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在线视频盈利难问题成为整个行业讨论的关键,而那一年,也被业界称作移动视频商业化的元年。
五年后的今天,2018年的岁末已至,这一年被誉为是中国在线视频的会员争夺年。尤其是爱奇艺与腾讯视频作为行业的第一梯队在付费会员方面可以说是高歌猛进,但不得不说的是,对于整个行业而言,盈利方面依旧没能得到太大改善。
移动互联网时代奉行“得流量者得天下”的宗旨,而在线视频也与社交软件、实用工具一起在多个第三方数据统计机构的流量研究报告中都被列为用户流量最大的“top3”类型。
同样都是流量巨鳄,截然相反的命运背后到底是什么商业逻辑作为支撑呢?
定位论创始人特劳特在《什么是战略》一书中的说法:“人类心智如同计算机的存储器,它会给每条信息(每个品牌)分配一处空位并保存下来。”
不同的产品定位决定了流量变现能力的差异化形态,有的流量一般,但是赢在稳定且价值高,不用为盈利而担忧;而有的却不同,例如流量巨大的电信运营商们一直被人看作是流量的“管道工”,其中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认知对其商业化难易程度起到很大的影响。
KANO模型将用户常见的几种心理感知划分成五个不同的类别,分别是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无差异属性和反向属性。
其中,从概念介绍来看,基本型需求是指用户认为“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也叫需求的痛处。期望型需求是指那些连用户自己也不确定的的,但是你提供了他们会很乐意看到的需求,也叫用户需求的痒处。
而移动在线视频其实很大程度上偏向于期望型需求,如果用众所周知的马斯洛需求曲线去区别,社交互动需求属于基本需求,休闲娱乐需求属于第二个层次。
根据图表所示,期望性需求所代表的线表示其用户认可程度与存在程度之间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可能影响产品体验的商业化行为方面注定是战战兢兢,过于冒进很可能降低用户对平台的认可程度,从而造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后果。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形态,离不开支撑其发展的土壤,因此还有来自于和行业自身特征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的风险。
1.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差异
在互联网的江湖上,关于“英雄变恶龙”的说法已经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答案只有两个字:垄断。就像当初网约车刚刚出现,在竞争状态下,大打补贴战,而后随着滴滴完成对Uber中国的收购,行业逐渐进入了【寡头垄断】阶段,滴滴逐渐停止了对司机的补贴,司机收入急剧下降,而车费上涨等问题冲击了用户心里的【价格锚定】,平台的公众认可程度下降。
而移动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的行业竞争环境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移动在线视频不同,有人说行业腾讯和爱奇艺的双寡头垄断已经出现,但事实绝非如此,优酷今年在内容、付费会员上与腾讯爱奇艺相比声音似乎是小了些,原总裁杨伟东的经济问题、王思聪手撕优酷等负面传闻的不绝入耳也让人们感受到这似乎成了优酷“黑天鹅”的一年。
但没有哪个公司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这些坏事件的接连发生也并不意味优酷不如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了,今年优酷依旧有《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世界杯等优质的内容,毕竟作为阿里移动视频业务的代理人势必能够得到阿里文娱的鼎力支持。再往后的芒果TV等平台同样也拥有大量忠实用户,行业举例双寡头垄断都差的远更别提完全垄断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驱使下,行业玩家们的盈利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2.规模经济匮乏的双边网络
移动在线视频平台其实是一个连接内容与用户的双边网络的形态,而这一网络的价值,理应符合梅特卡夫定律,即网络的每一个节点都与其他的每一个节点互连。每一个新加入网络的节点都会增加与所有已有节点的新连接,所以新增连接数(网络密度)相当于节点数的平方(N2),每一个新增节点都会让网络价值以几何速率增长,而“集群系数”则用来衡量网络的集群度。
从网络效应的效果来看,移动在线视频通过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内容的优质程度决定了用户量和付费用户量增长的幅度以及平台活跃度等多项指标,而持续的优质内容输出则使平台不断保持较高付费用户增长以及留存的关键,这是在线视频平台网络效应体现的地方。
然而优艺腾们之所以因为不盈利而为人诟病,很大程度上也是是由于内容方面的投入过高,这与教育行业相似,在线教育由于教育的地域性具备明显的“规模不经济”这一特征,使得用户的拉新和留存成本过高。就像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中的一个经典场景,一个水箱有流速不同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一个或各若干),求何时能将水箱注满水。如果把水箱现有的水比作平台现在的流量,“进水口”下的功夫不小。由于出水口的存在使得平台的投入成本成为一件持续的过程很难实现均摊和覆盖,这需要“进水口”比“出水口”更大,或者更多,即通过降低内容投入成本提高效率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反,社交平台在产品推出之后不需要过多的投入。由此可见,从集群系数以及规模经济来看,在线视频平台的短板相对而言也比较明显,在盈利方面自然是难度不小。
从用户注意力来看
从外部替代品来看
移动视频平台满足的是人们娱乐方面的需要,而短视频、直播、游戏同样也都是如此,这其实就和视频平台形成了一种替代关系。而社交平台不同,社交本身就是刚需,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行的一项基础性活动,社交平台凭借自己的高集群度具备极高的粘性,也没什么替代品,因此也有更多商业化的可能。
讨论了一年又一年,移动视频平台到底何时才能实现盈利呢?
