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乎可以说首屈一指。《易经》的最初缘起该追溯到什么年代,至今众说纷纭很难定论。但曾经有《连山》易,后又有过《归藏》易,大约相应的年代是夏朝(可能更早)、商朝,这似乎可以确定。随后到周朝,就叫《周易》了。我们现在讲《易经》,大多是指《周易》。
关于《易经》,几千年来的著作学说多如牛毛,从各种角度来研究、注释《易经》的都有,真正是“诸子百家”。其中所谓“象数派”与“义理派”的划分与对立是特别值得重视的。象数派着重从卦的象与数解释《易经》,它带有更多的自然科学成份,思考世界万物和卦象之间的形与数的对应关系。而义理派则更多地从政治哲学、政治伦理学、政治策略学等“圣人之治”的“人文”角度,观察卦象与天地社会的联系。
这两派自汉以来彼此对立、彼此融合有多种演变。它们在原则上都承认《易经》最早产生于占筮,但象数派显然更看重占筮的意义,有很多象数派代表人物就是占筮大家。而义理派则比较忽略甚至鄙视占筮,他们更多运用的是《易经》中的“上层建筑”部分,在这部分中,我们看到的是堂皇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理论与策略。
这两派学说中都各有它们的真理。
如果撇开象数派与义理派划分的概念,我们还可以将占筮本身当做《易经》中“技术”层面的内容,而将《易经》中各种对天地人事与阴阳八卦的解释与概括当做“理论”层面的东西。
关于《易经》的占筮“技术”,自古以来主要有三个体系,或者说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古筮法”。这主要是依据六十四卦卦象与卦、爻辞来断卦。当然后来又包括运用《彖》、《象》等易传之“辞”。这种占筮法,春秋战国以来古籍留下了一些案例,读起来饶有趣味。这种占筮法依靠对《易经》的熟悉与透彻把握,它与《易经》本来内容的联系最直接。
第二种方法是“纳甲法”,现在民间也多称之为“六爻法”,汉时就有,据说它的成形与西汉京房有很大关系。这种占筮法将天干地支装入六十四卦中,结合年、月、日的天干地支,运用五行生克等一系列法则,进行了一套更为繁复的占筮运算。它有时几乎完全离开《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另成体系。这种占筮法预测事物十分细化,在民间常常成为占筮主流。
第三种是“梅花易法",基本可以确定源于宋朝邵康节的《梅花易数》一书。创始人大概就是邵康节。这种占筮法起卦简便,外应敏感,将六十四卦的上下卦按动爻所处的位置分为“体卦”、“用卦”,然后在时令五行背景下,对体卦、用卦之间的五行生克进行计算,最后得出预测结果。
这三种占筮技术各有长短,在古往今来的占筮历史中,常常有人将它们综合运用。
将第一种“古筮法"与第二种“纳甲法"结合起来的典范是近代易学大家尚秉和先生。他通常是先以“古筮法”做象断、辞断,在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便加上“纳甲法”来断卦。
另外要提到的是当代易学大家刘大钧先生。他对《易经》理论层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众所周知,对《易经》技术层面的贡献也令人注意。他著有专门讲授纳甲占筮法的书籍,显示出他对此的熟谙,而以他对《易经》经与传的精通,“古筮法"在他一定是信手拈来的,因此,他将此二法结合起来运用是可想而知的。
而将第一种“古意法”与第三种“梅花易法"结合起来运用的也大有人在。
邵康节本人就是第一例。
他在《梅花易数》一书中讲到了这种结合。
再值得提出的是当代另一位易学大家张延生先生。他无疑对《易经》象数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众多著述将《易经》与现代自然科学结合起来,许多见解颇有新意。未来的中国易学史一定会留下他重要的一页。他对占筮技术也有发挥发展。他主要是运用“梅花易法”占筮,同时结合运用卦、爻辞“古筮法”。
三种占筮法中,惟有将第二种“纳甲法”与第三种“梅花易法”结合起来的成功案例少-些。
看到一些名家有过这样的尝试。
贾双萍虽然并不年轻,师承张志春先生等名家学习摸索占筮也有多年。但比起上述那些大家来,绝对该算是易学晚辈。然而晚辈勇于探索,也便有了自己的发现。
“梅花易法”与“纳甲法”最难相互兼容的一点是“比和卦”和“六冲卦”的关系问题。八个八纯卦在“梅花易法”中都是比和卦,卦逢比和大多都以吉断。而这八个八纯卦在“纳甲法”中却是六冲卦,除了突灾新病有时需冲之外,大多情况下都以凶吝断。两种占筮体系只要一遇到八纯卦就矛盾冲突,因此,历来行家多讲究二种方法不同断,同断徒生混乱。而不同断,无论是“纳甲法”,还是“梅花易法”,都能在本体系中自圆其说,断出准确结果。
贾双萍对《易经》占筮技术的又一点值得称道的探索是在“梅花易法”的运用中。“梅花易法”主要凭体卦、用卦、时令的五行生克关系断吉凶。自邵康节以来,就强调一个原则:体卦旺则吉,愈旺愈吉,反之则凶吝。但是贾双萍根据她的占筮实践,发现情况并非绝对如此:常常体卦过旺就走向反面,本该断吉的事变得凶吝。她从实践出发,大胆提出了“过旺则反而凶吝”的看法。应该说这是相当有新意的。她在这方面的案例是否丰富确凿到足以向世人立论,还可以斟酌。但是,从大千世界的一般规律来讲,她的见解大概是有道理的。
就好像一个小孩,爷爷奶奶对他好,姥爷姥姥对他好,父母更是百般爱护他,阿姨保姆则里外呵护他,方方面面都“生扶”之,他的人气不但“旺”,而且“过旺”,结果一定会特别好吗很可能溺爱过度反而害了孩子。
这种生活中的道理也是《易经》中的道理。
《易经》经文中充满了“物极必反”的告诚,那么具体到“梅花易法"的占筮技术中,似乎也不该有体卦愈旺愈吉没有边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