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作文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最美教师等(仅限教师节期间表彰):国家级赋20分、省级赋15分、市级赋10分,县级7分。

2.非教师节期间表彰的其他教育教学类荣誉如教学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国家级赋15分、省级赋9分、市级赋6分、县级赋4分。

二、教学成果(指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成果,限报6件)

1.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必备项,限1件):省级16分、市级10分、县级8分;教学新秀按相应类别减2分赋分。

2.教学质量奖:市级6分,县级4分。

3.优质课(现场讲课比赛,非录播课):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赋10、8、6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赋6、5、4分;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赋4、3、2分。

4.优课(一师一优课活动):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赋4、3、2分,省级赋7分,国家级赋10分。

5.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或典型经验介绍:按优质课相应类别的一等奖赋分。

6.教学基本功大赛、说课比赛、微课评比:县级一等奖赋2分,二等奖赋1分;市级一等奖赋3分,二等奖赋2分;省级一等奖赋4分,二等奖赋3分,三等奖赋2分。

7.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仅限在教育行政或业务主管部门主管(主办)正式出版的的刊物上发表的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500字以上),非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省、市级每篇分别计5、4、2分,第二作者减半赋分,其他位次不计分;中文核心期刊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加2分;在报纸上发表的论文减半计分,不含报刊增刊、论文集、习题集。

2.发表教学资源:在正规报刊杂志发表教学案例、设计、实录、教案、学案等按同级别论文减半计分。

关键词: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一、提高对摘要重要性的认识

二、科技论文摘要常见的问题

(一)题目不规范。

题目应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包含的全部词汇不得超过10个实词;英文文题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全部小写,专有名词除外。例如不得出现如下情况:

1.如:一种、一类、研究、分析、初探、之我见,还有刍议、浅析之类谦词。

2.背离文题根本定义,忘记文题系反映全文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词语的逻辑组合,文题中“Thestudyon”,“Developmentof”之类的句子或空话。

3.文题第一个词不得用冠词(A,An,The)及“And”等,避免出现多个介词“of”。

(二)结构残缺。

文摘要结构完整,通常包括以下四要素:(1)目的陈述(PurposeStatement)及主题阐述(TopicSpecification);(2)方法(Methods);(3)研究结果(Results);(4)结论(Conclusions)。许多英文摘要结构残缺,严重影响到摘要该发挥的作用。

(三)人称语态时态问题。

以往人们认为,科技论文的撰写应使用第三人称、过去时和被动语态。但目前大多数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第一人称使用也十分普遍。由此可见,为了简洁清楚地表达研究成果,在论文摘要的撰写中不应刻意回避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及现在式。当然,摘要可以用第三人称写法,例如:“Studieson...show...”(对……的研究表明)﹑“Thereportrevealsthesituationof...”(报告反映了……的现状)等句型。也可以使用“Thisarticle”(本文)﹑“Theauthor”(作者)或“We“(我们)等作为主语。

(四)形式不当。

(五)独立性差。

摘要是可以单独发表的,因而基础须是独立的,无须依赖于其他任何补充而自明其义,应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图表、公式,用词应该是读者熟悉的。若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引文出现的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内。

(六)句子冗长,含义不清。

鉴于摘要的篇幅,建议使用简短的句子,表达要准确、简洁、清楚。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词语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层次)。如使用“Wefoundthat...”表示结果,使用“Wesuggestthat...”表示讨论结果的含义等。

(七)顺序颠倒。

三、其他注意事项

取消背景性情况介绍,取消对既有研究情况的陈述,仅限于表达新的研究进展信息;

以第三人称撰写,不使用第一人称,如“本文”、“我们”等;

用重要的事实开头,尽量用短句,避免用辅助从句开头;

在时态上,用过去式叙述作者的工作,用现在式叙述作者的结论;

在语态上,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尽量少用缩略语;

