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姓:一个显赫的大家族,帝王之姓,上古时期一个几乎与黄帝的姬氏之族分庭抗礼的显赫家族。,如今的龚氏,人口已经多达3000000+,龚氏子孙遍布全球,龚氏子孙成千上万!
宗祠是供奉,祭祀祖先的特定场所,是姓氏源流文化的重要载体。她见证了族人开基创业的艰辛,见证了族人积德扬善的义举,见证家族繁衍播迁的历史进程,见证家族兴衰发展的经验教训。
龚家人大部分分部在华夏,那么,龚姓?你来自哪里?
今日,小编整理了华夏部分龚氏的宗祠美照,一起看看……
龚氏宗祠(中江)
中江龚氏宗祠相传建于清初,虽无创建沿革年代可考,但原有之规模宏观,直至抗日期间仍保留完整,
2012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中江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是指四川省中江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于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公布。
序号:0497,地址:中江县冯店镇黄坪村,年代:清,名称:龚氏宗祠,类别:古建筑,保护级别: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龚氏宗祠(花都)
环山龚氏福才龚公祠属清代建筑,历史信息不多。福才龚公祠建祠不详,重修于清同治八年(即1869年)现为花都文物。祠堂为三间两进建制,祠堂虽小,却是锅耳山墙,说明环山龚氏曾经也出过官人。屋脊采用博古架,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灰塑已难辨认。
龚氏宗祠(新余)
翻开新余、樟树二市市誌及《渝水地名志》,比高湖历史更悠久的村庄寥寥无几,更有甚者,一村二三千人,清一色龚姓,无一杂姓,这在整个新余也不多见;因此,龚氏高湖,也是新余、樟树、新干三地龚氏祖庭。
龚氏宗祠(宁都)
宁都县小布镇赤坎村的“龚氏祠堂”是第一部无线电侦查台的诞生地
位于小布赤坎村“龚氏宗祠”,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龚氏宗祠(上饶)
应家龚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上饶县应家乡安坑村境内,2010年12月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两幅刻着表现西施与范蠡的生平和爱情故事的明代青石浮雕《浣纱记》。
2010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上饶县应家乡龚氏宗祠两牌楼及石刻《浣纱记》入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应家龚氏宗祠后门西侧两块各长3.2米、宽1.7米的大青石板上,刻有昆腔传统剧目《浣纱记》。据《龚氏宗谱》记载,该石刻刻于明末。石雕共刻有人物240个、战马18匹、纨扇10对、案桌10张,还有刀、枪、剑等道具,刻工严谨,造型生动,神形兼备。经专家鉴定,该石刻是研究中国戏剧历史和戏剧表演艺术极其珍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保存价值。
石雕采用高浮雕刻手法,画面构思严谨,工艺精湛,线条流畅自然,人物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据悉,如此大型完整的戏剧浮雕,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它是研究我国戏剧史和戏曲表演艺术难得的资料。
这两幅青石浮雕分别镶嵌筑在龚氏宗祠门额两侧,由《前浣纱》、《后浣纱》两部分组成。每块青石板长3.2米,宽1.7米,厚0.2米。浮雕共有44组画面,人物242人,记录了2500多年前吴越攻伐之事,从范蠡与西施于若耶溪边互订婚约开始,以一对璧人隐入江湖为终结。
龚氏宗祠(陆川)
在陆川县马坡镇雄鹰村的鹧鸪山下,屹立着一座至今已有280年历史的宗祠,其主体建筑一连三座,古色古香,极具欣赏价值。这就是被人们誉为“惊心动魄的壮丽史诗”的鹧鸪山龚氏宗祠。
据传鹧鸪山是地理明师赖布衣108处存地之一,其形状似眠牛伏地,体量厚重,起顶垂肩,界面宽阔,明堂广大。龚氏宗祠建于此地,且不说向来被人视为逆水、藏风、聚气之福地,单就宗祠门口悬挂的“运岭峰迥遥顾祖,湖江水绕尽朝宗”的楹联,也使人从宏观角度领略到鹧鸪山秀丽的风光和如画的风景,而一旦身临其境,驻足其间,观其大略,察其细微,则体会到一种青山有意,绿水传情、天公作合、人随天愿的绝妙境界。宗祠作为以妥先灵的肃穆圣地,作为展示一族风采的标志性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及建筑观念陶熏下的杰作,确实会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联翩的遐想。
