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植(1905—1927),又名炳登,字愈高、仰植,青田浮弋乡北坑九山村人。1924年8月,考取黄埔军校第二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黄埔军校支部候补干事。1925年1月和10月,参加广东革命军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一、二次东征,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科科员。全歼军阀陈炯明部后,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调任广东军事部(军委)秘书。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北伐,留守军校,负责军委与军校的联络。冬,周恩来、聂荣臻离开广州,暂由麻植主持军事部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在广州镇压共产党。15日,麻植乘船转移南海县里水乡。两天后,为保护党的秘密文件和资料,不顾个人安危,重返广州市榨粉街军事部驻地,与区委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黄玉兰一起,烧毁党内文件和军校党员名单,不幸被捕。在狱中严词拒绝敌人的利诱,忍受插竹签、坐老虎凳、吊飞机等各种酷刑,始终不泄露党的机密。4月29日,在广州市红花岗就义,年仅23岁。被列入中共“七大”公布的烈士名单。1988年,国防部部长张爱萍题写“麻植烈士纪念碑”。
张新锦
张新锦(1899—1927),又名金钱、有金,浦江和祥山村人。1916年,考入金华浙江省立第七师范。“五四”运动爆发,领导浙江省立第七师范、省立第七中学同学示威游行,声援北京。组织金华抗日救国会,创办刊物《童灯》,宣传抵制日货,影响遍及金华府属各县。1920年夏,被开除学籍。1922年8月,进杭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就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组织“五卅”惨案后援会,并以浙江学生代表身份,赴上海出席全国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担任会刊编辑。10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杭州地委书记,兼做学联、工会工作。1926年赴广州。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在东路军政治部工作。1927年3月,随军回杭州,任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政治监察员,抵丽水发展中共党员和工农群众组织,秘密介绍省立第十一中学和十一师范4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建立丽水县工会、农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工会组织影响遍及处属各县,景宁、宣平县建立县总工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通缉,转至金华地下斗争,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组建农民协会和工人纠察队,作武装暴动准备。因叛徒告密,6月6日被捕,8月4日晚,在金华监狱杀害,年仅28岁。
季步高
蔡鸿猷
卢勇烈
卢勇烈(1906—1930),又名弟倪,缙云壶镇左库村人。1927年11月,参加农民协会,开展“二五减租”斗争。192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13军第3团任分队长,转战缙云、永康、仙居、东阳县一带山区。9月5日,参加红3团攻打壶镇战斗,因溪水暴涨,攻打路线受阻,虽数次强攻,难以突破,腹背受敌,撤出战斗。9月6日,与战士杨老轩送团部密信到永嘉介坑,向红十三报告攻打壶镇失利原因。因交通站曹小兵叛变投敌,返回途经壶镇白岩村(今属磐安县)时,被抓。9月29日,押送刑场。卢勇烈被枪杀后,将头颅割下来,挂在壶镇大桥天灯上,年仅24岁。2003年12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卢勇烈为革命烈士。
郑秾
宗孟平
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
陈凤生(1902—1935),乳名铭德,又名子荣,族名德球,松阳安民安岱后村人。自幼务农,曾在杭州、温州等地做过药材、木材生意。
卢子敬(1884—1935),乳名康全,原名忠麟、子正,字直,松阳枫坪斗潭村人。幼时读过三年私塾。1893年,入松阳县洞阳观经馆读书。1911年,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13年回国,在上海吴淞口梅通岭炮台供职。回家乡后,在玉岩创办启秀学校,任校长兼教员,后又在枫坪等地任教。
陈丹山(1884—1935),乳名风歧,族名维烈,松阳安民安岱后村人。勤奋好学,在龙泉、松阳乡村私塾执教多年。
