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丧事习俗过仙桥的故事!仙桥道士姑婆

宜兴这里的人过世以后,大约都是要过五七的。过五七的时候除了和尚念经超度,还有一干年老妇人念佛,更有意思的就是众和尚领着亡者的孝子贤孙们过仙桥了。

跟着和尚过仙桥的全为男性,女性子孙在整个过仙桥的过程中始终是跪在仙桥的另一侧的。关于仙桥的猜想可能跟中国道教观念中是鬼魂历经十殿阎罗的旅途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奈何桥有关的,但为什么不是道士做法而是和尚诵经就不得而知了,抑或这个只是一种风俗习惯罢了。

据说以前的老派的仙桥搭得很有技巧,好像应该是用八仙桌子和凳子搭成的,要是这样的话,跟着过仙桥的和尚和亡者亲友们应该是比较费力的。而现在的仙桥看起来像一个钢架结构,由若干钢管搭成一个桥的形状,共有二十个台阶,在各个台阶上还铺有长短相同的木板作为桥面,看起来桥桩、桥面一应俱全。只是整个桥身颇为狭窄,人走在上面不免有摇晃的感觉,桥也颇有些高度,这样一来恐高的人恐怕就有些生畏。这个可能是为了突出这个过仙桥的不易吧!

开始前先要在桥底下放上几个纸糊的灯笼,桥顶上放上两盆吃物(具体含义就不知道了)。队伍的前面是那几个穿着僧衣的和尚,一个吹笛子,一个拉二胡,还有一个举着一个小小的幡(幡上写着几个生拗的字的),跟在后面的依次为长子(端着神位),长孙(背着雨鞋),次子(背着一个蓝色的包袱,里面装的什么就不知道了。),等等一干子孙侄儿辈的男丁。随着为首的和尚高声诵念佛号,过仙桥便开始了,每过大约两级阶梯,和尚们便要停下来诵经,而那声音颇为抑扬顿挫,伴随经文还有笛声、二胡声、和边上的磬铙的和声。经文大约是大悲咒一类的经文。此时后面的男人们便要停下来肃穆静候,等待一段经文念完,整个队伍方始前进两步,等到了仙桥顶部,和尚们便要把预先准备好的一盆吃食撒向四周围观的人们,人们便也开始抢这些吃食,据说这些东西吃了以后都有吉祥如意的意思。整个二十级台阶走完就到了仙桥的另一侧了,然后还要从另一侧开始从新回过来再走一遍,重新回头走的一遍大致和前一遍的过程是一样的了。在整个过程中,女性的子孙们始终是要跪在一边的,只是回头走的时候移到仙桥的另一边换个位置跪下而已。

过了两遍仙桥以后和尚们会有一个鞠躬作揖的动作,猜想可能是针对亡灵的吧!

这样的过程结束以后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听人说叫“穿阵——撞和尚”。即和尚们带领这些个跟着过仙桥的子孙们在桥和桥桩之间穿梭而行,在这个过程中子孙们要尽量用身体去撞和尚们,据说撞得越多,积聚的福气就越多!

我差不多十岁那一年,我们家一个亲戚过世了,她是我外公的表姐,我们喊大姑婆。

大姑婆在家里午睡的时候突然就死了,连医院都没去,下午从地里回来的儿子一看,大姑婆已经没了呼吸,哭天喊地地一嗓子吼,全村人就都去了。

那时候农村还没搞火葬,所以但凡上了年纪的老人头等大事都有两件:一件是给自己打一副棺材,也叫作寿材;另外一件事就是给自己选一个宝穴。这大姑婆身前已经给自己办好了两件事,所以死后没多久,就入了棺,只是盖子没盖上,供人吊唁。

因为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自然也是要去的,磕头上香之后就跟表哥表姐一块儿去玩了。头一天晚上表哥喊我早点睡,说第二天晚上有道士过来唱大戏,什么戏呢,道士做法事最大的看点自然就是“过仙桥”了。

话说农村里的丧事,其实还是比较繁琐的,特别是在那个年代,有钱的人家都是以厚为重,什么叫厚呢?棺材板要厚,寿衣要厚,死人盖的被子要厚。

小说里常说穷人下葬一副薄皮棺材,或者就是草席一卷,这都是家里不富裕的象征。这姑婆家在当地也算是个有钱的大户人家,她的棺材自然也是比较讲究的。棺材用杉木做成,用料也是极其讲究:底、盖、两旁各为三,前后和亦各为三。五底,杉板二十块,其数各为五;此为大富人家之象征。

衣衾,有钱人有五领三腰丝绸到底之说,即上衣为五件,下裳为三件,都是丝绸制,其实就是丝绵。前几天我参加一个葬礼,也送了一条被子去,上面标注着:全国统一价,八十八元……

寿衣,一般老百姓为明代服装,圆领、方巾、厚底靴。此即所谓“生降(指生前着现代服装)死不降(指死后仍着明朝服装,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是明朝)”。

