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可以像政治家一样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记者可以像文学家那样用自己敏锐的眼睛、阳光的心灵去发现真善美、揭露假丑恶,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
今年,我从事新闻工作已经24年了,我主持的温州晚报雪君工作室成立至今将近14年了,我主持的温州晚报公益道德讲坛一眨眼也有4年了。刚进报社时,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使自己成为成功人士;现在,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因为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而幸福的人必定是成功的。一个人如何活才算幸福?我认为活出了生命的意义,活出了生命的精彩,幸福指数就会达到最高点。我是怎样去努力达到这个高点的呢?
连根养根,根深叶茂
我们每一人都是一棵生命大树,生命的根本任务,要立命有根。《论语》里面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连根养根就是认祖归宗,孝养父母。百善孝为先,孝字立起来了,德就立起来了;德字立起来了,人就立起来了;人字立起来了,国就立起来了。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夫妻双方共有七个父母亲。我有亲生父母和养父母,丈夫有亲生父母和养母,个个年老多病,全靠我和丈夫照顾。但我总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让父母感觉生活得很开心。
每逢老人生日,我总要送上一份礼物。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这四个大节,我总会给每一位老人送一个红包。父母需要送人情,但钱不宽裕,我总是自己掏钱以父母的名义送出去。每次出差,我很少给自己买什么东西,但总忘不了给老人们买衣服、买首饰、买补品。
从来都说是久病床前无孝子。我最辛苦的时候,先后有三次。
第一次是两个父亲同时生病。那是在1998年,我的生父得肝癌住进了中医院,没几天我的养父中风也住进了温州市三医。我每天早上比平时提前半个小时从家里出来,先到中医院看望生父,然后准时上班。我下午下班吃了饭,就赶到三医看望养父,然后又赶回报社上班,直到夜里12时左右才回家休息。如此周而复始,我连续奔波了三个月,没请过一天假。
第二次是养父养母同时生病。那是在2005年。我的养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脉管炎、尿毒症等多种病,他的血压高压曾高到230或250,脉管炎曾做过三次截肢手术,尿毒症每隔一天要做血透。做血透很难受,养父很烦躁,经常把自己身上的医疗仪器(管子很多)扯掉,或怒吼:“把榔头拿过来,我要把自己敲掉!”每逢碰到这种情况,我都是急得掉着眼泪做养父的思想工作。养父有时又愁医药费开支太大,钱花光了怎么办。我总是对他说:“我保证把你的病医好,把房子卖掉也把你医好!”并求他不要这样寻死觅活,我会千方百计把他的病治好。养父说医院里的饭不好吃。我就从报社食堂里买最好的菜,坐三轮车送去。并喂二老吃,给他们按摩、洗澡。有时二老说自己太冷清,邻床的老人子孙很多,轮流来探望,羡慕死了,说自己命苦。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有时我刚到医院手机就响起,知道我报社有事,马上要走了,老人又流眼泪了。这使得我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忠孝不能两全。我只能安慰老人说:“我先回单位编稿了,编好了再过来。”
最近,我读了《弟子规》《孝经》,对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仅要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还有大孝和至孝。我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今后不仅要更爱自己的父母,还要把天下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为让天下父母开心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郑雪君在云南旱灾重灾区给灾民送米、送水、送油
心存善念,心想事成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我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使我能够心想事成。“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心想事成是第一生命力。思想错了,生命必错,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制定目标是一种生命能力。一个人若想事业成功必须有目标,目标不仅要大,而且要正确。所谓正确的目标的衡量标准就是“利他”,也就是心存善念,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03年,雪君工作室成立,领导让我主持这个民生栏目。给我两个定位:为弱势群体提供人文关怀,架起市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桥梁。我有了这个平台更是如虎添翼,每天主动出击做好事,在百姓中口碑越来越好。2006年,雪君工作室获浙江省首届新闻名专栏奖。2009年,雪君工作室栏目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获奖后,我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2010年策划两个大活动轰动全国:云南送水、打了30口温州井;玉树地震,包机赈灾,全国60多家媒体转载我们的新闻,新华社发稿,青海省委常委、秘书长出来接机,赞扬温州人敢想敢做,雪中送炭;雅安地震,捐资千万元,建了一座震不垮的慈善楼。
随后,我的目标就是把雪君工作室打造成国际的新闻品牌和慈善品牌。我已经做了初步尝试,把慈善大宴摆到了意大利普拉托火灾灾区和非洲埃博拉疫区;学台湾的慈济,设立了雪君慈善微基金;把道德讲坛设到了荷兰海牙市政大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最近我要到美国演讲,让我们的价值观在西方国家传播。我渐渐领悟到:新闻记者也可以像政治家一样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记者可以像文学家那样用自己敏锐的眼睛、阳光的心灵去发现真善美、揭露假丑恶,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所以,我现在只要把新闻工作做好了,就能够实现自己儿时立下的人生目标。我认为我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优秀记者等于政治家加文学家。
例如,2011年,我参加中国新闻代表团到美国访问,一位美国记者向中国记者提了一个问题:“请中国记者回答,你们为什么要当记者,你们是怎样成为优秀记者的?”我不假思索地说:“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吧。”我讲述了自己从一个企业的党委副书记半路出家当记者的经历及我的两大人生目标:要么当政治家,要么当文学家。我当记者后把两个家的功能合二为一,像政治家那样为大多数人谋求利益,像文学家那样弘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这样持之以恒地努力便成为优秀记者。我的话音刚落,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美国记者纷纷用大拇指称赞我:“女英雄!”《时代周刊》的罗娅·沃尔弗森还表示要以我为榜样,像我那样去追求、去拼搏,做像我这样的优秀记者。没想到我当记者的理念如此打动美国记者的心,令他们如此激情澎湃。