1928年,受福建崇安、浦城县农民暴动影响,子敬在玉岩组织农民,开展“二五减租”。1929年12月,凤生和子敬在松阳、遂昌、龙泉县边境发展“青帮”5000多人,并组织农军,打土豪、分田地,劫富济贫。1930年4月,组织农民暴动。7月,袭击松阳县玉岩区警察所,缴获部分枪支和军用物资。9月,赴宣平县联络中国工农红军第13军浙西南第3纵队,在牛头山组织武装暴动。后到龙泉县瀑云、锦溪等乡组织农军3000多人,准备攻打龙泉县城,被国民党调兵镇压。凤生去福建、江西等地寻找中央红军。子敬在龙泉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2支队政委洪家云取得联系。陈丹山以测字、算命、行医作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到松阳县,凤生、子敬、丹山等带领群众和学生迎接红军进安岱后村。凤生分配在地方工作团工作,子敬任浙西南军分区硝磺厂厂长,在枫坪村盘坑儿熬土硝造炸药。丹山任浙西南军分区征募主任,负责筹集粮草,后勤供给,制造武器。不久,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凤生任松、遂、龙游击大队队长,后任总指挥;子敬任副总指挥。17日,带领游击队攻打松阳县古市镇,处决镇长等3人,开仓济贫。7月22日,中共玉岩区委和玉岩区苏维埃政府建立,凤生兼任区委书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子敬兼任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丹山兼任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5年9月,国民党命卫立煌为闽、浙、赣边区清剿指挥部总指挥,急调7万余军队,向革命根据地进犯,凤生等带领游击队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2、5纵队在玉岩一带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受挫。10月20日,卢子敬因叛徒出卖,在丁坑官山岭被捕,22日,在玉岩村油车桥头被杀害,终年52岁。10月21日,陈丹山在枫坪村有人告密被捕,11月14日,在松阳县西屏镇就义,终年52岁。10月31日,陈凤生在安岱后被捕,11月22日,在龙泉县城牺牲,年仅34岁。
黄富武
方志富
方志富(1910—1935),化名黄自富、张云龙,江西弋阳人。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军部司号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斗。1935年1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3纵队政委。3月,挺进师进驻浙西南,任挺进师政治委员会委员,参加庆元县斋郎战斗,左臂受伤,寄住在龙泉岱头村张世位家养伤。5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8月,任中共龙浦县委书记,推选为住溪苏维埃政府主席,成立乡、村苏维埃政府或分田委员会,开展打土豪、插标分田,组织农民游击队50多人,配合红军保卫游击根据地。10月6日,因歹徒告密,国民党军包围住溪茶园坑村,在突围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洪家云
许信焜
杨干凡
杨干凡(?—1937),别名杨胡子,湖南人。原在中央苏区红3团工作。1934年,任红7军团没收委员会主任。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战斗失利,突围出来的部队回赣东北,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任供给部副部长。3月,随部队进驻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游击根据地。5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6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副书记、挺进师地方工作团团长,建立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9月,国民党集40个团兵力围剿浙西南根据地,杨干凡在战斗中失散,转移龙浦山区。1936年3月,找回部队,任挺进师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转战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1937年5月,许信焜与宣恩金、杨干凡从平阳率第2纵队回浙西南。31日,途经青田县富庄村(今属文成县)与国民党第19师一个营遭遇,许信焜与宣恩金在深坑岭战斗中负伤,部队由杨干凡等带领至龙泉凤阳山庙宿营,遭尾追敌人袭击,在指挥部队突围时,被一颗流弹击中牺牲。
唐公宪
雷友德
