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精华总结,入门到精通全流程(必看,知识点很全)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8.07北京

通过一系列手段去证明软件是符合用户需求的,满足质量要求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一个对比。

按方法分: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

黑盒测试:把软件比作一个“黑匣子”,不考虑具体是内部是如何实现的,只考虑外部功能的运行,检查软件的输入和输出是否匹配。

白盒测试:检查软件的代码、函数和方法等内部结构。

灰盒测试:介于白盒和灰盒测试之间,既可以根据外部暴露出的功能进行检测,也可以参考内部的代码结构。

2.按方向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

(1)功能测试:测试产品的功能,以确定是否满足设计需求。

(2)性能测试:分为客户端测试和服务器端测试(一般默认是服务器端测试)。

(3)安全测试:流量攻击、渗透、SQL注入、跨域攻击、爆破、劫持。

流量攻击:模拟大量用户访问服务器,不进行任何有效操作,无端消耗服务器资源。

渗透测试:发现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判断系统的安全性。

SQL注入:通过数据库的关键字进行异常操作,恶意执行不相干的SQL命令。

跨域攻击:诱导用户访问非法网站,利用会话信息模拟请求,盗取和篡改数据。(比如qq盗号)

暴力破解:写相应的脚本,用穷举法不断尝试破解对方的信息。

3.按阶段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单元测试:最小模块的测试,可以是对代码、函数、方法进行白盒测试,一般由开发人员执行。

集成测试:主要是测试接口,所以也叫接口测试。(接口:模块与模块之间数据交换的通道。)

系统测试: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UI、稳定性、易用性、兼容性等进行测试。

验收测试:软件发布之前进行的测试,这是测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叫交付测试,评估产品是否可以发布。

4.按对象分:web测试、app测试、小程序测试、车联网测试、物联网测试

测试方法与测试对象无关,测试流程基本都是通用的。

5.按状态分:动态测试、静态测试

动态测试:运行软件,判断软件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检查软件的正确性。(黑盒测试)

静态测试:不运行软件,检查软件代码、方法、函数、文档的正确性。(白盒测试)

6.其他:回归测试,冒烟测试、α测试、β测试

回归测试:检查开发有没有把bug修改好,重新测试一遍,以保持正确性。

冒烟测试:测试前的测试,检查开发是否进行自测,软件是否具有可测试性。

α测试:产品内测。

β测试:产品公测。

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基本结构:

B/S(浏览器/服务器),C/S(客户端/服务器)

主要区别:是否需要单独安装/更新客户端

用户端(前台)

app:andriod(android、kotlin),ios(swift,object-c)

web:html,css,JavaScript

小程序

管理员端(后台)

主要是web

#服务器上运行,断网无法使用,一般是linux环境

数据库

运行环境:java,php,python,.net,go

服务器软件:tomcat,apache,nginx,IIS

(c++一般用于桌面程序)

找到合适的测试数据

(左边界、右边界):<=6,先测<6,再测=6,所以要取边界值和边界值旁边的点,5和6。

有效等价类:比如0.01-200,0.01,200,0.02,199.99,100.05(保险起见还选了个中间值)

无效等价类:0,200.01

成功的场景:符合要求的金额和红包寄语(默认、0,25,1,25,12),发送红包成功

失败的场景:金额错误、寄语不符合要求(输入的值空,26)(空不等于空格)

了解概念

指的是研发模型(不仅仅是测试模型)

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编码)→软件测试→交付验收→实施维护

有完整上下结构,必须完成上一个步骤,才能开始下一个步骤。犯错成本高,容错率低,效率低,维护成本高。

测试和开发的工作一一对应。必须完成上一个步骤,才能开始下一个步骤,效率低。

每个阶段测试和开发都有事做。第一个V代表开发,第二个V代表测试。

分别有什么优势和劣质?

集中办公,需要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一般搭建在服务器上。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

windows(收费,商业系统,不可选的图形化界面)

OSX(苹果,贵)

Linux(开源,免费,可不选图形化界面,节约成本):通过安装Linux系统或租云服务器获取

(需求文档,场景原型,交互图,口述)

学习软件的功能、业务、流程

提取软件的功能点(画思维导图)

编写需求分析说明书

测试策略:规定测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测试内容的先后顺序

深度:是否做单元、集成、系统、验收测试

广度:系统测试的范围(功能、性能、安全、兼容性、易用性、稳定性)

测试方案:具体的测试内容,测试手段

测试用例:具体的测试步骤(excel表格)

编号(唯一),用例名称,前置条件,优先级,重要级,测试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

测试是无穷无尽的

测试评审:同行评审,小组评审,部门评审,项目评审,第三方评审,邮件评审

执行测试用例、提交bug(bug管理系统)、回归测试、跟踪管理bug,测试环境的搭建

和配置,申请资源

1.工作总结

2.bug统计分析

3.软件质量评估

达到软件交付的标准:一二级bug全部关闭,三级bug关闭了80%以上,四级随缘

墨刀(画产品原型)凹脑图

需求分析阶段:

除了功能点,还要列出限制条件,比如字符串长度,数字范围等。比如发红包功能,还要列出成功、失败场景。

测试方案:对每一项测试内容应该用到的测试方法、测试工具、测试开始/结束的标准进行描述。

测试策略:规定测试的范围,哪些阶段需要测试,测试的粒度(要测试多详细),测试顺序(哪些功能先测试),风险分析(最大程度的减少不相干因素的干扰)

以上三个文档经常合并,写进测试计划中。(多看模版)

测试用例:

pdca(核心:不断优化)

测试文档:通过测试方法提取功能点,根据场景发提取测试点,根据季等价类、边界值设计测试数据,编写文档。

(mooc网浪晋:如何学好测试用例)萌芽群里有测试用例模版。

app测试(B/S),web测试(C/S)

安装svn--右键文件夹--svn检出--填入版本库url--确定--输入账号密码

创建新文档--右键--svn--加入--右键--提交--确定

*每个步骤之前最后先右键更新,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在测试用例文档中填写测试结果,提交bug

编号、bug标题、优先级、严重级别、重现步骤、附件(bug截图、错误日志或者视频,提供佐证),

禅道、BUGFree、ALM(QC)、JIRA、Bugzilla、TAPD、excle、testlink

bug的管理流程都是一样的,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一二三级bug都解决了,系统测试结束,可以进入系统交付阶段。

致命的(影响核心流程、程序崩溃、程序闪退,和钱有关的)

严重的(主要功能障碍,比如个人资料无法修改)

普通的(可有可无的功能故障、不符合用户习惯的方式)

