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濒死体验研究书籍(2)《神秘的生命灵光》第四章生死大观园

《彼岸之光》和《归来》▎《趋近光明》、《光的改造》和《临终视像》▎《光的真相》▎《在光中》▎《光的救助》和《光照中的安宁》▎《光之后》《神秘的生命灵光》第四章生死大观园

作者:(美)赵蔚扬

《彼岸之光》和《归来》

岁月逝去,穆迪博士研究过的濒死经历病案,从197S年的150例,增长到1988年的1000多例。濒死经历研究的奠基人,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在濒死经历对当事人所具有的改造力量。

他于1983年发表的《彼岸之光》(TheLightBeyond),就是一部着重于探讨濒死经历后效应的研究著作。

这部研究著作揭示的重点是:濒死经历使当事人在余生中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奋发上进,乐于助人。作者介绍了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社会学家查尔斯·弗林的研究结果:有过濒死经历的人比过去更加关心别人,并且大大减轻了对死亡的恐惧。

穆迪博士讲述了一个大骗子变成了好人的故事。他从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罪犯,从欺骗寡妇到贩毒无恶不作,却能心安理得。一次他遭到雷劈,就像中国人常说的那样,坏人遭到五雷轰劈的报应。他有了一次濒死经历。他现在怎么样?在从事一种诚实而有益于社会的工作。穆迪博士还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一个人以前只关心金钱和社会地位。他卖出很多医疗设备却不关心保修。后来他因发作心脏病有了濒死经历,看见了已故的祖母,并且见到了“光的生灵”。此后他不再是单纯看重金钱,而且对人友善,生意反而兴隆起来。

穆迪博士发现濒死经历使人们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不怕死亡;

感到爱心的重要;

重视学习;

心灵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重新进入“真实的”世界。

穆迪博士还着重研究了儿童的濒死经历。儿童的濒死经历中往往会有一种“光的生灵”,他们称之为“护卫天使”。以研究儿童濒死经历著称的莫斯博士也发现了这种现象。这意味着孩子们看见了另一个世界。有过濒死经历的儿童通常在以后比他们周围的人更愉快、更有希望。这些儿童的情况说明了濒死经历的改造性影响。他还解说了濒死经历为什么不是精神疾患。穆迪博士的这个结论,现在己经载入教科书。医学院的学生们已经得到明确的教导:要告诉病人濒死经历是正常的现象,而非精神疾患。

1990年,穆迪博士发表新著《归来》(ComingBack)。这本书已经不属于濒死研究的范围,但仍然不离生与死的主题。

穆迪博士在这本著作里介绍“催眠回溯”疗法。他根据自己和另一些医生的医疗实践结果指出,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取得实际疗效。

举例说,一个女人生来就有惧火症。她不能划火柴,不能用打火机,不能烤火,也不能在烛光餐厅进餐。她见到火就会惊叫着逃跑。治疗师让她进入催眠状态,她便有回到了自己“以前某一世”生活中的经历。她发现自己被绑在柴堆上,教士和惯怒的人们要对她处以火刑,她马上就要被活活烧死。她只有14岁。教会说她是魔鬼,因为她服了女巫给她的药堕胎。事实上她只是为了治病吃了女巫给她的药。她极力分辩,但无济于事。柴堆点燃了,火从她的脚下烧上来,很快蹿到胸部,然后她便死去。经过这次治疗,她明白了惧火症的来由,知道这种恐惧和她现在的生活毫无关系,便渐渐地克服了对火的恐惧,变得和正常人一样。

这本书里记载了大量经过“催眠回溯”已经痊愈的病例,并且详细介绍了治疗过程中患者回归的“前世生活”。

这是不是一种心理现象或精神现象?许多“催眠回溯”治疗师认为只能如此解释。但是他们有时又会动摇,因为有些患者所看见的“前世”通过考证发现确有其事,而那些过去的事情是患者无论如何不可能知道的。

但是也有相反的证据。一名患者长相、风度、习惯和讲故事的才能都酷似作家马克·吐温,他在“前世回溯”中也发现自己是马克·吐温。他自称从来没有读过这位作家的作品。但是调查发现,他在高中时代大量阅读过马克·吐温的作品,但他后来完全遗忘了。

这显然是医学界发现的另一种没有得到解释的人生神秘现象。

穆迪博士研究过濒死经历,但他在开始研究“前世回溯”现象以前,根本不相信催眠疗法的效果,更不会相信有什么“前世回溯”。

但是他自己在催眠状态下经历了“前世回溯”以后,他不能不承认这种现象的存在。

于是他开始研究“前世回溯”,并且用“催眠回溯”疗法为患者治病。

他发现这种疗法的效果是确实存在的。

他从对大量病例的研究中总结出“前世回溯”的12个特征:

“前世经历”通常是视觉的;

“前世回溯”好像是自动发生的,不受当事人的控制;

当事人对其中的景象有一种奇妙的熟悉感;

当事人知道自己是其中的哪一个角色:

当事人可能重新体验“前世”的情绪;

当事人可能从第一者和第三者两种不同的角度回顾“前世”事件;

这种经历往往反映当事人生活中现存的问题;

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在回溯过后可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回溯可能影响医疗情况;

一个人经历“前世回溯”的次数越多,他越容易再次经历“前世回溯”;

大多数“前世回溯”的内容是世俗的,而不是神奇的。

针对最后这个特征,穆迪博士强调指出,很多人认为人们在“前世回溯”中发现自己是恺撒、克娄帕特拉、马克·吐温这样一些历史名人,其实不然。在他研究的病例中,很少听到有人说自己“前世”是什么大人物,相反,倒是有很多人发现自己在“前世”是卑微甚至悲惨的角色,如奴隶、遭蹂躏的妇女和穷苦的贫民等等。