注意冠词使用上泛指与特指的区分。单数名词必加冠词,复数名词少加或不加冠词。

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一般是完成正文以后才写成的,它是整篇论文要点的浓缩,摘要的逻辑结构是通篇论文论证结构的缩影。只有对摘要感兴趣,读者才会阅读整篇论文,因此,摘要对拔高论文的层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摘要的一般逻辑结构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论文观点;摘要字数要根据论文篇幅大小而定,小论文字数一般在150~250字左右,学术性议论文字数一般在500字左右;关键词一般取自于摘要内容,而且关键词排列一般具有顺序性和逻辑性。常见的摘要动词有:present(阐述),describe(描述),address(讨论),dealwith(论述),lookat(考察),examine(研究),consider(考虑),discuss(讨论),analyze(分析),investigate(研讨),contain(包含),cover(涉及),include(包括),review(综述),summarize(总结),show(说明),demonstrate(证明),indicate(表明),baseon(基础),takeasreference(参考),conclude(结论),arriveataconclusion(得出结论),sumup(总结)。

总之,英文摘要应将论文的研究体系、主要方法、重要发现、核心结论,用简明扼要语言加以概括,包括摘要的诸要素,要符合摘要的基本要求,避免犯格式错误,真正起到摘要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课程改革物流英语文化培养

随着中国入世的成功,进出口贸易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货物运输和对中国以及中国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物流货代公司如雨后春笋,急需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外语能力的高职毕业生来充实队伍,特别是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广的通才。

我院自从对09级学生实行公共英语教学后,在学生第四五学期开设了各专业的行业英语课程。笔者担任了物流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学工作,也是改革后的一个全新专业英语课程。高等职业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的人才需要最大限度地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然而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学如何与行业相结合,以及强化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职业性,这些都是我在教学改革初期所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下的物流英语教学应该与行业结合紧密,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备课的初期明确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即首先要教授的是在运输业背景下与英语国家客户及合作伙伴进行正确的、合乎语言习惯的交流。全体备课老师把很多教材集合成“模块”,进行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分别有三大部分组成:

课前我们要求学生收集与案例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这些专题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尽量用英语进行比较和讨论。这样能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自我表达和书写能力的提升,并且也为之后的英文论文写作、文摘和商业书信的教学打下基础。

[1]AstridOelke.物流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6.

[2]任淑霞.关于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田.山东农业教育,2007,(2).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论;范畴;谓词;术语;概念;三位一体

范畴研究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一直为学界所重。1980年代中期以来,在大量具体范畴研究的基础上,很多学者开始尝试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体系”的建构。[i]范畴体系研究乃是对古代文论范畴的一种整体把握,与范畴个案研究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它需要研究者对“何为范畴”、“何为古代文论范畴”、“如何确定古代文论范畴”等前提性问题有更为自觉的认识。在已有研究论著中,很多学者对“范畴”本身做了不同程度的辨析,问题涉及“范畴”一词的涵义以及“范畴”与“概念”、“术语”之间的关系等。从其用心看,研究者显然是希望将自己对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建立在一个明晰、可靠的学理基础之上;但是从实际效果看,与其说解决了一些问题,不如说暴露了更多问题。沿着这些问题追溯下去便会发现,其根源正在于未能对“范畴”以及“范畴”与“概念”、“术语”的关系获得正确的理解。鉴于此,本文拟对“范畴”问题作一番追根溯源之论,以期能提示古代文论范畴研究走出无法确定其研究对象的困境。

一、“范畴”何谓:欲辨还乱的古代文论“范畴”

说到“范畴”一词的涵义,研究者经常会引用列宁的话加以解释,即范畴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ii]但是,一旦进入具体操作阶段,面对古代文论中历代累积起来的无数名词术语的时候,人们又大多心生疑惑:难道这么多名词都是古代文论范畴吗?难道这么多名词都需要我们联结到古代文论的体系之网中去吗?而人们的直觉反应往往是:这不太可能!于是由疑惑而生否定,人们便希望能够分清这些名词中哪些才是“真正”的文论范畴,哪些则不是。那么,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呢?那些不能归入文论范畴的词语又该称为什么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研究者引入了“概念”和“术语”,试图以“术语-概念-范畴”三分模式为框架,将“真正”的文论范畴甄别出来,而将剩下的文论词语分别划归“术语”和“概念”之内。

