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12分)1.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2.少年不识愁滋味,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_____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5.当你漫步在青浦环城水系公园,看到夕阳映照下的湖面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情不自禁地用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眼前的美景。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1题(23分)【甲】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班超字仲升,兄固①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候,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注】固:指班固,班超的哥哥。6.【甲】诗中“垂钓碧溪”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2分)7.【甲】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借助典故直接表达了他们的人生追求。(4分)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
(2)尝辍业投笔叹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超与母随至洛阳。10.【乙】文中的“小子”指_____,“大丈夫”和“壮士”指____。(4分)11.【甲】诗和【乙】文中的主人公都面临人生的困境,李白的处境是(1)_______,班超的处境(2)
______,但是面对困境,他们都(3)
______。(6分)
14.第③段的语言风格轻松、诙谐,体现了科普作品的特点,请加以分析。(3分)15.第⑧段画线句介绍了“天地通话”的四个作用,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请阐述理由。(3分)
)(3分)A.儿子的否认为下文“我”发现这个微博其实并不是儿子写的做了铺垫。B.儿子的夸奖让“我”明白自己在外软弱在家抱怨的行为是不成熟的表现。C.儿子的反应让“我”意识到自己在与儿子的交往中缺少坦诚相待的态度。D.儿子心中的“刺”是指“我”平时对儿子过于严苛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他。18.根据上下文内容,完成第段的填空。(4分)19.分析第⑩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4分)20.请你替“我”给男孩的微博写一段不超过60字的留言。(5分)
三、综合运用(2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4题(20分)学校文学社公众号拟开设“走近《西游记》”栏目。请你结合阅读《西游记》的经历,协助“筹备组”完成栏目建设工作。21.以下是“筹备组”撰写的作品介绍,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一同西行取经的故事。②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③《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④小说刻画了众多生动形象的人物,以白描手法塑造的本领高强、智勇兼备的孙悟空形象,尤其令人难忘。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22.“筹备组”制作了三张孙悟空“西行成长之路”的海报,在第一张“偷食人参果”的海报上缺少一句评价,在第二张海报上缺少一个标题,请你补上。(6分)
23.“筹备组”准备在公众号中介绍《西游记》,包含以下四个板块:A.吴承恩与《西游记》简介
B.有趣的“西行之路”C.孙悟空的心灵成长
D.《西游记》蕴含的文化内涵“筹备组”设计了一组问题以及相应的学习任务,你认为这个设计适合用于哪个板块?请填写选项并阐述理由。(5分)问题学习任务1.孙悟空的成长经历有哪几个阶段?1.根据孙悟空的名号变化,划分人生阶段,绘制孙悟空人生轨迹图。2.西行路上,哪个故事最有趣?怎么体现有趣的?2.摘录你认为最有趣的故事,并做批注。3.西行路上,孙悟空的心灵经历了怎样的成长?3.绘制孙悟空心灵成长阶梯图。4.如何评价孙悟空的成长历程?4.撰写读后感。
24.贾植芳评价《西游记》:“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的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省悟、大触动。”结合这句话和你阅读《西游记》的体会,在公众号的平台上为《西游记》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语。(6分)
这个设计首先梳理孙悟空成长的经历,接着聚焦典型事件分析孙悟空形象,进而推断孙悟空的心灵成长变化,最后以读后感的形式阐释自己的认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符合把握人物心灵成长变化的思考路径。答案示例二:B
(2022.1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5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6分)(一)默写(12分)1.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2.树树皆秋色,
(《野望》)3.