穆迪博士自己设问:“回溯”是否证明了生命之前的生命?他自己的回答是:科学无法证明生命之前的生命。

在书末,穆迪博士为读者提供了一套自我催眠的方法,读者可以单独用它来对自己进行“催眠回溯”。有人说,穆迪博士也许是第一个如此向大众公开特殊治疗技术的医生。

《趋近光明》、《光的改造》和《临终视像》

刚刚进入90年代,一位美国儿科医生向濒死研究领域吹进一股清风。梅尔文·莫斯医学博士带领儿童们,濒死经历者中年纪最小的群体,走上濒死论坛。

儿童是多么可爱的一群。在莫斯博士的研究里,有过濒死经历的孩子们,虽不是非常活泼,却显得分外动人。

到那时为止,如果还有什么人怀疑濒死经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莫斯博士带领的孩子们便会消除他们的疑念。

他们通过莫斯博士的“西雅图研究”,向我们讲述濒死经历和经历后的事情。

这是一项在科学基金支持下进行的大型濒死研究,地点是一所儿童医院,有多个专科的专家参与。采用的方法在医学研究中是典型的,把两组不同病情的儿童患者分为对象组与比照组,因此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很高。年轻的莫斯博士根据这个研究写成一本书,题名《趋近光明》(CloserToTheLight)。这是濒死研究中出现的又一部名著。穆迪博士为之撰写前言。它的另一位作者是写作高手保尔·佩里(PaulPerry)。这是一位科学作家,在《美国健康》杂志担任执行编辑。他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过多部濒死研究著作的撰写。

《趋近光明》鸿运高照,连续3个月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可以想象,民众中关心濒死研究的浪潮再度掀起。

梅尔文·莫斯博士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是一位著名的儿科学专家,曾获国民服务研究奖。他的著作中洋溢着他对儿童深切的关怀和喜爱。

这就是为什么,你从他的著作里可以感受到一种诗意。

濒死研究领域中增添了一位科学权威,他以研究幼小人群的濒死经历而著称。

莫斯博士接触的第一位小濒死经历者是凯娣小姑娘。凯娣给他讲述的离奇故事使他始终无法忘怀,诱使他走上濒死研究的道路。莫斯大夫和小患者凯娣之间的这段往事,本身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么,就濒死经历而言,儿童的特点是什么?

他们年纪太小,还来不及接受成年人对于死亡的观点和看法。他们讲述的濒死经历,是否和成年人自述的有什么不同?

莫斯博士通过研究发现:没有什么不同。

有过濒死经历的儿童们说,他们有过体外旅行,进过黑暗的隧道,有过感应交流,遭遇过已故的亲人朋友,看见了神秘的灵光。当然他们用的是小孩的语汇。莫斯博士在他那些小朋友的自述中一次又一次发现相同的经历成分,一次又一次观察到对这些经历的相同态度:这些儿童认为生命的结尾美好而欢愉,受人欢迎而不叫人畏惧。莫斯博士认为,儿童们对濒死经历的理解,很少受宗教与文化经验的干扰,他们较之成年人更能记住濒死经历。他发现孩子们能够画出他们在濒死经历中所看见的东西。

一个最不可思议的例子是,出生几个月的婴孩有过濒死经历,他在几年以后能够讲述出来!

作为作家,作为医学家,莫斯博士都显得充满激情。

他敢于向传统挑战,陈言坦率,较多地关心医学的伦理方面。他指出至今对死亡还没有真正科学的定义。在有关临床生死的问题上,他主张对患者讲真话,怀疑对患者及家属灌输“爱的谎言”是否符合医德。他甚至指出,人们对科学也存在某种程度的迷信。

莫斯博士在公布自己的观点时不像其他学者那么小心翼翼。他宣布自己的研究不能证明生命在死亡之后还会延续,但他个人认为一个人在死亡之后还有某种东西继续存在。

1992年,《趋近光明》的两位作者合写的另一部著作出版,题名《光的改造》(TransfomedByTheLight),副标题是“濒死经历对人们生活的强大影响”。

这又是一部畅销书。你可以把它看作《趋近光明》的续篇。

一个人从濒死经历中旅行归来,有了显著的变化,就像被热带的阳光晒黑了皮肤一样明显。用研究者的话说他“得到了深刻的改造”。他继续生活,余生中会出现新的气象。他的身心两方面明显向健康美好的方面转变。短短一段经历,甚至是别人无法看见的,却产生了非常实际的效果,任何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怎么会不叫研究者怦然心动?因此,濒死经历后效应的吸引力,往往超过濒死经历过程本身。

莫斯博士在这方面产生的研究兴趣,和令博士的兴趣一样浓厚。

他想知道:濒死经历是不是真会减轻当事人对死亡的恐惧?它是不是真会送给当事人某种超常精神能力和更高的智能?它为什么会激发当事人对生活的热情?他为此进行了一项“变化研究”。《光的改造》是这项研究的记录。

莫斯博士在“变化研究”中到底发现了什么?他说,他的研究对象心情榆快,家庭纽带牢固,对生活更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对死亡的恐惧。你可以想象这个研究结果成了研究者自己的一颗快乐种子。他感到吃惊的是,他发现研究对象的精神能力都有某种程度的增强。你可以揣测,这个结论反过来增强了作者心中的好奇。

