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2.14辽宁
《周易》被尊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内容囊括天地宇宙,包罗万象。谁是《周易》的作者?按照汉代学者所说“人更三圣(伏羲+文王+孔子),世历三古(远古、中古、近古)。”
一、周易=易经+易传
1、彖传:彖就是断的意思,彖辞就是断语,用以判断或概括一卦的含义。依上下经为上下两篇64节,分释其卦义、卦辞及一卦大旨。有的彖辞也会分析卦象、卦德以及爻位等。
2、象传:随上下经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其中释卦象者64则称《大象传》;释爻象者386(384+乾坤两卦的“用九”和“用六”)则称《小象传》。
3、系辞传:可以说是易经的概论,分上下两篇,概言之,讲述了易经的性质和特征,系统阐释《周易》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对理、象、数及占筮等都作了系统说明,“太极”、“道”等,中国哲学的主要概念正是从《系辞传》中而来。
4、文言传:“文言”谓文饰之意,篇幅短小,分前后两节,生动美妙地阐明乾、坤两卦的卦辞。
5、序卦传:解说64卦编排次序,按卦序表明思想体系,形成各卦相因和相反两种关系,可以说,《序卦传》是一篇颇具哲理深度的64卦推衍纲要。
6、说卦传:是阐释八个经卦的专论,朱熹将《说卦》分为11章,前6章是对八经卦性质和功能的阐述;后5章是对八经卦取象特点的说明,强调其所代表的物象及其象征意义。
7、杂卦传:“杂”就是“杂糅众卦,错综其义”的意思,按照相反相成的关系,把64卦分成32组两两对举(形成“错”或“综”卦),用最精简的一两个字,概括出卦义,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正反相对的变化规律。
二、易有“三义”
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全部智慧,也是人类文明中的大智慧。
2、不易:就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在纷繁错杂的万事万象中发现其中的基本规律。
3、简易:天地万物、宇宙运行的规律非常复杂,《周易》用阴阳和64卦象征万事万物,以简取繁,大道至简。
三、六十四卦产生原理
1、太极生成说
2、乾坤生六子说
基于《说卦传》:“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四、易经四要素与阴阳概念
1、四要素:象、数、理、占。
2、阴阳:本指日光向背的两种状态,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对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认为宇宙万物皆分阴阳,皆由阴阳组成,万物的始生、成长、鼎盛、衰亡皆因阴消阳长,阴长阳消所致。
五、易数与易理
1、易数:指《周易》中数的思想和占筮方法。
①卦序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②河图数理与天地数、生成数
1、2、3、4是生数,与五行之数5分别相加,得出6、7、8、9、10五位成数。1+3+5+7+9=25(天数五)2+4+6+8+10=30(地数五)“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地数代表“天地合一”,同时也阐述天地运动变化与数的关系。“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北方为水,为冬,其数一、六;“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南方为火,为暑,其数二、七;“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东方为木、为风,其数三、八;“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西方为金、为燥,其数四、九;“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中央为土、为湿,其数五、十。
③大衍之数:是《周易》用以占筮的演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通气,凡五行减五,合五十。”