龚氏宗祠主体建筑一连三座,为砖木结构,顺山势布局,座与座之间,以两厢式廊连接,构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宗祠墙体砌青砖,墙砖全部经人工打磨,砖体大小一致,砖缝规范有序,线条整齐划一,墙面平直整洁,格外赏心悦目。天面青瓦鳞次栉比,用灰沙构造龙脊,正脊两端凌钩飞渡盼顾,斜脊檐牙尖耸如啄。宗祠外观庄严肃穆,一派古色古香。门前檐阶矗立两条高大的顶梁园柱,更显宗祠雄伟堂皇,气度非凡!祠内墙体全部抹灰勾缝。
最为令人称奇赞叹的,首推祠内的壁画。壁画分布于内墙四周的顶部,宽度约一米。壁画,色彩鲜艳而不浮华,画作流畅而不单调,内涵丰富而不散漫,寓意深远而不放肆,选材严谨而不猎奇,画作精致而不弄巧。壁画规模恢宏,串连内墙四周和檐壁,既相对独立又合成体系,一任自然又一气呵成,功底深厚又讲究法度,用笔朴而不拙,秀而不媚。这些不可多见的壁画,把宗祠装扮得多姿多彩,熠熠生辉,可谓“岭南春风第一枝”,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鉴于龚氏宗祠建设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以及其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最近,陆川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组和县文物所派人前往龚氏宗祠考察,准备将其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有信心申报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有不少市民慕名而至观赏其尊容。可以预料,龚氏宗祠将成为陆川县的旅游景点之一。
龚氏宗祠(沙堤)
沙堤龚氏宗祠相传建于明初,虽无创建沿革年代可考,但原有之规模宏观。
一九四七年,旅菲同乡会捐资重建。迄今,又历四十余春秋,然而因久年失修、法善管理、风雨侵蚀,屋面破损,破陋不堪。终在乡族亲倡议、旅菲同乡会鸠资重修。屋面拆除重盖,里外加以粉、漆、装潢,得以焕然一新。
重建后的宗祠,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红砖瓦片,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细细观赏,青石门柱,镂花窗牗。山墙高挑,牌楼华丽。堂门宽阔,斗柱勾连相合相扣;屋面平阔,脊柱直拉风水入房。数百年沧海桑田,龚氏族姓虽有兴衰,然宗祠屹立不倒,流传深远。
自清顺治至同治间,龚必第(字体升,号天阶)1652年选翰林院庶吉士,授南昌推官,1826年龚显曾入翰林院,散馆后授编修。龚氏三人先后被翰林,其宗祠主殿上悬挂“祖孙翰林”、“资政殿学士”、“兄弟同榜”、“参知政事”牌匾。足以彰显永宁沙堤龚氏家族书香门第,英才辈出。
龚氏源头较多,支脉亦繁,早期主要繁衍于华北的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及辽宁等省境。汉后,则以我国南方的江苏、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为主要的繁衍地带。魏晋南北朝时,已成为湖南、湖北一带望族。至唐宋,龚姓便大举繁衍称盛于我国江南广大地区,主要繁衍于今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福建、广东的龚姓宗族大多以南宋龚茂良为其始祖。龚茂良的4世孙龚庄有四子:长子龚英居荆山,其后代有的又迁居安海;次子龚沼居晋江沙堤,其后有的又迁居安溪;三子龚徒居福州城内梅枝里。
龚氏,是台湾一个较有名气的姓氏。在名次上,排为第八十六。据史料考证,与福建一海相隔的台湾,早在清代的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后),便已经有龚氏的先人到台湾开基。到了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后),还有一位叫龚便的泉州人,与王英、李镜等人入垦台北县石碇乡的水底村,奠立龚氏在台湾的基业,延续至今,使台湾有了许多姓龚的人家。石狮永宁沙堤龚氏宗祠总占地1380多平方米,沙堤龚氏祖德流芳,尊祖敬宗,敦亲睦邻,宗支一派,堪称典范。
龚氏宗祠(丰城)
丰城市同田乡龙雾洲参加龚氏文化活动中心
龚氏宗祠(双峰)
龔氏宗祠筹建资金进行了募捐,龚仲勋、龚文华、龚松林、龚彬、龚洪轩等宗亲现场认捐370多万元。
原湘乡中里龚氏于1924年在永丰镇井湾村建有亨公祠,是当时湘乡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祠堂之一1976年,亨公祠被拆毁修建成灯塔中学。
按设计规划,新的龔氏宗祠整个造价共需1300余万元,目前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倡议中里龚氏后裔,心连心,手牵手,共同努力,实现振兴龚氏的宏伟梦想,为宗族祠堂建设开创新的壮举,为中华龚氏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共工氏始祖争光!