1994年,两位作者再接再厉,推出另一部濒死研究著作《临终视像》(PartingVision)。为这本书作序的人有些特别,她是一位有过濒死经历的妇女。她身上有一半印第安人的血统,濒死经历使她成为美国的知名人士。这本书有个很长的副标题:临终经历、超能力经历和心灵经历的运用与意义。

在这本书里,莫斯博士再一次表现出强烈的职业道德勇气他宣称,只要是可能对患者产生好处的研究,不论多么困难,他都愿意去做;只要是对患者有益的疗法,不论受到怎样的排斥,他都愿意采用。他不怕保守势力的潮笑、奚落和排挤使他无法在这个行业中立足,也不怕身败名裂。他回顾了在从事濒死研究之初所受到的冷遇和反对。他高兴地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于权威的学术刊物,而整个濒死研究,包括他自己的研究,已经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科学的殿堂,其成果已经写进医学教科书向学生传授。而由于定质数据分析的发展,濒死研究在科学方法论方面遇到的障碍也已排除。

临终视像是指行将死亡的人自述看见了超常的景象,如已故的亲友来迎接他们:有时还会看见实际上已经在不久前去世但他们以为还活着的亲友。这使当事人轻松地离开人世,也使亲友觉得当事人并没有真正消亡,真正可以因此而“节哀”。

一些人能够经常地在这类心灵经历中接触已故的亲爱者。他们一点也不害怕,反而觉得是非常愉快的事情。他们通常都不会恐惧死亡。有的人觉得是在已故的亲爱者陪伴下度过余生。

在这些心灵经历中,已故的人都显得安好无恙,有的甚至明确告诉活着的亲友“一切都很好”。

这类心灵经历的疗效也许和这个事实有关。

还有一些人会在生命垂危时以超常方式得到自己将会转危为安的安慰性信息。于是他们的一些通常是无法治愈的疾患会奇迹般地消失。

莫斯博士认为,这些心灵经历对行将死亡的人和活着的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心灵经历的疗效已经不再神秘,而是科学事实。一些学者认为消化道溃疡的起因是患者的精神抑郁、愤怒、忧愁等人格方面的问题。患者在有过心灵经历之后,随着精神上的问题消失,溃疡也会痊愈。另外,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作过一项研究,发现陌生人的祈祷对心脏病患者有明显的良好作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本书记载了作者参与的一项针对婴儿猝死综合症所作的医学研究。他着重研究婴儿猝死综合症患者的父母在孩子死亡前有过的心灵经历。他发现,在因这种疾病失去孩子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死亡有过强烈预感的占1/5。这类心灵经历能够医治失去孩子的父母心中的悲痛。他们知道孩子的死亡不是自己的过失,而且相信孩子的死亡还有其它的意义。

在这本书里作者再次提起大脑电路板理论。他引用科学实验在青蛙感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得到的发现,说明客观世界通过感知反映到人的意识中是经过了大量筛选的。我们意识中的客观世界并非其全部的客观真实性,大脑的大部分活动并没有到达意识之中。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我们的意识状态发生改变时,我们会获知另一些真实,而我们把它当成了所谓的神秘现象。莫斯博士在这里报道了一个人的死亡经历由另一个人共同参与的事例。例如战场上活着的士兵和中弹死去的队友一起穿过黑暗隧道、看见神秘的光,然后离开死去的队友返回战场。这种死亡视像的共享,说明人的右半脑能够与外界沟通。事实上,大多数现代神经生物学家都认为大脑的两个半球能够彼此独立存在和工作。而大脑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改变意识的状态。在梦中,在改变了的意识状态中,爱因斯坦找到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克库勒·冯·斯特拉多尼茨在打瞌睡时看见了苯的化学结构雏形。

现在情况虽有好转,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光的真相》

濒死经历是普遍发生的。濒死经历是跨国界的。在欧洲,濒死研究的代表著作是《光的真相》(TheTruthInTheLight)。它的作者是一对伉俪,彼特.芬威克博士(Dr.PeterFenwick)和妻子伊丽莎白·芬威克。

这本书出版于1995年。

芬威克博士是英国皇家精神病学院院士,著名的精神病学家。他担任国际濒死研究学会英国分会会长,是英国濒死研究领域的主要著述者,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濒死研究专家之一。

这本书的研究基础是350份调查问答卷,全部由有过濒死经历的人填写,其中女性277名,男性73名。其中有英格兰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作者首先介绍濒死经历的过程:安宁感,离体,进入隧道,接近光,光的生灵,界限,另一国度,会见亲友,生活回顾,做决定,回归,后果。

作者以爱情为例,说明真实的精神经历无需肉体经历来证实。精神经历和肉体经历是两个不同世界的真实经历。

在考察了频死经历的各个阶段之后,作者开始研究濒死经历对当事人的改造和赋予当事人的超能力。在作者的350个研究对象中,有252名认为自己被濒死经历所改造。其中147名觉得他们更讲情操,168名相信死后还会生存,77名认为自己在濒死经历之后变得更好了,140名认为自己增强了社会意识。发现自己在濒死经历后获得了某种超能力的调查对象占47%。超能力在他们中间似乎并不受欢迎。

然后作者探讨濒死经历的共同模式。他们认为濒死经历最大的共同点是给人以“觉醒”。

作者对儿童与成年人的濒死经历作了详细的比照研究。他们发现两者之间同多于异。

作者考察了濒死经历中很少出现地狱的问题以及自杀者的频死经历。他们认为,人们在生活中为自己创造“天堂”和“地狱”,在濒死经历中可能也是如此。试图对濒死经历作出解释也许是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