④洛书的数字
洛书的数字排列规律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
⑤五行之数
⑥天干交合之数:
2、易理:易经的核心概念是“道”,代表了宇宙的规律和真理。易经中阴阳变化、五行生克道理和意义,卦象及爻位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卦辞和爻辞阐释的道理和依据等,形成了易经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统称为易经的易理。
六、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图主要体现的是天象。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是先天八卦“方位”的理论依据。
以乾配(代表)天,坤配地,兑配泽,离配火,震配雷,巽配风,坎配水,艮配山。
七、后天八卦与五行方位
后天八卦图主要体现的是地象。
震(阳木)代表东方;巽(阴木)代表东南方;离(阴火)代表南方;坤(阴土)代表西南方;兑(阴金)代表西方;乾(阳金)代表西北方;坎(阳水)代表北方;艮(阳土)代表东北方。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八、卦名序次歌
九、八卦取象歌
十、卦、卦名与卦时
1、卦:悬挂之义,把自然现象悬挂起来便于观察,也就是说易经将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用符号来表示。
2、卦名:每一卦的名称。如乾、坤、艮、震等。
3、卦时:周易每一卦各自象征的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在特定的背景中的产生发展和变成规律,这种特定背景就是卦时。
十一、卦辞与卦主
1、卦辞:对每个卦象的总结和概括,通过卦辞可以了解卦象所代表的基本意义2、卦主:指卦的六爻之中,一般有一条爻为主爻,此条主爻就是该卦卦主。当然,也有少数卦,有两条主爻的情况。
十二、卦象、卦德与阴阳
1、卦象:物之象,象有“群”义,它对物对事不只是含有重复或两种意义,而且包含多种意义和多种事物。
如乾卦卦象:乾下乾上,为天道运行刚健不息之象。
2、卦德:卦体所具有的代表性的性能、性情以及特点等因素。如乾卦卦德:上、下卦为乾为健,乾者健也。
3、卦的阴阳
一条阳爻是一画,一条阴爻是两画。凡由三画或者五画组成的卦就是阳卦,阳为奇数。如震卦(阳卦),由一条阳爻,两条阴爻组成,一共是五画。
同理,凡卦由四画或者六画组成,就是阴卦,阴为偶数。如坤卦(阴卦),由三条阴爻组成,共六画。
十三、经卦、重卦与卦位
1、经卦:又叫三画卦、单卦。共八个,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2、重卦:又叫六画卦、成卦,共64个。每个重卦是由两个经卦重叠而成的。
3、卦位:指六十四卦上下两经卦的位置,分为上下之位、内外之位、前后之位等。
十四、卦的结构与如何读卦
1、卦的结构
《周易》中,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最大阳数,所以用九表示阳爻;
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成数六与八属阴,阴爻性质收缩,六比八小,八为少阴,六为老阴,所以以老阴六表示阴爻。
2、如何读卦:
64卦,每一卦都分为上、下两部分,读卦的顺序是由外而内。如蒙卦,外卦是艮卦,取象为山,内卦为坎卦,取象为水,应读作:山水《蒙》。
十五、本卦、变卦和静卦
1、本卦:占筮最初时所得到的卦为本卦,也称正卦、原卦。
2、变卦:变卦相对本卦而言。如果本卦中有“动爻”,即老阳、老阴之爻,此爻即为“变爻”,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因而,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卦,即为变卦。
3、静卦:如果所占得卦象中没有变爻,各爻都是静止不动的。
1、错卦:把一个卦的各个爻的阴阳性质反转过来(阴变阳,阳变阴)求得的卦。又称对卦、旁通卦。
2、综卦:一个卦的卦象从上到下颠倒过来,所成为另一个卦象,又称覆卦、反卦。
3、互卦:一个卦除初爻和上爻外,取其二、三、四爻组成一个单卦做内卦称“下互”;再取三、四、五爻组成一个外卦称“上互”,便形成一个“互卦”。
十七、纯卦、像卦与四正卦