轻微的(建议)

主流程:

1.测试人员提交bug,指派给对应的开发

2.开发确认是否是bug,如果是则修改,不是转回测试人员

3.开发修改完成后,测试进行回归测试。回归测试通过,关闭bug;没通过,回到第一步。

新建new,已确认(激活)open,已解决,关闭closed,重新打开(激活)reopen,延迟(是bug,但不着急修改),拒绝(开发认为不是bug),重复bug。

版本号、版本迭代(大版本.小版本.迭代版本初始1.0.1)

增量测试(只测试有变化的功能),全量测试(测试软件的所有功能)

软件做大之后,不可能每次都进行全量测试,比较老的功能,可以开发自动化测试,这样的话只做增量测试就可以了。

了解一下五个等级(近两年不是很流行了,传统的还有保留)

一般会从第三级开始认证,前两级没什么用

搭建linux测试环境

linux系统:centOS(企业用最多的),Ubuntu,debian,kali,redhot,优麒麟,深度

腾讯云购买云服务器--进入控制台(记住主ip地址)--操作里面的“更多”,修改密码(勾选同意强制关机)--刷新界面,状态显示“运行中”,即重启成功

(linux的远程操控软件)

商业版有30天评估期,如果是自己用,下载家庭和学校版就可以了,是免费的:

文件--新建--名称随意,主机为主IP地址(公),端口号同云服务器--连接--接受并保存--输入账号密码(同云服务器)--连接成功

1.启动程序:直接输入程序名(如vi)

2.关闭程序(杀死进程):kill-9进程号(pid)

如果没写-9,默认是-15,即正常终止当前进程。

-9表示进程将被内核杀死;这个信号不容忽视。9表示不可捕获或可忽略的KILL信号。

查看进程号:ps-ef查看所有运行中的进程

ps-ef|grep程序名,查看指定程序的进程号

3.安装:不同软件安装方法不同,wget-i-c以rmp结尾的安装包地址

1.新建文件:touch文件名

2.新建文件夹:mkdir文件夹名

3.复制粘贴:cp1.txt文件夹路径

.当前文件夹

,,上级文件夹

~回到桌面(用户文件夹)

/根目录

4.剪切/移动文件:mv文件夹名目标文件夹路径

5.重命名:mv文件重命名文件名

6.打开文件夹:cd文件夹名

cd文件夹/文件名从根目录开始找

cd./文件夹/文件名从当前目录开始找

7.列出当前文件夹中的文件:

ls(查看文件名列表)

ll(查看文件详情列表)

8.删除:

rm文件名(删除文件,会跳出确认提示)

rm-r文件夹(删除文件夹,会跳出确认提示)

rm-f(强制删除文件,不跳出提示)

rm-rf(强制删除文件夹,不跳出提示)

rm-rf/*(格式化根目录)

linux文件编辑器:vi、vim

1.cat文件名

直接输出文件内容,一次性读

2.more文件名

分页读,有显示进度条,“ctrl+C”退出

3.tail

读取动态文件内容。(比如实时变化更新的日志文件)

tail-f文件名(一直动态读取最新内容)

tail-q文件名(读取时不显示处理信息)

tail-n数字文件名(读取最新几行的信息,数字几就是最新几行)

tail-c文件名(读取时显示字节数)

1.编辑已有文件

vi文件名--按“i”进入编辑模式(出现--INSERT--字样)--输入内容--按“ESC”退出编辑模式--在底端输入“:wq”保存并退出。

:wq(保存并退出)

:q(退出)

:q!(不保存,强制退出)

2.新建可编辑文件

直接输入“vi”进入编辑器--按“i”进入编辑模式--输入内容--按“ESC”退出编辑模式--在底端输入“:wq新建文件名”新建文件,保存并退出。

文件的读写一般用来配置环境变量。linux中配置环境变量的文件是在根目录/etc/profile中设置。

1.下载jdk,最好安装在默认路径,不要更改,安装在其他盘容易出问题。

2.配置环境变量:bin目录路径添加到path中,jre路径里面的bin目录也添加到path中。

3.cmd输入”java-version“和”javac-version“,出现版本号即安装成功。

1.双击下一步安装。

2.浏览器输入127.0.0.1:8080/出现首页即安装成功。

(windows和linux之间的文件传输软件)

填入主机,用户名,密码。端口号(同云服务器)--快速连接云服务器

直接把windows上的文件拖入linux对应的文件夹即可。

下载jdk和tomcat,拖入Linux。(一般软件都是安装在usr文件夹中)

(tomcat是用java写的,所以要运行tomcat,必须要安装Java)

官网下载最新的jdk文件

tar-zxvf需要解压的jdk文件--cdusr/--mkdirjava--mv解压后的文件夹/usr/java

cd/etc--viprofile--在done下空白处,按“i”键进入编辑模式--写入Java环境变量

exportJAVA_HOME=/usr/local/java/jdk1.8.0_191exportCLASSPATH=.:$JAVA_HOME/jre/lib/rt.jar:$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exportPATH=$PATH:$JAVA_HOME/bin

--按“ESC”退出编辑模式--输入“:wq”保存退出--sourceprofile(使文件生效,没报错即生效)--java-version查看Java版本--javacversion查看版本(有版本号即安装成功)

tar-zxvf需要解压的tomcat文件--cdusr/--mkdirtomcat--mv解压后的文件/usr/tomcat--cd/usr/tomcat/--cd解压文件夹--cdbin/--visetclasspath.sh配置java环境变量--在第一个if前面写,写上Java的位置

--按“ESC”退出编辑模式--输入“:wq”保存退出--./startup.sh启动tomcat--在windows浏览器输入主IP地址:8080(如果能打开tomcat主界面即安装成功)

安装过程中可以随时用“ll”命令,查看是否创建相应文件夹和文件。

进入/usr/tomcat/apache解压后的文件--找到webapps文件夹(放网站的文件夹)--用filezilla放入网站的文件即可。--回到/bin文件夹(可用pwd查看当前路径)--./shutdown.sh关闭tomcat--./shutup.sh重启tomcat--在windows浏览器输入主IP地址:8080/放入的网站文件夹名(如果能打开网站即访问成功)

作用:存储数据

数据库:Oracle(性能好,但是贵),MySQL(性能合适,免费,节约成本,用得最多),SQLserver,sqlite,mangodb

官网-社区版(无可视化,不占用资源,命令行操作)

解压安装包--配置环境变量(系统变量path里加入安装目录和bin目录)--打开cmd命令行(管理员身份运行)--cd进入安装目录--输入mysqld-install安装成功--输入"mysqld--initialize-insecure"初始化(回车无反应即成功)--输入"netstartmysql"启动