之所以将罗先生的这段原文照引,并非因为这段话提供了问题的答案,而是因为它指出了古代文论范畴研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中国近百年来几代人所做的古代文论范畴的现代研究,基本上“是在一种概念尚模糊、理论认识尚未十分明晰的状态之下展开的”。尽管罗先生本人也没有明确提出确定古代文论范畴的统一标准,但从他对学界有关古代文论范畴认识的模糊性的具体评述中,还是可以看出他的大致思路:第一,一个文论用语是否属于范畴应该与这个用语使用的普遍性有关;第二,古代文论用语应该根据其使用情况分为术语、概念和范畴,作为范畴的文论用语应该与作为术语和概念的文论用语有所区别;第三,还应该在古代文论中的概念和范畴的外延之间做出明确区分,同一个古代文论用语不宜既称为概念又称为范畴。罗宗强先生的观点与前述汪涌豪先生的看法大体相同,也反映了很多古代文论范畴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基本看法,其核心是试图将古代文论用语明确划分为“术语”、“概念”和“范畴”三类而不相“混淆”。但是,论者自身的矛盾已经表明,这一试图消除古代文论范畴“混淆”的方法非但未能真正消除古代文论范畴的“混淆”,反而造成了更明显的混乱。

那么,走出困境的出路在哪里呢?

二、“范畴”探源:亚理士多德的“范畴论”

问题的症结恰在于研究者未能真正理清术语、概念和范畴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区别术语、概念和范畴的内涵的同时,也对其外延做出了过于机械的划分。

如果说第一层次的具体所指是亚理士多德《范畴篇》“谓词”(范畴)的“实谓”(即《范畴篇》“谓词”(范畴)的实际所指),那么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具体所指则是亚理士多德《范畴篇》“谓词”(范畴)的“当谓”(即根据《范畴篇》之理,其“谓词”应当有的具体所指)。但无论是哪个层次的“谓词”(范畴),就其都是说明事物的“谓词”(范畴)而言,其间并没有根本差异。由此可见,根据亚理士多德“谓词论”(范畴论),语言中所有的词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说明某种事物的“谓词”(范畴)。

三、“范畴”涵义辨析及“范畴”、“概念”、“术语”关系另解

各类“非复合词”——各类概念——概念类别——事物类别

第二,“范畴”作为说明事物之词总是针对其所说明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个方面而言的,当一个词被用于说明某个事物或事物的某个方面时,这个词也就成了说明某个事物或事物某个方面的某类“范畴”中一个。如当我们用“相同”这个词说明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时,“相同”也就成了说明这两个事物关系的一个“关系范畴”。从原则上说,一切语言中的一切词都可用于说明事物,因此一切语言中的一切词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成为“范畴”。“范畴”与词的这层关系,为我们提供了确定某个学科或某个理论的“范畴”的明确标准:所谓某个学科或某个理论的“范畴”,也就是所有用以从某个方面描述、说明这门学科或这一理论研究对象的词(概念)。这些词就其所描述、说明的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而言,可称为“某类范畴”;而就其所描述、说明的整个研究对象而言,又可统称为“某学科范畴”或“某理论范畴”。

所谓“学科范畴论”是指有关某一具体学科和某一具体理论的范畴的理论,诸如“哲学范畴论”、“社会学范畴论”、“诗学范畴论”等。“一般范畴论”与“学科范畴论”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一般范畴论”揭示的各种“学科范畴论”共同蕴涵的一般性规律,而各种“学科范畴论”则是一般性范畴规律的具体体现。“学科范畴论”与“一般范畴论”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般范畴论”中的范畴说明的是语言所能反映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而“学科范畴论”中的范畴说明的则是作为某一具体学科研究对象的某种或某类事物;前者的外延(在理论上)是泛指的、无限的,后者的外延则是特定的、有限的。

当然,还有必要再强调一下同一个词作为概念和作为范畴的区别。当我们称一个词为“概念”时,意在表明它反映的是某个事物或事物某个方面的观念,强调的是这个词与其反映的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当我们称这个词为“范畴”时,则意在表明它表示有关某个事物的各类概念中的一个具体概念,强调的是这个词(概念)在有关这个事物的所有概念所构成的概念系统中所处的层次和位置,也即是强调这个词(概念)与其所处的概念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走出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的困境