1、纯卦:由两个相同的单卦重叠而成,共八个,指六十四卦中的乾、震、坎、艮、坤、巽、离、兑重卦。
2、像卦:一个重卦卦像与另一个单卦卦像有相似的地方。如风泽中孚卦与离卦。
3、四正卦,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经卦称为四正卦。先天八卦四正卦为离、乾、坎、坤,后天八卦四正卦为震、离、兑、坎。
十八、包卦与当位卦
1、包卦:包卦是对乾坤两个经卦而言。例如,乾卦包住坤卦,形成如山泽损卦、风雷益卦这样的卦象。
而坤卦包住乾卦,则形成如泽山咸卦、雷风恒卦这样的卦象。
2、当位卦:也称正卦,卦中六爻,从下而上,一、三、五爻为奇数,二、四、六为偶数,阳爻居奇数位,阴爻居偶数位,为得正当位,叫当位卦,如,既济卦为当位卦。当位卦象征正道,符合规律。
十九、爻、爻象、爻辞与爻位
1、爻:交错之义。易经借助阴阳交错构成不同的卦象。
2、爻象:指阴爻和阳爻象征的事物及其性质。
3、爻辞:对卦象的解释和说明,通过爻辞可以理解卦象的含义和应用。
4、爻位:64卦每卦有六个爻,六个爻分处六个等级,称“爻位”。
爻位排列自下而上,象征事物发展的规律从低级向高级进行。
如何读爻:
阳爻用“九”来称呼;阴爻用“六”来称呼;最下面的爻是初爻;最上面的爻是上爻。
二十、“三才”之义
八卦符合由阴阳爻三叠而成,上爻象征天,中爻象征人,下爻象征地,天、地、人即为“三才”。在重卦中,上、五两爻象征天,初、二两爻象征地,三、四两爻象征人,也具“三才”之义,别称“三材”。
二十一、当位与不当位
卦象六爻的位次有奇、偶之分,即阴、阳之别。初、三、五是奇位,也就是阳位;二、四、上为偶位,也就是阴位。
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被称为当位,又称“得位”。
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称为不当位,又称“失正”,“不得位”。
二十二、中与中正
六爻的二爻和五爻分别居下卦之中和上卦之中,这都称为中位。中位象征着人和事物坚持中道,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周易》中二爻、五爻多吉利之象。
如果两个阳爻分别居于二爻位和五爻位,称之为“刚中”;反之称为“柔中”。
如果阴爻居二位,阳爻居五位,即得“中”又得“正”,称为“中正”。在《周易》中,中正之爻尤为善美,象征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具备最为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十三、爻的承、乘、比、应与往来
1、承:指阳爻在上,阴爻在下,相对于阴爻而言,它承接阳爻,象征柔弱者顺承刚强者,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顺承之象,往往是偏向吉利的。如阴爻上面是阴爻,再上面是阳爻,那也是“承”。有时,阴阳“当位”之爻相承多吉,“不当位”之爻相承多凶。
2、乘:一般指阴爻在上,阳爻在下,相对于阴爻而言是柔乘刚。乘有小人得志,乘势欺人之意。如果几个阴爻都在阳爻之上,也可以称之为“乘”。
3、比:指六爻中相邻两爻的关系。如一为阴爻,一为阳爻,那就是“得比”;反之,就是“失比”。象征着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两爻相比有时也呈现出“承”和“乘”的现象。
4、应:指六爻之间处在下卦的三爻与处在上卦的三爻两两交感对应。对应的两爻,如是一阴一阳,可以两相交感,称为“有应”。反之,称为“无应”。很像“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现象。
5、往来:指卦的爻象可以上下往来,从下到上称之为“往”,即前往;反之,从上到下称之为“来”,即到来。如蒙卦:小往大来。
二十四、主爻的判断
1、物以稀为贵。一个卦中,同性比数最少的爻是主爻。比如说,地雷复卦为五个阴爻一个阳爻,那么位于初爻的阳爻就是主爻。
还有泽天夬卦为一个阴爻和五个阳爻,那么位于上爻的阴爻就一定是主爻。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一些,如地山谦卦、天泽履卦、天火同人卦、地水师卦等等,它们中的唯一阳爻或阴爻就一定是主爻。
2、如果阴阳爻的比例是四比二,则要看占少数的两个爻中哪一个处于中位,就是说看哪一个位于下卦或上卦的中间位置,如果两个少数爻都在中位,那就看哪一个处于正位,就是说阴爻处于阴位,阳爻处于阳位,如果某一个少数爻的位置既中且正,那它就一定是主爻。比如离卦中的六二和坎卦中的九五,则是既中且正,是当然的主爻。
