是完全不一样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特点。

我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总是告诉我们“冬天到了,小河结冰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小河会结冰呢?我们怎么从来没见过小河结冰?我们的语文老师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写作文的时候不要跟着语文课本去写‘小河结冰’了,也不要去写‘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我们的小河和北方的小河是不一样的。”

现在回过头去想,我们的老师教我们的并不是“写作文”要注意的事情,而是在教我们要客观地认知世界。

我很好奇,这些把“烟雨”“油伞”“拱桥”写进诗里来的北方诗人们,他们小时候难道没听老师说课文里描写的都是江南的春天?即使老师没说过,即使自己从来没有去过江南,几十岁的年纪,也应该知道自己身处的并不是一个需要“在烟雨中打油伞”,更不需要“打着油伞去走石板小径和拱桥”的世界了吧。

北方之春有北方之春的特点,即使是沙漠之春也有沙漠之春的特点,在文学创作的时候,只需要从核心和客观上去认知自己身边的真实景象,写出当地的特点就可以了,根本没必要跟着小时候的记忆,去描写那些自己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语文书中的江南之春景象,做出各种“凡是发愁必是烟雨”、“凡是出行必是石径和油伞”的荒诞想像。

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子遹》说:“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话的意思是说,诗是儒学六艺之一,怎能被当作笔墨游戏?你果真要学习写诗,功力要用在诗以外的天地。

为什么“诗的工夫在诗外”?因为“诗”只是描述内心感受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内心的感受则建立在对世界的观察与认知上,所以陆游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人如果要学写诗,那就去好好观察和认知这个世界”,如果对生活缺乏观察和认知,那么即使写出再优美的诗句来,也不过是一场肤浅而华丽但却毫无价值的笔墨游戏。

责编:杨晓君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THE END
1.诗歌的载道与悟道新闻诗歌的内容一向是抒情言志,叙事写景,属于纯文学的一支;文章则既可以是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实用性的文本,所以曾经有“文以载道”的提法。如果直接以诗作为载道的工具,则欲益反损,很难成功,它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前人也曾尝试过以诗来载道,尤其是承载道家之道、玄学家之道——此即所谓玄言诗,在魏末两晋曾经风靡http://news.lnd.com.cn/system/2024/12/13/030493955.shtml
2.一词多义一字千金价解析李白词语上的丰富内涵在中文里,“一字千金价”意味着单个汉字所蕴含的意义可能非常丰富。在李白的作品中,这种用法常见于对自然界或历史事件进行描述时,如“飞天踏破空穹,与仙侠同赏奇观”(《夜泊牛渚怀古》)。这里,“飞天踏破空穹”这一短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壮丽场景,还隐喻出一种超越世俗束缚的人生追求。这种用途简约却又寓意深远,是典https://www.seoqian.com/shi-ren/475015.html
3.醉卧长安城探索李白最著名的词汇李白,唐代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诗风和深邃的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美好生活以及自由精神的赞歌,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悲欢离合。以下是对李白最著名词汇的一些探讨。 一、星辰与遥望 在李白的诗作中,“星”这个词常常出现,它象征着无限遥远和高贵自由。在《静夜思》中,https://www.qqn6i0we70.cn/shi-ren/279563.html
4.方干《题君山》:司空图赞誉此诗“超以象外,得其圜中”诗人在《题宝林寺禅者壁》中写道:“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题下自注:“山名飞来峰。”这首作品中的想象也受到了“飞来峰”一类传说的影响。 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这就是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司空图《诗品》)。http://hainanyfy.com/detail/298554.html
5.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具体什么意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意思是1、“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你要想学习写诗,应该把精力放到诗外的天地。也就是说学习做诗,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 2、此句出自: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963003.html
6.“工夫在诗外”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工夫在诗外”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工夫在诗外”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子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ōng fū zài shī wà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工夫在诗外”全诗《示子遹》宋代 陆游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http://www.ouf.cn/ju/1325855
7.“工夫在诗外”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工夫在诗外”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工夫在诗外”出处 出自宋代 陆游 的《示子遹》 “工夫在诗外”平仄韵脚 拼音:gōng fū zài shī wài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九泰 (仄韵) 去声九泰 “工夫在诗外”全诗 《示子遹》 宋代 陆游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http://shici.1gow.net/shige/shiju/64770.html
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b2c19134fe38933adde3a1d00348403.html
9.关于诗歌创作的诗词名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示子遹陆游教育其子陆遹:“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示子遹》)诗外工夫可谓包罗万象,一定包括书本之外的自然风物和社会人生。 易行《为作诗而读诗》: 宋代的陆游曾对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在诗外”的意思是不仅要读纸上的有字之诗,还要读社会上的无字之诗。 http://www.dongliw.com/html/?3374.html
10.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精选6篇)任务的可操作性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设计的任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出发,同时还应该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与社会实际并具有实际意义。作为语文教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师,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更应细心地体会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dhtmif5.html
11.广州日报我赞同丰老师的说法,并且认为文科和理科在这一点上是共通的。就像我写诗歌,从不闭门造车,而是经常走进广阔天地、市井街头去观察和体验,如果没有长年对生活的提炼,文字不会像现在这么灵动贴切。大诗人陆游曾在《示子遹》中告诫儿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感同身受。 https://gzdaily.dayoo.com/h5/html5/2023-08/20/content_872_834210.htm
12.如何做好小白领人际关系大心理网俗话说“工夫在诗外”,要想在咱们公司当好这个助理,非得到处把稳才行。好比你有个事原来可以直接向老板汇报,可要是分管的主管不在身边而老板就在隔邻,你还非得平分管的主管返来先向他汇报一番,否则就有“越权”之嫌;好比经理栉风沐雨出差返来,下车的时间你得连忙去给他开门,并用手掌垫在车门顶上。纵然他http://daxinli.com/zhichang/renjiguanxi/xinli-100764.shtml
13.小学生语文日记14篇(全文)一、小日记——诗外功夫,体现语文思想 写日记,侧重在写,在记。因为要写,所以要观察。观察身边有什么人;观察身边人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观察身边发生了什么事,过程怎样,结果如何;观察每个人在事情中有什么表现等等。 正是在日复一日的观察中,学生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与人交流,学会了发现问题,学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wh3m5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