,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暑假小语跟随父母去河北碣石山风景区旅游,面对水波摇曳的大海和海中林立的小岛,他情不自禁吟诵起《观沧海》中的“
,
”
(二)阅读下面两文,完成第5一11题(24分)【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上元夜游己卯上元⑦,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⑧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轼的小儿子。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5.甲乙两文的作者是苏轼,他和韩愈、王安石等人合称为“
(1)
”,初中阶段教材中我们学过的他的诗词或文还有
《
(2)
》
(试卷中出现的除外)。(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予欣然从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归舍已三鼓矣。
8.【甲】文中作者夜游承天寺见到的景象是“
(1)
”;【乙】文中作者上元日夜游见到的景象是“(2)”。(4分)9.分析“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中三个加点词的表达作用。(4分)
10.下列对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画线句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以及因月色不期而至引发的愉悦之情。B.乙文结尾用韩愈的典故,把人生比作钓鱼,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得失的辩证思考。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之笔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夜繁荣之景、淳朴民风。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无法排遣,寻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1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这几句与他在这两篇小品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13.根据提示梳理第②段说明的思路。(5分)解释“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
——
14.
下列紫禁城内部设计的要素中,不利于反光的一项是(
)(3分)A.
光润如玉的地面
B.浅黄色的墙壁C.质感强烈的立柱
D.青绿色的顶棚15.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紫禁城古建筑群中的宫殿均为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B.现代建筑一般没有挑檐,太阳光透过窗玻璃可直接进入室内。C.紫禁城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适应中国的地理条件。D.紫禁城古建筑的采光方法对现代建筑的内部采光无借鉴意义。
18.
下列对结尾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三、综合运用(20分)某某中学初三年级开展了“读《水浒》,品奇书”的系列阅读活动,请你也一道参与,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吧!活动一:读水浒故事,品英雄形象20.小语在阅读《水浒传》期间,意外发现了爷爷收藏的《水浒传》系列邮票。他挑选了其中的三张邮票,想作为《水浒传》手抄报的插图,请你根据这三张邮票的图案及原著内容,填写表格。(5分)
邮票故事内容人物特点图一(1)(2)图二
22.晚明小说美学家叶昼在谈及《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时指出:“《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请结合下列回目内容,分析武松与李逵两个人物形象上的异同。(6分)第二十二回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四十二回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活动二:读水浒故事,览水泊风光23.国庆小长假,小文跟随父母来到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的水泊梁山风景区,参加“水浒文化研学游”活动。风景区正在举办“水浒文化节”活动,小文对其中对对联的活动很感兴趣。请你结合所读的《水浒传》,为小文所对的这副对联补上上联。(3分)
上联:
)(3分)A.水泊揽胜景,梁山论英雄
B.水浒里的聚义寨,山水中的桃花源C.发展旅游产业,振兴梁山经济
D.水浒名著誉千年,梁山风景秀天下
四、写作(60分)
分)他在当年丢戒指的地方,用一枚假戒指试探人们的反应,结果令他失望。(2分)一女孩捡到中年男人丢下的假戒指,归还给他,他将一枚真戒指送给女孩留作纪念。(2分)17.此处运用肖像描写(1分,赏析角度),生动地写出当女孩要求寻找钻戒失主时(1分,人物面对的情形),服务员吃惊的表情(1分,人物的表现),从侧面烘托出女孩尽管自己经济拮据仍能拾金不昧的可贵品质(1分)。(4分,也可从反复使用“惊讶”一词、“独句成段”、叠词“看看”的使用等角度赏析。)18.B(3分)选A(1分)19.既指中年男子丢失的那枚用来救他母亲性命的戒指(2分),若写“中年男子用来试探人们的假戒指”给1分;又喻指人们失去的拾金不昧的美德(2