3、如果阴阳爻的比例是三比三,或者全部是阴爻或者阳爻,也可根据第二条的思路去判断,同时还可以加上看这个爻是否有正应,也就是说看它是否与上卦或下卦相同位置的爻阴阳相互呼应,即是否异性相吸,如果相吸,就是正应。
4、如果上述几个思路都不能用,那就要看哪个爻的爻辞与卦辞的意思相同或者基本接近,意思相同或者接近的爻肯定就是主爻。
5、看彖辞,彖辞中所讲的内容,一般与主爻有关。根据彖辞,可以找到主爻。
6、看是否居中、得正、有应。在没有独爻的卦中,居中、得正、有应的爻往往是主爻。如果无应,居中、得正的爻往往是主爻。如果无应、也不得正,居中的爻往往是主爻。同样居中,上卦之中,即五爻往往是主爻,因为它是尊位。
关于卦中的主爻,有的卦主爻明显,有的卦主爻不明显。凡是不明显的主爻,它所起的作用往往也不大。
二十五、六爻特点与规律
即“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
1、“初难知”:初爻是每一卦的基础,象征事物的萌芽阶段。“初难知”是指将来的发展是未知的,存在了变数,有无数种可能性。
2、“二多誉、五多功”:二爻为下卦的中位,象征事物初露锋芒的阶段;五爻为上卦的中位,象征事物成功阶段,因而爻辞一般都比较顺利和吉祥。
在解读二爻和五爻时,往往要在“中”的基础上看其是否还“正”,如果是“中正”的,就更容易“多誉”和“多功”。
3、“三多凶、四多惧”:此处的三爻和四爻处于人位,正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状况,三爻象征事物小有所成的阶段;四爻象征事物进入更高层次。都面临着“往上走”的攀登过程,渴望达到天位的辉煌和荣耀,所以格外辛苦,变数更大。
4、“上易知”象征事物终极阶段,物极必反。
二十六、卦辞爻辞中常见词
1、元:本义是人的头部,《说文解字》解释为“开始、初始”,后引申为“大”或创始之意。
2、亨:有三层意思,一是亨通;二是祭祀;三是烹饪。《周易》中,一般都取亨通之意。
3、利:是镰刀的“镰”的本字,镰刀是用来收获的,所以引申为有利、利益,“对…有利”。
4、贞:本义是用贝类占卜,后引申为守正、坚持之意。
5、吉:其义为好、善、得,总之是吉祥如意。表现形式有吉、中吉、大吉等。6、吝:其义为行动有阻力、痛惜、遗憾等,也有警示之义,如不能因警示而自省自新,就会“自吉而向凶”。表现形式有吝、往吝、终吝等。
7、悔:其义为悔恨,往往是过失或困厄引起的,《周易》中警示人们“悔”而能改,就能“悔自凶而趋吉”。
8、咎:其义因过失而有灾害,比悔为重,较凶为轻,悔乃较小之困厄,凶乃巨大之祸殃。
9、厉:其义为有挫折、磨难,在《周易》卦爻辞中,厉提示人们要避开危险,或用正确的方法面对危险。
10、凶:其义为大凶险、祸殃。如能够谨慎自警,多数是可以避免的。
11、誉:指受表扬,引申为有好处有福气。
12、有言:指有谴责、批评的言论,比咎的程度轻。
13、有它:“它”本义是蛇,引申义为危险意外。
二十七、世爻和应爻
是卦应用的基础,也是断卦的灵魂和指南。世爻和应爻必须安排在某一爻之上才能应用。断卦问事时,以世爻为自己,看其与其他因素的生克关系,休、囚、旺、相等等去说明问题;以应爻为他人他事,看其与世爻的生克关系等待,来判断对所问之事的成败吉凶的影响。
二十八、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1、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①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②五行: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2、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①阴阳: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②五行:
子(鼠)阳水;亥(猪)阴水;寅(虎)阳木;卯(兔)阴木;巳(蛇)阴火;午(马)阳火;申(猴)阳金;酉(鸡)阴金;辰(龙)、戌(犬)阳土;一丑(牛)、未(羊)阴土。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牢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如果不读《易经》,你就无法了解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