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大学生超星学习通形势与政策(2024秋)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1.1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里程碑意义
1【单选题】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
A、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B、中国式现代化
C、高质量发展
D、创新驱动发展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要解决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的问题。
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C、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
D、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我的答案:D
3【单选题】()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重大命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性。
B、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单选题】()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我的答案:A
5【多选题】要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
A、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B、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
C、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D、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我的答案:AB
1.2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1【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
A、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
B、调整社会结构和深化社会改革上
C、调整政治结构和深化政治改革上
D、调整文化结构和深化文化改革上
2【单选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
3【单选题】2024年5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关于就业问题,以下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B、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C、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D、事关国际和平稳定
4【多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稳是主基调,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关于“稳”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任何波动
B、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C、大方向要稳,方针政策要稳,战略部署要稳
D、在优先保证经济超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守住根基、稳住阵脚
5【多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关于“稳中求进”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B、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C、在关键领域要始终以“进”为先
D、“稳”和“进”要相互促进
1.3用好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
1
【单选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到()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2030
B、2035
C、2049
D、2050
2【单选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300多项改革举措,清晰呈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国家治理方面提出的制度安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
B、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
C、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D、完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防止政府干预
3【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关于新型生产关系,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充分
B、劳动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影响生产的过程
C、劳动者的报酬不会有大的波动
D、新型生产关系是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优势的生产关系
4【多选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关心重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殷切期望。关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任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对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B、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C、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科技全球竞争力
D、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我的答案:
5【多选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下列关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的举措,正确的有()。
A、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B、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C、健全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机制
D、支持所有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
1.4坚持守正创新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勃勃生机
【多选题】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改革无论怎么改,()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多选题】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就要()。
A、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
B、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
C、坚持利益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
D、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
3【多选题】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
A、分类推进高校改革,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B、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
C、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D、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
4【单选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关于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鼓励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B、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
C、健全政治监督抽象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
D、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
5【判断题】中国的改革是从改良资本主义道路开始的,在历史进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运用系统观念把握时代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多选题】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下列属于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有()。
A、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B、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活力和秩序的关系