罗宗强先生的另一个问题也很有意义,即“诗言志”、“诗缘情”、“文明道”等究竟是不是范畴的问题。他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根据亚理士多德的理解,范畴应该是“非复合词”(即词),而不应是“复合的”语言表达(即句子)。“诗言志”、“诗缘情”、“文明道”等显然并不是词语(罗宗强先生称之为“词语”是不准确的),而是短句(与亚理士多德所说的“人得胜”这一复合语属于同一类表达形式),因此不能称之为古代文论范畴——恰当的说法是“古代文论命题”。

总之,术语、概念和范畴虽然内涵有别,但就某个特定的学科理论而言,其术语、概念和范畴的外延是完全相同的。一旦理清了这层关系,我们在古代文论范畴研究中便可以挣脱很多近似于“作茧自缚”的限制和拘束,并克服由此带来的种种方法和视野上的缺陷,使得对古代文论范畴进行最为广泛、最为完整的把握成为可能。理清了这层关系,我们便不必再犹疑、困惑于究竟哪些概念(词)才是古代文论范畴之类的问题,而是把更多的心思用于区分古代文论范畴的类型与层级,辨析各类范畴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各种范畴的基本内涵,探析各种范畴的历史源流等。当然,这已经是下一步的研究任务了。

[ii]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90页。

[iii]汪涌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范畴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iv]汪涌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范畴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v]汪涌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范畴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vi]汪涌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范畴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vii]汪涌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范畴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viii]汪涌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范畴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54-570页。

[ix]罗宗强:《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之回顾》,见《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罗宗强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此文为该书序言。

[x]参考《工具论·范畴篇》,秦典华译,《亚理士多德全集》第一卷,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引用时略有改动。

[xi]邓晓芒在译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时,把德语中的pradikamente一词译为“云谓关系”,表明译者注意到了该词源自的古希腊语κατηγοριαs的原初用义。见《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著,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3页。

[xii]从《范畴篇》的具体表述也可明确看出亚理士多德所说的“范畴”的直接具体所指乃是各类“范畴”中的具体的词。如称:“‘相同’、‘不同’、‘相等’、‘不等’都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这样的字眼。这些词都属于关系范畴。”(《工具论·范畴篇》,秦典华译,《亚理士多德全集》第一卷,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页。)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亚理士多德是把“相同”、“不同”、“相等”、“不等”这些具体的词称为“关系范畴”的。依此类推,被称为“实体范畴”、“数量范畴”等各种“范畴”的也应该是包涵其中的具体的词。统言之,这些具体的词即一个个“范畴”。

[xiv]薛富兴:《关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体系》,《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xv]薛富兴:《关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体系》,《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本文是通过对部分篮球战术基础配合的双语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设计、制作和教学应用进行研究,以其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与提高,促进学生在学习篮球战术基础配合中提高英语水平,并为高校篮球教学训练课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应用与理论指导依据。

【关键词】篮球战术双语多媒体课件设计应用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篮球突分、夹击战术基础配合的双语多媒体课件制作。

2、研究方法多途径检索体育多媒体课件研究文献、双语课件制作文献、体育双语教学课件文献。

走访专家,以便更好地为课件制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支撑。

运用统计软件SPSS12.0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1、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件结构设计理论指导,以教学设计理论、篮球战术教学的认知理论、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理论、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制活动变化规律、篮球运动技能开放与对抗性理论、战术教学与训练原理和方法、双语教学理论为课件内容与方法设计制作的理论指导。

课件开发与制作遵循科学性、教学性、高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

(1)课件类型。此课件为教师演示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学生可根据需要在个人电脑上或学校的教学网络中自己进行内容的预习、学习和复习。教师可以通过控制课件的演示来进行战术基础配合的讲解示范和纠错;通过优秀运动员典型精彩视频的示范来了解战术环节、技战术动作全过程;通过课件中的中英文声音、文字的播放来学习专业英语。