这本书的出版距离穆迪博士发表《生命之后的生命》已有20年。在这段岁月里,濒死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许多问题已经澄清,许多可能的解释已被排除,一些新的理论显出了生命力,实验室里也有一些成果可资运用。在此基础上,芬威克博士对于濒死经历现象的解释无疑是较为成熟的。他运用他本人在大脑构造和功能方面的精甚知识,在解释濒死经历的生理基础时给读者提供了清晰的轮廓。尽管他在对濒死经历所作的科学解释中并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而且留下了很多待解的谜,但他已经指明了症结所在,展示了用大脑活动解释濒死经历时理论上发生的自相矛盾。

作者最后考察了灵魂的可能性和来生假说。他指出,在人类为濒死经历找到合乎逻辑的科学解释之前,每个人只能自己去探索这种现象的意义。

芬威克博士所作的这项研究,是否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是对濒死经历的彻底研究?恐怕也只能由每个读者自己去判断。

《光的拥抱》

贝娣·伊迪(BettyJ.Eadie)濒死经历的梗概,已经出现在本书的“引子”里。

她的著作《光的拥抱》(EmbracedByTheLight)出版于1992年,此后很多美国人熟悉了她的离奇故事和生平,并且能够简短地复述出来。前面说过,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早已出现在中国台湾省。

90年代初叶到中叶,濒死研究领域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些濒死经历者本人开始发表著作,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濒死过程以及此后的生活情况,表达他们自已对这些既有事实所持的看法与态度。不难想象,他们的著作出版以后,在普通大众和专业人士中掀起争相阅读的热浪。各种大众传媒不失时机地报道这些人物和事件,使这类畅销书的作者成为家喻户晓的热点人物。千百万读者对他们至今难以忘怀。

贝娣·伊迪是最早写书自述濒死经历的代表人物。

《光的拥抱》出版以后,立刻成了《纽约时报》头号畅销书。莫斯医学博士为这本书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前言,称赞这本书真正是“濒死经历的教科书,写成我们大家都能看懂的朴实而精彩的故事”。他指出,贝娣的著作提醒我们:濒死经历的重要性在于教会人们怎样生活。贝娣有8个儿女和8个孙儿女。她的母亲是一位苏族印第安妇女。

在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和南达科他州之间,有一片罗斯巴德印第安保留地。贝娣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

她早年在教会的寄宿学校念书,生活非常清苦。她感到教会的信条和戒律近乎酷苛,而上帝是非常可怕的,很容易给人以严厉的惩罚。她在学校里得不到起码的照顾,而且备受歧视。如果她对教义提出疑问,就会遭到呵斥和惩罚。这样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她身患重病就不足为怪了。她差一点死去。

当然,她有了第一次濒死经历。她第一次看见“光的生灵”。

离开学校以后,为了摆脱过去的生活,她很早就选择了结婚。

她的第一次婚姻并不幸福。结果是离婚。

她的第二次婚姻才是她生活中的真正转机。她沐浴着丈夫和孩子们的爱。

1975年11月19日夜里,贝娣在手术后濒临死亡。随后发生的事情就是《光的拥抱》一开始就展开的故事。

这本书和小说一样容易阅读,但内容几乎比任何虚构的故事都要精彩。

毫无疑问,这种濒死经历读本比任何濒死研究著作具有更强的可读性。

贝娣从“光的生灵”得到温暖与爱,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学到许多道理和知识。

她觉得,这“光的生灵”才是真正的“上帝”。这与她从教会学校里了解的“上帝”大不相同。

她在似曾相识的另外两名女性使者陪伴下参观了奇异的工场,又独自观览了美丽无比的花草树木、河流瀑布,欣赏了悦耳动人的仙乐。

她参观了宇宙的一部分,也看到了尘世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悟出许多道理。

最后,她进入一个雄伟的殿堂,被告知她的死期未到,还要返回她的躯体,完成人世的使命。她不愿返回。

她被安排了一场自己的生活回顾,迅速地看了她一生的许多片断。她为自己所做的错事而懊悔,为自己做的好事而高兴。她看到了自己所作所为产生的效应,立刻明白了应该如何生活。

她返回自己的躯体,在医生们抢救下复苏。

贝娣的经历中还有一般濒死经历中所没有的内容。

她在恢复生命之后,又有一些神秘的体验间断发生。她遭到邪恶势力的攻击,但“光的生灵”拯救了她。当丈夫呆在她身边时,她看见一个小女孩顽皮地踮脚站在丈夫的皮鞋头上,还把手伸进丈夫的裤口袋,但她丈夫浑然不觉。她认为这小女孩就是他们家后来收养的可爱的孩。

贝娣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妇女。她是注册的顾问和催眠治疗师。她还自愿为一家大型癌症研究中心工作。她的濒死经历把她带上了美国和日本的电视节目,使她参与了一所大学的濒死研究计划。多年来她到许多团体讲演多达数百场,介绍自己的经历。其中包括“挚友”组织,一个为失去亲人和朋友的人们服务的社会团体,国际濒死研究学会(ANDS),以及许多宗派教会团体。

《在光中》

一位澳大利亚女学者,有过亲身的濒死经历,又对别人的频死经历进行研究。她把自己的遭遇和研究成果写成书,为濒死经历读物带来一种新的风格。

这是社会学家切里·苏瑟兰博士(CherieSutherland,H.D.)。她在1993年发表了她的第二部濒死研究著作《在光中》(WithinTheLight)。