雷友德(1905—1939),畲族,遂昌石练黄庄村人。1935年5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到大柘,主动给红军带路,结识政治部主任黄富武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春,到白麻村,介绍雷明德等3人入党。6月,到下坑村介绍钟兰友等3人入党。1937年12月,以“通匪”罪送县入狱。1938年3月26日,粟裕率部途经遂昌县,就释放“政治犯”问题与县政府交涉,雷友德获释。1939年7月7日,参加在大柘镇召开的抗日战争两周年纪念大会和当晚火炬游行。次日,被抓受尽酷刑。10月,押解遂昌县城,在县城西门外溪边跳入深潭牺牲。时年34岁。
黄景之
黄景之(1886—1940),又名希宪,丽水吴山坳村人。民国初,浙江省高等法政学堂毕业,回丽水办黄希宪律师事务所。1922年,当选为丽水县议会议员。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经常到中共党组织开设的新知书店看书,购买《资本论》《列宁全集》《大众哲学》《二万五千里长征》等书籍,与中共丽水县委书记周源等有来往。1938年7月,经周源介绍入中国共产党,改名吴樵,意为人民当樵夫。任丽水县抗敌后援委员会副主任,经常到县城、碧湖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发动各界捐款支持抗日。1939年春,中共浙江省委机关从温州迁丽水。黄景之家花园弄2号,成为省委机关主要联络点。省委的一些重要会议经常在家里开,夫妻俩冒着生命风险,轮流站岗放哨。日军飞机轰炸丽水城,新知书店有被燃烧的危险,景之叫几个好友到书店里,将两箱党内文件和资料,搬到家里存放。与共产党员丘惜光在南坑村办农民夜校,给农民讲抗日救亡的道理。周源、丘惜光等人患病,景之请医生看病、买药、煎药和购买补品。1940年初,赴皖南新四军工作之前,到丽水县松坑口浙江省卫生所割痔疮,术后发炎。5月17日,病逝,终年55岁。
蒋治
周源
周源(1915—1941),宁波人。少年赴上海一纺织厂当童工。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被派到一所难民收容所工作。1938年4月,赴浙江后方做抗日救亡工作。12月,以浙江同乡回乡服务团名义,开展党的活动。5月,任中共处属特委委员、工运主任,兼任中共丽水县委书记。以新知书店为秘密联络点,介绍律师黄景之入党。11月,去青田县,改中共青田县工委为中共青田县委。1939年4月,在中共处属特委首次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7月,赴平阳北港出席省首次党代表大会。10月,任中共处属特委组织部部长。1940年6月,任中共闽浙边临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兼任中共龙泉县安仁区委书记,开辟龙泉、庆元边境革命根据地,打通龙泉、云和、丽水至浙南的地下交通线。12月,任中共龙(泉)云(和)边县委书记。1941年1月23日,赴中共闽浙边临委开会,在龙泉县宝溪乡草鞋岭村,遭浙江保安队袭击,中弹牺牲,暴尸示众,惨不忍睹,年仅26岁。
张麒麟
曾友昔
张贵卿
陈奕兰
陈奕兰(1905—1943),女,龙泉宝溪高山村人。6岁做童养媳,寄食堂兄家,挨冻受骂。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2纵队在宝溪乡开辟革命根据地。1937年冬,与丈夫廖思林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党支部妇女工作,廖思林任党支部书记,开展“二五减租”。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反共加剧,中共处属特委和龙泉县委机关转移上山住草棚,奕兰发动妇女缝制草鞋、军裤,送饭、送菜,传送情报。1940年,国民党再次掀起反共高潮,屠杀共产党人,派便衣队员闯入奕兰家搜查,财物被抢劫一空。1941年下半年,形势更为紧张,夫妇俩随中共龙浦东区区委转移至福建浦城双门井亲戚廖四翠家,中共处属特委机关驻雷公井山棚。奕兰白天学打枪、练拳术,晚上去双门井做群众工作,发展中共党员,为特委机关买盐、油,传递情报。奕兰因操劳过度,身体虚弱,得败血症,组织上安排她到福建崇安上匿村休养。1943年4月,清明节前的一个早上,被浦城县富岭乡公所逮捕,转送浦城县保安队监狱,受尽酷刑。5月,在浦城监狱牺牲,时年38岁。
周建生
李振彪
李振彪(1919—1943),原名龚福寿,江山华家村人。童年父母双亡,靠行乞度日。1935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2纵队,改名李振彪,参加攻打衢州火车站战斗。在一次战斗中,左手残废,调师部警卫队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任中共青景丽中心县委委员兼丽云区委书记,在青田、景宁、云和、丽水县边界坚持革命斗争。恢复党组织和发展党员。宣传党的团结抗日主张,推行“二五减租”,禁止粮食外流,不许富户囤粮高价出售,规定粮食、食盐等平价买卖,保障人民生活需要。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大肆清乡。7月,李振彪等策划,伺机击毙云和小顺乡长。赶跑驻高沈碉堡的国民党兵。击毙国民党第3战区某团团长等。通过大港头兵工厂地下党关系,利用农副产品换取武器弹药,充实抗日武装。1943年7月12日,因叛徒告密,国民党青田县南田区区长兼行动队队长率部包围景宁县高演村畚斗湾孤独小屋,步枪、机枪一齐扫射,李振彪未跨出房门,即中弹牺牲,时年24岁。1953年,追认为革命烈士。1956年,在景宁县新四乡高演村畚斗湾建李振彪烈士墓、纪念碑和纪念亭。
陈觉