检查是否安装成功:普通模式打开cmd--输入mysql-uroot-p(出现mysql>)即成功

官网下载--连接mysql--创建数据库--创建表--设计表

修改密码:

用户--双击root@localhost--直接修改

*主机填%,所有电脑都可以访问;填localhost,只有本机可以访问

1.连接数据库

mysql-uroot-p(初始化账号密码为空)

完整:mysql-hlocalhost(主机名或ip地址)-port3306-u-root-p

2.showdatabases;显示数据库

3.use数据库名;进入相应数据库

4.showtables;显示表

5.createdatabase数据库名;创建数据库

6.dropdatabase数据库名;删除数据库

7.createtable表名(

字段名类型(大小)notnull,

字段名2类型(大小),

……);新建表

8.droptable表名;删除表

9.修改表:

altertable表名drop字段名;删除字段

altertable表名add字段名类型(长度);增加字段

altertable表名change旧字段名新字段名类型(长度);修改字段名

altertable表名modify字段名修改类型(修改长度);修改字段属性

10.desc表名;查看表结构

11.运行sql文件:sourcexxx.sql

1.增:insertinto表名(字段1,2……)values(字段值1,2……);

2.删:deletefrom表名where条件;

3.改:update表名set字段字段=字段值where条件;

4.查:点击筛选/查询select字段/*from表名where条件;

多表联查(前提是具有表关系):

内关联:(inner)joinon(两张表的交集)

连接两张表:select*/具体需要的字段from表1join表2on表关系(表1.字段=表2.字段)where条件;

三张表:继续join表3on表关系;

外关联:

左关联leftjoinon(两张表的交集加上左表)

右关联rightjoinon(两张表的交集加上右表)

模糊查询:where字段like刘%;姓刘(%三%;名字带三。%刘,以刘结尾。)

排序:orderby字段(从小到大)+desc(从大到小)

限制条数:

limit5:从第一行开始显示5条,即limit0,5

limit5,5;葱第五行开始显示5条

字段重命名:selectidas编号,nameas姓名from表where条件;(as可省略)

表重命名:select字段1,2……from表as重命名的表名1(如s)join表2as重命名表2(如q)ons.字段=g.字段;

聚合函数:

最大/小值:selectmin/max(字段)from表;

求和:selectsum(字段)from表;

select字段1+字段2+……as表头名from表;

平均数:selectavg(字段)from表;

计数:selectcount(*)from表;

分组:groupby字段名(按组拆分表,再计算);配合聚合函数使用

#接口测试工具:postman,Jmeter

1.接口名称,接口地址url,

2.接口类型:

post修改数据库数据,像服务器发送数据

get从数据库读取数据

put,patch,delete,copy,head,options,link,unlink,purge,lock,unlock,propfind,view

3.接口参数:form-data,ram(text,json,xml),x-www-form-urlencoded,none,binary

4.请求头:headers

5.返回的数据

6.状态码

7.缓存(解决无状态连接的问题):

session:存在服务器中,更安全

cookies:存在本地

*session存在于服务器中的账号密码,cookie相当于银行卡,token相当于银行卡密码。

可靠原因:三次握手

2.udp速度快,发送的数据不可靠

3.socket一般用于客户端

协议缺陷:无状态连接,每次请求都是独立的,记不住上次的请求,所以要引入缓存。

公网ip:运行商提供

局域网ip:

windows查看ip:进入cmd--输入ipconfig--看ipv4

linux查看ip:进入cmd--输入ifconfig--看inet

本机ip:localhost或127.0.0.1

查看特定网站的ip:进入cmd--输ping-www.baidu.com查看百度的ip

22:访问Linux服务器的默认端口

3306:访问mysql的默认端口

8080:访问tomcat的默认端口

ip的别称,好记,花钱买。

集成测试(接口测试):后端bug

系统测试:

1.看有没有操作接口

2.没有即前端的bug

3.有的话看状态码:

200一般是前端的bug,不过也有可能是代码没问题,功能写错了

4*,一般是前端bug

500后端服务器bug

1.fiddle免费,可抓web和app

2.network浏览器自带(F12),抓web,选择XHR是看接口数据。

3.Charles收费,可抓web和app

安装证书。

fiddler是通过代理的形式进行抓包的一个抓包工具,默认的代理端口为8888。

1.要抓取手机app的数据包,要对fiddler进行设置,打开fiddler后,选择"Tools"项,在点击"Options",进入到设置界面。

2.在"Options"界面,选择"Connections"项,检查"Allowremotecomputerstoconnect"是否勾选。

3.在配置手机代理设置前,需要知道电脑的IP地址,可以通过cmd中输入"ipconfig"查看。

4.进入到手机的wlan配置界面,点开已经连上的wlan,进入到该wlan的设置界面。

5.在wlan设置界面找到"代理设置"项,点击进入到代理设置界面,填入电脑ip和端口

号。

6.运行手机上的APP,然后观察fiddler,就可以发现抓取到了运行该APP的响应数据。

1.双击安装(记得勾选addpythontopath)

2.cmd里输入”piplist“,出现版本号;再输入”python“,出现python版本号,和”>>>“,即成功。

1.双击安装,不要下载user版。

2.自带的插件商店里输入chinese,安装汉化包。

3.按住”ctrl+shift+p“,搜索”config“,选择语言配置,出现”language:zh-ch“即中文。

1.插件商店输入”python“安装python包。

2.点击左边的爬虫图标,点击”没有配置“后面的设置,选择第一个pythonfile,出现的文件关掉就行。看到终端右上角出现python,点一下旁边的加号,点击”选择默认shell“,选择”cmd“。

3.设置里搜索“pythonpath”,添加python的安装路径,出现文件setting.json和"python.pythonPath":"D:\\python\\python38\\python.exe"即可。*这样不同的项目就可以用不同的python。

python的数据类型:int,str,float,bool,NoneType,tuple,list,dict

python注释:单行注释#,多行注释""""""

插入数据:

a.append(),在末尾追加数据

insert(下标,数据)在指定下标处插入数据

删除数据:

a.pop(下标或"字典的key"),取出指定数据进行操作,并在原序列中删除这个数据

dela[下标或"字典的key"]直接删除数据,没法对删除的数据操作

获取数据:

a.get("key"),当key不存在时,返回none。

a["key"],当key不存在时,报错。

判断条件:<,>,==,!=,in,notin,is,notis

判断的连接词:and,or,notand,notor

异常捕获:

try

……

exceptExceptionase:

return"错误信息,{}".format(e)