龚氏宗祠(光泽)
龚氏“太史第”
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的龚氏“大夫第”,是目前保留下来最大的古建筑,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以独特的民居风格和造型,充满浓郁人文色彩的史料记载,享誉海内外。
龚氏“大夫第”又称“太史第”。因主人龚文焕、龚文炳、龚文辉三兄弟连登进士,入选翰林。一门三兄弟获此殊荣,这在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极罕见。
山头村位于光泽城西58公里处,与江西贵溪交界。“大夫第”在村中部的新丰自然村,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15亩。府第大门呈月牙形状,进门是一个大院,沿着卵石路面转进第二重门后是一个院落,曲径通幽,旁门通往花园。院子正中是府第所在地,也是第三重门。
主房门楼上方檐楼三层高拱,叠檐翘角,凛凛威势。大门呈方形圆角,两边影壁相对,石阶高坎。主厅房屋建筑宏伟,石墩圆柱,顶梁高大,雕龙画凤,两边厢房花格嵌窗,门面花虫鸟鱼,地面花砖石条拼案砌就。厅中央供奉着道光皇帝御赐的“广厦资扶”的金字牌匾,两旁木柱上悬挂御赐的“连兄连弟连登进士;同榜同魁同选词林”等牌匾。转过正厅两边角门而入后厅,旁边是天井厢房,而进入后花园。园内有书房、假山、水榭亭台、荷池等遗址,整座房子古色古香,造型优美,呈现出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
龚氏大夫府第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历史色彩。离府第不远的是龚氏宗祠,是光泽目前保留最好的祠堂之一。祠堂占地面积上千平方米,十多个木柱垫墩皆是硬木制成,与真石相似。天井井罩上木雕八卦图案,建筑工艺十分精巧。
据龚姓后人、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龚启程介绍说,大夫第能够历经近二百年保存良好,得益于村龚氏家族后辈对它的爱护,这座府第和龚氏三兄弟也一直在激励着一辈辈后人,令这块土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龚氏宗祠(益阳)
在这太平盛世、政通人和的大好形势下修建宗瑞公宗祠,是荣华富贵爵禄清高八兄弟大家族团结的象征,是家族精神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弘扬龚氏灿烂文化的伟大壮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后代之大事。
修建宗瑞公宗祠的提议,获得了宗瑞公裔荣华富贵爵禄清高八大房合修族谱领导小组的同意和支持;受到了八大房族人的一致拥护和积极响应。经益阳市民政局注册登记,中华龚氏宗瑞公宗祠筹建处于2014年农历11月1日在湖南龚家平爱屋湾村旧学校的遗址上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管乐雄壮,红旗飘扬。与会者有来自贵州、安化、新化、桃江、益阳、南县、汉寿、沅江、宁乡、湘阴、张家界等地宗亲代表,群情激奋,兴高采烈,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次日破土动工,数月来顶严寒,战酷暑不辞辛劳。宗祠规模宏伟,设计新颖,气派壮观。占地面积5.8亩,建筑面积4328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龚氏宗祠之一。宗祠建筑进度已建起了宗祠的第一层。修建宗瑞公宗祠人心所向,捐款者络绎不绝,族人捐款已有120余万元。预算宗祠总造价380万元,现金到位与预算造价差额较大。诚恳希望八大房的后裔,尤其是有经济实力的老板、商人、企业家、成功人士鼎力相助,慷慨解囊,同心同德,共建宗祠。