D、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2【多选题】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统筹(),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
A、新型工业化
B、新型城镇化
C、消除绝对贫困
D、乡村全面振兴
3【多选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关于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下列举措中正确的有()。
A、健全专家参与公共决策制度
B、健全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机制
C、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
D、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4【单选题】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关于在推进改革中坚持系统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既要从改革的整体出发,又要注重改革的具体问题
C、既要把各个领域的改革看成独立个体,又要找到改革不同领域的内在联系
D、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5【单选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要使()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企业
B、政府
C、市场
D、消费者
2.1把握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分析的研究对象的是()。
A、就业率
B、消费者偏好
C、利率
D、通货膨胀
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微观经济分析的研究对象的是()。
B、市场
C、汇率
D、居民个人储蓄
3【单选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4【判断题】我国需要通过新的体制机制设计来解决矛盾、化解矛盾,推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2胸怀“两个大局”冷静观察国际形势演变趋势
【判断题】欧盟能源危机导致欧盟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了五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2【单选题】“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出自()的《七律·登庐山》。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陈毅
D、叶剑英
2.3透视“半年报”把脉中国经济“形”与“势”
【多选题】我国2024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总体平稳,这得益于()。
A、各地扩大政府公共投资规模
B、中央增加政府投资额度
C、中央增强债务融资的力度
D、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2【单选题】在研究各个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时,下列思维中正确的是()。
A、注意观察各个地区之间的显著差异
B、只看经济总量
C、只看经济增长率
D、用平均水平来代表整个地区的情况
3【单选题】关于区域协调发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欠发达地区增长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B、应当通过公共政策来挖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潜力
C、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来释放出制度红利和创新的动力
D、应当以支付转移为主导来实现共同富裕
2.4直面外部冲击中国经济稳健增长推动全球发展
【判断题】中美关系攸关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
2【单选题】美国前国务卿()曾经说过:“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是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A、基辛格
B、克里
C、希拉里
D、布林肯
3【单选题】2024年7月26日至2024年8月11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办。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日本东京
D、美国洛杉矶
2.5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多选题】在经济学中,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包括()。
A、投资
B、消费
C、出口
D、外债
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有()。
A、钢铁工业、石油工业和基础能源工业的升级改造
B、道路、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的改造
C、影响居民生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D、涉及国家重大安全的生态环境改造
3【多选题】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消费主要的主要类型有()。
A、常态化消费
B、恢复性消费
C、改进型消费
D、报复性消费
2.6促进中长期公共政策协同发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单选题】我国东部地区发展比较快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吸收就业能力比较大
B、技术进步的空间比较大
C、城市的要素集聚效应比较强
D、矿产资源丰富
2【单选题】中长期公共政策重点支持的投资领域不包括()。
3【多选题】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区域规划包括()。
A、长三角一体化
B、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
C、京津冀一体化
D、成渝双城经济圈一体化
3.1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
【多选题】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领域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际,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亟需形成()的新模式。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人才是第一资源
C、协调是第一要义
D、创新是第一动力
2【单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依托一批大国重器和重大攻关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包括()。
A、超级计算机
B、中国空间站
C、中国天眼
D、航天飞机
3【单选题】关于我国必须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的原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发展采取“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的围堵政策
B、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C、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
D、掌握前沿科技,才可以对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废
4【单选题】在过去的2023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与竞争愈发激烈,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其表现不包括()。
A、人工智能引领前沿技术加速进步
B、科技安全愈加稳定,对前沿技术应用的规范愈加全面
C、太空、深海、极地、网络等新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
D、科技变革引发战争形态变革
5【单选题】正当中国朝着高水平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链大步迈进之时,美国对中国采取“小院高墙”式的遏制围堵战略。其表现不包括()。
A、双方学术交流范围扩大、程度加深
B、限制先进技术和设备对中国的出口
C、限制美国资本投资中国高科技领域
D、组成联盟孤立中国并实施统一的出口管控
3.2握紧“国之重器”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单选题】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这标志着本次探月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A、嫦娥四号
B、嫦娥五号
C、嫦娥六号
D、嫦娥七号
2【单选题】《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创新能力在世界排第12位,拥有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为世界第()位。
A、1
B、8
C、12
D、20
3【单选题】我国的科技创新成果尤其是标志性的大国重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不包括以下的()。
A、成功研发世界上推力最强大的火箭“土星五号”
B、“奋斗者”号成功下潜至万米深海
C、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D、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3.3抢抓新一轮历史性机遇破解高水平科技创新难点
【单选题】虽然我国近年来的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国的科技创新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不包括()。
A、科技投入总量偏低
B、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C、产学研深度融合进展相对迟缓