事实上,虽说在过去一年,付费会员才是优艺腾们竞争的“C位”,但与此同时,提高效率同样也是它们发力的关键。
先是爱奇艺宣布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退出流量统计市场。而后优酷公布了全新的网络电影分账模式及规则,采取会员有效观看时长分账模式。腾讯视频也推出了自己的“标准付费播放量”作为分账标准。
巨头同时很有默契般的对唯流量论说不,对于它们而言,减少了市场投机者对播放量的影响和干涉,同时也为自己做内容创作方面的决策减少干扰因素,提高自身创作的精确度和创作效率。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从内容创作的角度来看,打击“唯流量论”的确可以起到效果,但要真正改变内容创作投入效率低的现状实际是要让平台自己与“流量论”割袍断义。
过去,由于对内容的了解和整个生产制作的把控性还没有这么强,在线视频平台只能凭借一些表面数据化的东西或者说过去的成功率来判断。然而C端的需要反馈到B端的时候,实际上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在传递过程中信息会发生扭曲并且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就是经常供给侧经常提到的【牛鞭效应】。
或许有人会说,在大数据时代,通过用户大数据来判断什么样的内容更受欢迎,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内容生产规划。但这一套路适用于短视频却不适用于优艺腾们的长视频,而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则源自于二者在【标准化】程度的差异。
内容产品本身都属于【非标准化产品】,但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其中,短视频更偏向【标准化】,而长视频更偏向【非标准化】。
但对于标准化程度低的优艺腾而言,一旦决定投入创作就意味着无法终止,本身也不是可以进行批量化创作的内容,不存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量的增加或减少这种情况。
头部内容作为稀缺内容对于吸引新流量加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不能指望每一部被寄予厚望的片子都可以成为《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对头部内容的创作投入没必要像之前那样过多。可以通过【中尾内容】提高基础用户群整体的参与度,不断用小而美的内容,以多方向、高细分的方式去试各个圈层的口味。
从目前来看,不缺乏盈利能力的优艺腾们,也的确在做提高内容投入效率这件事,2018年马上就要过去,移动视频平台的盈利“戈多”还需要等待多久呢?这次可能真的不远了。
快报
2024-11-2823:04
国内期货夜盘收盘涨跌互现,丁二烯橡胶涨超2%
2024-11-2822:49
全国已有22地拟发行再融资专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发行总额超13613亿
2024-11-2822:48
广东明珠:成立无人机公司,培育新利润增长点
2024-11-2822:47
中信出版:《黑神话:悟空》衍生画集《影神图》将推出
2024-11-2822:44
医药代表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医药代表九条红线,厘清七部门职责分工
2024-11-2822:41
大摩:潜在关税影响或小于2018年,相较离岸股市更看好A股
2024-11-2822:31
水利部: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通过募投建管一体化方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2024-11-2822:30
盛松成: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2024-11-2822:28
超20家上市公司盘后公告药品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多种创新药在列
2024-11-2822:20
宁通信B:拟以现金方式出售南京南曼电气有限公司100%股权
2024-11-2822:19
东风股份:全新一代中小VAN产品已完成研制,后续将按计划投放市场
2024-11-2822:15
周鸿祎:AI时代互联网公司不再是主角,传统企业才是
2024-11-2822:14
2024-11-2822:09
永辉超市明年自主调改店拟超100家,拟与名创优品促进IP商业合作
2024-11-2822:06
美科技大厂据称正紧急囤积中国电子零部件
2024-11-2822:05
上海计划发行新增专项债券90亿元
2024-11-2821:58
《柳叶刀》最新研究:哮喘和慢阻肺治疗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4-11-2821:57
魅视科技:不存在导致股价严重异动的未披露事项
2024-11-2821:56
日本东电:拟对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核燃料碎片再次试提取
X估值暴跌令投资者血亏,马斯克据称已提供xAI股份予以补偿