(2)课件教学内容的设计。课件基本内容框架为:篮球突分与夹击配合的概念及主要形式、方法和要点、运用时机及特点、组织教学训练方法、练习方法与手段、典型战例,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组织教学和训练建议等。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和要求,不同的内容框架采用不同的媒体内容,并有中英文对照。例如在突分、夹击配合的方法和要点中主要以文字和图片内容为主,在练习与训练方法中主要以视频媒体为主。对某一战术配合环节可进行中英文字说明、视频演示和图片显示,从而通过多种方式来强化课件对学生的刺激,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课件的结构与界面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对于节点主要考虑根据学习者特点及认知规律来选择节点大小,尽量减少冗余信息;一次只显示一个节点信息;对根节点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来进行设计,使知识内容层次清晰。

在链的设计上,为了清楚体现各节点之间的层次、归属关系,反映各节点间的逻辑联系,本课件主要采用线性链。

在设计网络时主要考虑课件主模块和子模块之间、知识单元之间、知识点之间以及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层次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跳转关系。

在人机交互设计上主要采用常用的按钮、热字热区和按键的人机交互方式。力求使课件的交互系统友好、灵活和透明,让学习者能清楚地了解系统的各项功能;还在系统的不同部分采用了相似格式和人机操作方式,使学习者避免重复学习和记忆的烦恼。

2、课件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1)素材分析。课件的主要功能是辅助篮球战术教学,表现形式是文字、图片、视音频、动态交互的多媒体集成,并能以网页的形式通过网络浏览器呈现。使用以教师课堂播放演示为主,学生课下联网自主选择学习为辅。

为方便课件制作过程,确保课件表现功能的实现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所选择的软件开发平台为公认的交互性能最强的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

(2)课件的集成。各种多媒体素材制作完成后,需要根据上述的教学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理论对它们进行编辑合成,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本课件的集成利用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PowerPoint、Director、方正奥思等来完成。这些多媒体创作工具功能强大且使用方便,这使得课件制作者不用学习复杂的编程语言就可以调度各种多媒体信息和设计用户界面等,从而摆脱了繁琐的底层设计工作,将注意力集中于课件的设计和创意,不仅大大简化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过程,而且大大提高了课件的质量。

以采用Authorware来制作为例。所需各种素材准备好后,就可以在Authorware软件下开始制作了启动Authorware,选择“文件”“新建”命令来创建一个新的文件:“篮球突分、夹击基础配合战术的双语多媒体课件”,在属性面板中将文件大小设定为1024×768,保存此文件。选择“插入”“媒体”“flashmovi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浏览”,导入flash影片,在流程线上加入一个等待图标,在属性面板中选择响应的方式为“单击鼠标”。在等待图标下加入一个擦除图标,擦除上面的flash文件。在擦除图标下加入一个显示图标,双击图标,在里面插入准备后的图片。在擦除图标下加入一个交互图标,在交互图标的右侧插入3个群组图标,分别命名为“突分配合”,“夹击配合”和“退出”。将“突分配合”和“夹击配合”的响应方式定义为热区域,然后在其中插入准备好的内容,在“退出”图标内加入一个计算图标,在里面输入程序“quit()”,将准备好的资料全部插入以后,选择“文件”“”“打包”,选择运用平台为“Windowsxp,NT和98”,勾选所有选项即可。

三、课件的教学验证性实验

通过实验采用同组前后测试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实验,以验证在教学中应用本课件的教学效果。以本校10级篮球专选班3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2学时的本课件部分内容的教学,并进行课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由两名副教授对学生的英语、突分和夹击战术基础配合水平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试,以实证本课件对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和英语教学的效果。

问卷调查表明,双语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用到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中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学效果明显,切合教学实际。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研制的篮球突分、夹击战术基础配合双语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界面友好、开放性和实用性强,体现了篮球战术教学实践性与英语专业知识趣味性丰富表现的较佳知识组合。利用本课件进行教学,有利于突破战术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掌握篮球战术基础配合的能力和水平,也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2、建议