既可以显示自定义的错误信息,还可以显示系统的报错信息e

常见第三方包:selenium,requests,pymysql,xlrd,xlwt

常见命令:

pip-v;查看pip的版本

piplist;查看所以安装的第三方包及版本

pipinstall包名;安装第三方包

pipuninstall;卸载第三方包

pipinstall-rxxx.txt;批量安装txt文件中写入的安装包

pipinstall包名-i下载源地址;切换下载地址,默认的下载地址是国外的官网,下载速度慢

下载安装:pipinstallpymysql

importpymysql

连接数据库:

db=pymysql.connect(host="ip地址",user="用户名",password="密码",db="数据库名")

获取光标(游标):

cursor=db.cursor()

执行sql语句:

cursor.execute("sql查询语句")

获取结果(返回值):

res=cursor.fetchall()

打印结果:

print(res)

关闭数据库:

db.close()

*如果输入的是sql修改语句,后面就不是获取结果,而是提交修改db.commit()

下载安装:pipinstallrequests

失败的话,直接用镜像安装:

1.获取接口地址

url="接口地址?参数=参数值&参数2=参数值2"

headers={请求头}(如果headers已存在,可以用headers.update(参数)追加新的参数)

2.访问接口(发送请求)

res=requests.get(url,headers=headers)

3.打印返回结果

print(res.text)

res.text以文本(字符串)格式返回结果

res.json以json(字典)格式返回结果

res.cookies获取cookie的值

requests.post(参数)

参数:url,method(get,post……),headers,data(普通类型数据),json(json字典类型数据),cookies,file

返回信息:返回的数据,cookies,code,time,size,headers

原因:

因为postman里会自动补全session的值,而requests方法不会。

解决办法:

1.手工添加

session={

"用户1":{"token":"geagaeg"}

"用户2":{"token":"fnaohfioahio"}

}

session在cookies里,使用res.cookies获取cookie的值,添加参数cookies=cookies

2.自动添加

开头增加一条语句requests=requests.Session

适用于步骤相同,只有输入数据不同的情况。

def方法名(参数):

"""

在调用这个方法的时候,鼠标移动到方法名上,会显示这个注释

return

包>模块>类>方法>变量

多次输入相同数据,进行不同操作的情况,解决方法:

1.方法一:配置文件config.py

info=多次输入的信息

然后fromconfigimportinfo

直接引用变量info即可。

*如果info={"user":"123"}是字典,引用变量**info,加上**可让"user":"123"变成"user"="123"

2.方法二:定义类

class类名(*首字母大写):

注释

def__init__(self){

self.参数=值

def方法1(self,参数){

a=类名(参数)#类的实例化

再调用里面的方法。

类的继承和重写(多态)

class类名a(类名b):

def……

#a继承了b的所有方法

新建文件夹--新建文件__init__.py,再放入其他py文件,就成为一个包了,可用import导入使用。

1.读取普通文件

withopen("文件名.py","模式")asf:

res.read(行数)#行数可省略,即全部读取

模式:r(可读模式),w(可写模式),a(追加模式)

读取:res.read()

写入:res.write("写入内容")

2.读取excel

pipinstallxlrd(安装xlrd)

1.打开excel文件

excel=xlrd.open_workbook("xxx.xlsx")

2.选取对应的sheet表

table=excel.sheet_by_name("sheet名")

3.获取表格行和列的数据

行数=table.ncols

列数=table.nrows

4.按坐标获取单个特定表格的数据

value=table.cell_value(0,0)

5.读取整个表格的数据

foriinrange(行数):

forjinrange(列数):

value=table.cell_value(i,j)

print(value,end="")

6.以数组形式,按行储存表格

tabledata=[]

foriinrange(列数):

tabledata.append(table.row_values(i))

*可以结合xlrd和requests,自动读取xlrd的内容,进行批量自动测试

打开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Programs;

删除Python文件夹;

打开控制面板>>删除程序,找到Python,右键点击更改;

点击Repair(Uninstall的上一个选项);

然后右键点击卸载Uninstall。

pipinstallpylint*注意要在c盘下运行

使用强制更新命令:“python-mpipinstall-U--force-reinstallpip”

自动化测试框架:unittest(自带),pytest(第三方)

1.定义类

class类名(类名必须以Test开头)(unittest.TestCase)#固定继承这个类

2.写入方法或测试用例

deftest_01_方法名(self,参数)

#方法名加01是为了控制顺序,否则将按首字母的顺序排序

3.判断结果

用断言判断结果

self.断言方法(参数)

4.运行代码

if__name__="__main__":

unittest.main(参数)

其中一个参数叫verbosity,代表结果的详细程度,=1是默认,=2更加详细。

5.显示结果

.代表成功

F代表失败

1.新建文件run.py

2.importunittest

3.倒入测试文件中的类

from文件名import类名

4.将测试用例装入测试套件

suite=unittest.TestSuite#实例化测试套件

tests=[测试类名("类里的方法"),测试类名……]

suite.addTests(tests)

5.运行

runner=unittest.TextTestRunner(verbosity=2,参数可省略))

runners.run(suite)

把测试用例文件放进同一个文件夹

*tests=unittest.defaultTestLoad.discover(".",pattern="test_*.py")

#"."代表当前文件夹,"test_"代表以test_开头的文件

完整代码:

suite=unittest.TestSuite()tests=unittest.defaultTestLoader.discover(".",pattern="test_*.py")suite.addTests(tests)withopen("xx.txt","w")asf:runner=unittest.TextTestRunner(stream=f#写入文件,verbosity=2)runner.run(suite)生成测试报告

下载文件HTMLTestRunner.py,放入测试文件夹

importunittestfromHTMLTestRunnerimportHTMLTestRunnerimporttimenowtime=time.strftime("%y-%m-%d_%H_%M_%S")suite=unittest.TestSuite()tests=unittest.defaultTestLoader.discover("测试文件夹",pattern="test_*.py")suite.addTests(tests)withopen("测试报告().html".format(nowtime),"wb")asf:runner=HTMLTestRunner(stream=f,verbosity=2,title="测试报告",description="描述")runner.run(suite)组织代码:

把文件分类,归档到文件夹,只留一个run.py

设置测试的前置条件:

defsetUp(self):#用例执行前运行

获取self.token和self.requests=requests.Session()#模拟登陆功能

deftearDown(self):#用例执行后运行

缺点:有多少测试用例,就执行多少次。比如用例1.2.3的的前置条件都是a,结束都是b,这样写运行的顺序是a1ba2ba3b,每次都要运行一次前置条件。

改进:加入装饰器

@classmethod

defsetUp(cls):

deftearDown(cls):(一般用于数据清理)