功勋卓著垂千古,名振家声泽后昆。吾祖宗瑞公于1319年中进士,1341年钦授湖广副使,任满留家湖北德安府孝感县,继迁武昌府蒲圻县。瑞公八子:荣华富贵留湖南,爵禄清高下江北。衍派宗支,枝繁叶茂,文人继起,英才辈出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姓氏名门望族百世兴隆。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宗。吾祖瑞公鸿恩浩大,福泽派衍,承传747年,后裔枝繁叶茂海内外20万人丁。
瑞公长子、次子、三子、四子留在湖南后裔人丁兴旺,殷实富有,子孙发达。瑞公宗祠建在益阳龚家坪爱屋湾村的一个福地上,是一个风水宝地、人杰地灵的圣地。作为吾祖宗瑞公后世子孙修好宗瑞公宗祠,责无旁贷。瑞公后世子孙应做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建好宗瑞公宗祠。让他老人家在福地之下深感慰藉,也为后世子孙提供一个瞻仰场所,让其卓越功勋,高尚品德,武陵气节,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龚氏宗祠(抚州)
2017年元月7日上午十时许,来自牛田长清宗长、黎川、乐安龚坊、临川境内等18个村支的宗亲代表与该村族人共千余人,欢聚一堂,参加了宗祠竣工庆典。
中华龚氏历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多祥宗贤和中华龚氏宗亲联合会副会长海泉宗贤专程从广州、厦门赶到瑶湖龚家,代表中华龚氏历史文化研究院为该宗祠授“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地”牌。
与会宗亲,亲情交流,其乐融融,充分地展示和感受到了天下龚氏一家亲的浓浓情结,并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也激发了大家爱族爱家的满腔热情。
午宴之后,在江西龚氏执行会长多祥宗贤的组织下,召开了各村宗亲代表会议。牛田长清宗长简要地介绍了牛田“龚氏家庙”重修工程进展情况。龚坊国洪宗贤也在会上简要地通报了龚坊始祖谊公墓和谊公祠建设的情况。接着多祥会长又简单传达了2016年12月24-26日在娄底召开《中华龚氏通谱》编修工作会议所作的两项决议,并召号各地以村支为单位开展宣传,编修好支系谱工作。同时,积极为牛田“龚氏家庙”的重建,献资出力。
各村代表积极发言并表示:将会议精神尽快传达到全体族人,积极组织宣传和发动,为牛田“龚氏家庙”的重建,提供支持,尽到一份的责任和义务,决心为弘扬和保护好龚氏家族的优秀历史文化而共同努力。
会议结束后,各村支宗亲代表纷纷合影留念。
龚氏宗祠(牛田)
龚氏网福建频道消息愈公宗祠自从2014年10月22日经中华龚氏文化文史研究院确定重建方案,历经二十个月六次会议,经过全国各地宗亲及愈公裔下五大房子孙慎重考究、周密详讨,现宗祠全套图纸及结构图、工程造价已经全部完成,不辜负龚氏子孙对宗祠建设迫切的期望!
愈公宗祠重建委员会立即召集其成员:龚厚臣、龚龙泉、龚多祥、龚田忠、龚长清、龚四川、龚金虎对宗祠建设的方案及招标进行逐项的研究、完善各种的提议、达成如下方案。
一、根据龚氏各界人士对宗祠建设的考察及提议,决定按原面积,不改变方位、不改变分金坐向,只向前延伸10一15公分,总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进行设计建设。
二、宗祠建设按闽北风格三进大堂,采用钢筋混凝土、土木结构,外墙装饰用瓷砖粘帖。
三、工程择日定于2016年农历八月初二兴工(初二拆旧宗祠、八月初八放样挖基、八月十四下基石)。
四、对建筑施工队采取公开公正公平招标,2016年7月30日前对应标的施工队进行发标书,2016年8月10日收标书。
五、施工队要有国家认证资格证书,投标时要携带10万元做为投标保证金,无中标者投标保证金由重建委员会一星期退还10万元不带利息给投标者。
六、重建委员会核定工程建设金额,取投标者中数的建设金额获准三家施工队,宗祠建设委员会组织人员到三家施工队所建设竣工的工程进行考察,择优者录用!
八、工程建设定于360日全部竣工,工程付款按工程进展程度采取分期预付工程款,工程建筑队要有百分之十的工程保证金作为抵押,工程建设竣工一年内无发现质量问题,重建委员会退还该笔保证金。
九、此次招标以暗标方式不准窜标会标,由愈公宗祠建设委员会设立招标组:龚龙泉、龚田忠、龚长清、龚一明、龚建雄五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