死的时候呢,有钱人脸上盖着绸巾,一般老百姓就用大表纸,也就是烧给死人的黄纸一张盖着。

死人的两只拳头要微微握着,拿面饼七枚,用棒子穿着,也叫打狗饼,是说死者去阴间,遇到恶狗之类的,就扔个大饼过去,然后死者嘴里含银元一枚,两只手里也各塞一枚。

死了之后床前点油灯,燃香烛,放一碗倒头饭,鸡蛋两只,全家人都得下跪,如果死者家里有女儿,那么女儿要用大表纸九斤四两的冥钱烧掉。于是遍告亲友,然后就是找人报丧了,报丧那时候还是个脚力活,需要送别人一双新解放鞋,让村里的人穿着去步行喊亲戚,如果有路远的,那报丧的人真得累死,入殓前,给死者穿衣服,这叫小殓。

我们就是由姑婆村子里一个人来报丧的,去的时候,刚好赶上小殓,怎么个弄法呢?要请村子里的妇女,先取河水用新毛巾给姑婆擦身,前胸后背各三下,然后梳头,也是三下。

所更换的寿衣,要准备一个斗,斗里面放香油灯盏,灯芯七根,斗上放着竹筛,筛上才可以放寿衣,寿衣披在孝子身上,也就是姑婆的儿子身上,然后才可以给她换上寿衣,再剪掉孝子衬衣领,塞进姑婆的领子里;手和脚都是用丝绵做成的套子套起来,然后就一直要等着仵作或者道士来了。

这姑婆家也自然是请了一个道士,这个道士是隔壁村子里的老道士,平日里靠着给其他人算算命、做做白法事度日,那时候还要姑婆家里的人去请的,要送红包一个,香烟一条,白酒两瓶,白糖两斤,生猪头一个,还有若干布料,这道士才肯来的,架子大得很。

我去的时候道士已经在了,一手拿着铃铛,另外一只手拿着菜刀,菜刀上放着一个碗,然后念着咒——这个咒叫“破煞”,然后把碗里的茶叶伴着米,撒进棺材,大喊一声:起!几个帮忙的人就把老太太给抬进了棺材里。另外的人要马上取床下垫着的稻草及姑婆生前穿的衣服鞋子,放在大门外烧掉,俗称“烧下床草”。死者入棺,就算是大殓了。然后就马上把菜刀和碗放在棺材下面,点上长眠灯,子女开始大哭起来,我们这些小孩就要开始上去磕头了。

晚上,吃过晚饭,表哥就带着我躲在角落里,为了占这个位置近距离观看“过仙桥”,真的是不容易的,因为这时候是禁止小孩子出现的,所以我们也是躲在楼梯间下面。

道士拿来一张靠背椅,上面用衣服穿起来,然后在椅子头上,用棉花扎一个人头,用一块黑毛巾披着,椅子边上再用围裙围起来,表示这个人就是死去的姑婆。之后再用方的桌子六张,列成长形,上面用竹子搭起来,弄成桥的形状。子时,孝子捧着牌位跪地以迎亡灵,道士诵经,大家则扶亡灵就是那把椅子过桥。气氛阴森得要命。

姑婆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大表舅,捧着灵位在前面走,小表舅和表姐扶着椅子在后面走,那个道士在前面带路,闭着眼睛边走边摇铃,那座桥是呈拱形的。道士过去了,大表舅也走了过去,就在大家等着小表舅过去的时候,他却在桥的最拱处摔了一跤,一开始是以为竹子比较滑,那个道士看见了,只能说什么是姑婆还不想走,留恋大家,叫小表舅再重新走一次。

大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再走一次,这次还是走到同一个位置,再次摔跤;这一回那道士也看不下去了,让表姐、表姐夫和小表姐三个人扶着椅子走,第三次,果不其然的,再次跌倒在同一个位置。

这仙桥走不过去,就意味着这人的魂魄不能进入轮回,这可急坏了在场的所有人,我们小孩子还是在看热闹呢,只是不少大人已经想离开这里了,这种情况是意味着有问题的。

这个场面可是这老道士第一次看见,也是慌了神,便找了麻绳,直接把椅子绑在小表舅的身上,这时候是不能换人的,换了人就说明这个人不是个孝子,那是非常尴尬的。

第四次过仙桥,在同一个位置,等椅子再次到那个位置的时候,整座桥“哗啦”一下倒了,桥上包括道士在内的所有人全部摔在了地上,那把椅子也直接摔得四分五裂。

在场的人赶紧过去扶起他们,除了椅子之外,其他人倒是没事,唯独那个道士,脑门子摔到桌子角上,直接见红了。大家找来毛巾给他捂住,问他怎么办,这时候那老道士已经是不行了,嘴巴里直喊:“不做了不做了,这里有鬼!”说话的时候已经是带着哭腔了,然后捂住头,连家伙什么也来不及收,直接跑了出去。