Db.commit(deletefrom表where用户id="测试员1";)

#这样不会积累测试数据,测试完就删除清空。

*setUphetearDown方法里的初始变量都用cls.变量名,在测试用例里引用的时候,还是写self.变量名

接口自动化测试(requests),UI自动化测试(web#selenium,app#appnium)

1.安装

管理员模式cmd--pip3installselenium

2.下载浏览器驱动(比如谷歌)

1.确定浏览器版本(只看最高位就行)

2.搜"chromedriver淘宝"进入drivermirror网站,下载对应版本驱动

3.新建脚本文件夹(文件夹名不能是selenium)

4.新建py脚本,用于写自动化测试脚本

5.解压驱动,和脚本文件一起放入脚本文件夹

1.导入selenium

importselenium或者fromseleniumimportwebdriver

2.实例化浏览器,获得实例化句柄

driver=selenium.webdriver.Chrome(executable_path=驱动文件夹路径(相对于当前脚本文件路径))

3.打开网页

driver.get("网址")

driver.maximize_window()#全屏运行浏览器

4.在搜索框输入文本

用开发者工具,定位搜索框元素的id或其他name之类的。

e=driver.find_element_by_id("输入框id")

e.send_keys("搜索内容")

5.点击搜索

审查搜索按钮的id

button=driver.find_element_by_id("搜索按钮id")

button.click()

6.关闭浏览器

driver.quit()

7.检查搜索结果

因为网页内容是变化的,但是网页title不变,所以可以用title做判断。

driver.title获取网页标题

assertdriver.title="title名"。#用断言判断

1.静态等待

time.sleep(秒数a)#等待a秒

2.等待网页加载

driver.implicitly_wait(10)#等待网页加载,10秒内加载完,就立刻运行下面的代码,超过10秒,也立刻运行。

3.动态查找元素

1.导入webdriverwait

fromseleniumwebdriver.support.uiimportWebDriverWait

2.直接在查找元素的时候等待

i.以元组的形式存储要查找的元素

变量名1=("id","id号")

变量名2=("name","name号")

变量名=("xpath","xpath路径")

ii.操作元素

webDriverWait(driver,10).until(lambdas:s.find_element(*变量1)).send_key("搜索内容")

#变量名前面加个*号,即解压元组,*("1","2")=="1","2"

优化

八大定位元素方式1.id

driver.find_element_by_id("id")

2.xpath

找到搜索框元素,右键copy-->xpath

driver.find_element_by_xpath("xpath")#xpath语句用单引号

3.name

driver.find_element_by_name("name")#driver.current_url获取当前网页地址

4.classname

driver.find_element_by_name("name")

5.cssselector

driver.find_element_by_css_selector("XXXX")#找到搜索框元素,右键copy-->selector

6.link_text

driver.find_element_by_link_text("链接名")。

只适用于a标签链接,比如123,就填123

7.部分link_text

driver.find_element_by_partial_link_text("hao")

比如hao123,只写hao就可以找到

8.tag标签

driver.find_element_bt_tag("tag标签")

等标签

1.iframe

判断是否有iframe框架,网页右键空白处,出现"是否加载框架",或者代码里直接搜iframe。

driver.switch_to_frame

2.新窗口_blank

driver.switch_to_window(driver.window_handles[-1])

#driver.window_handles[-1]为所有窗口的句柄

3.alert提示窗口

driver.switch_to_alert().accept()#点击确定

driver.switch_to_alert().dismiss()#点击取消

一、背景

JDK已经更新到12了,但是由于很多工具仍然未及时更新,故推荐最稳定的JDK版本1.8.x;

JDK需要配置通常情况下,JDK配置分为三项:

JAVA_HOME:某些软件仍然需要

CLASSPATH:某些JavaWEB项目部署需要

PATH:都需要(O(∩_∩)O哈哈~)

二、安装

要注册oracle账户才能下载

这里选择自己操作系统对应的版本,如果是32位的操作系统,就选择32位的;如果是64位的就选择64。

三、配置

1.解压

解压到C:\ProgramFiles(x86)\Java\

2.配置

右键计算机>属性>高级系统设置>环境变量>系统变量进行设置

右键计算机选择属性

在系统变量里面进行设置

新建JAVA_HOME:C:\ProgramFiles(x86)\Java\jdk1.8.0_171

新建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PATH环境添加:;%JAVA_HOME%\BIN;%JAVA_HOME%\JRE\BIN;

CLASSPATH如果存在,就直接添加

4.验证

输入:java-version

输入:javac-version

如图显示后,即可正常

AndroidDebugBridge,我们一般简称为adb,主要存放在sdk安装目录下的platform-tools文件夹中,它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命令行工具,通过这个工具用来连接电脑和Android设备(手机、电脑、电视、平板、电视盒子等)。

1.下载安装包:

2.解压文件包到固定位置:D:\android-sdk-windows

3.新建a环境变量;将bc环境变量添加到path环境下

*a.添加环境变量:

变量名:ANDROID_HOME

变量值:D:\android-sdk-windows

*b.在path目录最后面添加:%ANDROID_HOME%\tools;%ANDROID_HOME%\platform-tools;

4.打开命令提示符:win键+R,并输入“cmd”

5.在cmd输入命令验证添加环境变量是否成功:adbversion

查看adb环境是否配置成功

2.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查看雷电模拟器是否连接adb,在cmd中输入命令:adbdevices

查看模拟器是否安装成功

4.1adbkill-server和adbstart-server

关闭adbserver和开启adbserver。

有时候ADBServer会出现异常故障,我们组需要使用上述命令重启ADBServer。

4.2adbdevices

查看当前PC端连接有多少设备,通常使用此命令判断设备是否连接上电脑。(出现emulator-5554基本上就表示连上了)