D、知识产权申请及审批困难
2【单选题】关于我国当前科技创新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起步晚
B、底子薄
C、不重视
D、国际形势骤变
3【多选题】我国不少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等技术。
A、特高压输电
B、人造太阳
C、高端芯片
D、高端医疗设备
3.4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向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单选题】关于加快我国科技强国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举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B、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C、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D、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分离,技术和产业内部竞争前置
2【单选题】下列关于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说法错误的是()。
A、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
B、在若干重要领域实施科技战略部署
C、凝练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
D、强调市场竞争,必要时放开法律法规限制
3【单选题】以下做法不利于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的是()。
A、牵头组织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B、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
C、补贴本国特定产业并出台针对外国企业的限制性安排
D、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
4.1立足“国家”视域准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
【多选题】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明确提出“四个共同”。这一理念从根本上讲清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发展、凝聚熔铸的根源,充分奠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关于“四个共同”理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B、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C、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D、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2【多选题】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的共同体理念。
A、休戚与共
B、荣辱与共
C、生死与共
D、命运与共
3【单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创造性地以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所在、精神命脉所系、价值追求所向。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是()。
A、连续性
B、创新性
C、超越性
D、统一性
4【单选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界定离不开“中华民族”。最早开始命名和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是()。
A、顾颉刚
B、梁启超
C、费孝通
D、夏鼐
5【单选题】要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A、全盘接受传统文化
B、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
C、重塑中华文明的特性
D、坚持传统观念
4.2树立正确历史观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单选题】在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中,()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A、包容性
B、和平性
C、连续性
D、创新性
2【单选题】从司马迁撰写的()开始的所谓“正史”,不仅记述了历代王朝的疆域和历史,为多民族国家疆域史、通史著作的撰写提供了重要依据,更代表的是中华文明(“大一统”制度)的延续。
A、《资治通鉴》
B、《汉书》
C、《史记》
D、《春秋》
3【多选题】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关于客观诠释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需要始终依靠传统的历代王朝史观
B、需要历史研究者积极参与
C、需要历史观念的改变
D、需要排除域外影响因素
4【判断题】历经艰难坎坷而愈加坚强的中华民族,如今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自然凝聚,碰撞底定。
4.3铸牢共识审视“中华民族”话语体系构建
【单选题】在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中,()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化解族群冲突的宝贵经验。
2【单选题】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以下关于中华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华民族是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的众多人群受外力推动形成的
B、“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民族歧视”的典型体现
C、“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主观建构的概念
D、中华民族是在构建多民族国家中国的过程中凝聚而成的命运共同体
3【单选题】中国历史从文明产生以来,就渐渐显现出一个特点鲜明而持之不断的现象,那就是逐渐形成了众多的民族。要客观完善地诠释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对于如何处理历史上的人群称呼,关键在于()。
A、单纯改变概念使用
B、理解东西方话语体系差异
C、忽略史书的记载
D、只遵循西方话语体系
4【判断题】将历代王朝视为“中央王朝”或对接为汉族,将边疆政权视为“少数民族政权”或对接为“少数民族”,符合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
4.4夯实“四个共同”历史根基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判断题】客观诠释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这需要超越传统观念。
2【判断题】由于“五胡十六国”不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其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应予以否定。
3【单选题】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关于客观诠释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下国家”专指中华大地上的“正统”政权
B、只有历代王朝才能代表多民族国家中国
C、“中国”专指王朝的疆域
D、非历代王朝是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5.1把握历史大势正确看待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
【单选题】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选举1月13日举行。计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
A、柯文哲、吴欣盈
B、赖清德、萧美琴
C、侯友宜、赵少康
D、赖清德、潘孟安
2【多选题】2024年5月20日,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的“台独”言论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论调更赤裸
B、气焰更嚣张
C、立场更激进
D、表述更隐晦
5.2学习2024年对台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新时代祖国统一事业
【单选题】2024年对台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台海形势分析判断和对台工作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掌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出席并讲话。
A、夏宝龙
B、王沪宁
C、汪洋
D、宋涛
2【多选题】2024年对台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台海形势,就做好今年对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关于2024年对台工作会议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强调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B、强调要广泛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C、强调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D、强调提升对台工作合力