分)20.(1)花和尚(鲁智深)拔垂杨柳(2分,人物1分,事件1分)(2)力大无穷(1分)(3)林教头或:林冲(1分)(4)智慧超群(1分)21.失纲原因要点:杨志性格粗暴蛮横,急功近利,不善于团结队伍;天气的酷热,山路难行,担子很重,导致队伍内部矛盾重重;吴用利用天时、地利和杨志队伍的矛盾设计巧计,再加上八人互相配合,使得巧计得以顺利实施;朝纲不正,人人只为自己考虑,杨志想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有所作为,很难。(共3分,写对其中一点得2分,写对二点得3分。)22.答题要点:(2分+4分)相同处:都通过打虎的情节(1分)刻画了二人的勇武(1分)。(2分)同中有异:(4分,写出其中一处“异”得1分,共2分;写出二人性格上的差异2分)1.打虎的起因不同:武松是被动打虎;李逵是为母报仇,主动杀虎。2.两人身体状况不同:武松是酒醉的状态;李逵是清醒状态。3.打虎兵器不同:武松用的是哨棒及空拳;李逵用的是朴刀。4.描写打虎的过程和老虎的凶猛程度不一样:武松打虎的过程写得很详细,李逵杀虎的经过写得很简单。在不同处的比较中可看出二人性格上的差异:武松机警、讲策略、见机行事、要面子(1分),而李逵莽撞、死拼、毫无算计、头脑简单,有孝心(1
。
(曹操《观沧海》)2.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4.佳节之际,小贤一家来到滴水湖畔赏景闲游,看到鸟欢鱼跃之景,不禁想到《岳阳楼记》中的
。(二)古诗文阅读,完成第5-11题(23分)
【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本词的作者是宋代的
(人名),小序中的“子由”是
(人名)。(2分)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是
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_
体著作。(3分)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吴伐陈
(2)绝粮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2)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10.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认为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B.孔子认为一个人一定要经历贫穷,不能追求富贵,否则不合乎仁义、正义。C.孟子认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D.孔子认为君子穷的时候也能够不动摇,小人的话在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了。11.以上选文中,乙篇把具有
品质的人称为“贤”者,丙篇、丁篇把具有同样品质的人都称为“
”。(3分)
二、现代文(3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5分)沸腾的火锅,滋味绵长彭薇①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道:“先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作为一种应景菜肴,火锅一直是冬日的最佳搭档。中国的饮食文化脉络万千,你知道火锅的前世今生吗?不同流派有哪些各异的特点?
②火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餐饮形式。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中国的火锅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确凿考据,但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类似火锅的烧炉。2015年,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挖掘时,发现了类似火锅炉子的陪葬品。经过鉴定,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唐代末年,中国岭南地区会制作一种羹汤叫“不乃羹”,“以羊鹿鸡猪肉和骨同一釜煮之,令极肥浓,漉去肉。进之葱姜,调以五味”,类似今日火锅汤料,然后“贮以盆器,置之盘中”。到了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还是一道“宫廷菜”。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就是火锅的爱好者,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必备火锅。
(2)
(3)
⑨中国人为何如此热爱火锅?学者易中天曾经这样解释:“火锅简直浑身上下都是中国文化。”火锅最为直观地体现了“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的深刻意义。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表示“团圆”;火锅用汤水处理原料,表示“
”;火锅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味不拒东西,山珍、海味、河鲜、时菜、豆腐、粉条,来者不拒,一律均可入锅,表示“
”;火锅荤素杂糅,五味俱全,主料配料,味相渗透,又体现一种“_
”。⑩可见,沸腾的火锅中,盛着流动的中国味道。热气鼎沸之间,又多了几分人情来往。“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一些火锅爱好者甚至将此作为一种生活的释怀。白居易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今读来,不失为冬日发出的一份火锅“邀请函”。(有删改)12.第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是(
)(2分)A.
兼济天下
中和之美
以柔克刚
B.
C.
D.