4.3adblogcat

获取设备运行日志。通过该命令捕获安卓APP崩溃时的异常信息,帮助问题定位。

然后找到并打开日志,分析其中异常信息。

4.4adbinstall

栗子:adbinstallxxx.apk

作用:给安卓设备安装xxx软件。运行命令后,有些手机手动确认允许电脑安装软件。

4.5adbpull

栗子:adbpull/sdcard/123.txtC://abc

作用:将设备文件/sdcard/文件夹下的123.txt文件复制到电脑的C盘adb文件夹下。

4.6adbpush

栗子:adbpushC://123.txt/sdcard/

作用:将电脑C盘目录下的123.txt文件复制到设备/sdcard/下。

4.7adbshell

进入安卓设备的shell终端。安卓是给予Linux开发的,每一个安卓设备都自带shell终端。

我们可以使用shell终端来进行各项操作,比如查看文件目录:ls

或者可以查看安卓手机运行状态:top

还可以查看手机剩余运行内容:free-m

还可以查看手机剩余存储空间:df

appium-desktop安装

安装appium的安卓客户端

安装安卓模拟器

-打开雷电模拟器

安装被测APP

连接安卓设备

使用的是手机:打开安卓手机的USB调试,用数据线连接手机和电脑

使用的是模拟器:直接去执行adbdevices

在windows命令提示符中输入:adbdevices,能看到手机连上电脑既可

在VSCode中新建Python文件,并且输入对应代码运行查看效果

根据自己的手机来修改代码中对应的参数

常用方法

.click()#点击元素

.text#获取文本

.send_keys()#输入文本

.clear()#删除输入

quit()#退出

等待和selenium一样。

appium开源的app自动化测试工具

支持安卓/ios/wp/黑莓...

windows上不能做ios的自动化测试,需要苹果系统

启动appium-desktop的服务(打开qppium,点一下start)

连接安卓设备:

1.模拟器

2.手机:在开发者模式中开启usb调试,数据线连接电脑,adb命令验证手机和电脑是否连接

*手机和模拟器不要同时连接

安装被测app(修改py脚本)

实体按键:home键:driver.press_keycode(3)

返回键:driver.back()

滑动:

模拟器上如何打开滑动的坐标,设置--开发者选项--指针位置

drive.swipe(x,y,滑动后的x,滑动后的y)

*appium只能定位到模拟器当前页面的元素,有些页面比较长,就需要先进行滑动操作,再定位元素。

原生app,混合型app(原生+网页)

1.背景

对于某些混合型app大多采用原生+H5的方式进行驱动,在做appium测试性此类app需要注意原生app和H5的context切换工作,如appium官方文档:

2.如何正常切换Webview和原生app的context

2.查看安卓端AndroidSystemWebViewapp的版本号,并使用对应版本的chromdriver驱动它。

进入淘宝chromdriver源的某个具体版本,然后查看notes.txt

查看安卓端webview的版本号

3.启动appium时添加参数

--chromedriver-executable/path/to/my/chromedrive

4.在代码中切换到H5(记得切换回来)

#switchtowebviewwebview=driver.contexts[-1]driver.switch_to.context(webview)#dosomewebbystuffdriver.find_element(:css,".green_button").click#switchbacktonativeviewdriver.switch_to.context(driver.contexts.first)#domorenativetestingifwewantdriver.quit()```

PS:我注意到某些国产ROM死活都切换不过来

比如vivooppo。遇到这种问题不用纠结了,换手机吧。

安卓app的调试工具。

前提:appium配置环境都打开

常用命令:

adbdevices检查手机是否连上电脑

adbkill-server关闭adb服务

adbstart-server开启adb服务

adbinstall软件安装包直接拖进来安装app,apk格式

adbpull复制的文件路径电脑路径#从手机上复制文件到电脑

adbpush复制的文件路径要移动的路径/命名#把文件复制到手机

*用adbshell找到手机文件的路径

*日志(面试重点)

adblogcat>aa.txt后面保存为文件不需要的话可以不写

如何定位app崩溃原因:1.看状态码

2.看日志:查找exception,里面有很at的地方,通常就有报错原因。

开源接口/性能测试工具

1、配置JDK1.8环境变量

2、解压Jmeter的到目录

C:\DevTools\apache-jmeter-3.1

3、新增系统变量

变量名:JMETER_HOME

变量值:C:\DevTools\apache-jmeter-3.1

4、添加或新增变量

变量名:CLASSPATH

变量值:%JMETER_HOME%\lib\ext\ApacheJMeter_core.jar;%JMETER_HOME%\lib\jorphan.jar;

5、在path变量上追加变量值

%JMETER_HOME%\bin;

6、配置完成后输入在cmd中测试

jmeter-v

7、jmeter命令行:

非GUI命令:jmeter-n-txxx.jmx-lxxx.jtl

GUI命令:jmeter(打开后,运行jmeter的时候不能关)

3.找到bin目录下的jmeter.bat批处理文件,双击运行

1.修改语言:options--chooselaguage

2.保存脚本

4.乱码:后置处理器-pre.setDataEncoding(utf-8)

6.集合点(模拟真实的用户场景,使请求的并发可控:一批一批发送请求),并发(服务器同时接到的请求数)

线程组--numberofthreads(线程数)

*线程数设置多少,一般集合点就设置多少(线程数不多的情况下)

*输入的时候最好用自带的输入法,搜狗输入法容易崩溃

每个线程数(用户)有独立的账号。

(以注册为例):

1.准备参数化数据文件

1.新建txt文件

2.输入十组数据

账号,密码

3.把数据文件和jmeter的jmx脚本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保持同级关系)

2.引用csv数据文件设置

右键线程组,添加配置元件csv数据文件设置

文件名:./文件名(使用浏览添加绝对路径也行,但是移动文件夹就要重新设置,相对路径移动文件夹的话则不需要更改。)

3.设置变量名:username,password

在HTTP请求的bodydata中替换:{"username":"${username}","password":"${password}"}

正则表达式提取器提取token:

正则表达式:“token”:“(.*?)”#“(.*)”是万能匹配符,不管是什么字符都行。

引用名称:tt

模板:$1$

匹配数字:1

token${tt}

添加cookie:

右键线程组--添加配置元件HTTPCookie管理器。

作用:收集性能指标用于性能测试。可以是单个步骤,也可以是多个步骤。

再次运行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事务控制器值。事务控制器的状态:一错就错,全对才通过。

把很多共同用到的变量进行公共抽取。比如协议,端口号,ip地址等。

右键线程组--添加配置元件--用户自定义变量。然后把相同的变量添加进去,比如ip:xxxxx。

其他地方要填ip的时候,写${ip}引用就行。

为什么要这样做?