制作篮球突分、夹击战术基础配合双语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教学,是对篮球课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建议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拓展研究,以探讨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促进的机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耿岳.掷标枪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3]于红霞,何志波等.体育院校的新课题——体育双语师资的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

[4]刘卫东.高校公体篮球课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5]孔军.高校体育课程双语教学的尝试和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关键词]外语考试;伦理期待;制度变革

一、外语考试伦理的内涵及其演变

“伦理”一词源于哲学,伦理的内涵非常丰富,各个不同的哲学派别都有自己的不同解释,简而言之,伦理指的是道德上的善与恶、是与非。斯坦斯菲尔德(C.W.Stansfield)将“伦理”区分为哲学意义上的“伦理”和某一职业的“伦理”,后者指的是管理该行业专业人员的一套行为准则和规范。外语考试伦理特指外语考试领域个体、组考者和社会团体等各方面人员的伦理。

二、考试伦理期待下的外语考试制度变革

对制度的伦理期待,往往是由于该项制度在伦理方面的瑕疵导致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造成损害而引起的,并且伦理期待可以对制度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外语考试的伦理期待,就是希望外语考试具有公平、正义、高效、合适等理想的特征。考察近年来对外语考试的伦理期待现象,其表现形式有很多,若从期待的发起者来分类,可以分为包括试题设计者、学校、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等的考试主体伦理期待,以考生为主的考试客体伦理期待,还有包括企业、公司等的考试结果用户伦理期待;若从期待的态度来分,可以分为过激性伦理期待、理性伦理期待;若从伦理期待的对象看,可以分为考试权利伦理期待、考试内容伦理期待、考试技术伦理期待、考试结果使用伦理期待;等等。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从考试权利、考试内容、考试技术三个方面来考察考试伦理期待对外语考试制度的影响。

(一)考试伦理期待下的考试权利变革

权利指法律对法律关系主体能够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及其要求他人相应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有意思的是,社会对外语考试权利的伦理期待,不是表现为主张要求参加外语考试的权利,而是主张要求不参加外语考试的权利。这种伦理期待主要表现为社会民众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毕业证书的挂钩、专业技术职称外语考试等制度的强烈批评。

职称外语水平测定是我国参考人数最多的外语考试项目之一,对这种考试的伦理期待主要是希望不要“一刀切”,即硬性地规定在任何行业或专业的技术职称认定中都必须要参加外语考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行政法学研究所所长何兵认为,《行政许可法》实施后,现行职称外语考试从设立到实施都有违反该法之嫌。理由在于,将外语考试与职称挂钩的依据是人事部部委规章,而《行政许可法》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取消部委的行政许可设定权,只有国家法律和国务院法规可以设定公民资格资质许可。部委自行设定的资格证书制度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除属于国务院本次保留事项外,一律无效。将外语作为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除非有明确法律法规为依据,否则都是违法的。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著名人才专家沈荣华提出,按照科学人才观,现行职称制度必须改革,其核心是坚持能力与实绩的标准。他认为,职称外语考试应坚持“三不”原则:“不一刀切”,即职称外语考试应按岗位需求,区别对待;“不一票否决”,即职称评聘应按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和能力业绩为主要标准,开展综合测评;“不一个模式”,即职称评聘应逐步与国际接轨,可设计三条通道,即职称资格认定、职业资格认定、专业技能水平认定。

在这样的伦理期待下,2004年开始,上海、山西、福建、江苏南京、贵州等地开始取消职称英语考试。针对社会的强烈呼声,国家人事部在2007年发出《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防止职称外语考试“一刀切”和形式主义。《通知》指出,对经证明具有较高外语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放宽外语成绩要求或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并规定分级使用全国职称外语考试成绩。

在同样的伦理期待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也得到了澄清。教育部于2002年2月25日在京举行新闻会,郑重申明,教育部从来没有要求过高校把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和学位、毕业证书挂钩,高校也不必把四六级考试跟学位和毕业证书挂钩,是否挂钩由大学自主决定。受教育部态度的影响,随后许多大学都把英语四六级考试和毕业证书脱钩了。