这位作者身兼濒死经历者和濒死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解答了《光的拥抱》这类濒死经历畅销书留待人们解答的许多疑问。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了解澳大利亚和日本两个国家的濒死经历。由于濒死经历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共同生命现象,我们可想而知,这两个国家的濒死经历和美、英等国的濒死经历不会有本质的差异。苏瑟兰博士的这本书证实了这种想法。

苏瑟兰博士本人在1971年11月1日被医生宣告临床死亡。那时她已是一名男孩的母亲,而她当时正在生产她的第二个孩子。濒死经历开始后,她迅速地穿过一条黑暗道。她不由自主,被强大的力量吸向一片灿烂挥煌的光。当她接近时,她看到光里面是一派美丽的风光。她看见缓缓起伏的山峦,花草在轻风中微微摇摆,一切沐浴在金光之中。她很想进入那片如诗如画的风景,但她知道进入光中就是一条不归路。因此她停留在隧道尽头。她想到自己正在分娩,生下的孩子是男是女还不知道。于是她决定走上归途。她回来了,在产房里复苏过来。她得知自己产下了一名男孩。

作者在这本书里记述了20名小孩和成年男女的濒死经历。这些人有一些是在违背他们自己意愿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回归生命。此后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他们自己从未料到的变化。

苏瑟兰博士把她研究的20个事例分成5组介绍。她首先介绍6例儿童濒死经历。这是为了回答人们的疑问:儿童是否真有濒死经历?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儿童的濒死经历和成年人的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在过去,儿童们很难使成年人认真对待他们的这类经历,现在情况已大不相同。很多父母和医生已经知道应该认真对待孩子自述的濒死经历。

作者介绍的第二组濒死经历是由3名自杀者体验的。“自杀的人有过的濒死经历是不是负面的或者地狱般的?”作者经常遇到人们向她提出这样的问题。濒死研究者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够清晰,或者前后有所不同。总而言之,关于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或十分可信的答案。作者提供的3个事例表明,濒死经历的内容与濒临死亡的原因无关。自杀者的濒死经历同样是积极的、愉快的。但是自杀丝毫无助于人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所以肯定是不足取的做法,而不管一个人想提前结束生命的原因是什么。

苏瑟兰博士接着介绍2例当事人为之受到惊吓的濒死经历。她也是为了回答人们的提问“有没有可怕的濒死经历?”这2例濒死经历在一般人看来并不可怕,内容与积极的濒死经历相差无几,但是当事人觉得受了惊吓。

作者介绍的第四组濒死经历的特点是当事人都到了一个划分两个不同世界的界限,或者说到达了某个不归点。这一组包括4个事例。苏瑟兰博士指出,日本人濒死经历中的生死界限或不归点通常是一条河与一座桥。最后一组,作者介绍5例当事人到达了“彼界”的濒死经历。这是濒死经历中体验最深的一类。所谓“彼界”,我们已经知道,是一个美妙无比的地方。那里有奇妙的光,美丽的风景,有宏大的建筑物,还有发光的城市。

那里的居民是当事人已故的亲人朋友和“光的生灵”。

“光的生灵”中有一个最强大的,散发着爱与和平。当事人在这里流连不舍,直到别人决定他们必须返回。作者最后强调濒死经历对当事人的改造效果。他们不怕死亡。他们的心灵理解力得到了提高,洞察力有所增强。他们认为自己最有意义的转变是精神和爱的成长。

苏瑟兰博士指出,其实濒死经历者的转变何尝不是全人类所渴求的转变。这位学者说出了许多濒死研究者的共同认识:濒死经历最大的作用是使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愿望,发掘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光的救助》和《光照中的安宁》

丹尼恩·布林克雷(DannionBrinkley)是本书“引子”里出现过的另一个人物。他是两部在美国家喻户晓的濒死经历畅销书的作者这两本书是《光的救助》(SavedByheLight)和《光照中的安宁》(AtPeaceInTheLight)。合作者保尔·佩里是我们已经熟悉的科学作家,我们在上面已经介绍过他与穆迪博士和莫斯博士合写的著作。

《光的救助》出版于1994年,《光照中的安宁》在第二年接着问世。这两本书虽有不同的情节和内容,但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这主题就是丹尼恩的两次濒死经历。我们已经说过,这两次濒死经历虽然间隔14年之久,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是一脉相承。

丹尼恩的故事引人入胜,慑人心魄。《光的救助》一书5个多月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现代濒死研究泰斗穆迪博士为之作序,谓之为“我所接触的2000个病例中最诱人、最完整的濒死经历”。

这本书使读者了解一件奇事,认识一个奇人。

顺着故事的脉络,你可以看到,丹尼恩在身体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以前,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出事以后,他曾住在南卡罗来纳州,拖着虚弱多病的身体,靠着旺盛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从事救济院工作。他曾在穆迪博士的研究中心“心灵剧场”协助工作。后来,他开办了自己的医疗中心,竭力完成他在濒死经历中领受的使命。在美国约800万名濒死经历者当中,在全世界1000多万名已知有过濒死经历的人们当中,丹尼恩无愧为一个传奇式人物。

他的事迹随着他的著作和演讲在全世界广为传扬。

人们很快知道,这个人的濒死经历给了他一段值得毕生讲述的故事,也知道他在濒死经历之后自然发展出令世人吃惊的异能。但使人们更加感动的是他克服重重困难战胜病魔的毅力,将余生奉献给人类慈善事业和科学研究的精神。濒死经历改造了这个人,使他走上一条新的生活道路。因此,他的名字和形象深深印在许多人心里。