下次换测试环境的时候,只要更改全局变量就可以了。

从上往下运行,所以用例注意顺序。

手写(推荐)

*jmeter测网页,一般用badboy代理录制。

点击红色圆圈开始录制,填入网站地址,然后再badboy里操作网页--操作完点击停止--点击file里的exporttojmeter--保存jmx文件。

打开jmeter--文件--打开

缺陷:可能会录制重复的步骤,参数化和关联不会自动加上。

一、下载loadrunner安装包和QA

QA作用:绕过win10UAC权限确认,方便loadrunner安装

二、安装安装QA权限工具

解压并运行QA权限工具

三、安装

1.解压loadrunner.rar

2.安装loadrunner

进入: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LR11.00].loadrunner-11文件夹下,右键选择使用管理员权限运行(QA)运行setup.exe

如果没有报错,则无脑下一步就可以完成安装了

如果有权限确认,就选择允许访问

3.如果出现vsc++2005错误

2

2.进入lrunner文件之后,我们找到目录下的En文件,然后点击打开En文件

3

3.进入En文件之后,我们再找到prerequisites文件并且点击打开。

4

4.进入prerequisites文件之后,我们找到vc2005_sp1_redist文件,然后点击打开

5

5.进入vc2005_sp1_redist文件之后,我们点击vcredist_x86文件,然后弹出框点击yes按钮即可

6

6.最后我们退出安装,重新点击loadrunner进行安装即可。

再次使用QA权限运行setup.exe就行了

四、破解

1.安装完成后,LR会自动打开,不管他,直接关掉

2.替换lm70.dll和mlr5lprg.dll文件

将破解文件夹下的lm70.dll和mlr5lprg.dll放到LR的bin目录下,替换掉原有的问题。

如果默认录路径是:C:\ProgramFiles(x86)\HP\LoadRunner\bin

3.删掉LR注册码

运行破解文件夹下的deletelicense文件

选择是:

结果是failed不影响

4.QA权限运行Loadrunner

搜索loadrunner启动文件的位置

再QA权限运行启动文件,在configration菜单中选择loadrunnerlicense

点击newlicense

输入支持6.5w并发的超级license:

AEABEXFR-YTIEKEKJJMFKEKEKWBRAUNQJU-KBYGB

点击ok

最后点击close,安装和破解LR工作就完成了

loadrunner:商业版的性能测试工具,根据线程数收费

(QA破解,用的是群里的老版,新版不好破解)

基于c语言开发。

写代码之前先保存,容易崩。

1.vuser(create/editscript)脚本编辑器,(支持录制,但是需要ie8,基本不用,还是使用控件编写脚本)

2.controller(runloadtests)运行负载

3.analysis(analyzetestresult)分析器

找到loadrunner启动器,以管理员模式运行。

注释://或者newstep

body里面的字符串参数的引号,前面要加上转移的反斜杠。

软件和硬件的整体。

硬件(物理元件):

cpu(最重要):

判断cpu好不好的两个主要指标:

1.主频(速度):越大越好

2.核心数:越多越好

cpu使用率:服务器硬件的繁忙程度

内存:越大越好,读写速度快

IO:硬盘,越快越好(ssd固态硬盘比hhd机械硬盘快很多)

带宽:下载速度一般是1/10带宽,越大越好

web容器(应用服务器):

1.tomcat(java)

2.weblogic

3.apache

4.php

5.iis(微软)

作用:开发的代码必须通过应用服务器进行部署,供用户访问

网关服务器:

平均分发请求

常用的网关:nginx(可支持百万级并发)

代理:

反向代理:不用关心过程(一般情况都使用反向代理)

正向代理:过程透明

缓存:

数据库最终是存放在硬盘中的,硬盘的读取速度慢。

优化:使用redis把数据库中的数据缓存在内存中,读取不到再去数据库找。

内存:读取速度快,断电数据丢失(所以服务器数据存在硬盘中)

硬盘:读取速度慢,断电数据保存

定义:通过各种工具模拟多用户并发访问服务器,来测试服务器的性能

基于这个性能的黑客攻击:洪水攻击

分类:

压力测试:超出峰值的情况下的系统表现(大并发)

负载测试:逐步增加压力来试探服务器的性能

并发测试:同时发送用户请求,强调功能性测试

(订单/奖品超发,库存和实际卖出不匹配)

目的:

性能拐点:服务器在什么情况下性能跑得最快

最大容量:服务器在多少并发时能够hold住

验证问题:使用方法还原bug场景,解决bug

(软件方面):

通过性能指标判断:

258原则:2秒内很快,2-5还行,5-8等一等可以加载出来,8秒以后,很烂。

2.tps

每秒事务数,服务器每秒返回的请求数

可以通过tps找性能拐点: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tps出现峰值

3.事务失败率

失败事务数/事务总数

一般来说是<5%

(硬件方面):

2.内存使用率:不同操作系统,内存调动机制不同。

linux/macos机制:先把内存占满,再分配

Windows:要用的时候再分配内存

*所以linux直接看cpu使用率,要看单个进程(比如看tomcat,要看java程序,linux命令top可以看进程的占用内存情况)

内存泄漏(通常是java出现的问题,即tomcat要考虑的问题):

tomcat一直把内存占着,越来越大,没有释放内存资源--发生内存泄漏。

判断内存是否足够:看虚拟内存是否足够,看IO使用率是否非常大。

1.需求分析:

对业务模型(多场景)有深入了解,了解用户使用场景:单场景(单个测试用例)、多场景(集合多个测试用例)

2.设计场景:

先考虑单场景的情况,然后组合在一起,考虑多/混合场景的情况。

3.编写脚本:

jmeter

loadrunner

接口和网页:app项目直接用接口,web项目要考虑静态资源:

1.静态资源(网页、图片、视频):

静态资源不占cpu,即不需要进行计算,静态资源一般和带宽有关。所以不考虑带宽的话,一般不考虑静态资源。

2.服务器接口

4.执行测试:

jmeter(在cmd里输入jmeter,会出现提示:不要使用GUI模式做负载测试)

jmeter-n-t[jmxfile]-l[resultfile]-e-o[Pathtowebreportfolder]

5,监控指标:

软件用工具监控

硬件:windows:任务管理器里有自带的性能资源监视器

linux:系统自带的top命令,nmod,zabbix(后两个有权限的话可以试试),jmeter监控linux,loadrunner监控linux。

6.生成测试报告,分析结果

常见分析方法(控制变量法):

1.性能拐点

4.内存泄漏:看jvm/java内存泄漏--查看java进程的内存大小,对比每一次的数据。在性能测试结束后,观察内存是否被释放。

pip命令安装pytest:pipinstall-Upytest

检查是否安装成功:pytest--version

新建一个文件夹,不要叫pytest,会和原有的文件夹冲突。

文件命名:

1.py文件命名:test_XXX.py

2.方法命名:test_01_xxx.py(必须)