(二)考试伦理期待下的考试内容变革

对考试内容的伦理期待主要是希望外语考试主要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考查死记硬背的语言知识,这种伦理期待的表现有学术式和民间式。如有的学者从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英语水平差的现象来分析英语考试内容的不合理性。民间则采用验证对比的方式来证明外语考试内容的不合理性,即让外国留学生来做高考英语试题,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高考成绩和中国考生有何差别,借此来判别英语试题内容是否科学合理。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5名“老外”用2005年高考英语试题进行了“考试”,结果得分最高的为91分(满分150分),最低的71分,平均成绩为79分。这样的成绩与我国高考中等成绩的学生相当。在我国,高考英语也是较为初级的外语考试,其难度还达不到英语二级。而这5名“老外”,有3人是外国留学生,两人是英语外教,其中3人以英语为母语或所属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另两人以英语为自己的第一外语。应该说,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都应当比我国的高考生高出许多,可面对我国的高考英语试卷,他们似乎被“难”住了,考试成绩还不及我国许多高考生。这从一个侧面表明高考英语不能准确考查出考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高考英语的效度存在一定缺陷。这次验证式的考试,与其说是拿高考英语测试“老外”,还不如说是高考英语接受“老外”的测试。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不理想,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和考试命题还存在一些不太理想的地方。

在对外语考试内容更为合理的期待下,高考英语、大学四六级英语在考查目标和考试内容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主要体现在:这些考试的理论依据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际测试理论和任务测试理论成为这些语言测试的基本指导思想;考查的英语技能更加全面,听说读写译五项外语技能中,除了由于成本原因没有考查说的能力外,其他四项技能在外语测试中都得到了考查,且考查实际运用的题目比例大幅增加。

(三)考试伦理期待下的考试技术变革

在这种考试伦理期待下,标准化考试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大学英语考试与传统考试相比,改革后的测试内容和题型更丰富,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听力理解部分的分值比例从原来的20%提高至35%,增加了长对话听力理解测试,将复合式听写作为必考题型;阅读理解部分增加了10%的快速阅读技能测试,采用是非判断、句子填空等题型;语法结构融入各部分试题中,不再单独列为一项考核内容。此外,在语言表达上,除写作测试外,增加了句子层面的汉译英测试。全卷的构建型做答试题的比例增加到了35%~45%,多项选择题的比例减少了。高考英语中也逐渐出现了自由写作、基础写作、读写结合、听写、翻译等建构型试题。

三、外语考试制度伦理建设的思考

(一)确立考试制度伦理的理据立场。判断一个制度是否符合伦理,有着不同的理据立场。这些不同的理据立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目的论与权利论。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契约论则分别是其典型代表。功利主义理据立场注重制度的效率方面,并以此作为制度是否符合伦理的基本判断依据。自由主义契约论理据立场注重制度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并以平等的自由权利作为制度是否符合伦理的基本判断依据。对外语考试的伦理期待也是基于这两种理据立场。功利主义者认为外语考试设计的范围广泛、考试人数众多、考试财力有限,主张考试应该效率优先。在这种伦理期待下,标准化考试大行其道,外语考试沦为纯粹的工具性、技术性手段。自由主义契约论者认为,公民既有考试的权利,也有不考试的权利,是否参加外语考试不能进行行政强制;外语考试应该科学合理,考试内容应该主要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考试形式应该与实际语用情景一致。这样的考试对社会和考生才是具有伦理性的,在倡导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背景下,权利论应当成为判断考试制度伦理之善的基本理据立场。