13.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14.第②段中加点词“初步”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请说明理由。(3分)
15.围绕“火锅”,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小标题。(6分)(1)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他的心恰似一座花园明前茶①这是需要雕刻的最后一个字了,刻的是小男孩最喜欢的“春”字。照例,要把已经雕刻好的小木块一一放进挖槽中,用木栓子拴紧。仿宋体的两个“春”子已经在小木块上写好,现在,小男孩再一次打磨他的美工刀,用美工刀将“春”字刻成阳文反字,并将四角的木头都修掉,让这个字从柔软的木纹中突显出来,像一株植物发了芽。他一面雕刻,一面鼓腮吹走木屑,极为专注,仿佛没有留意我们这些参观者的惊叹目光。
②终于,两个“春”字刻好了,小男孩蹲下来,以目光丈量每一个阳文反字的上缘,看它们是否高度一致。看上去很齐。他满意地呼出了一口气,开始在阳文反字上刷墨,将一张绵纸覆盖在这些古老的木活字上,最后,用沾了少许白蜡的鬃毛刷,轻压轻刷棉纸的背面,不到两分钟,揭开绵纸,就可以看到小男孩连上四节活字印刷体验课的成果——纸上呈现的是一首勾画匀整的五言绝句,散发着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小男孩刻了一首王维的《鸟鸣涧》。③小男孩连印十几张,送给我们作纪念。接着,他把木栓子拆掉,让这些充盈着倔强与气力的小小活字,从挖槽中释放出来。他一手攥着一个“春”字,要考考我:“王维的诗中,有‘春’字的还有哪些?"我慌忙在记忆的版图中搜寻,背了《相思》。又背了《山中送别》……小男孩看我窘迫起来,笑了,开始背《辋川别业》给我听,还说:“我二年级的时候,特别喜欢'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这两句,可是两年一过,颠来倒去地赏读,却喜欢'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了。阿姨,你说奇怪不奇怪?"④我点头,说:“不奇怪。你长大了。小孩子写作文都喜欢炼字,喜欢xuàn
。⑨这世间的孩子,哪能像农作物一样,到了时辰就长成一样高,呈现出整齐划一的丰收姿态?小男孩的精神世界已经暗自长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草木葳蕤,万物竞生,某些时刻,那种无来由的欢欣与忧伤,沁润过王维的心,千年后也会静悄悄感染小男孩。比别人更敏感,更敏说,不见得是一件需要检讨的事,它暗含艺术的、人文的滋养,像一场从天而降的露水一样,只会让花园所有的植物更加生机勃勃,根深叶茂。⑩这是无须过度忧心的事,只消等候,只消守护与期待。(有删改)16.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xuàn
rǎn
17.第⑦段画线句极具语言表现力,结合句中的加点词进行赏析。(5分)
⑴
,是那么
⑵
印刷时,刷墨、覆盖,轻压轻刷,揭开绵纸,是那么
⑶
背诗时,
⑷
,是那么自信。带我参观工作室时,
⑸
,是那么快乐。他的精神世界已经暗自长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草木葳蕤,万物竞生。19.第10段画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对于孩子的成长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我们不必过多忧虑。B.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给予每个孩子不同的发展空间。C.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只需顺其自然,任其发展。D.看到孩子身上个性化的潜质,我们要保护、支持与鼓励,静待花开。20.本文标题的妙处是
(4分)三、综合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1-25题(19分)“我们走在七彩校园的路上,沐浴阳光,快乐成长”——一年一度的我区“七彩成长”学生活动节又要开幕了!同学们可以在艺术、科技、文化各个领域大展身手,向着远方,扬帆起航!你所在的学校在本次活动节中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吧!活动一21.右图是学生活动节节标(颜色有橙色、蓝色、绿色),节标解说词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橙色表达“活力”。②蓝色寓意“和润”。③绿色象征“自然”
④表达了奉贤教育“自然·活力·和润”的美好愿景。⑤“七彩成长”学生活动节“节标”整体造型犹如风车,迎风而动。A.④③①②⑤
⑤③①②④
C.⑤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⑤
22.请你为本次“七彩成长”学生活动节拟一条宣传标语。(3分)
活动二:23作为学校活动节“科技制作展示”专场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从“参与、体验、探索、现代科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这些词中至少选择其中三个并运用,根据提示完成主持稿的开场白。(除提示词外50字左右)(4分)
:大家下午好!我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小贤,
②《海底两万里》
③《朝花夕拾》
A.是一位大家熟知的作家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可了解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C.有人断言:“二十世纪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把凡尔纳的预言变为现实的过程。”25.“名著阅读”栏目将向全校同学征稿,请你结合读过的《童年》《西游记》《骆驼祥子》《水浒传》四本书中的任意一本,或评析某一人物,或抒写从某一本书中获得的启迪,大家积极向校刊投稿吧!(80字左右)(6分)
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山岛竦峙2.沉舟侧畔千帆过3.折戟沉沙铁未销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1-3句每空3分,第4句每空2分,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为止)(二)古诗文阅读(23分)5.苏轼(1分)苏辙(1分)6.A(2分)7.仲尼
儒家