丹尼恩在救护车里脱离了自己的身体。后来,他穿过一条黑暗隧道,进入一座水晶城市,参观了一座“知识大殿堂”。

他的经历中最戏剧性的情节在“知识大殿堂”里面展开。13位“天使”给他展示13个类似电视机的匣子,分别播映出人类世界未来将要发生的117个重要事件。当他后来把这些事件告诉穆迪博士时,后者当时并不相信。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穆迪博士后来目睹其中的95件大事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生,包括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的大灾难、苏联解体、波斯湾战争和美国的经济危机。

丹尼恩还向人们讲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第三个奇迹。遭受电击之后,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康复过程。不知不觉之中,他发现自己具备读心能力和一些特异功能。超常能力首先为他带来的是麻烦和苦恼。丹尼恩躺在病床上,忽然感到身边的护士跟他谈过夫妻不和的家事,立刻对护士说“离开他就行了。”他其实是读出了护士的心事。护士为他能够透视自己的心事而惊诧不已。

医生向丹尼恩提出一个问题,他觉得医生刚刚问过,怎么又问?他请医生不要重复。医生其实并未问过,只是他感应到了医生的想法。因此医生深受委屈,大为生气。

一对夫妻来探视丹尼恩。他们表现得恩恩爱爱。丹尼恩却以为那男的对他说过他们已离婚,便说“我还以为你们离婚了。”对方失口否认。几个星期后,他听说这对夫妻在女方坚持下离婚了。

一位朋友的母亲来看丹尼恩。在老太太的手接触他的一刹那,他在病房里看见老太太家里摆着石榴,而窗外的石榴树下有一只堆着石榴的篮子,于是他说“您今天摘了石榴。”老太太以为躺在病床上的是一名巫师。

这种事情层出不穷。

丹尼恩看别人打保龄球,能事先说出得分;他在球赛举行之前、在赛事过程中能说出赢队;看赛马、看斗狗,或者仅仅看一下赛马单、出场表,他就能够预测胜负。他的这些超能力,本来可以给他带来很多财富,但他没有走上这条致富之路,而是竭尽全力去完成他在濒死经历中被赋予的使命:帮助患者和老人,把他得到的启示带给全世界的人们。

后来丹尼恩学会了用超能力去帮助别人。他靠着对未来事件的预见,能够帮助人们避免车祸一类的灾难。他从读心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别人心中的症结,然后耐心地为他们解释情怀。

找到穆迪博士是丹尼恩在第一次濒死经历之后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穆迪博士所作的研究,使他确信有过濒死经历的决非他一个人,这对他是极大的安慰。他和穆迪博士结识之后,有许多机会认识和他有过相同遭遇的人,解除了他因自己的亲身经历无人确信、无人同情的孤独感和精神困扰。从此以后他更加坚定不移地服务于身心两方面需要帮助和安慰的不幸者。他拖着病弱之躯,每年在全世界举行100多场演讲,致力于建立他在濒死经历中受命开发的治疗中心。

《光之后》

用濒死经历服务他人,没有一个人比金伯利·克拉克·夏普做得更多。

——梅尔文·莫斯医学博士

金伯利,克拉克·夏普(KimberlyClarkSharp),一位在青春时代有过濒死经历的杰出女性,在与濒死经历有关的人群和她的读者中享有美誉,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夏普首先是一名濒死经历者,接着是用濒死经历为他人奉献爱心和服务的临床社会工作者,然后成为成绩斐然的濒死研究者。她与濒死经历有着全方位的深切关系,没有人能够像她这样全而地接触和了解濒死经历。她的一生几乎与濒死经历融为一体。只要看一看这位妇女的生平足迹,你就不会怀疑濒死经历对当事人具有深刻的改造力。

夏普总爱说自己是彻头彻尾的普通妇女,尽管人们交口称赞她所做出的业绩。她出生在美国的心脏地区,是一位典型的小家碧玉。她受过学院教育,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她和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对于有组织的宗教从不热心。她只是一个懒散的路德派教徒。她为自己设计的前程是结婚生孩子。

可是一次濒死经历彻底改变了夏普,在她还没来得及出嫁的时候。

她抛开了计划中的婚烟和孩子,去做一个社会工作者。她选择了很有价值同时也很辛苦的生涯。她到西海岸一家繁忙的伤科医院去工作。她到38岁才走进为她举行婚礼的教堂,做了新娘和继母;到40岁才生下自己的孩子。而到42岁的时候,她要战胜癌症才能赢得生存。

28年过去了,自从夏普有过濒死经历以后到现在。她一直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顾问服务。她孜孜不倦地从事临床社会工作。她还曾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西雅图大学授课。她创建了西雅图濒死研究学会,并担任会长。这个学会在世界上的同类团体中是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她还是全世界主要的濒死研究专家之一。她对接受治疗的病人讲述自己的濒死经历,能够取得极好的效果。有过亲身经历的人现身说法,最能打动人心。

1995年,夏普出版了她的濒死研究著作《光之后》(AfterTheLight),立刻受到高度赞扬。

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我在生命另一面发现的东西,能够改变你的世界”。

她首先讲述改变了自己一生的濒死经历。这个故事的梗概已经出现在本书的第一章。

夏普当时并不知道她经历的事情叫做“濒死经历”。

我们还记得,那件事发生在1970年,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出现“濒死经历”这个名词或术语,夏普在她身边找不到一个知音。她只能把自己那段经历封藏起来。但是这经历有如此大的力量,竟然驱使她打起行包,离乡背井,告别未婚夫,放弃预定的前程,去过一种崭新的生活。这种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让她每天面对面地接触死亡,面对需要她帮助的患者的死亡。她要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明白濒死经历在她生活中的深远意义。夏普小姐驱车出远门,独身一人闯世界。她在州际公路上害怕了。她流泪了,她禁不住哭泣。她遇上了龙卷风。她没有恐慌,没有惊逃,那壮伟的景观使她平静下来。她不再害怕,她要去寻索生命的大意义。