2013年,我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我更加要求自己要像政治家那样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我递交了《关于要求批准温州为“较大的市”的建议》,并在浙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之后,又紧追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到了电梯口:“张副总理,我刚才讲的话您记住了吧?”张德江回答:“温州已经要求很久了,是应该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我的这一“大胆之举”,赢得了众多媒体的点赞。我写的新闻稿《张副总理,我的话您记住了吗?》还获得了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
此后,在2014年和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和张德江委员长两次就地方立法权互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对《立法法》作出修改,地方立法权扩至所有设区的市。2015年12月,温州成为浙江省首批拥有立法权的“设区的市”。
2016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张德江委员长又点了我的名,他说:“记得前几年我参加浙江代表团讨论时,上电梯的时候,你追到电梯口,让我别忘了为温州争取立法权。我当时就想,这是全国性的问题。现在给地方立法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和实践,也是三中全会决议当中的重要内容。给设区的市以立法权,这也是全国人大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就这样,我的大胆建言,推动了全国“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问题的解决。
在今年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我将温州自己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法规《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当作礼物送给张德江委员长。张委员长一见到我就说:“你的功劳很大啊!”
厚德载物,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哪些人能够载“物”?获得幸福人生?那就是有深厚德行的人。我为什么热衷于做好事、善事?因为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和奖章,我如果不积极积德行善,就会被这些奖章压垮。“上善若水”这句话告诉我们,最高境界的善是水。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
本来,我觉得自己很伟大,做了很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我有一名同事已是大龄青年,自幼丧父,母亲没有经济收入,他谈恋爱想购房结婚,但钱不够,我就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拿出来帮助他,并告诉他,不用急着还。后来另一名同事找了对象购房款不够,向我求助,我已经把自己的积蓄都出借了,就把自家的房产证借给他去贷款。我的房产证作用很大,先后借给五位同事买房结婚。所以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学了《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后,我才知道自己很渺小。我做了好事后往往觉得自己有恩与人,对方应该感恩我,不懂得感恩受助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是低调做好事,而我是高调做好事,做了好事怕别人不知道;水能够委曲求全顾大局,碰到山拐弯,碰到石头拐弯,而我是谁挡了我的路,我就把绊脚石给搬掉。我离厚德载物、上善若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啊!
目前,我觉得自己最迫切要修的是“谦德”。因为人生是有拐点的,这个拐点在哪里?就在人生得意处。人容易骄傲自满。花开是凋零的开始,月圆就要缺,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如何才能做到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呢?那就是修“谦德”,努力做到以下六点:
一是付出更多的努力,让不可能的变成可能,创造更多的人间之美。
二是日日反省,日日改过,闻过则喜。经常说三个字:我错了。
三是天天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四是思利他、积善行。多说:“我帮您!”助人为乐,永远当蜜蜂,不当蚊子。
五是多干活,少拿钱,吃亏是福。
六是受侮不答、闻谤不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懂得了要“以百姓心为心”,懂得了“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懂得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让我获得了“给予、付出、奉献”幸福人生六字诀;拥有了“舍得、忘了、放下”美容养生六字诀;悟到了“只感恩,不抱怨”为人处世六字诀。
只要我修好谦德,努力立功、立德、立言,我想我的人生目标——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推动文明进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会实现。今天,反观我24年来所走过的新闻之路,我一直在追寻生命的意义。现在,我没有别的奢求,我只希望自己在白发苍苍的时候,回首往事,人们会这样评价我:“郑雪君,是一个掌握了幸福秘诀,活出了生命意义的人!”
郑雪君:温州晚报雪君工作室栏目主持人。从事新闻工作24年,主持的温州晚报雪君工作室栏目2009年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2014年获浙江省政府颁发的浙江慈善奖;负责的温州晚报公益道德讲坛获浙江新闻名专栏奖;多部作品获得中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浙江新闻奖等省级以上奖项30多个。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宣部颁发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首届浙江省新闻人物最高奖“飘萍奖”等诸多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