3【多选题】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对台工作。今年的对台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对2024年对台工作的若干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要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B、要扩大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C、要广泛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D、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对台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5.3《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解读
【多选题】《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定印发的。
A、公安部
B、国家安全部
C、司法部
D、外交部
2【判断题】根据《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的规定,对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3【判断题】《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明确了“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认定标准,为司法办案提供明确指引。
4【单选题】关于《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中的规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案件仅适用对席审判程序
B、只要“台独”顽固分子主动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即可不予起诉
C、“台独”顽固分子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审判的,追诉期限延长3年
D、对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5.4稳步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谱写港澳繁荣发展新篇章
【单选题】2021年中央正式把106.46平方公里的()作为粤澳深度合作区,使澳门发展空间扩大到224.76平方公里。
A、东澳岛
B、横琴岛
C、淇澳岛
D、桂山岛
2【单选题】2023年,()成为全球拥有福布斯五星级酒店数量最多的城市。
A、香港
B、澳门
C、东京
D、伦敦
3【单选题】《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于()在香港刊宪生效,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A、2024年1月1日
B、2024年3月23日
C、2023年7月1日
D、2024年7月1日
4【单选题】筑牢维护国家安全屏障后,香港向全世界展现了更安全、更自由、更开放、更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24年首季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A、0.5%
B、1.1%
C、2.7%
D、4.2%
5【判断题】《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通过,标志着香港特区落实了基本法第23条规定的宪制责任,完善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取得重大进展。
6.1认清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与历史之变的内涵
【多选题】当今世界面临()等负面因素困扰,文明交流互鉴受到冲击。
A、社会流动性加快
B、种族主义
C、文化多元化
D、宗教冲突
2【多选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关于世界经济形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占据世界经济的份额越来越小
B、世界经济重心加快“自东向西”位移
C、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
D、西方国家的冷战思维沉重拖累疫情之后全球经济的复苏
3【单选题】2023年12月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虽然达成了(),但国际社会总体减排承诺距离《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仍相差甚远。
A、“日内瓦共识”
B、“上海共识”
C、“阿联酋共识”
D、“迪拜共识”
6.2中国应对百年变局的坚定原则与鲜明立场
【多选题】大国对全球战略稳定负有关键责任,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态度、原则和立场对推动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下列关于我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
C、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D、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多选题】中国始终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中美关系,成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器。中国提出的三条原则,即(),指明了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
A、相互尊重
B、和平共处
C、合作共赢
D、竞争至上
3【多选题】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努力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即共同树立正确认知、()。
A、共同推进互利合作
B、共同承担大国责任
C、共同促进人文交流
D、共同有效管控分歧
4【单选题】近年来,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甚至唯一的战略竞争对手。针对美方“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关于我国的态度和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率先阻断中美科技文化交流
B、在经贸领域积极推动与美方的脱钩断裂
C、始终保持对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D、在国际上拉拢盟友共同反美
5【单选题】2024年7月,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14个派别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签署(),为巴勒斯坦人民带来希望与未来,这也是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中东和平稳定的重要一步。
A、《巴勒斯坦宣言》
B、《北京宣言》
C、《和平宣言》
D、《加沙宣言》
6.3元首外交展现大国风范砥砺前行把握历史主动
【多选题】元首外交在中国外交关系中具有战略引领作用。关于2024年上半年的元首外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首次出访目的地选择了法国、德国、塞尔维亚
B、既有主场外交,也有出国访问
C、既有主权国家,也有国际组织
D、既有大国外交,也有周边外交
2【多选题】2024年,习近平主席以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天下情怀和时代担当,积极开展元首外交,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关于2024年上半年的元首外交的主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引领中欧关系发展
B、维护大国关系稳定
C、周边外交热潮不断
D、持续推进南南合作
3【多选题】纷繁变幻的国际风云中,习近平主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开展元首外交。关于2024年上半年的元首外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
B、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
C、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
D、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
4【多选题】当今世界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的战略稳定和自主应对世界多极化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多国领导人先后访华。2024年上半年,来华访问的欧洲国家领导人有()。
A、比利时首相德克罗
B、英国首相苏纳克
C、荷兰首相吕特
D、德国总理朔尔茨
6.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单选题】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和()时提出的。
A、柬埔寨
B、缅甸
C、尼泊尔
D、老挝
2【多选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下列选项值,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有()。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3【多选题】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开创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局面,全面生动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以“五个世界”为总体布局,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A、开放包容
B、清洁美丽
C、共同繁荣
D、普遍安全
4【多选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出全新课题,也对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提出了重大挑战。关于我国在处理安全问题上的态度立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B、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
C、要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