语录体(各1分共3分)8.(1)攻打
(2)断
(各2分,共4分)
9.(1)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他内心所怀的思想感情不同。(3分)(2)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批评、指责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3分)
10.B(3分)11.安贫乐道或贫贱不能移(2分)
简洁明了1分
朗朗上口1分23.略(4分)开头称呼等1分
选择的词符合要求1分
与规定的主题情境相符1分
语言通顺简洁1分24.B.C.A(3分)25.略(6分)评析人物:选择的书目正确1分
评析人物形象较完整正确2分
能够简单结合书中内容1分
语言顺清2分
如字数合要求酌情扣分。抒写启迪:选择的书目正确1分
启迪中观点明确准确2分
能够适当结合自身1分
语言通顺清晰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6-11题(24分)【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丙】送陈经秀才序(节选)欧阳修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①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②鳖,可供膳羞。山两麓③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④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⑤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注释】①刺舟:撑船。②擉:刺。③麓:山脚。④岩崭颓怪:山峰险峻危峭。盘绝:曲折难行。⑤长夏:泛指夏季。6.【甲】诗作者是__________,【乙】文作者陶弘景______(朝代)人,【丙】文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____。(3分)
7.解释句中的加点词。(4分)(1)四时俱备(
)
(2)而可以登高顾望(
8.(1)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3分)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A.所以不会感到身体劳累,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B.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C.却不会感到身心的劳累,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D.所以不会感到身心疲劳,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9.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诗和【乙】文写的是春天景色,【丙】文写的则是夏天景色。B.【丙】文和【乙】文中水的特点是清澈,【甲】诗中水的特点是寒冷。C.【甲】诗和【丙】文观景角度是仰观俯察,【乙】文观景角度是近观。D.三篇诗文写景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10.从描写的景物看,【甲】诗选择了_______、_______、乱花、浅草等早春时节的典型景物表达游湖的喜悦之情;【丙】文不仅描写了可赏之美景,还从“口口”“口口”两方面,突出游玩之乐。(4分)11.【乙】文末提到谢灵运,意蕴丰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等情感。三位作者都陶醉在自然美景中,可以用【丙】文中的句子“_________”来形容他们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4分)
12.请将以下词语的选项填入文中横线处。(3分)A.不胜枚举
B.史无前例
C.不可替代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14.第⑧段不能删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8分)母亲的浪漫张亚凌①
我一直觉得,母亲从骨子里是个很浪漫很浪漫的人。②
记得小时候,切面条时,母亲总会把我喊到案板前问,凌娃,想吃啥样子的面条?我呢,歪着脖子仰着脸蛋,边瞎想边瞎说,母亲就按我说的样子来切: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我说啥她就切成啥样的。父亲总责怪母亲,说大人没大人样,你就跟着娃贪玩吧,吃一顿饭都吃得乱七八糟。③
父亲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了我的参与、我的瞎想瞎说,我才嬉戏般吃完没油水、没菜的杂粮面条,还吃得有滋有味。④
16.按照文意,填入第段画线处的词语是(
)(2分)A.因为
B.即使
C.只要
D.如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联系全文,谈谈17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为本文选择合适的结尾,并阐述理由。(4分)A.我喜欢母亲身上的那股浪漫,我今天之所以喜欢写作,多半是继承了她的浪漫吧。B.母亲的浪漫成了她的生活学。这股骨子里的浪漫带领全家人越过艰难困苦,走向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①“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②“起”: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100块钱,买了辆新车。③“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④“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⑤“落”:小福子上吊自杀后,样子彻底堕落。⑥“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⑦“落”:连人带车被大兵抓去做壮丁。A.④①/②⑦/⑥⑤
B.②⑦/④③/⑥⑤
C.④①/②⑦/⑥⑧
D.②⑦/④①/⑧③22.作者在《我怎样写的<骆驼祥子>》一文中写道:“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这种巧妙的构思引发了文学社小梅同学极大的兴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