THE END
1.民间故事系列,道士很厉害,第一集有声故事2024-02-15 22:34:59 0:00/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https://www.163.com/v/video/VWQ3DP7KS.html
2.民间故事:道士捉鬼民间故事:道士捉鬼 明嘉靖年间,浙江一带居住着一位邋遢衣衫破烂不堪的道人。他周身散发着难闻的气息,衣服沾满油污,头发上苍蝇翩翩起舞。然而,他的宝剑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与其破旧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道士腰间的酒壶鲜红如血,每次他都会拿着酒壶笑嘻嘻地走进酒馆,打上几两酒。随后,他就会整日无精打采地坐在酒馆https://www.jianshu.com/p/16bb7174feb1
3.民间故事之道士下山1视频在线观看民间故事之 道士下山1 举报 若思念没有尽头 关注77 信息 分享: 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 直播中 悠然~ 千帆直播 人气主播 直播0 JD-小小. JD-小小. 点击观看 直播4758 JD-静宝宝 JD-静宝宝 点击观看 直播6256 唯爱。。 唯爱。。 点击观看 直播3922 唱跳小白感https://www.56.com/u96/v_MTYyMjUzMDc3.html
4.五山民间故事和尚道士对对子刚好遇到一个卖假发的,有人怂恿他卖给和尚和道士,众人等着看热闹。方丈先替道长解围:“道士戴假发——多余”,道长也替方丈婉拒:“和尚买头饰——虚伪。”他们分别引用了五山当地的歇后语,又构成对联,卖假发的行万里路、踏百家门,也算见多识广,抱拳施礼:“两位大师恕罪,我请二位喝茶。”本来尴尬的局面被两位http://wap.guchengnews.com/p/151441.html
5.中国民间故事:古代志怪录灵异狐妖道士本专辑讲尽神妖精魅、志怪传奇,一个个故事匪夷所思,情节险象迭生。在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下,无不蕴含着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智慧。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一个个狐仙鬼魅不再狰狞可怕,而是嘻笑嗔怒间情深义重,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尘绝俗的别样世界。 主播以风趣幽默的评书风格演绎,讲述曲折离奇的灵异故事。将古代https://m.lrts.me/pgfm/resdetail/83251482
6.民间故事崂山道士砚染梅香一朝穿越,王晏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崂山道士》里面的王生。原来的王七,渴望求仙学道,无奈却吃不了苦,好不容易习得一门穿墙术,还因心术不正而导致法术失灵一个小人物的修道成仙之旅……PS:本书又名《聊斋之崂山求道》,《我在聊斋当道士》,《修仙从砍柴开始》……推荐阅读: 《民间故事崂山道士》最新章节(https://www.shuzw.com/54437/a_54437088.html
7.道士民间故事最新章节道士民间故事陆化真道士民间故事 作者:陆化真 动作:加入书架、章节目录、开始阅读 最后更新:2024-06-13 03:21:55 最新章节:第149掌 真假出马仙 每个人的每一段人生都有不同的路要走,就像人有三衰六旺,也有十年大运,等到你下一个大运,就是你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了,一个民间道士携带自己的回忆录来袭,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真实https://www.630book.cc/kan/8673652.html
8.民间故事:老尼姑遇到小道士,引出一桩风流案,县令:一个也别跑高齐看着老道士远去的背影,久久不愿离去,天黑之后,高齐找了间破庙休息,第二天开始北上,走了很久,一千钱很快就花完了,高齐学者老道士的样子去化缘。 可是高齐坐在地上,围观的人多,没有一个人施舍,都是被他的美貌吸引而来。 忽然人群中挤进一个老人,老人没有胡须,好像是一个太监,老人看看高齐,示意高齐跟自己走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911/23/13805180_1047530831.shtml
9.假期怎么玩?跟着民间文学游齐鲁,孔子诞生孟母教子…8.崂山民间故事 据《山东省志·蒲松龄传》记载,康熙十一年,32岁的蒲松龄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受当时崂山民间传说故事的启发,以崂山耐冬、牡丹和崂山道士为题材写成了短篇小说《香玉》和《崂山道士》,这也是最早记载崂山民间故事的文字。 崂山民间故事的内容大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等几方面,数量最https://m.jnnews.tv/jining/p/2020-09/15/776211.html
10.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白鹿原的由来 炎陵山以前叫“白鹿原”。自从炎帝神农氏葬在这里后,大家才叫“炎陵山”。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玉皇的一个女孩子,想在人间找个心地善良、勤劳勇敢的猎人,结为夫妻,于是,她变成一只白鹿来到涞水河边的山上游玩,引起了许多猎人前来追捕。猎人们追呀追呀,不知道追了好久,都冒追到,弄得大家http://www.hnzzzx.gov.cn/c7898/20170425/i49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