夏普的新生活绝非一帆风顺。她不得不在经济萧条的西雅图四处求职。她拒绝了体型训练中心的职位,又不具备当秘书的熟练打字技巧,但是她愿意去当一群孤儿的公共母亲。她惊异地发现自己竟然有非凡的耐心和无穷的母爱,使她在这份工作中如鱼得水。她从一个自我中心的堪萨斯姑娘忽然变成这样,使她初步意识到濒死经历对她的影响。

随后她进入著名的海景医院,在这里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社会工作者。她通过自学,创出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和理论。她受到患者们的爱戴和信任。

她在这里遇到了信任她的病人玛利亚。本书第一章里记述过她和玛利亚围绕一只网球鞋发生的故事,那是后来在濒死研究领域里广为传播的经典。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别人的濒死经历,而玛利亚也是第一个倾听夏普讲述自身濒死经历的人。夏普发现自己的濒死经历对玛利亚有安慰作用。她首次发现濒死经历对患者的疗效。她开始自觉地搜集患者的濒死经历,几星期内就有了新的进展。

她开始遭受神秘的邪恶力量的威胁和侵袭。警察和朋友们对此无能为力。那“魔怪”有时是一种无可忍耐的声音,有时以一个男人的面目出现,有时伪装成夏普喜爱的小妹妹来欺骗她。但是它的实质是一片幽深的黑暗。在它伪装的任何形态中,双眼总是两个黑暗的空洞。它乘夏普身体虚弱或精神遭受打击时屡屡进犯。它并非要消灭夏普,而是要控制她,占据她。

夏普开始非常恐惧,同时迷惑。是噩梦?还是幻觉?

她请教专家,接受治疗,无济于事。她后来甚至发现她被一群“恶魔”用床单绑在床上不能动弹。

夏普知道,濒死经历使她能够感受到积极的力量,也使她能够接触消极的势力。

怎么办?

每到紧要关头,夏普求助于光明使者。他们来了,驱赶邪恶,使邪恶不能进入她的体内。后来她渐渐发现,真正的力量在她自己内心。她不能害怕,她必须自己反抗。她学会了如何与光明的力量沟通,如何借助这力量反抗“恶魔”

这样一来,“恶魔”不敢再来侵扰。在西雅图,夏普先后两次与男人相爱。

和已故恋人的沟通增强了夏普的心灵能力。她在一次驱车途中,在并非濒死的情况下,再次见到她曾在22岁那年的濒死经历中所见的光。她有了预见能力,能够读心。她能够经常看见光明使者。他们无处不在,保护着人们,而人们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她第一次会见备受人们尊敬的伊丽莎白·罗丝博士时,首次对别人说出她能看见光明使者。在博士要求下,她说出博士身边有两位男性使者。罗丝博士当时默然,但她后来告诉夏普,这与她自己的感觉一致。夏普越来越强的精神能力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于是她请求已故恋人不要流连于她身边,离开这里进入光的世界。此后他们之间的这种沟通便告结束。

夏普的第二个恋人成了她的丈夫。夏普婚后怀孕时便失去了看见光明使者的能力。她所怀的孩子就是光明使者之一,她曾看见这使者进入自己的身体。这孩子中断了她的这种能力。

夏普在分娩时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产后她因乳腺癌而入院治疗。她两次接受手术,然后接受化疗和放射性治疗。在肉体极度痛苦时,她两次请一位在濒死经历中获得了超常能力的女友为她镇痛和止血,获得了不可思议的疗效。