加上test可以自动识别文件。

1.导入:importpytest

importrequests

2.构造请求:

res=requests.post(url=,json=)

assertres.status_code==200#第一次判断运行是否通过(服务器是否可用),可能功能不对,但是运行没问题。

assertres.json()["status"]==200#判断接口功能是否正常

4.运行

不用py命令运行,用pytest运行。

新建终端:终端--新建终端

输入pytest运行。

*unitest要手动查找文件,pytest如果不写路径的话,自动查找test开头的文件。

1打开浏览器,实例化浏览器,获得实例化句柄

8.运行

*直接就打开浏览器了

运行结果分析:

collected3items#执行了三个测试用例

test_demo1.py..#两个测试用例成功

test_demo2.py.#一个测试用例成功

*unitest里报错是e,运行失败是F,pytest都是F

1.装好allure插件。

下载并解压allure-commandline--配置环境变量:bin目录添加到path变量中(上下都添加)--cmd里输入allure验证。--安装allure-pytest插件:管理员身份运行cmd,pip3installallurepytest-i

2.执行测试脚本并生成测试报告

运行代码改成pytest./--alluredir=result

生成了result文件夹

3.把测试结果编译成网页测试报告

终端输入命令alluregenerateresult-oreport--clean

生成report文件夹,里面有个html报告。

4.打开测试报告

终端输入allureopen-h127.0.0.1-p10886report

安卓app的压力测试工具

作用:通过对安卓app输入大量的随机事件(点击/滑动/按键)来检测app是否存在崩溃、闪退和无响应等问题。

定位bug:

adblogcat看bug描述:

atXXXatxxx..

ANR#无响应问题

存在位置:

/system/framework/monkey.jar

应用场景:

兼容性测试:安卓手机不同的版本和华为、oppo、小米等多种操作系统上测试。

使用:

1.首先安卓手机连上电脑。

2.adbshellmonkey-p软件包名运行次数

安卓app自动化测试工具

使用环境:java的python开发的,jpython,所有脚本要用java来实现。

运行方式:直接在shell执行,或者py文件运行。

官网例子:

#Importsthemonkeyrunnermodulesusedbythisprogramfromcom.android.monkeyrunnerimportMonkeyRunner,MonkeyDevice#Connectstothecurrentdevice,returningaMonkeyDeviceobjectdevice=MonkeyRunner.waitForConnection()#InstallstheAndroidpackage.Noticethatthismethodreturnsaboolean,soyoucantest#toseeiftheinstallationworked.device.installPackage(myproject/bin/MyApplication.apk)#setsavariablewiththepackagesinternalnamepackage=com.example.android.myapplication#setsavariablewiththenameofanActivityinthepackageactivity=com.example.android.myapplication.MainActivity#setsthenameofthecomponenttostartrunComponent=package+/+activity#Runsthecomponentdevice.startActivity(component=runComponent)#PressestheMenubuttondevice.press(KEYCODE_MENU,MonkeyDevice.DOWN_AND_UP)#Takesascreenshotresult=device.takeSnapshot()#Writesthescreenshottoafileresult.writeToFile(myproject/shot1.png,png)

python的web开发框架:flask,django

1.安装:pipinstallflask

2.导入:fromflaskimportFlask

3.app=Flask(__name__)

4.#定义路由(接口地址),用装饰器

@app.route("/")#根目录,只要输入ip和端口就行了,根目录一般不要出写。defindex():returnrender_template("index.html")#读取网站首页@app.route("/login")deflogin():returnrender_template("login.html")#读取登陆页面if__name__=="__main__"app.run(debug=True)#加上debug这个参数,每次修改都会自动运行代码。否则需要手动重新运行。

5.终端运行。

放入网站:

新建文件夹,名字必须叫”templates“,放html文件。

创建文件夹”static“,放静态资源:css、文件、图片等。*记得改链接

app埋点测试

1.自动化测试路线

python基础

自动化工具:selenium,appium,monkeyrunner,requests,robotframework……

然后了解原理,仿造自动化工具,实现一套自己的工具。

2.性能测试

初级性能测试:熟练使用工具,掌握常用的分析方法,会用工具分析出系统的瓶颈。

中级性能测试:对系统的熟练程度高,熟悉各个组件,能够分析问题原因

高级性能测试:对系统的各个组件了如指掌,给出具体的调优方案。

深入了解:应用服务器,网关,缓存,前端,数据库(了解哪种查询语句快)

THE END
1.软件测试需求分析1)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从需求分析开始到集成测试阶段引入测试手段,能发现所有缺陷的80%;系统测试阶段引入测试手段,能发现剩余缺陷中80%的缺陷;在运行维护阶段经过长时间、大量运行软件后,能够发现最后剩余的20%的缺陷。 1.2 软件需求 1.2.1 软件需求的定义 https://blog.csdn.net/2301_79535544/article/details/144435614
2.测试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产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动测试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软件开发的需求。自动化测试作为一种高效的测试手段,其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升软件质量、加快交付速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需求分析阶段,自动化测试可以帮助验证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开发团队对https://www.aliyun.com/sswb/1759048.html
3.请简述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请简述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包括以下阶段: (1)需求分析:分析软件需求,确定测试范围。 (2)测试计划:制定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策略、测试时间表等。 (3)测试设计:设计测试用例,包括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 (4)测试执行: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 (5)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02851667441818966&fr=search
4.软件工程第678章软件测测试生命周期过程与管理集成(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由工具支持。调试时,程序员能利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6.1.3 测试过程模型软件测试是一个有程序的过程,包括测试设计、测试执行以及测试结果比较。测试过程模型可分为三类:环境模型、被测对象模型和错误模型。 (1)环境模型:是对程序运行环境的抽象。程序运行环境又包括支持其运行的硬件https://blog.51cto.com/mlxia/7899584
5.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软件测试慢慢的独立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并且在迅猛发展。 1.1软件缺陷与软件故障 一、软件缺陷与软件故障案例 1. 美国迪斯尼公司的狮子王游戏软件BUG 2. 火星登陆事故 3. 跨世纪“千年虫”问题 4. 其他一些例子 https://www.jianshu.com/p/d28e1179b2a6
6.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又称为软件生存周期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https://cooc.cqmu.edu.cn/Course/KnowledgePoint/8397.aspx
7.《软件测试技术》期末a卷参考答案.doc《软件测试技术》期末a卷参考答案.doc,单项选择题::共共020小题,,每小题11分,,满分020分;;请将答案填入题后括号中。1.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软件缺陷修复费用最低()(A)需求分析((编制产品说明书)(B)设计)(C)编码(D)产品发布2.单元测试中用来模拟被测模块调用者的模块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227/510332214401004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