THE END
1.俄罗斯小孩哥做英语题掐中国六壬法算答案听说这部电视很适合学英语 书本影视 276跟贴 打开APP 英国学生做亚洲的英语试卷,没想到做到一半直接懵了 阿Q大视野 497跟贴 打开APP 课堂上老师突然脱衣,突然 世界生活点滴 121跟贴 打开APP 电话英文50句:各种情境用语,预定时间、日期、细节(听力练习) 创意原野 万用旅行英文66句:搞定英美服务生-英文口语练习 https://m.163.com/v/video/VGHVEM6QS.html
2.英语题在线解答器(英语填空题在线解答)sixty minutes (简单数学推理)3.Dinner is to meal as table is to ___. furniture (前后是包含关系)4.hungry is to food as thirsty is to___. drink (FOOD是泛称,所以用DRINK。 2、解渴饮品的泛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举报 收藏http://www.77242.cn/news/show-143995.html
3.每日翻译第1713期英汉互译,2024年12月5日翻译答案打卡形式:你的名字+Day+天数 (如:我爱吃烤鸭Day03) 3。关于获取答案方式:往下翻往下翻往下翻,最下面 4。关于答案: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所给的都是参考答案,比如说很多动词都可以用一些同义词或者是词组来代替.这些都是要靠你们平时自己不断的积累的,hold住哈。http://k.sina.com.cn/article_1764513274_692c55fa01901b4m8.html
4.知乎答案录2——佐藤谦一26. 学习英语最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佐藤謙一,禪茶一味 諸位先生之答案皆盡詳細,鄙人再補充幾條實際之建議: (イ) 英文貴在清順自然四字。余見中國之青年,向來詞彙豐富,好用古典拉丁文或希臘文詞根之詞,其實此為謬端。觀乎英、米、愛等國之文人行文,用詞以清順為準則,以達意為目的,與中文不同,向來不以古典https://www.douban.com/note/473561559/
5.20152015-2022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数学题库(共25题)1.一平面截球面产生的截面形状是___;它截圆柱面所产生的截面形状是___.2.下列函数(与与g(x)=lgx2C.f(x)=|x|与g(x)=(x)2D.f(x)=x与g(x)=3x33.对于55年成材的木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54759342.html
6.2023年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考试题库答案2023年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考试题库答案详解.docx,2023年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考试题库答案详解 (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 题型 语文 数学 英语 总分 得分 第1套 一.语文试题库(共20题) 1.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入两个恰当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326/6123054022005105.shtm
7.猫噬鹦鹉用英语怎么说,猫噬鹦鹉的英文翻译根据《收费公路联网收费运营和服务规程(2020)》,各级单位发起稽核追缴时,应清晰描述车辆()原因,逐一上传相关追缴通行流水涉及的入出口通行图片(闯关车或通行图片丢失的可上传相关录像信息)、交易流水等信息等。https://www.shuashuati.com/ti/1cd8a989dbe382f9cd6c1ca3e646c35f.html
8.富士康招聘笔试[解析]D中横向、纵向正与文意相反,为正确答案。C有问题,文中未明确说竹简是否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但两相比较,D更合适些。 4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anr3idi.html
9.沃米易学2021新版高职单招模拟试卷语文数学英语合订本语数英全真模拟沃米易学2021新版高职单招模拟试卷语文数学英语合订本语数英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中职生对口升学高职院校对口招生试卷 点击进入9.9元专区>> ¥42.70 (5.48折) 降价通知 定价¥78.00 暂无评分 0人评分精彩评分送积分 作者 无 查看作品 出版 河南大学出版社,月 查看作品 分类 图书>考试>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17429712.html
10.IELTS雅思考试官方的微博正确答案:a。 “less”用于形容非可数名词,“fewer”用于可数名词。 例如:Work is really busy at the moment, so I’ve got less time to see my friends and go to the gym. There are fewer job opportunities for graduates these days. @IELTS雅思考试官方 #雅思备考#你真有那么精通英语?一道题测https://www.weibo.com/ieltscn
11.哲学,Philosophy英语短句,例句大全在它看来,在今天,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或者在同一社会制度(例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不同阶级间,人的价值、处境和命运的问题都不相同,因而抽象地谈论这一问题毫无意义,只有把这一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才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现时代的其他哲学 在当今世界上,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以外,亚洲、非洲、http://xjishu.com/en/002/y8190.html
12.菏泽市第三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作者:朱彦臻、任俊莲(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英语教师 37.菏泽市天香公园滨水景观调查分析 作者:李银慧、费 赟(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基层建设 38.叔本华与普鲁斯特的艺术观比较研究 作者:尹 琴(菏泽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9.“草根干部”如何打造职场优势 http://epaper.hezeribao.com/shtm1/hzrb/20201120/168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