夏普经常想起中国古代一位禅宗大师的诗句,大意是:悟道前砍柴挑水,悟道后砍柴挑水。她的理解是:尽管心灵已受启发,世俗的责任仍在等待着我们。

于是,在病愈之后,夏普化妆打扮,走入人流,重新投入平凡的生活。

THE END
1.20241208第608集抢人(搜:《鬼吹灯》)第608集 抢人(搜:《鬼吹灯》) 2022-03-20 12:01:0013:11111.9万 所属专辑:夜的命名术丨年度都市异能霸榜神作丨紫襟领衔有声剧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0.15喜点/集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当前评论用户 冷雨夜13 004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12757829/845645802
2.夜的名命术番外(会说话的肘子),夜的名命术番外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夜的名命术番外无弹窗最新章节由网友提供,秀书网免费提供会说话的肘子的夜的名命术番外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http://www.xiumb.com/212/212531/119805167.html
3.皇甫倾城结局解析视频穿越女杀手完结版排名?1. 是第一名。2. 这是因为穿越女杀手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作品,故事情节紧凑,角色形象鲜明,引人入胜12、清夜幽幽谁与共 作者:王圣圣 主角:伊琬珩,胤禩 13、谁与我梦 作者:Ally https://tool.a5.cn/article/show/55193.html
4.252个核心词根——词缀(前缀后缀)总结大全最全一文看懂!!!135、biblio书 136、brig战斗,打 137、cad,cas降落,降临 138、cert确实,确信 139、chron时 140、cid降落,降临 141、clin倾 142、cosm(o)世界,宇宙 143、cracy统治 144、cub躺,卧 145、cult耕,培养 146、cycl(c)圆,环,轮 147、dem(o)人民 148、dexter右 https://blog.csdn.net/liu17234050/article/details/104566377
5.悦?美术馆十年回顾新浪收藏艺术家:60余名青年艺术家 《回望——王利丰历史系列作品珍藏展》 展览时间:2012年8月21日-2012年8《来自东南西北——“好好向上 天天学习“成书历程回顾展》 展览时间:2014年9月19日-2014年9月21日《昼短夜长》 展览时间:2019年7月27日-2019年8月8日 艺术家:郭亚冠 、张世俊、周艺蕾 https://collection.sina.com.cn/2021-12-13/doc-ikyamrmy8666868.shtml
6.《午夜之书》小说在线阅读来自一个普通城市的普通学生,星,捡到了一本书。黑色的封皮,淡淡发黄的扉页,都让他产生了好奇。翻过去谁说汽车修理工不能逆天改命?螺丝刀上修出黄金屋,小扳手中拧出颜如玉,我都带系统了,提升技能算呲啦呲啦,嚼着不可名状之物。乔伊想问:“还有谁!”——传说天授大任者,必先泯灭其心志,抽干其https://www.qidian.com/book/1042635940
7.命书最新章节命书罗森命书小说免费全文阅读它像一个贵族,站在山坡上打量着对岸的小村子。每次村民们瞧向这里时,都会肃然起敬,产生一种仰望皇宫的感觉。因为,这座现代庄园的主人,不仅仅是有钱,有的也绝不仅是钱,村民们都听过他的传说,知道庄园内有不但处处都是监控、电网,有数十名精壮保安日夜巡逻,有凶恶猎https://www.630book.cc/shu/402103.html
8.头条文章夜以它毁灭般的侵袭笼罩我。 为了拯救我自己,我锻铸你成武器, 如我弓上之箭,弹弓上的石头。 在1968年6月,Konbret杂志刊登了一个清单,写上了能够给单身女性提供避孕服务的医生名址。避孕药开始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5001060032053685
9.一掌经批命书一掌经批命书 总论: 时坐天文秀气宫,聪明智慧变而通,男女值之多清吉,满腹文章锦绣胸。 命逢破驿江湖客,三迁四改心无定,祖业消退财虚耗,白手起家发福人。 一、年月日时论命运 年宫论命:年宫主命运格局:此命为辅弼格,辅弼格主贵人。左辅圆巧、稳重、大方、随和,性情温和端庄,为人慷慨、风流,有文学修养,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645106.html
10.安顺第十九届“双阅读”8个奖项71个获奖名单出炉颁奖辞:这里是安顺钟鼓楼所在地,是城市的地标。年度“陪陆羽寻安顺茶”分享活动、红色经典阅读季活动在这里启动。丰富的书籍后面,是阅读团队与阅读的遇见。一本书在这里分享,更多故事走进人们心中。 镇宁爱在银城书吧 颁奖辞:当实体书店面临经营困难的时候,银城书吧在镇宁的城市中心开业了。一个热爱阅读的老板为读书的http://gzas.wenming.cn/jj/202304/t20230413_8046889.html
11.逆水寒》手游3月22日1.3.1版本更新公告参与【永夜星都】,可获得全新独珍装备、89-91装等的百炼装备;更有机会掉落大量外观,包括【发型:紫宿宸极】、【时装:太微沉夜】、【配饰:夜阑玄翼】、【庄园组件:永夜·泉涌】、【庄园组件:永夜·星罗】、【宠物:日晖】、【宠物:紫夜】,还有大量配饰、动作等,还有新版本内功、浮生万象内功宝箱、新打造材料、绝https://ds.163.com/article/65fbfbd42e838a79076355a2/
12.中华四大千古奇文《寒窑赋》《诫子书》《钱本草》《驭人经》昔时,余在洛阳,日投僧院,夜 宿寒窑。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 不能充其饥。上人憎,下人厌, 皆言余之贱也。余曰:非吾贱 也,乃时也运也命也。 余及第登 科,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有挞 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出则 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秧,思衣 https://www.meipian.cn/4xu5miqs
13.叶楚月夜墨寒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免费阅读全本书 搜索 首页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玄幻奇幻 武侠修真 女生纯爱 科幻网游 悬疑灵异叶楚月,神武帝国臭名昭著的痴傻丑女,与人“苟且”,生下野孩子。未婚夫成亲之日,身穿喜袍从城墙跳第1423章 夜帝尊会不高兴的 第1424章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第1425章 凤凰胎记母仪天下 第1426章http://www.quanbenshu.net/94/94915/
14.文忠集:卷一百十至卷一百十二祭者泽之大著于礼经今朕推礼祀之庆偏暨羣辟虽蝉胞翟闻犹将加惠矧予贤玉有肃雏之德有陟降之劳丕视功载陪敦厥邑所以均帝祉协羿制也囊封游至兢兢然以伤庶为惧轨谟过矣书不云乎红有作好遵王之道朕由以是私汝哉所请宜不允赐皇子庆土恺再上表辞免加食邑食宝封恩 《命不允仍断来章挑答十二月十三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81049&remap=gb
15.生命中的春天的个人主页晚上文庭妈妈还在做饭,突然大庆跑到他家院子里在地上边哭边打滚,说文庭撕了他的书,爸爸问是怎么回事,文庭就将事情告诉爸爸,妈妈说快去将他拉起来,爸爸说不用,我们没有做错,他愿意滚就让他在哪里滚吧! 后来大庆妈妈与哥哥来了,他妈妈有点气不过说了两句话,文庭爸爸说你将孩子带走。 https://story.hao.360.cn/user/KAekDxK2MXCD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