陈觉(1917—1947),又名持真,化名文光,缙云雅亭村人。普化小学毕业,赴仙都中学读书。1938年春,在进步青年影响下,宣传抗日救亡,举行罢课。1939年7月,赴丽水参加省战时合作事业干部训练班训练。9月,以省战时合作事业工作队缙云工作组组长身份,到缙云县开展建党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双溪、方溪等地开办特产合作社,鼓励农民多种桐、茶、桑、棉等经济特产。1940年2月,在雅亭村天马庙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中共雅亭村支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形势恶化,先隐蔽青田,后赴江西上饶应家坊国民党第3战区合作社物品供销联合办事处员工消费合作社任经理,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44年春,赴福建武夷山中共闽赣边地方工作委员会机关任文化教员、指导员,改名持真。1947年初,调中共闽浙边地委,在庆元、缙云、龙泉、云和一带开辟工作,与处属特委书记傅振军、缙云县委书记李文辉等商讨并开展武装斗争。8月,因劳累病倒在龙泉庄山村,住户告密,省保安队连长张署光带兵抓捕陈觉,受尽酷刑。9月,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下令,陈觉被枪杀在龙泉城东中山公园。1951年10月5日,烈士遗骸迁葬缙云雅亭村。
李设木
潘香凤
潘香凤(1925—1948),女,青田万山村人。出身贫农,童年苦难。1939年6月,中共万山村支部建立,加入村儿童团,后加入妇女会。1942年,任万山村交通站交通员。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万山交通总站交通员,装扮村姑走亲、学生访友、行村织袜等,传送重要信件,刺探敌情,被誉为“常胜的女交通。”1947年下半年,国民党在永嘉枫林设“栝苍绥靖处”,加强清乡剿共。12月,浙江保安第4团赴万山清乡,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香风的父亲等人。香凤说:“明天敌人审问的时候,你们把事情推到我身上,说我是共产党员,只要大家早日出去就好。”1948年1月,被押永嘉县碧莲区署审讯,绑在老虎凳上严刑逼供,香凤说:“我是共产党员,绝不会泄露党的秘密。”1月13日,押至永嘉县碧莲镇邵园村头刑场,高呼“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年仅24岁。被誉为“浙南刘胡兰”。1956年,青田县人民政府在县革命烈士陵园建潘香凤烈士墓。
王桂五
雷景三
雷景三(1904—1951),畲族,景宁东坑镇大张坑村人。自幼勤劳耕作,善于打猎。1942年,中共青(田)景(宁)丽(水)中心县委派朱德章等到景宁县东坑区开辟工作,受党的教育和考验,景三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因叛徒出卖,党组织受破坏,坚持在畲乡开展斗争,发展党组织。1946年,上级党组织派刘斌发到东坑领导革命,景三组织男女青年成立武装民兵队任队长,站岗放哨,侦察敌情,打击敌人。1949年3月,组织畲族武装民兵配合游击队,攻打景宁、文成两县交界的梅歧炮台,迫使敌军撤离据点。同年5月,带领民兵追击国民党溃退败兵,缴获机枪1挺、步枪12支。5月12日,配合游击队解放景宁县城。1950年,带领村民兵队,配合部队歼灭刘志昌股匪,浙江省第7军分区奖给“剿匪模范民兵队”锦旗。1951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动员儿子雷宗庆、雷喜庆报名参军,全村青年掀起参军热潮。解放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乡总支书记,副乡长、乡长等职,并当选为景宁县第一、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副主席。1951年8月,准备赴京参加全国民兵模范代表大会和国庆观礼,因病于8月19日逝世,终年47岁。
曹景垣
钟金钗
曾绍文
朱金宝
傅以和
李逸民
郑月梅
郑月梅(1887—1982),女,缙云江西山后村人。1940年10月,中共缙云县委选定她家为缙云县交通联络点。月梅常以各种方式外出探听敌情,传递情报,联系接洽。194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缙云县委以此为活动中心,使党组织从普化乡发展到仙居县方宅、安仁等地,从岭后扩大到前村等永嘉县边境。月梅把县委书记曾绍文看成自己孩子,曾绍文称她为“娘”,衣食住行,缝补浆洗,全在她家。1943年3月,新任中共缙云县委特派员李文辉,继续以此为县交通联络点。1944年春,中共处属特委机关从丽水迁缙云,书记傅振军、秘书长张之清等常在家里办公,成为处属特委的主要交通站。婆媳俩烧水做饭,补衣纳鞋,更加忙碌。深夜做豆腐、加工豆腐干,凌晨由儿子李银通挑各村去卖,与各地党组织联系。1947年,国民党浙保4团对缙云游击根据地进行清剿,李银通带一个班的武装人员吃住在山上。保安团先扮以乞丐、算命先生、占卦人员等进行侦探,后用枪口顶着她胸口,厉声“你儿子跑那里去了,快说,不然打死你!”月梅怒目而视,一句话没说。1949年5月9日,缙云解放,原住她家工作过的同志都想念她,接她到温州、杭州居住,或专程来丽水探望,称她为“革命老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